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唐宋诗词游长江(11):归州之秭归县
         

        今湖北秭归县始置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秭归之名缘其地为楚三闾大夫屈原之故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归州,治所在秭归县,辖秭归、巴东二县,次年加入兴山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归州降为县级州,与巴东、兴山一起隶属宜昌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归州为秭归县。

        因建设三峡水库而进行整体搬迁的县城中,秭归县城是搬迁最远的一个,往长江下游搬迁了约38公里,来到秭归县域的最东端,位于三峡大坝的西侧。但相比其他搬迁县城,秭归新城的地势比较平缓,为其创造了更多发展空间。长江三峡中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的香溪口,在秭归县境内有两处著名的峡谷:一为白狗峡,今多称为兵书宝剑峡;一为马肝峡,今多称为牛肝马肺峡。此外,三峡中最著名的三大险滩,也都位于秭归县境内,它们分别是泄滩、新滩(青滩)和崆岭滩,在上世纪50年代三峡航道整治以前,船行其间,险象环生,舟毁人亡,时有所闻。

        公元1175年四月间,赴任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制置使的南宋诗人范成大,乘船行驶在三峡中,写下一首诗《刺濆淖》,描写峡中行船遇到“濆淖”(大漩涡)时的险境。范成大说这些漩涡可能是水流遇到江中暗石而产生,所以往往突如其来,难以预测,十分险恶。他所作《刺濆淖》(节选):

人言盘涡耳,夷险顾有间。仍于非时作,未可一理贯。

安行方熨縠,无事忽翻练。突如汤鼎沸,翕作茶磨旋。

势迫中成洼,怒霁外始晕。已定稍安慰,倏作更惊眩。

漂漂浮沫起,疑有潜鲸噀。勃勃骇浪腾,复恐蛰鳌抃。

篙师瞪褫魄,滩户呀雨汗。逡巡怯大敌,勇往决鏖战。

幸免与赍入,还忧似蓬转。惊呼招竿折,奔救竹笮断。

九死船头争,万苦石上牵。旁观兢薄冰,撇过捷飞电。

熨縠:水面平静。翕:忽然。怒霁:怒气消散,指激流稍缓。噀:喷水。抃:拍掌。褫魄:夺去魂魄。与赍入:卷入漩涡中。竹笮:牵引船的竹索。撇过:眨眼间。范成大说遇到江中漩涡时,“逡巡怯大敌,勇往决鏖战”,一定不可迟疑不绝,应果断采取措施。

        泄滩,又称“曳滩”、“叶滩”、“业滩”等,位于秭归老县城上游8公里,泄滩溪同长江的汇合处。北岸的泄滩溪内可能在古代发生过泥石流,加上每年洪水携带大量卵石和巨砾,经年累月,在溪口处淤积成一片巨大的扇状形沙石坝,挤占了大部分长江水道,而南岸又有一些礁石,故此处航道较窄浅。枯水期水流速度较慢,大洪水时江水漫上砂石坝而拓宽了水道,因此泄滩危险的时候主要在中洪水时,江水通过狭窄水道流速加快,冲击水下暗石产生漩涡。这张泄滩老照片摄于1915年,一艘名为“利川号”的客轮在上滩时发生了触礁沉船。北岸江边上有几排草棚,那是拉船上滩的纤夫们临时居所,再高处水线上的房屋则是泄滩古镇。

        公元1165年,赴任夔州知州的南宋诗人王十朋,上行三峡时走的是陆路,十月二十四日从归州(秭归)出发到达“大拽铺”(即泄滩镇的旧称),遇到了从夔州来迎接他的下属官吏,他写下一首《二十四日视帅印于归大拽铺》:

大拽名何壮,孤峰势更巍。

拜恩罗吏卒,列炬照烟霏。

分阃来鱼复,怀乡过秭归。

石门观峡水,东注疾如飞。

题目中“归”可能缺字,应为“归州”或“秭归”。来迎接王十朋的官吏给他带来了夔州府官印,按惯例要有个接印谢恩的仪式。分阃: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鱼复:即“鱼复浦”,为夔州府所在地奉节的古称。石门:归州古城上、下游方向各有一道欲锁江的石梁,称作上石门和下石门。上石门在泄滩上游5公里处,下石门在归州古城下游2.5公里处的屈原沱。

        泄滩的治理在1955年,利用枯水期将南岸的礁石彻底炸毁并清理,拓宽并加深了航道,从此客轮上滩不再需要绞滩拖拽协助。三峡水库建成后,已经看不出原来险滩的模样,曾经的泄滩古镇也消失在水线以下。

        公元1167年七月,王十朋卸任夔州知州离蜀东归,这次在巫山县乘船下行,经过泄滩时,又写了一首《过大拽》:

大拽今重过,江山记我无?

云开列嶂秀,石峙一峰孤。

吏卒送迎异,舟车来往殊。

鸿留泥上迹,飞去到江湖。

列嶂:相连的山峰。“舟车来往殊”句,他自注:“往岁遵陆,今以舟行。”“鸿留泥上迹”句,即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的“雪泥鸿爪”,意思是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自西汉末年置县,秭归县治一直位于叱溪河口东边的长江北岸,唐代设归州,州治也位于此,故也称为归州城。清嘉庆年间建造的归州古城,背靠卧牛山,面向长江,城垣高大坚实,俯瞰状如葫芦,故又名“葫芦城”。

        公元1165年十月,王十朋入蜀走陆路经过归州,写下一首《过秭归》:

晚日寒天过秭归,江山点点上愁眉。

况经宋玉悲秋处,不独秋悲冬亦悲。

宋玉悲秋:源自战国楚辞赋家宋玉在其名篇《九辩》的开篇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王十朋自己注释道:“宋玉宅,今为秭归县治。”这大概是听当地官员所讲,但从宋玉所处的战国时代到王十朋所处的南宋时期,已经过去千年,恐怕更多是因为名人效应才有的说法。

        据史籍,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秭归曾有个夔国(夔子国),为楚国开国国君熊绎的六世孙熊挚的后代所建立,公元前634年为楚国所灭。《春秋·僖公二十六年》:“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夔被楚所灭,即是“子国”回归了“母国”。因此,不知“秭归”名称是不是来自“子归”?  

        公元1165年十月,王十朋入蜀过归州时,住在城西北的报恩寺中,写下一首《至归州宿报恩寺》:

终夜江声枕上喧,子规未叫已销魂。

身乘筚路思熊绎,词诵离骚吊屈原。

城邑旧为夔子国,民人多是楚王孙。

误恩分阃方图报,宿处那堪是报恩。

乘筚路:乘柴车。成语“筚路蓝缕”意为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土地,形容创业的艰苦。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吊屈原:祭拜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出生在秭归,今秭归县乐平里被认为是屈原故里。误恩:谓(皇帝)误施恩泽,用作谦词。分阃: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王十朋此行将出任夔州知州,过归州住在报恩寺,故有了报答皇帝恩泽之说。

        公元1170年十月,赴任夔州通判的南宋诗人陆游,溯江而上经过归州,他在笔记《入蜀记》中记述:“十六日。到归州,见知州右奉议郎贾选子公、通判左朝奉郎陈端彦民瞻。馆于报恩光孝寺,距城一里许,萧然无僧。归之为州,才三四百家,负卧牛山,临江。州前即人鲊瓮。城中无尺寸平土,滩声常如暴风雨至。隔江有楚王城,亦山谷间,然地比归州差平。”

        陆游见了归州知州贾选和通判陈端彦,然后住到归州报恩光孝寺,也就是王十朋住过的报恩寺,他写下一首《憩归州光孝寺,寺后有楚冢,近岁或发之得宝玉剑佩之类》:

秭归城畔蹋斜阳,古寺无僧昼闭房。

残佩断钗陵谷变,苫茅架竹井闾荒。

虎行欲与人争路,猿啸能令客断肠。

寂寞倚楼搔短发,剩题新恨付巴娘。

残佩断钗:指报恩寺后楚冢出土的一些物件。陵谷变: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出自《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苫茅架竹:指归州城内民居的简陋。虎行、猿啸:指归州地域的偏僻荒凉。巴娘:应指招待宴会上的当地女子。

        陆游入峡时所乘的船在新滩上滩时船底撞破,不得已搭条便船到归州,在归州需要重新找一条船,故多耽搁了几日。归州当地官员久闻陆游的诗名,便组织了两次文人聚会,进行诗文唱酬(即所谓“郡集”)。陆游在《入蜀记》中记述:“十七日。郡集于望洋堂玩芳亭,亦皆沙石荦确(怪石嶙峋)之地。贾守云:州仓岁收秋夏二料,麦、粟、粳米,共五千余石,仅比吴中一下户耳。十八日。初得艬船,差小,然底阔而轻,于上滩为便。十九日。郡集于归乡堂。欲以是晚行,不果。访宋玉宅,在秭归县之东,今为酒家。旧有石刻'宋玉宅’三字,近以郡人避太守家讳,去之。或遂由此失传,可惜也。”

        王十朋说:“宋玉宅,今为秭归县治。”陆游则说:“宋玉宅,在秭归县之东,今为酒家。”可见,战国时此地也许曾有过“宋玉宅”,但千年之后早已灰飞烟灭,后人所指恐多为以讹传讹。陆游在诗会上写下一首《秭归醉中怀都下诸公,示坐客》:

长谣为子说天涯,四坐听歌且勿哗。

蛮俗杀人供鬼祭,败舟触石委江沙。

此身长是沧浪客,何日能为饱暖家?

