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朔大爆粗口:我四十岁时看这个社会处处不顺眼,他们有什么品味

文史黄金屋
关注作者 获得积分
2023-07-12 00:27
来自重庆

“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因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中,重重无形规矩捆绑着身躯,压抑着灵魂。

纵观任何人身边皆是如此,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泱泱黎民。其间有对于人本身的限制、道德的约束,抑或着对于所处地位的限制等等不计其数。世人俨然如同生活在一张大网之中,不得有丝毫逾越。

然而有些人的存在,却是“叛逆的”“不甘于循规蹈矩的”他们面向世俗一次次宣战,歇斯底里的嘶吼声令人震撼。俨然就像前文所述,一场暴风雨的到来。

一、做人不能忘本

在这些“叛逆者”之中,有一人名叫王朔,对于许多人而言他并不陌生,不少人应当看过他的文学作品,例如《过把瘾就死》、《无知者无畏》。

抑或电影作品,其中《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轮回》、《大喘气》等皆是由他的作品改编而成。而从这些作品的名字便隐隐透着他的叛逆之风。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王朔无论在外界抑或是他本人眼中都是一个“痞子”,他本人对此亦是毫不遮掩,甚至直言自己并不是好人,撇过其间成分,单单这份坦率是令人欣赏的。

不过,如他璀璨的作品一般,他对待世俗的态度亦是极其“高调”的,而这份高调则是在于,对于他不满的现象会大肆的批判,甚至于直接谩骂。

似乎许许多多的人都被王朔骂过,例如为著名文学家鲁迅,在他的眼中亦是一文不值。他直言鲁迅,“不是世界级文豪,光靠一堆杂文短篇立不住 。”不仅仅是人物,他对于世俗之间的一切都是敢于去批判的。

而实际上,王朔的谩骂除却语气用词犀利以外,实质上亦是有着几分道理的。例如,在一场座谈之中王朔大爆粗口:我四十岁时看这个社会处处不顺眼,他们有什么品味。

虽是用词不太文明略显“痞气”,但是王朔的一番话却是言简意赅。其中他短短一席话,直指两个现象,并对此大肆痛骂,分别是“做人不能忘本”以及“所谓的潮流。”

其中“做人不能忘本”指的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年轻人。众所周知,我们今日社会之繁荣是来之不易的,作为时代的建设者,我们的先人含辛茹苦将自己的生命与毕生精力奉献,方才造就了今日之美好,有了今日之盛世的万里锦绣。

而这些先辈本身并未享受到这些美好的成果,而是由我们后世子孙来愧受的。因此,无数老一辈的文人作家的笔下有着不少歌颂彼时人民之艰辛、努力与苦难的锦绣篇章,将老一辈人的精神再次传扬。

对此,秉承着“做人不能忘本”的精神,将其发扬是必要的,让新时代的年轻人明白先辈创业之不易。虽然时代的苦难已经被这些人熬了过去,我们无需再度承受,但是其间之精神却是需要永远传承的。

然而却有着不少年轻人对此嗤之以鼻,号称“那些苦难我们不知道、我们现在吃的是麦当劳……”对于这种现象不仅仅是王朔,对于我们平常人而言亦是让人愤慨的。

若无先辈之努力付出,又岂有现在之繁荣昌盛?往大了说,若是无有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又岂有现在的新中国?或许那些年轻人依旧可吃到“麦当劳”,却是在为人所奴役,统治的时代背景之下。

人类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的,每一个时代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的,若是其中某个时代出现断层,那么毫无疑问下一代人要去“顶替”这个时代,历史人物总要有人完成。

因此,若非那一代人在艰苦的环境之下克服了这些苦难,那么想必这些年轻人所并不清楚的苦难就会压在他们自己的肩膀之上,令他们难以喘息。而彼时所谓的“潮流”所有的不屑,只怕是不能够拿来当饭吃的。

