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岑参去西域(4):临州(临洮)

        今天的甘肃省临洮县,是省会兰州的南大门,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但这里从秦汉到隋唐都称为狄道县,唐朝时在此设临州或狄道郡,一直到金朝(南宋)时,才开始在这里设置临洮府,而狄道县的县名更是到了民国时才改为临洮县。

        今天的甘肃省岷县,地处青藏高原的边缘,唐朝和吐蕃的交界地带,但这里从秦汉到隋唐都称为临洮县,唐朝时在此设洮州或临洮郡,临洮县的县名一直到了民国时才改为岷县。

        “临洮”得名于洮水之滨,今天的临洮县和岷县这两个县城都在洮水之畔。岑参在往来西域的路上,留下了四首诗题中含“临洮”的诗,那么岑参说的这个“临洮”究竟是临州的狄道县呢?还是洮州的临洮县呢?如果仅考虑岑参往来西域主要行走丝绸之路,那他在渭州(陇西)和金城(兰州)之间,经过的应该是临州的狄道县,即今天的临洮县。在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他第二次西行去北庭都护府,在离开临洮的饯别宴会上,他写下一首《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岑参听同事告知,北庭都护府管辖的轮台城一带气候寒冷、人烟稀少,但出于尽力服务朝廷的衷心,他不怕路途遥远,只是私下在梦里还是希望早日完成使命归来。

        岑参有关“临洮”的四首诗,“临洮”两个字都出现在诗题中,而诗中却没有,会不会在后世的传抄过程中,有人把“临州”自以为是地抄改成了“临洮”?

        岑参两次西域行的路线图。第一次西行到达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今新疆库车),第二次西行到达北庭都护府所在地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乡)。

        唐朝的临州狄道县(今临洮县),处在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唐朝的洮州临洮县(今岷县),处在盛唐时期唐朝与吐蕃战争的前线地带。

        岑参在临洮遇到从北庭都护府罢使还京的赵仙舟,大概就是赵仙舟向他介绍了轮台那个地方的基本情况,现在他们彼此道别,岑参将前往北庭,他又写下一首《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

        白发轮台使,边功竟不成。

        云沙万里地,孤负一书生。

        池上风回舫,桥西雨过城。

        醉眠乡梦罢,东望羡归程。

岑参看到白发苍苍、出使北庭归来的赵仙舟,隐隐有一丝担忧,似乎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有点羡慕赵仙舟,因为赵可以回长安了。

        岑参还有两首以临洮为题的诗,大概作于他第一次西域行的回程,即在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经过临洮时,一首为《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

        移根自远方,种得在僧房。

        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抽茎高锡杖,引影到绳床。

        只为能除疾,倾心向药王。

岑参来到龙兴寺中玄上人居住的院子,被其种植的一丛郁郁葱葱的青木香药材树所吸引。

        岑参在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回长安过临洮时,写下的另一首诗是《临洮客舍留别祁四》:

        无事向边外,至今仍不归。

        三年绝乡信,六月未春衣。

        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飞。

        心知别君后,开口笑应稀。

岑参离开长安在天宝八载,到天宝十载为三年(实为二年,但古人都这么算),听着旅舍旁洮河水流声,看着空中大雁南飞,他非常想家,而朋友祈四(祈乐)要先他走一步,他更要感到孤独了。

        “临洮”出现在很多唐朝诗人有关边塞和战争题材的诗作中,这是因为从初唐到盛唐,洮州(临洮郡)一直都处在唐朝和吐蕃战争的前线。例如,高适写过一首《送蹇秀才赴临洮》: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天,高适在长安,这位蹇秀才大概与高适相似,都是久沉下僚,现在要去临洮前线,想到战场上去争取功名,因此高适写诗鼓励他。

        不久,高适也离开长安,赴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经陇山时遇到向临洮送兵的白少府,看到浩浩荡荡的新兵队伍,祝愿唐军旗开得胜,写下一首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高适问白少府(县尉):往边塞送兵辛苦呢?还是在县衙里处理那些琐事更劳累?其实高适自己很清楚,他两年前在封丘县(今河南封丘)作县尉,曾送兵到蓟北青夷军(今河北怀来),回来后在县衙做事,“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结果干脆辞职了来到长安。

        第二年,即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高适到了河西节度使治所武威,可哥舒翰去了陇右节度使管辖的临洮,他赶到临洮又碰上哥舒翰外出,未能及时拜见,于是把当时在临洮的所见所感写成诗寄给河西、陇右的同僚,即《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共二十一韵,前四韵是:

        浩荡去乡县,飘飖瞻节旄。

        扬鞭发武威,落日至临洮。

        主人未相识,客子心忉忉。

        顾见征战归,始知士马豪。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年底,安史之乱爆发,唐朝抽调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等西域军队,东去中原跟安史叛军作战,吐蕃则趁机进攻,到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吐蕃占领了秦、渭、洮、临等州,唐朝失去了广大的陇右地区。直到八十多年后,由于吐蕃自己的内乱分裂,河西和陇右的民众纷纷起义,唐朝才又重新收复了失地。晚唐诗人马戴,作有一首出塞词》,反映了当时这一时期的情况: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适的三次出塞和晚年入仕
高适:是金子,就一定会有发光的时候
最早的兰州,就设在这里!你大步走过时,留神别踩痛它
边塞诗人王昌龄,殒命于安史之乱的悲剧?
唐代诗人 边塞诗派2
大唐排名第一的边塞诗人,最终平淡收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