坐忆故人空有梦,尺书不敢到京华。

都下诸公:指陆游等人在京城杭州的朋友。长谣:放声高歌。沧浪客:浪迹江湖的人。尺书:指书信。因为众人在“归乡堂”举行诗会,所以陆游此诗有思念家乡和京城之意。

        作为屈原故乡,秭归名称来源还有一种说法。据《水经注》的记载,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媭毅然决定回乡为屈原守灵,当地人为女媭的做法所感动,于是取地名“姊归”,后来则演变成“秭归”。在归州古城东门外的进城处,有一座建于晚清时的牌坊,双面题字“屈原故里”,牌坊左边还立有两块2米高的清代大石碑,分别镌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

        陆游跟归州的官员文人聚会结束,回到住处报恩寺,又写下一首《饮罢寺门独立有感》:

一邑无平土,邦人例得穷。

凄凉远嫁妇,憔悴独醒翁。

今古阑干外,悲欢酒盏中。

三巴不摇落,搔首对丹枫。

远嫁妇: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汉元帝时作为民间女子被选入宫中,因西汉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出塞远嫁匈奴单于。独醒翁:屈原,其所作《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对这两句,陆游自注道:“州有屈大夫及明妃祠。”阑干:指谈论历史风云变迁。不摇落:指三峡内树叶未落。丹枫:指冬季的红叶。

        秭归老县城西山脚下的江滩上有景观“九龙奔江”。每到枯水季节,九条形似巨龙的石梁,从长江的北岸直奔江心,长江主航道被逼在靠南岸不足百米宽的狭窄通道里;每到洪水季节,当江水淹没江中巨石时,九道石梁倾刻便会象活了一样,奔腾咆哮,声若雷鸣,江中波涛翻滚、漩涡密布。因此秭归江边无法建起一座让轮船长年停泊的码头,长江上来往的客货轮,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都不得不舍近求远停靠在离县城二十里外的香溪镇。

        公元1175年四月,赴任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制置使的南宋诗人范成大,自夷陵陆行到达归州,写下一首《秭归县》: 

永日贪程客,长年吊古诗。

悲秋荒故宅,负石惨空祠。

峻壁鸦翻倦,高畬麦秀迟。

穷山熊绎国,逼仄建邦时。

范成大在诗题下自注:“周封楚子熊绎于此,县宇宋玉宅,东山清烈祠屈原宅也。”永日贪程客:从早到晚赶路的旅客。悲秋:宋玉的《楚辞·九辩》开篇:“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负石:指屈原抱石投水。熊绎国:指传说周成王封楚国的开创者熊绎于此地。逼仄:窘迫,狭窄。一二句范成大自述;三四句说秭归有宋玉宅和屈原祠;五六句讲秭归的环境;七八句讲秭归的历史。

        秭归的“九龙奔江”,古籍上也将其称为“叱滩”、“黄魔滩”、“人鲊瓮”。通常叱溪河口西边部分,被称为“叱滩”,因其北岸上曾建有一座“黄魔庙”,故也称“黄魔滩”;叱溪河口东边部分,即秭归城下的江中,被称为“人鲊瓮”。“鲊瓮”本是用于腌制鱼、肉等食品的陶瓮,称为“人鲊瓮”显然是表明此处容易造成船覆人亡的惨剧。 宋代诗人常以之与鬼门关(即崆岭滩)属对,例如,苏轼的《竹枝词》:“自过鬼门关外天,命同人鲊瓮头船。”黄庭坚之弟黄叔达的《戏答刘文学》:“人鲊瓮中危万死,鬼门关外更千岑。”

        公元1175年四月,初次来到秭归的范成大写下一首《人鲊瓮》:

怀沙祠下铁色矶,中流束湍张祸机。

与赍俱入彼可吊,乘流而下吾亦危。

江河难犯一至此,天地好生安取斯。

朝歌胜母古尚讳,我其覆醢航秭归。

范成大在诗题下自注:“在归州郭下,长石截然据江三之二,水盛时濆淖极大,号峡下最险处,东岸即屈原宅,自此复登舟至巫山。”濆淖:漩涡。怀沙祠:即屈原祠,因其怀沙砾以自沉于湘水。束湍:如束的急流。与赍俱入:指(屈原)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投江自尽。江河难犯:长江水不犯黄河水。天地好生:造物主爱惜生灵。朝歌、胜母:古地名。据《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因里闾以胜母为名,主张孝道的曾子就不肯进入;都邑以朝歌为名,主张简朴的墨子就绕道而行。覆醢:倒去肉酱。典出《礼记·檀弓上》,孔子因子路在卫被剁成肉酱,从此见到肉酱便叫人把它倒掉,不再食用。范成大这里表达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明知“人鲊瓮”滩险,但还是在此登船溯江前往下一站巫山。

        公元1177年七月,即两年多后,卸任东归的范成大再次经过秭归,这次他的船队在人鲊瓮出事了。他在笔记《吴船录》中记述:“(七月二十一日)九十里,至归州。未至州数里,曰叱滩,其险又过东奔(东奔滩可能是巫峡中的培石),土人云'黄魔神’所为也。连接城下大滩,曰'人鲊瓮’。恨石横卧,据江十七八。从人船倾侧,水入篷窗,危不济。”出事的是随从所乘坐的船,因为太过危险,无法施救。而四天之后,随从所乘船再次出事。他在《吴船录》中记述:“(七月二十五日)壬戌。泊归州。水骤退十许丈,沿岸滩石森然,人鲊瓮石亦尽出。望昨夕系舟排亭,乃在半山间。移舟近东泊。从船迁徙稍缓,为暗石作触,水入船,几破败。”前一次出事是因为汹涌的洪水使船侧翻,后一次出事是因为突然水退使船触礁,可见“人鲊瓮”真是名不虚传。

        再次来到秭归的范成大,写下一首《夜泊归州,州有宋玉宅、昭君台》:

旧国风烟古,新凉瘴疠清。

片云将客梦,微月照江声。

细和悲秋赋,遥怜出塞情。

荒山饮阀阅,儿女擅嘉名。

旧国:指秭归的悠久历史。新凉:指七月下旬夜晚的天气变得凉爽。悲秋赋:即“宋玉悲秋”,宋玉《楚辞·九辩》的开篇:“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出塞情:指王昭君出塞远嫁匈奴的故事。饮阀阅:饮誉,享有声誉。“阀阅”指功绩和经历,古代贴在门上的功状,在左的称为“阀”,在右的称为“阅”。尾联中的“儿女”是指宋玉、王昭君等人。范成大怀古思幽,表达对宋玉、王昭君他们遭遇的同情,也对他们的历史功绩表达敬佩。

        卸任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制置使的范成大,到归州后得到消息,他的继任者胡长文已经到达夷陵,正打算从夷陵陆行至归州,如果他继续乘船顺江而下,两人势必将错过。大概有些事情需要当面交接,范成大遂决定在归州等待老朋友胡长文。归州当地官员安排范成大一家人暂居在州府内的小花园,他在《吴船录》中记述:“泊归州。假郡中小圃,挈孥累(谓妻子老小)暂驻望洋轩。所谓圃者,崖上不能两亩,花竹萧然。有秭归、怀忠二小堂。前后山既高且近,堂堂懔懔,迫而临之,如欲覆压。”可见,这州府小花园也因地势所限显得狭小憋屈。

        范成大作诗《秭归郡圃绝句二首》: 

其一 

花竹萧骚小圃畦,官居翻似隐沦栖。

巴山四合秋阳满,杜宇黄鹂相对啼。

其二 

孤城逼仄复逼仄,前山后山青欲来。

市声萧条衙鼓静,惟有叱滩喧万雷。

萧骚:萧条,稀疏。逼仄:狭窄,拥挤。关于秭归的市井萧条,范成大在《吴船录》中也有描述:“峡路州郡固皆荒凉,未有若归之甚者。满目皆茅茨,惟州宅虽有盖瓦,缘江负山,逼仄无平地。”

