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岑参去西域(17):伊州(哈密)

        今天的新疆哈密地区,西汉时称伊吾卢,东汉时称伊吾,唐朝时称伊州,元朝时称哈密力,明朝以后称哈密。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朝军队发动了对北匈奴的战争,班超带领一支汉军将匈奴势力逐出了伊吾,并开始在伊吾驻军屯田,使得自伊吾到瓜州的道路得以开通。东汉灭亡后,伊吾地区的统治者尽管变来变去,但伊吾到瓜州的这条道路却越来越兴旺,并逐渐地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主路,伊吾(哈密)也成为了西域地区的门户。直到今天,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地区的主要干线,兰新铁路、兰新高铁、连霍高速等,都是走的这条路线。

        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军收复了伊吾地区,在此置西伊州,两年后去西字称伊州,辖伊吾、柔远、纳职三县。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实行州改郡,伊州改称为伊吾郡。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岑参第二次西域行前往北庭都护府,往来必经过伊吾郡,却没有流传下来他在此写下的诗歌。不过,有两首他在北庭时写下的诗中,提到了伊吾郡。

        一首为《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

        词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

        行间脱宝剑,邑里挂铜章。 

        马疾飞千里,凫飞向五凉。

        遥知竹林下,星使对星郎。

这是一首送别诗,在北庭都护府担任别将的李某,被任命为伊吾县的县令,前往赴任时还要领命出使一下武威。岑参送别曾经的同事李某,并请李某代为问候一下在武威的朋友崔员外。前四句夸李某富有文采,不应该作武将,现在脱下宝剑,挎上官印,正是人尽其才。后四句瞻望李某跨马疾驰前往凉州(五凉指代武威),在凉州城竹林下与崔员外相聚。古代有把官员与天上星宿相对应的习惯,李某作为使者,岑参说他是星使;崔员外作为员外郎官,岑参说他是星郎。

        另一首为《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

        安西美少年,脱剑卸弓弦。

        不倚将军势,皆称司马贤。

        秋山城北面,古治郡东边。

        池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这还是一首送别诗,北庭都护府的郭司马(司马职务类似现在的参谋长),将要出使伊吾郡,岑参送别同事,并请郭司马代为问候担任伊吾县令的李明府(唐代将县令称为明府)。这李明府很可能就是上一首诗中的李别将,因此这首诗应该作于上一首诗之后。前四句称赞郭司马是出生在西域的年轻人,原本是武将,现在弃武修文,虽然很受将军(应该指都护)的赏识,但却不仗势倨傲,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后四句写送别,北庭都护府在天山之北,伊吾郡在天山之南的东部,瞻望郭司马和李明府在伊吾相会,池上泛舟把酒言欢。“李郭仙”是个典故,出自《后汉书 ·郭泰列传》,郭泰学问渊博,去洛阳游学拜访当时名士、任洛阳尹的李膺,李膺非常赏识他,两人结为知交,名震京师。当郭泰回乡时,有几千人送他,他只与李膺同舟而济,众人望去如同神仙。后用此典比喻知己相处,不分贵贱,亲密无间。因为郭司马和李明府正好一个姓郭一个姓李,岑参在此巧妙地用了这个典故。

        岑参两次西域行的路线图。第一次西行到达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今新疆库车),第二次西行到达北庭都护府所在地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乡)。

        莫贺延碛,又称八百里瀚海,也就是位于今天哈密与瓜洲之间的哈顺戈壁,瓜州到伊州这条道就叫莫贺延碛道。唐僧玄奘取经之路走的这条道,他后来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道:“长八百里,古曰沙河,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唐代于莫贺延碛道“总置十驿”,除了图中标出的八驿,另有二驿失名。

        瓜州白墩子遗址是唐僧玄奘出玉门关后经过的一个烽燧兼驿站。岑参走过莫贺延碛道时,写下一首《日没贺延碛作》:

        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

        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

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夏秋之际,岑参开始第二次西域行,是带着豪情壮志前往北庭都护府,一路上行色匆匆,没有留下几首诗。但从这首诗的低落情绪看,很可能是在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岑参返回长安时路上所作。

        唐高宗朝宰相来济,因反对“废王立武”,被武则天所恨,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被贬为庭州刺史(治所在北庭),赴任经过此地时写下一首《出玉关》:

        敛辔遵龙汉,衔悽渡玉关。

        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还。

来济说,遵照皇上旨意离开朝廷,心怀凄怆走出玉门关,如今来到遥远的沙漠戈壁,垂泪希望能有一天活着回去。不过他的愿望没能实现,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西突厥部落进攻庭州。来济统兵防御,对部下说:“我曾经触犯刑律,蒙恩赦免死罪,现在应当以身赎罪。”于是来济不穿甲胄,率军出击,力战阵亡,时年五十三岁。

        中唐著名诗人戴叔伦,作有一首《边城曲》:

        人生莫作远行客,远行莫戍黄沙碛。

        黄沙碛下八月时,霜风裂肤百草衰。

        尘沙晴天迷道路,河水悠悠向东去。

        胡笳听彻双泪流,羁魂惨惨生边愁。

        原头猎火夜相向,马蹄蹴蹋层冰上。

        不似京华侠少年,清歌妙舞落花前。

莫贺延碛终年风沙不断,如今戈壁滩上林立的风力发电机有效利用了这里的风能资源。

        中唐著名诗人李益,曾有边塞从军的经历,写下一首《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行路难”是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这首诗描绘出了一个壮阔又悲凉的行军场景,在哀怨的笛声中传递出深沉悲凉的征人思乡情。

        哈密白杨沟佛寺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唐朝时,玄奘路过哈密,在此讲经说法,弘扬佛法。晚唐诗人李洞,送别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回返故乡,作有一首《送三藏归西天国》:

        十万里程多少碛,沙中弹舌授降龙。

        五天到日应头白,月落长安半夜钟。

跟唐僧玄奘的取经行程相反,这位印度僧人是到长安来传经的。“沙中弹舌授降龙”意思是僧人走在寂寞荒凉、危机四伏的沙漠戈壁中,口中唱念佛教《心经》,欲以佛法降伏降龙伏虎。“五天”即“ 五天竺 ”,指古印度,因古代印度的区域分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中天竺等五大部分。 

        明朝初年有个著名的外交家叫陈诚,与航海家郑和齐名。郑和走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这位陈诚则走陆上丝绸之路,五次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等地,留下两部著作:《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陈诚在出了嘉峪关后,走上前往哈密的道路,写下一首《复过川》:

        世事应如梦,胡川又复过。

        古今陈迹少,高下断崖多。

        识路寻遗骨,占风验老驼。

        夷人称瀚海,平地有烟波。

所谓“胡川又复过”,大概表明是陈诚第二次出使。“占风”即观察风向风力。莫贺延碛道路荒芜人烟,终年风沙往往使路线难以辨识,有时候不得不循着人马骨骸的遗迹,有着“沙漠之舟”美名的骆驼是旅人不可缺少的帮手。

        明初大臣李昌祺(李祯),送别陈诚出使西域,写下《送陈郎中重使西域十首》,第十首为:

        行尽伊吾道,胡天气候殊。

        神僧留白骨,毒草隐玄蛛。

        近水多行帐,穷荒绝远书。

        伫看归觐日,玉勒控宛驹。

“伫看”即行将看到。“归觐”谓归谒皇上。“玉勒”为玉饰的马衔。“宛驹”即宛马,古代西域大宛 所产的名马,后泛指西域所产好马。

        陈诚来到哈密(即古伊州),这时的哈密是个独立王国,但归附于明朝。陈诚使团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欢迎,他写下一首《哈密城》:

        此地何由见此城,伊州哈密竟谁名?

