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浪大师”为武汉捐款,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邋遢的乞丐

心月TOO 2020-02-23 23:15:26

流浪大师给武汉捐款

还记得那个爆红的“流浪大师”沈巍吗?说了很多让人醍醐灌顶的道理而走红。

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啦,剪了头发,换上干净衣服,成了网络红人。

在直播平台上已经积累140多万粉丝。每场直播都至少能获得1万多的礼物打赏,细心的网友算算,年入百万轻轻松松。

这次武汉疫情,沈魏也慷慨捐款,为武汉助力。

虽然低调的沈魏涂抹掉了数额,但心月还是发现了,按照“2020”对应2个汉字来看,涂抹的数值6-7位数,也就是至少几十万到几百万。

沈魏1967年生,上过大学,曾经是审计局的公务员,26年来靠捡垃圾为生,有时间就读书,熟读典籍。

作为一个饱读诗书,出口成章的流浪汉而爆红,捡垃圾是为了生存和兴趣,只求有闲多读书。

爆红之后,原来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为了避免更多的纷扰,理发更衣做了普通人。

顺势做直播,用不经意爆红的影响力,传播思想。

走红被叨扰太久的沈魏,有了新的愿望:买一套房子,只为放自己心爱的书。

沈魏并不是一个普通 的流浪汉,他不可怜,还很快乐,生活简单自在。

他本可以生活很体面,只是因为自己喜欢捡垃圾,流浪期间银行卡里也是有十几万的。

古希腊的流浪大师:第欧根尼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第欧根尼,与沈巍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欧根尼出生在一个银行家家庭,富二代,却选择像一个乞丐一样生活。

他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有的财产只有一块披在身上的毯子、和一个盛水的碗。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孩子用手乘水喝,就把唯一的碗也摔了。

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求需要满足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是无足轻重的。

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思考哲学问题和交流思想上。

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访问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

第欧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大帝被惊到了,他后来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我们想要东西,太多了

相比“流浪大师”和第欧根尼,我们拥有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依然觉得自己没有衣服穿、车子不够豪华、房子不够大.....

我们总是看着自己没有的东西。

吃穿用度不如人,怕被看不起;

圈子见识太狭小,怕被当土鳖;

想要、想知道的东西,永远没有尽头。

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么所有的广告,就都是给你准备的。

到处都充斥着“你不够好”“你没有”“你需要它”的声音。

为什么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却越来越不快乐呢?

因为东西实在太多了!想要的东西太多了!

需要多少东西,才能过得好?

去年,捐56亿的影帝周润发,一个月生活费只花800港币,穿着朴素、挤公交,一台诺基亚用了17年。

身家千亿的股神巴菲特,个人开销只占到自己财产的0.001%。

住的仍是1958年在老家奥马哈花31500美元买的房子,早餐就在上班路上买麦当劳吃,最贵不超过3.17美元。

乔布斯、扎克伯格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常年穿相同的一套衣物。

看看“流浪大师”和第欧根尼的生活,原来我们真正的需求,可以这么少。

越是成就卓越的人,生活反而越是简单。

为什么物品变得如此泛滥?

现在,为什么物欲横流、焦虑不断呢?

佐佐木典士在他的书中做了详细的分析: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

在淘宝上买了一双很喜欢的鞋子,满心期待着收到快递。

最激动的是拆快递的时刻,最开心的是刚穿上的时候。

然而穿了5次,10次之后,我们的就几乎不会再注意它了。

我们的大脑总是注意“差异”,然后很快就“习惯”,然后“厌倦”。

通过物品,展现“自我价值”。

内在需要时间去展现。

但外在,比如长相和物品,就非常直观。

我们用东西来彰显自己的价值和品位,穿名牌的比穿杂牌的价值高,开豪车的比没车的价值高,用高档耳机的比低档耳机的有品位.....

同时,通过拥有的物品,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底蕴。

很多人一年看不了2本书,家里都要放一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主要用来摆拍和见客。

信息爆炸的时代。

据说,人脑每天要思考6万件事,其中95%跟前一天一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爆炸式增长,但我们的大脑还是5万年前的操作系统。

现代人手机不离手,每天接受着海量碎片信息,各种信息、广告铺天盖地。

大脑超载,注意力涣散、沉闷、焦虑。

深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漏掉什么见闻,跟同龄人没有话题。

拥有越多,想要越多。

可物质越多,快乐的阈值也会越来越高。

小女孩能被一个玩具戒指满足,长大后需要真戒指才能满足,工作以后需要更贵的戒指,之后需要限量版、定制的戒指才能满足。

可是,很快就会落回到“习惯”——“厌倦”的漩涡里。

必须通过换购新商品(改变刺激)、增加数量(增加刺激量)、提高价值(放大刺激)来制造“差异”。

用物质填充安全感。

人们喜欢囤货,总觉得有很多才踏实,可我们早已告别了物质匮乏的时代。

人们喜欢备份,留着所有能用得上的东西,或者觉得未来可以用上的东西,增加我们的安全感。

越来越多的物品,占用了我们的时间,分散我们的精力,消耗我们的注意力。

拥有的越多,失去的自由也越多。

减物法则——走向极简主义

为了帮助读者,简化生活、专注于重要和幸福的事上,作者在书中列举了55项减物法则,15项进阶版减物法则。

丢掉垃圾:

从清理家里的垃圾、空瓶、废纸、包装、破衣服、坏的家电开始

丢掉备份:

两件以上的东西,既没必要,又占地方。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需要的东西,基本上都能买到,出门到处都是商店超市。

完全可以“把商店当仓库,把整个城市当作家里的客厅。”

丢掉闲置:

有一些箱子,搬家时候放的,到现在都没打开。

大扫除的时候,看到一些小配件,零零星星的东西,早就忘了它们的存在,真用的上的概率很低,而且也想不起有。

几年都不穿的衣服,一时兴起买了压箱底的东西,以后极大概率也不用。

丢掉虚荣:

有些东西我们真的需要吗?还是为了显得比别人好,用来填充脸面。

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已经拥有了所有真正需要的东西,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明白自己足够好,致力于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才是最大的自信。

丢掉收纳:

收纳箱、收纳柜就像蜜蜂的窝,只要窝还在,早晚会住进新的杂物。

丢掉犹豫:

不妨大胆一些,真正需要的东西一定会再“回来”。

作者的经验是:99%扔掉了的东西,都没有再想起,除了一个很好用的足浴盆。

谨慎买入:

买东西之前,想一想:

我真的需要它吗?还只是“我想要”?

我现在需要它吗?我有其他的替代品吗?

只买当下需要的东西,现在用不上,以后大概率也用不上。

简化物品,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时间,更平静的内心。

但比起简化物品,更重要的是:找到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断舍离》① | 别被物欲掏空你的生活
收纳的10条规律,你做到了几条?
大学生如何过极简主义生活
同事来做客一个劲的夸家里干净,其实都是这些收纳物品的功劳
怎样整理房间
Lisa的想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