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看青铜器的范线

看范线是鉴别真伪青铜器的一个重要方法,了解商周青铜器的陶范铸造发,再看器物的范线就比较容易了。其实商晚期到西周早期器物的范线并不明显,给我们辨别真伪带来一定的困难。因为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为礼器所以在当时工匠铸成后对礼器表面进行了打磨处理。但古人的加工打磨注重的是表面,有些弯角出是打磨不到的如鼎耳内的两道折角,圆簋的两鋬耳边,爵杯的鋬手内和柱帽下等。

有些部位是小块分体陶范铸成或二次套铸的,铸造是铜水流向合体范缝隙挤流,瞬间凝固,留下了铸造痕迹。有些很细微,仔细观察都可以看到。

图中箭头所指空隙处显示出是二次套铸 耳内留有范土

比如有的鼎底范线虽磨掉了但在鼎足内侧可以看待打磨后的一边高一边低的错缝台阶。另外在鼎耳的门形内两条折边角,用手指在折角上滑动会感觉到范刃。

把手上的错缝台阶

再如沿口下到器腹纹饰间有一圈素面无纹带,如鼎腹纹饰是以三足中心向上为界,纹饰分为三组,组与组之间是陶范的分块位置,纹饰间范线修掉了,一般口沿下素面部位会留有未修磨的范痕。另外提梁卣、铜壶等铸前因盖内陶范是分体做的,盖口部位为缩口,铸器后必须将其打碎才能掏出范芯,会留下铸口范刃。带圈足的器物要在圈足内陆沿口找范线较为明显。

口沿下为修磨的范痕

圈足出留下的分范范线

西周到春秋早期的范线是最明显的的,这一时期的一些礼器向实用器转化,由于做工较为粗糙,范线也较为明显,特别是圆鼎的腹底与蹄形足的内侧范线呈齿状起伏有些器物在制陶范时块边有磕碰,铸前合范不予修补,致使浇筑铜水时流到该处,铸出伤残范边的呈豁牙状痕迹。

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青铜器的制作多为生活用器,做工精细,器壁明显轻薄。这一时期的铸造为熔模法、块范法、套铸法混用,范线还是较为明显的,即使腹底不见范痕,但在套铸部位如铺首的扣环及鋬、耳盖钮等内侧也能看到明显的铸范痕迹。

汉代以后的器物多为素面器,西汉器物中少量器物还能见铸范痕,其后随着块范法的消失,一般铜器很难见到铸范痕了。宋代、明清时期仿商周器有这本时代的明显特征。

最后一点要说的是商周器物腹底三足之间有两条交叉的X、Y形或十字形凸棱,它不是范线,而是一种特有的腹底纹饰。其作用一是方便铜水流动,二是加强底部强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酒具图文说【四】
收藏青铜器需要学习的知识
山东莒南县中刘山春秋墓及其相关问题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中的那些青铜器 (五) 云纹铜禁
中国青铜时代不存在失蜡法铸造工艺
曾侯乙青铜尊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