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里能有多少种幺蛾子?

在霉都这样一个蟑螂有一指长、墙上能长蘑菇的神奇土地,屋里有个活物实在是太正常了。这些所谓的 ' 伴人动物 ' 中,一些是能带来健康风险,比如蚊子、蛾蠓这样的,发现即会被减绝;但还有一些东西,虽然有时候会造成一些不便,但只要还可防可控,号主通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最近宅在家里深居简出。相比那些需要出门工作的和受到疫情影响的人,觉得能在家里工作已经是非常幸运。但幸运归幸运,确实也是无聊,人一旦无聊起来,看什么都会眉清目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平时根本看不上眼的第二类伴人动物,也终于被拉到了聚光灯下,弥补了 1% 不能出街的遗憾,但鉴于无聊程度和姿势水平有限,目前关注的只是蛾子。再关上一个月的话,书虱、蕈蚊、跳蛛、蚂蚁什么的可能也会正眼看看的吧。

号主屋里最常见的蛾子是谷蛾科的户鞘谷蛾 Phereoeca uterella ( Walsingham, 1897 ) ,或者是它除了生殖器形态不同之外的一模一样的亲戚 P. uterella ( Rebel, 1892 ) 。谷蛾科是个非常神奇的类群,大多数种类都不会以活的植物组织为食,而靠真菌、毛发、蹄、角、羽毛、尸体、甚至粪便获取营养,算是蛾子里的 ' 异食癖 '。有人会觉得这虫有点掉价,但想想新鲜植物超过 70% 的重量都是水,号主反倒觉得啃 ' 干货 ' 效率比较高。这种食性也让谷蛾科成为非常合适的伴人物种,随着全球化的贸易遍布世界各地,很多种类的原产地已经无法追踪。

户鞘谷蛾属成虫翅膀上的三列黑斑是很明显的识别特征,但属内种类的区分则必须靠解剖特征

户鞘谷蛾是个热带种类,北方的室内很难看到。幼虫常常在天花板和墙角的蜘蛛网附近出现,一些文献记载以蜘蛛网为食,但实验发现其实幼虫吃的是蜘蛛吃剩的虫尸,顺便抠一点墙皮和尘土渣吐丝结成一个扁扁的、两头开口的巢,名字里的 ' 鞘 ' 可能就是这么来的。户鞘谷蛾的幼虫会一直背负着这个丝巢直到化蛹羽化。

户鞘谷蛾的丝巢的材料不同,建筑风格也不同,上边的是探出头来的幼虫,体节上黑色斑点的数量和排列可以作为辅助识别特征,下边的成虫已经羽化,只剩一个蛹壳。

和户鞘谷蛾喜欢混在一起守在蜘蛛网附近的还有Praeacedes atomosella ( Walker, 1863 ) ,这个种类连英文俗名都没有,鉴于这个属无论是学名还是样貌都容易和前边的户鞘谷蛾属混淆,可以叫 '拟户鞘谷蛾',区别在于前翅没有明显的三个大黑斑,触角短于翅长(触角长度不同可能来自雌雄差异,需要小心),幼虫的丝巢更窄,幼虫前部体节的斑纹也不同。

拟户鞘谷蛾 Praeacedes atomosella ( Walker, 1863 ) ,目前是 Praeacedes 属下的唯一物种,最先在非洲热带被描述,但现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都有它的踪影。

户鞘谷蛾属(A)和拟户鞘谷蛾(B)对比,成虫触角长度的区别在蛹期即可看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危害比较严重的谷蛾幼虫的丝巢和中立的拟户鞘谷蛾很相似,比如臭名昭著的衣蛾 Tinea pellionella ( Linnaeus, 1758 ) 。衣蛾并不受气候的限制,对动物毛发青睐有加,繁殖力和破坏力都非常惊人,是衣柜里各种毛织品和真毛地毯的噩梦。号主时刻警醒,衣柜里放足樟脑,暂时没有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这些会造成严重破坏的谷蛾都不会上墙,所以如果墙上出现了一两个丝巢,多半是前面介绍过的中立谷蛾而不必惊慌。

