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五美吟》探析黛玉精神世界

作者:小麻鸟  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364)


在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中,黛玉就古史中有才色的、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的五位女子,作了五首诗,宝玉将这五首诗命名为《五美吟》。从《五美吟》中,也可间接窥知一二黛玉对女性的爱情婚姻态度,以及对女性的悲剧命运的认识。

阅读黛玉的诗词,是了解黛玉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林黛玉的《五美吟》,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臆,把自己的愤感和理想曲折地反映到对古代女子遭际的评价中。因此,要了解林黛玉,不能不细读《五美吟》。
 
一、《西施》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我国的历史传统,对待西施与东施一般都是欣羡西施、哂笑东施的。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对西施和东施这两个人持截然不同的评价。

在吴宫的漫长岁月中,西施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忍辱负重,百般讨好,致使吴王每日醉生梦死无心国事。西施的这种类似间谍的行为,终于为越国的复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然而对她本人来说,自己的美好人生却被残酷的政治斗争无情地吞噬了。虽说吴宫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这不是西施想要的生活,西施身处锦衣玉食的吴宫,却时常泛起对自己儿时往事的美好回忆,就含蓄地点明了这一点。

身处封建礼教重重围困下的林黛玉对西施的命运遭际惋惜不已,感到“可悲可叹”。让黛玉“可欣可羡”的却是效颦的东村女,东村女虽说没有西施的动人美貌,可是她却有西施永远得不到的东西——头发虽然白了,仍可以在溪边无拘无束地浣纱,这才是黛玉想要追求的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


二、《虞姬》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黔布原为项羽部将,破秦有功封为九江王,后降刘邦,破楚,又被刘邦封为淮南王。又以谋反,为刘邦所杀。彭越原亦为羽部将,降刘邦后,攻楚有功,被封为梁王,后以谋反,为刘邦所杀。虞姬是秦末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妾,经常随项羽出征。

在楚汉战争末期,项羽的军队被刘邦围困于垓下,项羽见大势已去,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旁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以歌和之,歌罢便自刎了。

黛玉对于虞姬表示欣羡,对于英布、彭越表示悲叹。黛玉认为,黔、彭反复无常,甘心异日被人剁为肉酱,哪里比得上楚帐中忠于爱情、忠于事业拔剑自别的虞姬?黛玉借此来向世人表白自已对于爱情的坚贞,她憧憬的是真爱,未能与唯一的真爱宝玉白头到老,她宁肯“焚稿断痴情”,正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通过虞姬饮剑帐中、壮烈自殉之事说明为忠贞于爱情、忠贞于事业而壮烈牺牲,其价值远远胜过那些反复无常之流,从中也可看出黛玉的骨气。
 


三、《明妃》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明妃即昭君,原名王嫱。她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后被选入汉宫中。关于她的红颜薄命,据《后汉书·匈奴列传》和《西京杂记》等史书记载:由于王嫱不肯向画师毛延寿行贿,毛延寿就将貌美如花的她画成了一个丑女,致使按图索骥的汉元帝与王嫱失之交臂,将她许配给前来求婚的匈奴单于。临离别时,汉元帝才一睹王嫱真容,懊悔不已,但事情已无可挽回,只能迁怒归罪于画师,把毛延寿杀了。

后世诗人在依据这些资料进行创作时都竭力谴责毛延寿,后欧阳修曾作和诗两首,认为责任在于元帝糊涂,小事如此,岂能统治江山,制敌卫国?黛玉此诗进一步指出昭君之事元帝实不能辞其咎:“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君王纵使轻视女子,决定昭君命运之权为什么交给画家毛延寿呢?显而易见,这个责任元帝是推卸不了的。黛玉提出这个间题,是十分尖锐的。

宝钗对此诗赞美有加:“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此段议论寥寥数语却入木三分。上述两家之诗已经看出问题,但挖掘不深。黛玉认为从来红颜薄命,昭君之事,只是一例而已。窥一斑以见全豹,推其根源,责任却在最高掌权的统治者。黛玉此议,目光如炬,击中要害。黛玉不囿于传统旧闻,其叛逆性格亦于此可见。

 
四、《绿珠》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绿珠是晋代大官僚石崇的侍妾,石崇为她修建了豪华的金谷园。后来权臣孙秀看上她美貌,强行索取。石崇不许,被孙秀害死。于是绿珠堕楼而亡。

对于绿珠的死,历代文人看成是对石崇的殉情,是爱情忠贞的表现。黛玉则不以为然,“瓦砾明珠一例抛”固然值得同情,但“何曾石尉重娇娆”就值得深思。换句话说,即使石崇宠爱绿珠,那也并非真爱,只不过是把绿珠当作泄欲的工具及炫耀于达官贵族同僚的资本罢了。孙秀“矫诏收崇”,表面上石崇是因为不舍绿珠而得罪了孙秀,其实不然,“矫诏”是一场政治斗争。没有政治上的原因,这“诏”如何“矫”得?宠护绿珠,最多不过是导火线而已。即使没有绿珠,石崇也难逃死劫,绿珠只不过是权贵之间长期斗争的牺牲品而已。

绿珠同属红颜薄命,黛玉咏绿珠,其在绿珠之死问题上的理解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侍女缺乏经验,在官僚的甜言蜜语下往往会上当受骗。本回下半回写贾琏调情,将一个九龙佩撂与尤二姐,尤二姐受骗之事。《红楼梦分评》云:“上半回写幽淑女悲吟,下半回写浮荡子调情,是两扇反对文学。”


五、《红拂》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是隋朝重臣杨素的家妓,因为手持红拂侍座,所以称红拂。她目睹了李靖以布衣之身傲视、责备杨素的言谈举止,大为折服,萌发爱慕之心,便果断夜奔李靖处。李靖怕杨素追究,红拂却云:“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红拂可以说是黛玉最为欣赏的人物。从诗中可见黛玉对红拂的远见卓识、淡泊名利、敢于冲破传统礼教束缚、大胆追求自由理想生活表现出由衷的赞叹。这里可以看出,在黛玉心中却也蕴藏着突破礼教束缚的思想。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富有时代特征与人生概括意义的悲剧人物形象。她勇敢大胆地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即使遭遇“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摧残,仍发出了追求自由的呐喊。黛玉弱柳扶风的躯体里蕴藏着一股不同凡响的脂粉英雄气真真令笔者惊叹。黛玉是一个清高孤傲之人,亲自祭拜又作诗,既是祭拜“五美”,同时也是悲叹自己,借此明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黛玉作《五美吟》为何说别开生面?
诗词鉴赏--黛玉《五美吟》之解析
解读黛玉的《五美吟》
林黛玉的《葬花吟》多愁善感,《五美吟》则荡气回肠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读<五美吟>看林黛玉的胸襟与柔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