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生命里》,收获活着的意义
□特约记者 宋琼芳 龚纾碧

  “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如果你问活着的意义,答案就在‘生命里’”。不久前,三集临终关怀纪录片《生命里》在网上播出,获得众多网友点赞。这部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病房,真实记录了40多位临终者的故事--如何直面死亡?它呈现出来的,并非撕心裂肺的痛不欲生,而是一种温暖又冷静、平和又深邃的生命观。

  死亡来临时,庆幸自己曾好好活过

  近期,有部日本电影《镰仓物语》在国内放映,影片中有这样令人难忘的一幕:逝者的灵魂坐上一部奇异的列车,列车在海面上行驶,驶向遥远的天国。坐在列车上的灵魂们,有的默默不语,有的面露哀伤,他们怀着对于人世、对家庭的不舍而离去……如此平静、朴素的画面,与《生命里》的氛围十分相近。

  在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区,住着的大多是癌症晚期患者,他们的生命所剩时间不超过3个月--这里,就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站。不过,他们并没有哭天抢地、悲痛欲绝,更多的是留恋,是追忆,是平静面对。

  片中,有一位病人让家人拿来自己年轻时的照片,从中精心挑选了一张最满意的挂在床头--这就是她的遗像。在外人看来,多少有些残酷,可是,她却已经把一切看淡。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在死亡来临的边缘,或许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回忆生之幸福--这,并非只有在虚构的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场景。片中,有一位病人想起了自己的初恋情人,谈起50年前的爱情,他的脸上依然挂着向往的微笑;有一位病人,常常回忆自己的军旅生涯,尤其难忘上海抗战的往事;有一位病人,总是牵挂着自己家里养着的一只小乌龟,嘴角满是温柔;有一位病人,朝思暮想着再回故乡嘉兴,可她的身体已无法支撑,只能看看儿子去那里拍下的照片……

  而这样克制、含蓄的风格,与题材的凝重形成巨大的反差。当然,这也与导演的拍摄手法有关。“我们摒弃了推拉摇移,基本都是固定机位的拍摄方式,不想因为机器而干扰他们的情绪,打扰他们的生活,更不愿意刻意渲染面对死亡的痛苦与难堪。”总导演吴海鹰说。

  最让吴海鹰动容和心生敬意的,是一位68岁的老人,名叫鲁胜兰。她患乳腺癌,却一直乐观豁达,喜欢谈往事、拉家常。“年轻时候在新疆吃的瓜实在是好吃啊,特别是哈密瓜,吃起来像呜呜呜吹口琴一样吹过去……”老人诉说得那么鲜活、有趣,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当死亡来临时,或许我们唯一庆幸的是自己曾经好好活过。

  “优生”与“优死”都是人的基本权利

  演员万茜担任《生命里》的“解说员”,每一集开头,她都用平静的声音普及“临终关怀”理念:“舒缓疗护,又称‘安宁疗护’,是给临终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照料,使他们的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以提高,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片中不断提问:人应该怎样离开这个世界?而关于“告别”这堂课,很多人都没有上过或者上好。

  片中的医护人员闲聊,透露出“临终关怀”在当下面临的接受困境。有病人的家属来到安宁病房,会说:“这个病房挺好的,装修得很漂亮。”但另一个家属则回应:“好有什么用,到这样的病房来都是等死的……”国人视死亡如洪水猛兽,总避之不及,正如医护人员所感叹:人们只关注“优生”,却从不认为“优死”也是一个人享受的基本权利。

  在片中可以看到,出于传统观念,即便最后时光,家属也不会完全按照病人的心意安排后事:有一位病人,希望死后一切从简,不举办追悼会、不设灵堂,进行海葬,然而子女们没法同意;有一位病人,希望在临终前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最终也因为家属不支持而没有达成心愿。

  “临终关怀的本质是向传统的死亡观念挑战,改变人们的死亡观念。向死而生,是我们必须学会的生存方式。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临终对象之外,其实还有更多人群需要进行生命关怀、生命教育。”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罗维说。但目前,临终关怀在我国仍是“独木难成林”。根据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对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服务覆盖率约为10%,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在80%以上。形成完善而成熟的临终关怀体制,大力发展临终关怀服务,势在必行。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临终关怀已形成一套成熟模式,而在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社会偏见。”总制片人蔡懿鸣感慨,“‘生寄死归’,希望每一位观众都可以享受当下每一天的生活,也可以直面自己人生最后的旅程。”

  这,让人想起了片中的那句旁白: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如果你问活着的意义,答案就在“生命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舒缓疗护医师——陪你到生命的终结
中国人的敏感词,敢碰的他是第一个
住进安宁病房的癌症患者:能够带着尊严离世,我很感激
临终护理的现状及展望
纪录片《生命里》给全社会补“告别课”
从诗人余光中的平静离世,来说说临终关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