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在地下室打造一座城,竟拯救了百万“北漂”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哆啦A梦》吗?有一集讲的是小叮当造了个免费地下公寓。

大雄和小伙伴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静香毫无顾忌地拉着小提琴,胖虎随心所欲地唱着卡拉OK,大雄再也不用担心被骂了,想干嘛干嘛......

当时很是羡慕,梦想如果有天这些能变成现实就好了。

而他,竟凭一己之力把《哆啦A梦》里这些情节变成了现实。

周子书

他叫周子书,一个顶着爱因斯坦卷发的设计师。

中央美院硕士毕业,曾在中国美术馆担任设计师四年,为国家领导人做过外交仪式的展览策划,汶川地震一周年时策展了“渡——国际应急建筑设计展”。

渡——国际应急建筑设计展

不出意外的话,高薪,高职位,唾手可得,但执拗的他,偏偏想换条轨迹走。

周子书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生活”。

于是,他裸辞了人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去了英国中央圣马丁读第二个硕士,那时的他,已经三十三岁了。

一次偶然,他在BBC上看到曼彻斯特被爆挖出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住人酒窖

之后,他在恩格斯的《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里再次看到地下室居住的人们。

曼彻斯特遗迹

当时英国的地下室

这让他想到当时的北京,也有很多人居住在地下室里:租客们寄身在昏暗的地下室中,白天打着不下三份零工,晚上忍受着黑暗、混乱。

他决定将“地下室”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课题。

他觉得“有比艺术更为重要,或者说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3年11月,周子书回到了北京。搬进望京花家地北里的一间地下室,成为百万“鼠族”中的一份子。

居民楼下的防空地下室被分隔为客房并出租

约40人共用两个厕所和一个收费淋浴间

地下室项目开始,他和身边的朋友交流,得到的回应基本是:不可能,不现实。

但是他觉得,“正因为所有人都说不可能,所以没有人去做”。

其实对于这位有着十年资历的设计师来说,打造一个地下室空间又有何难。

而真正的难处在于,怎样取得地下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呢?

为此,不善言辞的周子书开始当起了扫地工。渐渐地,他借着扫地和周围的四邻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吃火锅。

趁着一次吃烤肉的间隙,周子书聊到自己的打算:“你们说我把房间改造一下,作为大家平时聊天,吃吃烤肉的地方怎么样?”

“别,千万别,我们住地下室就是为了挣钱,然后回家盖个房子”

大多数住客都觉得他们只是找个晚上可以睡觉的地方,没有必要装修太好,装太好不值当的。

既然大家都没有给予正面支持,周子书决定先对自己的屋子进行示范改造。

他将房子的下半部分刷白,而上半部分则以原始的面貌被保留下来,这样形成一个尖尖的屋檐。

寓意着“一半梦想,一半现实”。

粉刷后的屋子立马引来了大家的注意,他们都觉得这间干干净净的屋子很特别。

一番交谈后,他发现这些住在地下室的哥们,其实,最希望的是,能跟别人学到一技之长养活自己。

在大城市中能养活自己,是这些年轻打工者实实在在的心声。

于是,他又开始设计“技能交换”的活动。

在屋子的两侧墙面绘上中国地图,把彩色绳子垂挂在天花板上,参加活动的人拉一根绳子找到自己的家乡,在小卡片上写下“我是、我能、我想”。如果有人想交换技能,就会拉起绳子的另一端。

例如:一位汽车修理工,希望学习环保和能源开发的知识;一个烧锅炉的小伙子,想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

周子书说:“里边90%的年轻人,他们身上展现的活力和对未来求知的欲望,比地上的年轻人都好。”

经过数次的交换活动,垂落的绳子像伞一样慢慢张开,拉成了一个屋顶的形状,所有人同在一个屋檐下。

最终“墙”的隔阂都被一一破除了。

2014年,凭借这个名为《重新赋权——北京防空地下室的转变》的毕业设计,周子书成为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十年来第一个拿A的中国学生。

9月底,这个设计赢过特斯拉、乐视电视和锤子手机,被北京设计周评为2014年中国生活设计榜的“年度设计趋势奖”

从此,地下室便再也没离开过周子书的视线。

2015年初,政府将亚运村地下约有560平方米的空间交给了他和他的团队。

这次,他想把决定权交给了居住者。

地瓜社区的部分团队成员

他们在小区里找到一辆废弃的垃圾车,把它改造成一辆黄色的“调研车”,推着这辆车,用4天时间,在小区的不同地方征询到了187个人的想法。

小区门口,他还发起了投票活动。

志愿者们设置了一个个活动摊点,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见,把这个地下空间变成大家心目中的理想模样。

从出租屋到私人影院到老年活动站再到阅读室等,大家的想法层出不穷,这间房子承载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周子书决定马上开工。

他们全副武装地把墙面清理干净,刷上黄色,靛蓝等明亮的颜色,让原本阴暗闭塞的房间,瞬间变得亮堂起来。

再在墙面安上灯带,放上书架,让地下不断生长,发展为一个活跃的文化空间。

短短几个月之后,地下室焕然一新,再也不是藏污纳垢的“鼠洞”了。

周子书把这个地方称为“地瓜社区”,象征平等而温暖的分享,也寓意人际间的关系如地瓜根茎般相互联系,组成营养互给的社区。

进门时随着箭头,一直往前走,你会发现里面的功能区域应有尽有。

中间是共享客厅,而客厅的周围被分成13个房间——健身房、台灯书屋、私人影院、创享教室、理发室……

中央美院同学的作品

流线型读书室给孩子们带来完美的享受,灯光明亮、功能齐全,坐着读,躺着读或趴着读,怎么舒服怎么来!

健身房里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基本诉求,还有专业的教练指导。

绘图室会每周定期进行授课,给有绘画梦想的朋友一个成长的机会。

喜欢做饭的小伙伴,可以来一场饕餮盛宴。

共享玩具屋让孩子们学会分享,获得更多的乐趣。

为了让社区里的同伴一起参与生日会,孩子们可以在创想教室举办party。

大人们也喜欢来这里聚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地瓜社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手机,每一个房间就是一个APP,每个居民既拥有这些APP,又可以利用这些APP创造价值。”

凭着这个项目,周子书一举斩获DFA亚洲年度最具影响力设计奖。

之后,还应《天天向上》节目组邀请,分享了他做“地瓜社区”的心得。

录制现场

其实,在地瓜社区真正面世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周子书改变不了什么。

但他还是坚定地认为,“我要一头扎进去,做着做着,可能曙光就来了”。

地瓜三号

今年,地瓜三号已经在北京的花家地北里店成功建立了。

他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自己,而是为了改变那些无力改变自己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放弃高薪,他爆改1000㎡北京地下室,让100万“北漂”生活更有尊严
把防空洞变成艺术空间,他想让地下室的生活也有尊严
央美成果|周子书、唐燕 著《地瓜社区:共享空间营造法》
与其在室外吸霾 不如我们转战地下-地瓜社区(中国)
除了养猪,这帮央美师生用设计还干了哪些又疯又酷的事
【地下室】重新赋权,北京防空地下室的转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