        1992年,按照三峡建设工程的规划,秭归县城由原来的归洲镇迁往紧连三峡坝区上游的剪刀峪,随后即开始了新县城的建设,1998年,秭归率先在三峡库区实现了县城整体搬迁。2002年3月24日,根据三峡库区二期移民大清库的要求,这座曾经存在了2000年的秭归老县城,进行了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建筑物定向爆破。

         公元1175年,范成大入蜀时所作《秭归县》中有诗句“悲秋荒故宅”,说的是秭归“宋玉宅”。两年后故地重访,他又说:“相传秭归县治即其旧址,县左旗亭,好事者题作宋玉东家。”并写下一首《宋玉宅》:

悲秋人去语难工,摇落空山草木风。

犹有市人传旧事,酒垆还在宋家东。

旗亭:酒楼,因悬旗为酒招,故称。工:精巧,精致。市人:市肆中人,指当地经商之人。范成大在《吴船录》中亦述:“倚郭秭归县,亦传为宋玉宅。杜子美诗云:'宋玉悲秋宅。’谓此县傍有酒垆,或为题作'宋玉东家’。”

        三峡水库完成175米蓄水后,秭归老县城旧址已经成了高峡平湖,曾经的“九龙奔江”则深深地潜入了湖底,再也不能危害往来船只。如今在老县城旧址的上面,一座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已经建成,将可为长江上往来的双燃料动力船舶加注清洁能源。

        公元768年正月,杜甫一家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前往江陵(今湖北荆州),在经过巫山县城和秭归县城时,船工给他指点岸上的古阳台和宋玉宅,将信将疑的杜甫写下《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玉悲:源自宋玉名篇《九辩》的开篇:“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江山故宅:指秭归县的宋玉宅。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云雨荒台:指巫山县的高唐观(古阳台)。宋玉在《高唐赋》中所说:“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详见本系列的巫山篇)岂梦思:指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虽然表面上讲楚王梦中遇神女的事,但实际上另有深意。杜甫触景生情,感慨宋玉和自己一样,怀才不遇,满腔的抱负无处施展。

        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右神策将军王茂元(李商隐岳父)出任归州刺史,了解到屈原是秭归人,却没有庙祠祭拜,喟叹屈原“诞灵是所,庙貌无睹”,便在州城东5里的归乡沱建了一座屈原祠。这大约是秭归最早的一座屈原祠。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尊封屈原为:“清烈公”,各地屈原祠也称为“清烈公祠”。之后,元、明、清各代,归州主政者对屈原祠进行过多次维修,并晓州民:“岁以五月五日致祭”。

        公元1165年十月,赴任夔州知州的南宋诗人王十朋,经过秭归屈原祠,写下一首《题屈原庙》:

自古皆有死,先生死忠清。

故宅秭归江,前山熊绎城。

眷言怀此都,不比异姓卿。

六经变离骚,日月争光明。

死忠清:为忠诚清廉而死。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故宅:传说屈原祠建于屈原故居旧址。熊绎城:在屈原祠长江对岸,有楚王城遗址,历史上曾有人认为周成王最初分封熊绎于南方蛮荒之地,就在这里。不比异姓卿:指屈原放弃了前往别国效力的机会,与楚王同姓是屈原至死不离开楚国的主要原因。六经变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在给楚辞寻求儒家经典的文本依据时,所说“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日月争光明: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用了淮南王刘安的话来评价屈原的《离骚》,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江水升高,位于屈原沱江边的清烈公祠受到影响,秭归县政府将其迁往距县城3里的向家坪,其山门为原清代屈原祠山门建筑搬迁复建,1982年完工开放,重更名为屈原祠。

        公元1167年七月,卸任东归的王十朋再过秭归屈原祠,写下一首《谒清烈庙登独醒亭》:

我醉亦如众,亭惭登独醒。

惟知慕清节,首为绘仪形。

独醒亭:应该是秭归屈原祠的附属建筑。名称“独醒”来自《楚辞·渔父》:“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清节:高洁的节操。仪形:谓画其形貌。王十朋在末句下注释:“夔府十贤堂,以清烈为首。”北宋安庆年间,夔州州府内建岁寒堂,祀前贤屈原、诸葛亮、严挺之、杜甫、陆贽、韦昭范、白居易、柳镇、寇准、唐介十人,各画像堂中,外栽修竹,后更名忠孝堂、十贤堂。王十朋任职夔州知州期间,修葺十贤堂,曾作组诗《夔路十贤》,第一首为《屈大夫》:“大夫楚忠臣,哀哉以谗逐。遗庙大江濆,醒清今古独。”

        进入向家坪屈原祠山门,中心平台上矗立着屈原青铜像,纪念屈原陈列馆坐落在青铜像之后,再后还有搬迁的屈原衣冠冢。

        公元1175年四月,入蜀的范成大自夷陵走陆路至秭归,在到达秭归前经过屈原祠,写下一首《早发周平驿过清烈祠下》:

物色近人境,喜欢严晓装。

山月鸡犬声,野风麻麦香。

登岭既开豁,入林更清凉。

三呼独醒士,傥肯釂我觞。

周平驿:从夷陵至秭归官道的最后一个驿站,应位于今秭归县九畹溪镇周坪村附近。近人境:靠近人所居住的地方,指路旁人烟渐多。严晓装:指在凉爽的清晨赶路。独醒士:指屈原。《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釂:喝酒。觞:酒杯。

        因三峡工程兴建,秭归县城整体搬迁至三峡大坝南侧,为祭祀方便和发展旅游,2006年动工,将向家坪屈原祠再次迁建往秭归新城凤凰山,作为古建筑的山门被整体迁移,而后面的“屈原纪念馆”为现代建筑,则留在了原位。三峡水库蓄水达到175米线后,水位已经到达了原屈原祠山门台阶处。

        公元983年,卸任巴东县令转任成安县令的寇准,经过秭归,看到唐代所建的屈原祠已经破败不堪且无人过问,不免伤心,写下一首《暇日游建平三闾故里,庙貌荒凉惨动耳目,噫贤者之祀世不绝享,郡无正人遗弃若是,感事伤俗因留斯句》:

人生苦远游,多是悲登眺。况复念三闾,遗踪良可吊。

道直出章华,才高逐边徼。冤声喷夜江,愁色迷烟峤。

断碑没败莎,古木吟荒庙。祠正少来奠,岸峻稀停棹。

神容渍老苔,坏壁通残照。旧径失朱门,空庭起寒烧。

馀基虽索寞,清问长光耀。旌贤谁再兴,勿使过者诮。

建平:即建平郡,为巫山、秭归一带的古称。三闾:指屈原,其被贬后任楚国三闾大夫,是主持宗庙祭祀及贵族子弟教育的闲职。噫:表示悲痛或叹息。祀享:祭祀供献。道直:公正守节。章华:即章华台,此代指楚国王宫。边徼:边境。烟峤:雾气迷蒙的山岭。祠正:主管祠庙祭事者。神容:指屈原塑像容貌。馀基:指旧址残基。索寞:荒凉萧索貌。清问:指屈原所作长诗《天问》 。旌贤:表彰贤人。诮:讥讽,责备。

        在归乡沱清代屈原祠的对岸,有一个东周时期的城垣遗址,被称为楚王城。历史上有人认为,经历八百年兴衰的楚国就起源于此,但这一说法缺乏依据。据《汉书地理志》载:“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古今的大部分历史学者以此为主要依据认为,熊绎为楚始封君,“丹阳”为楚之始都。但是“丹阳”究竟位于何处,众说纷纭,尚没有定论。

        公元1178年五月,离蜀东归的陆游,再过秭归屈原祠,写下一首《楚城》: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屈原沱这里南北两岸各伸一道石梁到江中,中间只留百米宽的江面,形成一个石门,被称为下石门滩。

        秭归老县城下游约8公里,为香溪河注入长江处。从香溪河口溯香溪河而上约38公里处的兴山县宝坪村相传是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村”今已改名为“昭君村”)。但唐宋诗人们吟咏的“昭君村”很可能并不是那里,他们不大可能离开长江航道深入到香溪河上游这么远的地方,他们笔下的“昭君村”很可能就是香溪河口处的村落,即后来的香溪古镇。在本系列的巫山篇中介绍过,巫峡神女峰下的青石村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昭君村”。之所以会出现好几处“昭君村”,一个可能是当地人拉大旗作虎皮,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王昭君的出生地、成长地、父亲家、母亲家不在一处造成的。