因此,无论是过去的人抑或是未来的人,当然也包括现在的人,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有着它的历史意义,都是继往开来带动时代发展的。

既然是在前人所遗留基础之上生活,那么我们所享受到的美好时代感念先人是必要的。而我们现在所尽力去创造的时代,亦是留与后人来评说的。

彼时后人之时代到来,亦必有新的“潮流”取代当下的“潮流”,那么依旧如同这些人一般对于前人之时代“嗤之以鼻”,只怕非人所愿。

因此,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亦应感念先人之功,并且为后世之人创立更为美好的时代,对于身处任何时代的人而言皆是如此。

简而言之,就像是你的未来是一定程度上建立在父辈的基础之上,当你走向成功之时能够回过头来说父亲的不是?若知有今日只怕早已将你弃之门外了!“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其间亦是此理。

二、所谓的潮流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

对于往昔之人而言,真正的“潮流”在于建功立业,将自己的名字永远的篆刻于历史之上,亦或是在于内在本质,将自己打磨成一位“君子”。

而对于当下年轻人亦或是古代几个安定繁荣时期,正所谓“饱暖思淫欲”,所谓的潮流便演化成了衣食住行等外在的浮华表面。

例如当下年轻人所崇尚的名牌、大牌等,如古人所言便是“毫无文化,却又乐于附庸风雅。”衣食住行,这些东西是要根据人的本质需求去界定的,它的本质意义并不在于彰显一个人的显赫身世,而是在于满足人类生活上的需求罢了。

当然其间之过不在于年轻人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物欲纵横所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富裕,这是必然的,然而亦是令人细思极恐的。当一个人他所注重的东西只是流于表面,那么内在一定是空虚匮乏的。

这一现象在当下社会依然普遍存在,人们往往注重于物质,而完全忽略了内在本质,为人处世的“目的性”“趋利性”,俨然将一代人所荼毒。

从实质来说并非含沙射影的仇富,而是究其本质当代之人过于注重这些流于外在的浮华表面。一个人真正的气度不应该是由那些外在包装而塑造的,源自于其本身的自信与气质。

例如一位乞丐,纵然衣衫褴褛但是在他讲究自己做人的礼仪之时,他的形象俨然就高大起来,其间并无任何的包装成分,但是人们投向他的目光亦是饱含敬重的。

抑或着我国曾有一位海军女将军曾说过这样的话,她说,“一块昂贵的手表对于许多人而言在于让它的附加价值,而我的价值观可以这样来形容,一块普通的手表因为我戴过所以变得无比昂贵。”

她的这种价值观令人赞扬,亦是再次证实了此间道理,物质或许可以改变对于一个人的外在印象,但是真正能够让人敬重的在于一个人的内在。

而所谓的潮流留给人的印象亦只是在于表面,那么当卸下这些“伪装”之时,就像是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子卸妆之后的样子,彼时还剩下些什么?而一个人的内在却是刻在骨子里的,永远不会改变或被夺走的。

“胸有诗书气自华。”其中的诗书不仅仅是学识,更是美好的道德品质,毕竟古人的教育在于德才兼备,两者往往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由此间看来,鉴于当代社会的“浮华”现状,推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必要的,其中有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成分有助于当代以及未来年轻人重塑良好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实质上并没有这些所谓的“潮流”观念的,而是后天历经社会环境感染而形成的,因此组成当代社会的教育以及其他诸多方面,亦应作出反思,为何会造就当下之局面。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王朔大爆粗口:我四十岁时看这个社会处处不顺眼,他们有什么品味王朔大爆粗口:我四十岁时看这个社会处处不顺眼,他们有什么品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速消耗的时代,年轻人普遍焦虑因为被社会承认的有效年龄在缩短
俞飞鸿: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女性?
在小时代里更应坚守微动力
360智脑谈论跟随趋势走是指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不是逆势而为
说你们75后80后是“老一代”,你们还不服?
无标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