        荒村漠漠连天阔,众木欣欣向日荣。

        灵凤景星争快睹,壶浆箪食笑相迎。

        圣恩广阔沾遐尔,夷貊熙熙乐太平。

“灵凤”即凤凰,“景星”即德星、瑞星,这里指来自于有道之国明朝的使团。“壶浆箪食”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壶浆,以迎王师。”意思是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遐尔”为远近。“夷貊”:古代对东方和北方民族之称,泛指各少数民族。

        清朝时,哈密地区回归到大一统的中国。清朝大臣秦承恩,在嘉庆年间曾领命戍守伊犁,他经过哈密时,写下一首题长流水壁》:

        在昔伊吾郡,遗踪说汉唐。

        当年戎马地,今日黍禾乡。

        雪拥天山秀,源分柳谷长。

        老饕堪慰籍,瓜剖水晶瓤。

“柳谷”即柳谷河,源自天山,流经伊吾郡的柔远县。“老饕”表示极能饮食,也指贪食的人。作者说唐朝时候的伊吾郡,曾是征战之地,如今已经成为粮食产地,贪吃馋嘴的人来到这里,可以尽情品尝哈密瓜的香甜可口。

        清朝道光年间曾担任哈密办事大臣的萨迎阿,在哈密主政多年,曾写下一首哈密》:

        雄镇天山第一城,久储粮饷设屯营。

        路从此地分南北,官出斯途合送迎。

        车马军台时转运,商民戈壁日长征。

        瓜田万顷期瓜代,好向伊吾咏太平。

“瓜代”是个典故,出自《左传·庄公八年》,春秋时齐襄公叫连称和管至两个人去戍守一个叫葵丘的地方,那时正当瓜熟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后来就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做瓜代。萨迎阿显然在哈密待的有点厌烦了,希望早点能回北京。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北庭都护盖嘉运,为了讨好唐玄宗,将伊州地区的流行音乐《伊州曲》献给唐玄宗。唐玄宗酷爱音乐,看后拍案叫绝,立命进入梨园教坊演出,从此盛行于宫廷。安史之乱后,宫廷梨园解散,《伊州曲》开始在长安的歌舞伎馆、茶楼酒肆中广为流传。盖嘉运作有一首伊州歌》: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最后一句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点破了征人思妇的主题。

        大诗人王维,也写过一首《伊州歌》,同样是征人思妇的主题: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女主人在清风明月的良宵美景中陷入苦苦相思,因为丈夫已经从军十多年,然后女主人回想起十年前丈夫离别时的一幕,妻子多次嘱咐丈夫去了之后要常常写信回来。言外之意,恐怕是女主人好久没有收到丈夫的来信了。

        今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密木卡姆艺术,就是在唐代伊州乐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民族音乐成份逐渐演化形成的。中唐诗人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 第五十六首为:

        未承恩泽一家愁,乍到宫中忆外头。

        新学管弦声尚涩,侧商调里唱伊州。

“侧商调”是古琴调之一,已经失佚。这首诗说的是一个新入宫的宫女,为了早日博得皇上的青睐,开始学唱《伊州曲》。这正是《伊州曲》在唐代宫廷中流行的写照。

        安史之乱后,《伊州曲》开始流传到民间。大诗人白居易,晚年作有一首《伊州》:

        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

        亦应不得多年听,未教成时已白头。

“小玉”常用来泛称侍女。 白居易晚年在家,为了打发时光,提出教自己的侍女唱《伊州曲》,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听到演唱,可能是生疏了,亦或是曲子实在是太长,还没给侍女教成,自己的头发都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密只有哈密瓜吗?历史也很悠久 √
老照片:1910年丝绸之路上“控扼西域”伊吾古城新疆哈密
西域大门——哈密名称之源
“哈密”名称从何而来?因为哈密瓜太好吃吗?
哈密,明朝的最后一滴眼泪
笑傲人生诗词选(40):西行漫记之启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