        公元768年正月,杜甫带着一家人前往江陵(今湖北荆州),经过香溪河口昭君村时写下《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指王昭君。紫台:指汉宫。青冢:传说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画图省识春风面:指汉元帝凭画图而辨宫女容貌,却错过了王昭君的美貌。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此处借指远嫁塞外的王昭君。胡语:胡音。怨恨曲中论:乐曲中诉说着昭君的怨恨。这种怨恨,有未被皇帝宠遇的怨恨,有远离故土客死他乡的怨恨,杜甫借咏古抒怀,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香溪河口处曾是春秋时夔国都城(夔子城)的所在地,故唐以前此地称夔城。唐代时,这里成为了归州下属兴山县的治所。宋代时,兴山县治移往香溪河上游高阳镇,此地称为兴山口;明代时,此地归属了秭归县,改称为香溪。从此,香溪镇的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公元819年三月,白居易由江州赴任忠州刺史,溯江而上经过昭君村,写下一首《过昭君村》: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

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独美众所嫉,终弃于塞垣。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

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竟埋代北骨,不返巴东魂。

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

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

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姝子:美女,此指王昭君。遐陋:荒远偏僻。至丽:极美丽。遽:立即。希代:稀世。代北:代郡或代州之北,指塞外地区。妍姿:美好的姿容。贻:留。白居易说,昭君村的遗老告诉他,为了不再发生王昭君这样因美貌而产生的悲剧,如今村里年少女子的脸上会有意烧灼留下瘢痕。

        香溪镇对岸陡壁上有一组古建筑“水府庙”。水府庙建成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7年),又名镇江王爷庙,跟长江边大大小小的镇江王爷庙一样,人们来此祭祀这位传说中的水神,祈求镇江王爷能镇江中之水,使水不汹涌,让水上往来的人们平安。但水府庙东,靠近西陵峡口的江边,曾有过一座白骨塔,用来收敛江上死人尸骨,因为千百年来峡中险滩恶水吞噬过无数生命。

        公元1059年冬,三苏沿长江水路出蜀赴京,在归州城没有留下诗作,经过香溪口时,苏轼写下一首《昭君村》: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

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子。

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

古来人事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

门楣:指能光大门第的女儿。《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五年》:“杨贵妃方有宠……民间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反覆纵横:变化无常。年轻的苏轼喜欢独立思考,从新的视角阐发新的观点。他说,昭君被招入皇宫中,王家会认为是光宗耀祖的事,但昭君自己却认为在宫中是浪费青春年华,所以她选择了离乡去国远嫁匈奴,这种福祸难料的事自古如此。

      

        因秭归老县城江边的“九龙奔江”石梁形成急滩,不宜停靠大轮船,而香溪旁这段江水幽深平静,因此香溪镇成为秭归县最大的港口,游览秭归屈原祠和兴山昭君故里的游客会在此上下客轮。在古代,自夷陵至秭归的陆路驿道也是在此与长江交汇,本系列中讲到的南宋诗人范成大、王十朋等入蜀时所走的路线,都是走到南岸的郭家坝镇然后渡江到北岸的香溪镇,再继续前往秭归。三峡水库建成后,香溪古镇大部被淹,其名称也走入了历史,如今这里属于归州镇范围。

        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写下一首《昭君村》:

峡女王嫱继屈须,入宫曾不愧秦姝。

一朝远逐呼韩去,遥忆江头捕鲤鱼。

江上大鱼安敢钓,转舵横江筋力小。

深边积雪厚埋牛,两处辛勤何处好?

去家离俗慕荣华,富贵终身独可嗟。

不及故乡山上女,夜从东舍嫁西家。

王嫱:王昭君。屈须:据传为屈原的姐姐。秦姝:指关中地区的美女。呼韩:汉代匈奴单于呼韩邪 的省称。深边:指遥远边塞之外。苏辙的角度又与苏轼不同,他认为昭君是贪慕荣华富贵,先去了皇宫又去匈奴,以致远离故土客死他乡。

        香溪镇往北2公里的香溪河东岸,有一个石灰岩溶洞景点“玉虚洞”,洞内外有很多历代摩崖石刻和碑刻。三峡水库建成后,玉虚洞已淹没于水下。公元1170年十月,赴任夔州通判的陆游,溯江而上经过香溪镇时曾游览玉虚洞,他在《入蜀记》中记述:“离新滩,过白狗峡,泊舟兴山口。肩舆游玉虚洞。去江岸五里许,隔一溪,所谓香溪也。源出昭君村,水味美,录于《水品》(陆羽著,已失传),色碧如黛。呼小舟以渡,过溪,又里余,洞门小,才袤丈。既入,则极大可容数百人,宏敞壮丽,如入大宫殿中。有石成幢盖、旛旗、芝草、竹笋、仙人、龙、虎、鸟兽之属,千状万态,莫不逼真。其绝异者,东石正圆如日,西石半规如月,予平生所见岩窦,无能及者。有熙宁中谢师厚(黄庭坚的岳父)、岑岩起(北宋梓州人)题名,又有陈尧咨(北宋阆州人)所作记,叙此洞本末,云唐天宝中,猎者始得之。”

         关于玉虚洞,陆游没有留下诗作,跟他同时代的南宋诗人邓深,曾写下一首《玉虚洞,其上有日月之象,其旁有龙象之形》:

立马香溪唤渡船,羊肠绕尽洞呀然。

知谁开辟群工巧,直许宽虚一室圆。

龙象现形严佛土,乌蟾垂象烛壶天。

惜哉不遇东坡赏,为作新诗与世传。

呀然:张口貌。龙象:指罗汉像。乌蟾:指神话传说日中的三足乌和月中的蟾蜍,借指日月。壶天:指仙境,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邓深说,如此美景,苏轼当年经过的时候却遗憾地错过了,因为苏轼在到达夷陵时所作《出峡》中有句:“玉虚悔不至,实为舟人诳。”

        如今的香溪河口已经完全变了模样,香溪古镇已经消失不见,西陵峡口上于2019年建成了秭归长江大桥,香溪河上也建成了香溪河大桥,香溪口长江轮渡成为了历史。

         公元1175年四月,从夷陵走陆路入峡的范成大,在香溪河口渡江,写下一首《昭君台》:

天生尤物元无种,万里巴村出青冢。

高台望思台已荒,东风溪涨流水香。

婵娟钟美空万古,翻使乡山多丑女。

灸眉作瘢亦不须,人人有瘿如瓠壶。

范成大在诗题下自注:“在兴山届中,乡人怜昭君,筑台望之,下有香溪,然三峡女子十人九瘿。”无种:指非高贵出身。青冢:王昭君墓,此借指王昭君。钟美:集美。灸眉作瘢:用艾炷烧灼眉头形成疮痕。瘿:俗称瘿袋。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瘤子,主要是由于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症。瓠壶:一种盛液体的大腹容器。范成大说,香溪的钟灵毓秀都给了王昭君,以致后代的本地女子不再美丽。

        西陵峡西起姊归县香溪口,东到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76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白狗峡位于西陵峡最西段,长约5公里,江面最窄处近100米,《水经注》记载,江水“径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形状具足,故以狗名峡”。自明代起,白狗峡多称为“兵书宝剑峡”,因人们发现峡北岸崖壁石缝中有古悬棺葬的匣状遗物,形似书卷,便传说那是诸葛亮藏的“兵书”,其斜下方有一块巨石直立似剑,插入江中,则传说是诸葛亮藏的宝剑。三峡水库蓄水后,原“兵书”和“宝剑”位置已经淹于水下(所谓“兵书”的古代悬棺,在淹水前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保护),而崖壁上的“白狗”还依然在水面之上,看来还是应该回归“白狗峡”的名称。

        公元1175年四月,从夷陵走陆路入峡的范成大,在香溪河口(即白狗峡口)渡江,写下一首《白狗峡》:

江纹圆复破,树色昏还明。连滩竹节稠,汹怒奔夷陵。

石矶铁色顽,相望如奸朋。踞岸意不佳,当流势尤狞。

山回水若尽,但见青竛竮。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

颠沛安危机,艰难古今情。俯窥得目眩,却立恐神惊。

白云冒岩扉,下维玉虚庭。神仙坐阅世,应笑行人行。

奸朋:奸党。竛竮:指山势孤危貌。鬼寰:鬼的世界。岩扉:岩洞的门。玉虚庭:指玉虚洞。范成大诗题下自注:“陆路亦自峡上过,西岸有玉虚洞。”范成大描绘了白狗峡两岸崖壁岩石的阴森险恶,令人生畏。