衣蛾 Tinea pellionella ( Linnaeus, 1758 ) ,可以通过幼虫只有头部和第一节是黑色、成虫的头部鳞片是均一的黄褐色而非杂色同无害的拟户鞘谷蛾区分,图改编自维基百科和 Flickr, CC2.0。幕衣蛾 Tineola bisselliella ( Hummel, 1823 ) 是另外一个常见的衣柜杀手,但幼虫不会编制丝巢,成虫通体金黄无斑,这里没有放图

吃惊的是,家里的谷蛾还不止这些。上周开柜子找面条吃的时候发现了另外一只体长只有 4mm 的谷蛾,卷谷蛾属的种类,大概率是斑马卷谷蛾(Erechthias cf. zebrina),翅膀末端的斑纹很像一个假头,可能是为了迷惑跳蛛这样的视觉捕食者(能看得上这么小的食物的估计也就只有跳蛛了)。这个种类记载的食谱也是植物碎屑无脊椎动物残骸,不过我翻来翻去唯一可疑的就是一颗被蛀空的壁虎粪,想来可能是这里边未消化的虫壳养活了这只卷谷蛾。

疑似斑马卷谷蛾(Erechthias cf. zebrina)

卷谷蛾的丝巢,成虫已经羽化,只留下一个蛹壳

号主屋里最常见的壁虎:截趾虎,刚孵化不久的幼体都是这种樱花色系

壁虎在居室中是个神奇的存在,粪便滋养着生活在贫瘠的(打扫频繁)水泥房屋之中的蛾子,羽化的蛾子在天花板上又成了壁虎追逐的口粮。冬天的壁虎如果脂肪储存不足会饿死,默默干死在暗角里的壁虎仿佛深海里的 ' 鲸落 ',用身体滋养了家里的一种鸟谷蛾 Monopis similartasyras ( Xiao & Li, 2006 ) 。鸟谷蛾属以在鸟巢中吃羽毛而得名,但不乏取食尸体的记录。鸟谷蛾属的一些种类和某些食腐的苍蝇一样有胎生的习性,可能和食物来源不稳定、幼虫需要快速发育有关,算是鳞翅目里的异类了。

Monopis similartasyras (Xiao & Li, 2006),这个中文名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拟了,直译是和 M. artasyras (Meyrick,1931)相似的鸟谷蛾,而 Artasyras 是古代亚美尼亚地区的一个著名的首领 …… 鸟谷蛾属里更常见的配色是鲜亮的黑白(鸟屎配色)

谷蛾到这里还没完,下面这只是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 ( Bojer, 1856 ) ,12mm 的翅长在谷蛾科里算的上个巨人。扁蛾是谷蛾科里一个分裂的属,部分种类和谷蛾科吃 ' 干货 ' 的传统背道而驰,打上了新鲜植物的主意,蔗扁蛾就是这样一个植食种类。蔗扁蛾喜欢蛀食龙血树属的树干,但各种八杆子打不着的互相没啥亲缘关系的植物也来者不拒。如果家里出现了这个蛾子,多半是来自室内的常绿盆栽植物了。蔗扁蛾还有个亲戚拟蔗扁蛾,外观上要黑两个色号,但拟蔗扁蛾就是个循规蹈矩吃枯枝落叶的谷蛾,很难有机会在室内出现。

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 ( Bojer, 1856 ) 原产非洲热带

家里的谷蛾科还有无限种可能,毕竟既然叫了 ' 谷蛾 ',吃仓储食品的种类是少不了的,还有很多种吃毛衣、皮衣和地毯的,罗列起来不下 10 种。这些危害性的谷蛾号主家里都还没见过,所以就不多介绍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搜搜。

------------------- 隔开谷蛾和螟蛾的分割线 ---------------

家里的谷蛾科关心你穿什么,螟蛾科惦记着你吃什么。这里的螟蛾科取的是狭义,草螟 [ 亚 ] 科那些颜值颇高的种类多数以新鲜植物为食,断不会在家里生存下去的。大多数人都对厨房里锐三角形的小蛾子有印象,这些蛾子才是屋里螟蛾该有的样貌。但其实这些肉眼看上去都差不多的蛾子包括了好几个相似的种类。据说最常见的是印度谷螟干果斑螟