        江水一过白狗峡,便来到新滩。新滩也称青滩,有上、中、下3个滩头,长约2公里,落差达7米,是川江中落差最大的险滩。其中上滩的潜埂像一道门坎,形成1.5米的跌水,把航道分成了上下分明的两截。远远望去,原本平静的江水,突然间变得白浪滚滚。下水木船过新滩,在急流中稍有不慎便船毁人亡。上水的船只,只能贴近南北两侧岸边(枯水严重时,只剩靠近南岸的航道),由纤夫拖拽,方能上滩,船多时只能排队依次等候。

        公元1059年冬,出蜀赴京的三苏经过新滩,苏轼写下一首《新滩》: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番番从高来,一一投涧坑。大鱼不能上,暴鬣滩下横。

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

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攲倾。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

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

槎牙:树木枝杈歧出貌,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番番:一次又一次。鬣:鱼脊鳍,借指鱼。瀺灂:游鱼沉浮出没。攲倾:倾斜。薄技:微小的技能。牛酒:牛和酒,用作祭祀的物品。因为过滩的风险太大,苏轼他们都在滩头下了船,看到滩头寺庙香火很盛,拜神祈求平安的人很多。

        新滩北岸的新滩镇因滩而生,当地人靠滩吃滩,以滩为生,从事起拨(商贾至此停舟,另觅小船分物曰起拨)、盘滩(卸空货物以利船轻过滩)、放滩(由当地有经验的“滩师”帮助行船过滩)、搬运、拉纤、救援、打捞、修船、住宿餐饮等等。新滩在枯水季节最险,却也是新滩人生意最好的时候。这张安特生于1937年所摄新滩古镇,时值夏季洪水期,江中的白浪已看不见了,岸边停靠的船只也不多。

        三苏在过新滩时,遇到了风雪交加的天气,他们不得不在此停留了三天以等待天气好转。苏轼写下一首《新滩阻风》:

北风吹寒江,来自两山口。初闻似摇扇,渐觉平沙走。

飞云满岩谷,舞雪穿窗牖。滩下三日留,识尽滩前叟。

孤舟倦鸦轧,短缆困牵揉。尝闻不终朝,今此独何久?

只应留远人,此意固亦厚。吾今幸无事,闭户为饮酒。

鸦轧:象声词,摇橹声。“孤舟倦鸦轧”指往来船只都停靠不行;“短缆困牵揉”指岸上拉纤也已暂停。不终朝:不到一个早晨,形容时间短暂。出自《老子》:“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苏轼说,避风三日,闲来无事,终日饮酒找人聊天,与此地的老叟都已相熟。

        新滩是因为两侧山崩堵塞江道而形成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述了两次山崩:“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崩,晋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就在三苏经过新滩的约三十年前,此地又发生了两次大的山崩,史载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山崩,害舟不可胜计,堵江二十余年。”陆游在《入蜀记》中记述:“(江渎南庙)有一碑,前进士曾华旦撰,言:因山崩石壅,成此滩,害舟不可计,于是着令,自十月至二月禁行舟。知归州尚书都官员外郎赵诚闻于朝,疏凿之,用工八十日,而滩害始去,皇佑三年也(公元1051年)。盖江绝于天圣中,至是而复通。”可见,公元1059年三苏过此时,航道才勉强疏通不久,“新滩”之名似乎也是从苏轼这里开始叫响的。

        三苏在新滩避风雪三日,苏轼兄弟作起了禁字体诗来打发时光,苏轼写下一首《江上值雪,效欧阳体,限不以盐、玉、鹤、鹭、絮、蝶、飞、舞之类为比,仍不使皓、白、洁、素等字,次子由韵》:

缩颈夜眠如冻龟,雪来惟有客先知。

江边晓起浩无际,树杪风多寒更吹。

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

方知阳气在流水,沙上盈尺江无凘。

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

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

沾掌细看若刻镂,岂有一一天工为。

霍然一挥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

世间苦乐知有几,今我幸免沾肤肌。

山夫只见压樵担,岂知带酒飘歌儿。

天王临轩喜有麦,宰相献寿嘉及时。

冻吟书生笔欲折,夜织贫女寒无帏。

高人著履踏冷冽,飘拂巾帽真仙姿。

野僧斫路出门去,寒液满鼻清淋漓。

洒袍入袖湿靴底,亦有执板趋阶墀。

舟中行客何所爱,愿得猎骑当风披。

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击千夫驰。

敲冰煮鹿最可乐,我虽不饮强倒卮。

楚人自古好弋猎,谁能往者我欲随。

纷纭旋转从满面,马上操笔为赋之。

这所谓的禁字体诗,来自苏轼的老师欧阳修所作《雪》,即限定某些字必须入诗,有意给作诗增加难度,意在难中出奇。沧浪髭:意指饱经沧桑的白胡须。凘:漂流的冰。若刻镂:指雪花。歌儿:歌童。天王:天子。执板趋阶墀:指官员冒着风雪上朝上班。舟中行客:自指。弋猎:狩猎。第一部分写江边雪落时的环境变化以及作者感受;第二部分写人间下雪时的世间百态,上至帝王宰相下至山夫野僧;第三部分展开雪中狩猎的联想,表现了年轻人的豪气。

        公元1170年十月,赴任夔州通判的陆游,溯江而上到达新滩,他在笔记《入蜀记》中记述:“十三日。舟上新滩,由南岸上。及十七八,船底为石所损,急遣人往拯之,仅不至沉。然锐石穿船底,牢不可动,盖舟人载陶器多所致。新滩两岸,南曰官漕,北曰龙门。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官漕差可行,然亦多锐石,故为峡中最险处,非轻舟无一物,不可上下。舟人冒利,以至此,可为戒云。游江渎北庙,庙正临龙门。其下石罅中,有温泉,浅而不涸,一村赖之。”

         陆游所搭船的船主因为心存侥幸没有盘滩,结果上滩时船底撞破动弹不得,不得不原地开始卸货。陆游去游览了新滩北岸的江渎北庙,第二天又去游览了新滩南岸的江渎南庙,第三天看到卸载后的船上了滩,但需要进行修理,不愿再耽搁便搭了另一条船前往秭归。陆游在新滩时写下一首《新安驿》:

孤驿荒山与虎邻,更堪风雪暗南津。

羁游如此真无策,独立凄然默怆神。

木盎汲江人起早,银钗簇髻女妆新。

蛮风弊恶蛟龙横,未敢全夸见在身。

南津:西陵峡东口南津关。陆游在10月9日入南津关那天有“微雪”,现在新滩所遇风雪更大。木盎汲江:《入蜀记》中记述:“妇人汲水,皆背负一全木盎,长二尺,下有三尺,至泉旁,以杓挹水,及八分,即倒坐旁石,束盎背上而去。”银钗簇髻:《入蜀记》中记述:“未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蛮风弊恶:《入蜀记》中记述:“然滩害至今未能悉去,若乘十二月、正月水落石尽出时,亦可并力尽铲去锐石。然滩上居民,皆利于败舟,贱卖板木,及滞留买卖,必挠阻此役。不则赂石工,以为石不可去。须断以必行,乃可成。”见在身:谓至今健在的身体。陆游认为,本地人靠滩吃滩,不愿意主动去除滩害,因此需要本地为政者当机立断。

        陆游对新滩的买酒女子印象深刻,在《入蜀记》中记述:“大抵峡中负物率着背,又多妇人,不独水也。有妇人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二十多年后在绍兴家乡时,还写诗回忆,所作《三峡歌九首》其二:“不怕滩如竹节稠,新滩已过可无忧。古妆峨峨一尺髻,木盎银杯邀客舟。”因唐代女子喜欢梳高髻,所以陆游说新滩女子的“一尺髻”为古妆。

        跟陆游同时代的江陵人项安世,出任过重庆府通判,曾写下过一首《归州女》:

归州女儿双髻丫,手提酒瓶头戴花。

左手持杯右手泻,滩头劝客争邀遮。

滩头一船百夫挽,欲上未上头捽沙。

呼声半竭力欲尽,粟米一釂胜流霞。

腰间五钱岂足惜,钏中十指如春芽。

颜行属目百丈纵,三老发怒双槌挝。

頩然相顾各分散,顷刻捩柂如轻槎。

君不见世间勇怯皆如许,意根一断前无御。

多少功名盖世人,一点依违笑千古。

邀遮:拦阻。捽沙:扬沙。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钏:镯子。颜行:前列。三老:指船老大或舵手、篙师等。挝:打。頩然:脸红。捩柂:即“捩舵”,拨转船舵,指行船。意根:佛教语,为六根中的第六根,为念虑之根。无御:没有可以抵挡的。依违:依,依从;违,反对。依违不决指拿不定主意。这首诗细致地描写了卖酒女与纤夫之间的一个场景。

        对于峡中女子,杜甫曾作有一首《负薪行》: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嫁不售:即嫁不出去。坐男女立:男坐女立,指当地重男轻女的风俗习惯。应供给:指供给一家生活及缴纳赋税。双鬟:因未嫁,故犹结双鬟。登危:指登高山去打柴。集市门:入市卖柴。死生射利:不顾生死的去挣点钱。兼盐井:指负薪之外,又负盐。褊:狭小。石根:山根。这首诗写出了峡中妇女的勤劳困苦,表现了诗人对她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最后两句反问,是对此地男女不公风气的批评。

          对于峡中男子,杜甫也写下一首《最能行》:

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

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欹帆侧舵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

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

瞿塘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

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

最能:指驾船的能手。公门:即衙门。大舸:大船。取给:赚钱为生。艓子:小船。随商旅:指驾船。欹帆侧舵、撇漩捎濆:指驾船的技巧娴熟。“顷来”句:杜甫说自己近来的亲眼所见,才相信“朝发白帝暮江陵”确实是真的。虎须:滩名。长年:指舵师,艄公。行最能:指这些归州船工能轻松驾船通过峡中险滩。气量窄:意思是目光短浅。“误竞”句:意思是峡中男子喜好南方逐利之风,不喜北方崇文之气。这首诗写道峡中男子以水为生、从小学习驾船本领,称赞了他们操舟的技巧与勇敢。最后两句反问,是对此地不重视文化教育的批评。

       木船下行新滩,势如脱弦之箭,飞泻而下,稍一不慎,即刻船毁人亡。因此,非本地船只,在下水过新滩(放滩)时,一般要请熟悉水性的滩师把关。这些滩师是新滩人,自幼跟上辈人学放滩,身怀绝技。放滩时木船不能直行,头滩中的“门坎”会把悬空半截的重载船折断,所以木船要横着放下去。 

        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李曾伯,曾任四川宣抚使,写诗描写新滩放滩的情景,所作《过新滩作出峡行》(节选):

伊滩以新名,此水虑微涩。黎明报船步,数尺长一夕。

波臣信有助,棹师喜何剧。前竿与后枕,橹六视听一。

招呼左右向,心手应相得。所取无釐差,其矢如绳直。

载瞻洺川祠,不远西陵驿。倏焉飞廉怒,捲起浪涛白。

篙篷掀欲舞,绠缆系惟亟。凡我同舟人,相顾几动色。

兴言大川涉,畴为讯诸易。古谚固有云,飘风不终日。

须臾棹歌发,安危在漏刻。衰迟嗟我生,险阻几身历。

涩:艰涩。此句指担心水位太浅无法下滩。船步:船埠,指新滩上口处的泊船处。波臣:水族,此指水神。枕:应为“柁”字之误,指舵。釐差:毫厘之差。洺川:。飞廉:风神。亟:急迫。兴言:心有所感,而发之于言。大川涉:易经的卦辞及爻辞里多处提及“涉大川”这一概念。畴:同“筹”,筹划。讯:询问。诸易:指易经。飘风不终日:出自《老子》:“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意思是危险总会过去。棹歌发:指过滩后船工高兴地唱起了船歌。有意思的是,此诗中有句“橹六视听一”,跟这张老照片如此吻合。

        新滩在明朝时又有一次大的山崩,明代《归州志》记载“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六月二十日,归州新滩北岸山泉漏出泥滓,山势断裂,居民惊骇逃避,顷之,山崩五里许,巨石腾壅,闭塞江流,压民舍百余家,舟楫不通。”这次舟楫不通,时间较长,达八十二年之久。期间上水船只只能停在新滩下沱,下水船只只能停在新滩上沱,所有货物必须上下转运过滩。直至明朝末期的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长江航道才得以疏通。

        与苏轼同时代的北宋诗人刘敞,曾作有一首《新滩行》: 

忆昔秭归之山崩,震惊千里如雷霆。

江水逆流洞庭竭,至今蓄怒犹腾凌。

洄渊沉沉色如墨,彷佛半露峰峦形。

悬波一泻三百仞,鱼鳖蛟龙俱不宁。

天公高居漏天隔,无故设险忧群生。

时无伯禹真已矣,坐念疏凿何由能?

当然,刘敞所说的山崩,是宋天圣年间发生的那次。腾凌:水波翻滚上涌。漏天:谓如天泻漏,常比喻多雨或久雨。此指天上。伯禹:夏禹,传说其开凿三峡疏导江水。刘敞是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与弟刘攽一起考中进士的,这首诗可能作于其中进士前的游历中,那时航道还没完全疏通。从前面陆游的《入蜀记》中知道,归州知州赵诚闻治理疏通新滩航道在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

        最近一次的新滩大滑坡发生于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45分,大约300万立方米的山岩滑动,约有100万立方米滚入长江,摧毁了位于其前缘的新滩古镇。由于对滑坡早有监测预报,撒离组织得力,新滩镇的居民1371人无一伤亡。但滑坡形成的涌浪向上下游传播中击毁、击沉木船64只,小型机动船13艘,造成10名船上人员死亡。

        刘敞的弟弟刘攽,大概是与兄同游,也写下一首《新滩行》:

巴江之水西南来,峡束川壅声若雷。

瞿唐五月不敢下,滟滪中流大如马。

风波虽恶石不去,太古以来怨行者。

君不见前日巴山复摧裂,万仞臬兀江中绝。

孟冬水涸石角见,上流下流尽精铁。

当时长年皆有语,后来艰危从此数。

上天设险知为谁,但恐妨人如滟滪?

前日:往日。臬兀:即“臲卼”,摇摇欲坠的样子。精铁:此形容坚硬的滩石。长年:古时川峡一带对舵手、篙师的敬称。妨:妨害,阻碍。刘敞、刘攽兄弟游新滩在其航道疏通之前,那就应该是比苏轼更早作诗描写“新滩”。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陆续对新滩航道进行炸滩整治。直到1966年,新滩险滩基本消失,新滩的绞滩和放滩才退入峡江航运历史。长年在新滩放滩的才俊后来发展为峡江航运中的领江、引水。

        与陆游同时代的南宋诗人李流谦,曾作有《新滩三首》,其一:

丛祠风俗尊淫祀,滩户生涯利客船。

倏忽未兴酬德意,不知曾有此山川。

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妄滥之祭。此指峡中土人祭祀的神祗,类似镇江王爷之类。倏忽:传说中的神名。《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讲这则故事,本是说要顺应自然,别没事找事。在这首诗中,作者直接用字面意思,说神灵没有开凿疏通此滩,以致让当地人从中获利。

        新滩南岸,与白狗岩相对的,是链子崖,也是古滑坡体,其上有很多深深的裂缝。链子崖早年名叫“锁住山”、“锁山”,《归州志·山水》载:香溪镇“东流三里为兵书峡,又名白狗峡。峡南石壁中折,广五尺,相传有神力关锁,历久不坠,谓之锁山。”清代的一个商人捐银打造了铁链,安置在百多米高的绝壁裂缝处,从此,这一座山便被叫成了链子崖。1995至1997年,链子崖实施危岩治理工程,173根巨型铁链铆固五万方危岩体,链子崖更加名符其实。如今,这里被开辟成链子崖风景区。

        南宋诗人李流谦所作《新滩三首》,其二:

渔父长歌招屈子,女儿高髻学昭君。

虽存九辨欲谁继,便有琵琶那忍闻。

第一句说看到本地渔夫高歌,于是想到楚辞《渔父》中有一段渔父与屈原的对话;第二句说看到本地女子梳高髻,想到那恐怕是跟王昭君学的;第三句大概是看到本地不重视文化教育,想到创作了著名诗篇《九辩》的宋玉后继无人;第四句又回到了王昭君身上,因为在古代文人的笔下,王昭君出塞的形象总是手抱琵琶,骑在马上,一副凄婉哀怨的愁容。

        三峡水库建成后,曾经令往来旅客胆战心惊的峡中险滩,如今已经变高峡平湖。

        南宋诗人李流谦所作《新滩三首》,其三: 

蜀船南来去未休,吴船西上到沙头。

人生能著几两屐,三峡风烟替往愁。

几两屐:即“阮家屐”,泛指木屐。这个典故出自《晋书·阮孚传》:阮孚性好屐。有人去看他,他正在用蜡涂屐,并且叹息说:“未知一生当著几两屐!”后以“阮孚蜡屐”为纵情所好、自得其乐的典故,或以“几两屐”劝人莫要爱惜微物而束缚成事的手脚,或叹息时光白白流逝。在本诗中此句可引申为人生苦短。

        如今从长江南岸看北岸的1985年新滩滑坡体,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力量,让一个存在了千年的新滩古镇在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南宋诗人袁说友,于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出任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制置使(与范成大出任过的职务相同),曾写下一首《过新滩百里小驻峡州城》:

明朝上巴江,日日峡中行。天险三峡路,峡险滩头程。

就中十二滩,新滩尤可惊。父老记往时,此地江流平。

一朝陵谷变,崩裂山峥嵘。大崖江里卧,小石江心横。

作此一大滩,水石相吞并。涛雷殷昼夜,浪雪鸣轩轰。

空山十里遥,已接千鼓声。末流到山尾,犹作汹涌鸣。

朝家忧病涉,遣使劳经营。辇石竟无谋,舟至不敢征。

东来西上者,因有盘滩名。我来滩水傍,滚沸如煎烹。

众畏岂不畏,稚耋栖檐楹。遐观一舟来,掀浪嘈鼓钲。

群夫山下蚁,百丈风中筝。冲涛已飐滟,转舵犹攲倾。

戛戛到龙门,艰苦如颉羹。须臾近平峡,便觉天地清。

携孥稳乘舟,相庆如更生。蜀道登天难,于此论始明。

况我衰病馀,怀此忧惧情。国恩念未报,一叶身为轻。

小臣抱孤忠,思有称使令。举酒望星河,作诗聊自评。

轩轰:喧闹,震荡。朝家:国家,朝廷。辇石:在石头上驾车,比喻险阻。稚耋:老人与孩子。百丈:牵船的篾缆。飐滟:在激流中摇动的样子。攲倾:倾斜。戛戛:艰难貌。龙门:陆游在《入蜀记》中说新滩南侧航道称“官漕”,北侧航道称“龙门”。颉羹:刮釜底,佯为羹尽。来自《史记》中汉高祖的故事。这里指船底刮蹭滩石。孥:妻子和儿女。更生:新生。称使:指出任地方长官。这首诗详细描绘了新滩的险恶以及上滩的整个过程。

        1985年新滩大滑坡后,新滩镇中心迁移到了原古镇东边1公里的寺大岭上。三峡大坝动工修建后,若达到175米蓄水位,寺大岭也要被淹没。1995年,原新滩镇与屈原乡九个村合并,新镇改名为屈原镇。从此,作为行政建制的“新滩镇”地名不复存在,地图上也再找不到“新滩”地名了。

        公元1178年五月六日,离开蜀地东返故乡的陆游,再次经过他在《入蜀记》中曾经详细描述过的新滩,因为水大,险滩已平,船很快通过。前一年的八月一日,陆游的好友范成大,船过新滩时也是正遇大水,他在《吴船录》中记述:“三十里,至新滩。此滩恶名'豪三峡’,汉、晋时,山再崩,塞江,所以后名新滩。石乱水汹,瞬息覆溺,上下欲脱免者,必盘博陆行,以虚舟过之。两岸多居民,号滩子,专以盘滩为业。余犯涨潦时来,水漫羡不复见滩,击楫飞度,人翻以为快。”范成大没有作诗,而陆游则写下一首《新滩舟中作》:

江路桃花浪已生,新滩稳过失峥嵘。

九年行半九州地,三峡归无三日程。

系缆便增筇杖兴,倚窗时听棹歌声。

衰迟未觉诗情减,又擘吴笺赋楚城。

桃花浪:犹桃花汛,即春汛,仲春时冰融雨积,江河潮水暴涨,又值桃花盛开,故谓之桃花汛。但五月份的涨水应该是“梅雨”所致,因此这里“桃花浪”只是代指涨水。九年:指作者1170年溯江而上入蜀至1178年顺江而下出蜀。三日程:指白帝城至巫山一日,巫山至秭归一日,秭归至夷陵一日。筇杖:即竹杖。这句的意思是每当船泊岸边就会拄杖上岸游览一番。擘笺:谓裁纸。这句的意思是每当游览之后就会诗兴大发。陆游在前一日过秭归时,就写下了《秭归重五》、《屈平庙》、《楚城》等诗。

        自新滩古镇下行约6公里,在长江拐弯处的北岸岩壁上垂下两块赭黄色岩石,其中一块形如牛肝,另一块状似马肺,其实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沉淀而形成的钟乳石,因此这段峡谷被称为“牛肝马肺峡”(旧称“马肝峡”)。“马肺”石上长有一株古松,船在远处即可看到,成为天然航标。“马肺”石在清光绪年间遭英国舰艇炮击,造成了下半部的残缺。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开始蓄水,秭归县政府利用江水上涨之机,派人将完好的“牛肝”石切割分解,迁移到新城凤凰山景区。如今,“牛肝马肺”所在的位置均已淹没水下。

        公元1197年,赴任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制置使的南宋诗人袁说友,写下一首《过马肝峡,石形与色皆如马肝迸出峭壁之上,予观之盖石芝耳,大窠一本,小者四五,不知风雨几百载而质不败,赋石芝行》:

巉岩复巉岩,昨日通灵滩。

通灵二十里,有峡名马肝。

一山削壁立万仞,中有突兀如芝蟠。

轮囷累片叶,盘结分枝栾。

宛然老枝菌,如出枯树端。

大窠数尺迸崖缝,小者四五高低攒。

往来竞称马肝石,不悟石芝为异观。

朝廷日清明,郡国无旷官。

钟此温厚气,瑞草凝巑岏。

不见为羊又为马,石芝灵异元非难。

此芝瑞峡中,一一行人看。

何人果妙丹青手,便可图上归长安。

窠:同“棵”。石芝:据说是一种深藏在山脉地下溶洞中的大型古菌体。《本草纲目》 将石芝归为石部,奉为上品药,服食令人轻身长生不老。巉岩:险峻的山岩。通灵滩:指空舲滩或崆岭滩,在马肝峡东口外。轮囷:盘曲貌。异观:不同看法。奇异的景象。无旷:不懈怠。巑岏:山高锐貌。长安:借指京城。袁说友说,山崖上结出石芝,是当朝圣明的祥瑞之像,应该让人画出来,上报给皇上。可题中又说“不知风雨几百载”,岂不自相矛盾?

        牛肝马肺峡东口外即是“空舲滩”(或称“崆岭滩”),“舲”是指小船,滩名所表述的意思是,空船才能过滩。峡中谚语“新滩泄滩不算滩,空舲才是鬼门关”,空舲滩被称为是三峡第一险滩。此滩水深流急,礁石密布,由“大珠”、“头珠”、“二珠”、“三珠”等礁石组成,大珠石梁长200余米,象一条大鲨鱼纵卧江心,把江分为南北两漕。洪水时礁石没于水面下,水流紊乱,恶浪翻滚,船行其间必须左避右让,插针而行,稍有不慎即会触礁。据统计,1924年至1945年,有六艘轮船在崆岭滩触礁沉没,十一艘擦礁搁浅,失事木船不计其数。

        公元1170年十月十一日,乘船入峡的陆游,来到空舲滩前,他在《入蜀记》中记述:“晚泊马肝峡口。两山对立,修耸摩天,略如庐山。江岸多石,百丈萦绊,极难过。夜小雨。十二日早,过东泠滩,入马肝峡。石壁高绝处,有石下垂如肝,故以名峡。”陆游写下一首《过东泠滩入马肝峡》:

书生就食等奔逃,道路崎岖信所遭。

船上急滩如退鹢,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叠,心忆平波绿一篙。

犹胜溪丁绝轻死,无时来往驾𦨴艚。

东泠滩:即空舲滩。就食:谓出外谋生。退鹢:退飞之鹢,形容前行艰难。飞猱:攀援腾跃的猿猴。溪丁:指渔夫。𦨴艚:指一种载货的木船。作者自注:“峡中小船谓之𦨴艚。”陆游感叹自己为了谋生而不畏旅途险阻。

        新中国建立后,崆岭滩作为川江中重点整治的滩险之一,经过多次炸礁疏浚,那些害人的巨大的暗礁,被一一扫空。到了1967年,大型轮船都可以昼夜通航,再也不惊险了,昔日称为“鬼门关”的崆岭滩,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太平关”。如今,三峡水库建成,这里距离大坝只有约15公里。

        公元682年,初唐诗人陈子昂第二次出蜀赴京赶考,过空舲滩,写下一首《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

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

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

虚闻事朱阙,结绶骛华轩。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

今成转蓬去,叹息复何言。

空舲峡:指马肝峡靠近空舲滩这一段。的的:光亮鲜明貌。啾啾:象声词,泛指像各种凄切尖细的声音。千金子:富贵人家的子弟。九逝魂:几度飞逝,谓因深思而心灵不安。出自屈原《九章》:“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这两句的意思是少年时作为纨绔子弟,尚不知要心怀国家苍生。朱阙:借指朝廷。结绶: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骛:纵横奔驰。华轩:指富贵者所乘的华美的车子。高堂:指父母。窥觎:图谋,期盼。陈子昂出生于梓州射洪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十七八岁时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才弃武从文,慨然立志,发愤攻读,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空舲滩旁留宿的这个夜晚,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家国两难全的复杂心情。

        为建设三峡水库,1991年确定了秭归县城新址迁至茅坪镇剪刀峪。茅坪镇位于空舲滩下游约12公里处,此处两岸山势舒缓,水域开阔,江滩码头易于泊船。三国吴时设置建平郡,此地为郡治。宋代时,这里称“城下”。公元1170年十月十日,溯江而上的陆游曾在此留宿一晚,他在《入蜀记》中记载:“泊城下,归州秭归县界也。与儿曹步沙上,回望,正见黄牛峡。……因至白沙市慈济院,见主僧志坚,问地名城下之由。云院后有楚故城,今尚在,因相与访之。城在一冈阜上,甚小。南北有门,前临江水,对黄牛峡。城西北一山,蜿蜓回抱,山上有伍子胥庙。”

        公元1175年四月,范成大入蜀经过归州,写下《归州竹枝歌二首》,其一:

东邻男儿得湘累,西舍女儿生汉妃。

城郭如村莫相笑,人家伐阅似渠稀。

湘累:指屈原。累,指冤死的人。屈原自投湘江支流汨罗江,所以称他为“湘累”。汉妃:指王昭君。城郭如村:指归州城狭小萧条。伐阅:功绩和资历。指屈原、王昭君曾取得的功绩和名望。似渠:像他们那样。范成大说,不要小瞧归州的偏僻荒凉,人家历史上也是诞生过屈原、王昭君这样响当当的人物。

        在空舲滩与茅坪镇之间,有险滩“达洞滩”,位置应距离空舲滩不远。陆游在《入蜀记》中记载:“十一日。过达洞滩。滩恶,与骨肉皆乘轿陆行过滩。滩际多奇石,五色粲然可爱,亦或有文成物象及符书者。犹见黄牛峡庙后山。……盖谚谓:'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2003年三峡工程二期完成蓄水,距三峡大坝约1.5公里的茅坪成为第一个淹没的古镇,但在它的西边,秭归新县城已拔地而起。如今,风景如画的木渔岛公园便曾经是茅坪古镇的一部分。

        范成大所作《归州竹枝歌二首》,其二:

东岸艬船抛石门,西山炊烟连白云。

竹篱茅舍作晚市,青盖黄旗称使君。

艬:船。石门:归州城东3公里处有南北两岸伸向江中的石梁,称为“下石门”,石门北侧形成回水的屈原沱,往来船只可停靠在沱内。竹篱茅舍:范成大的《吴船录》和陆游的《入蜀记》中都说秭归城内除了县衙有盖瓦,其他房子全都是茅草顶。使君:尊称州郡长官或奉命出使的人。这句的意思是归州地域偏僻,很少能看见像他这样来自京城的大官。

       茅坪古镇下行1公里,靠近长江南岸有一个小岛,即著名的“中堡岛”,三峡大坝的轴线就从岛中穿过。中堡岛及其附近一带的地层,全是坚硬的花岗岩地质结构,加上周围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最终促使水利专家们将三峡水库的坝址选在了这里。

        北宋诗人张商英,蜀州新津人,曾作有一首《归州》: 

归州男子屈灵均,归乡女儿王昭君。

山穷林薄不肥沃,生尔才貌空绝群。

男为逐臣沉湘水,女嫁穹庐夫万里。

汉宫无色楚无人,丑陋险邪君自喜。

屈灵均:屈原,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穹庐: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汉书·匈奴传下》:“匈奴父子同穹庐卧。”无色:谓失去光彩。无色:没有美人。无人:没有才俊。这首诗跟范成大《归州竹枝歌二首》其一,所表达的含义差不多,且含有批评当政者不能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意思。

        三峡大坝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二期工程完工,蓄水位达135米;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蓄水位达到156米;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水位提高到175米。位于三峡大坝西侧的秭归新县城,于1992年开始动工建设,1998年实现了老县城的整体搬迁,又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如今的秭归县城再也不是范成大和陆游笔下所描绘逼仄萧索的样子。

        公元1178年五月四日,顺江而下、离蜀东归的陆游再次经过秭归,写下一首《暮次秭归》:

朝披南陵云,夕揖建平树。啼鸦随客樯,落日满孤戍。

恶滩不可说,石芒森如锯。浪花一丈白,吹沫入窗户。

是身初非我,底处著忧怖。酒酣一枕睡,过尽鲛鳄怒。

欣然推枕起,曳杖散予步。殷勤沙际柳,记我维舟处。

南陵:指巫山县南陵山。建平:三国吴永安三年 (260) 置建平郡,治所在秭归东南,差不多就是如今秭归新县城的位置。头两句的意思是,早晨从巫山县城发船,傍晚到达秭归县城。石芒:形容尖锐的滩石。底处:何处。“是身”二句指一路船过险滩全无恐惧。鲛鳄:鲨鱼和鳄鱼,此指险滩。殷勤:情意深厚。陆游船泊秭归,上岸散步,想起八年前入蜀时曾到访过的场景。

        2006年11月,屈原祠迁建至秭归新城的凤凰山景区,与三峡大坝隔江相望,并于2010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这里是“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迁至景区内的古建筑还包括秭归老城的“屈原故里牌坊”、迎和门和景圣门、新滩的江渎庙、香溪的水府庙、以及一大批古民居、桥梁、祠庙等。

        第二天是五月五日端午节,陆游没有急着离开秭归,而是前往屈原祠祭拜,写下一首《屈平庙》:

委命仇雠事可知,章华荆棘国人悲。

恨公无寿如金石,不见秦婴系颈时。

仇雠:仇敌。章华: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举国营之”而修建的离宫,因“灵王好细腰”,宫女登台途中需休息三次,章华台又被称为“细腰宫”、“三休台”,后毁于秦军统一六国的战火中。无寿如金石:《古诗十九首》中有:“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秦婴:秦王子婴,秦二世胡亥的侄子。赵高杀二世,立他为秦王,在位四十六天。刘邦攻破咸阳,子婴素车白马,丝绳系颈,捧着印玺、符节向刘邦投降。一二句的意思是:楚怀王和楚顷襄王不听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而采取亲秦政策,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仇敌的手中。后来秦军攻楚,占领楚国都城郢都,楚顷襄王狼狈出逃。屈原闻讯,在极度苦闷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三四句的意思是:可惜屈原不能像金石那样长寿,未见到秦王子婴系颈投降、秦朝灭亡的那一刻。陆游吊古伤今,也有对南宋政权苟且偷安的批评。

       2018年,“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秭归也被确定为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的永久举办地。

        陆游看到屈原祠下的归乡沱(也称屈原沱)中,当地百姓正在举办龙舟竞渡,又写下一首《归州重五》:

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

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

屈平: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角黍:即粽子。从晋代开始,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陆游在屈原的家乡逢端午节,感受到与往年端午不一样的隆重节日氛围,这里的活动有龙舟竞渡、屈原祭奠、游江招魂等。

        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如今碧水连天,烟波浩淼,“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公元1059年冬,三苏出蜀赴京时,在秭归凭吊屈原祠后,苏轼和苏辙各自创作了一篇《屈原庙赋》,苏轼所作《屈原庙赋》(节选):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

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

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

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

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

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畏讥而改度:害怕谗言讥弹而改变行为准则。黾勉:勉力。去:离开,这里指退隐离开朝廷。为之臣佐:反而为官助纣为虐。变丹青于玉莹:意思是想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成美玉般洁白。宜夫人之不吾与: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违国去俗:离开祖国,抛弃俗世。免于后世:免受后人的非议指责。全:苛责求全。区区:人少势孤的意思。要:求。苏轼为屈原申辩,对其宁死不沉沦的精神表示肯定和赞赏:有人认为屈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不懂得处世圆滑,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这样一个腐朽没落的国家去死,但屈原所坚守的是一种高贵的节操,楚国在他的心中是一种文化象征,他不能容忍其被玷污被毁灭,他要用他的死来唤醒更多麻木的灵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秭归古建筑(一)
古城归州(峡中樵)
先贤祠堂——屈原祠
屈原故里,千年归州的最后记忆!
实地参观学习屈原文化精神(2022.6.20秭归屈原祠)
汉江视界:秭归🚣🏻屈子魂归屈原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