素雅美丽的草螟是不会在屋里安家的,斑野螟 Pygospila tyres ( Cramer, 1780 )

交尾中的印度谷螟,图自维基百科,CC2.0

就像德国小蠊并非来自德国,印度谷螟也不产自印度。只是恰好被昆虫学家从玉米糁里挑出来,而当时玉米糁被称为 ' 印度粮(Indianmeal)',英文断句出了问题才造成的误解。当然现在全世界只要有粮食的地方就有印度谷螟,不知道印度人民有没有被冒犯到。干果斑螟又叫粉斑螟,虽然长的像褪色了的印度谷螟,但其实这两个都不是一个属。

干果斑螟,图自维基百科,CC3.0

和繁盛的谷蛾科不同,号主家里的螟蛾科少的可怜,连这两种最常见的都没有。倒不是说防治有方,恐怕只是因为经常做饭,家里粮食的轮转率很高,蛾子们还没等完成一代生活史,就已经被煮成熟饭了。不过最近还是有一只锅口逃生,出现在了厨房里,螟蛾属的斑粉螟Pyralis pictalis ( Curtis, 1834 ) ,不是一种常见的仓储螟蛾,比之前介绍的两种体型要大一倍,翅长有 10mm 之巨。

斑粉螟 Pyralis pictalis ( Curtis, 1834 ) 在台湾被叫做锈纹螟蛾,而干果斑螟则被称作粉斑螟,目前蛾类的大陆和台湾两套并行的中文俗名让人非常困惑。

斑粉螟 Pyralis pictalis ( Curtis, 1834)正常而放松的停歇姿势

斑粉螟虽然自然分布在东南亚,但模式产地却是英国伦敦,显然在被命名之前就已经是个世界性的仓储害虫了。很多以谷物为食的螟蛾有肉食的习性,如果有机会,这些肉可以是同类,也可以是其它种类的螟蛾,还可能是非鳞翅目的幼虫和卵。60 年代人们发现斑粉螟还能吃臭虫的卵,提出过生物防治的脑洞,但估计没人真想在床上撒一把白花花的肉虫子吧。

最后,一个有意思的巧合是,这些居室内繁殖的种类趋光性一般很弱,几乎不会被屋里的灯光诱惑,就当它们见多识广吧。那些绕着吊灯飞来飞去的蛾子,多半是来自户外的种类,很大概率不会在屋里繁殖。如果屋里突然有同一种蛾子大量的出现的时候,就需要警惕了。找出来源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该扔的扔,该扫的扫,小规模斩草除根推荐冰箱冷柜,如果感觉搞不定,就只能找专业的除虫公司了。

复习一下这一个月的记录,不敢相信这藏在自己眼皮底下的多样性,看完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给家里做个大扫除的计划呢? ( ¬ ◡ ¬ ) ✧

参考文献和更多阅读:

黄国华 , 王星 , & 王敏 . ( 2010 ) . 中国新纪录的谷蛾 ( 鳞翅目 , 谷蛾科 ) . 动物分类学报 , ( 2 ) , 418-422.

Bippus, M. ( 2016 ) . Praeacedes atomosella ( Walker, 1863 ) and Phereoeca praecox Gozmány & Vári, 1973-two case-bearing moths new to the Fauna of La Réunion ( Lepidoptera: Tineidae ) . Beiträge zur Entomologie= Contributions to Entomology, 66 ( 2 ) , 159-163.

Robinson, G. S., Tuck, K. R., & Shaffer, M. ( 1994 ) . Field guide to the smaller moths of South-East Asia. Natural History Museum.

Xiao, Y., & Li, H. ( 2006 ) . A review of the genus Monopis Hübner from China ( Lepidoptera, Tineidae, Tineinae ) . Deutsche Entomologische Zeitschrift, 53 ( 2 ) , 193-212.

查看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螟蛾图鉴
鳞翅目成虫、幼虫、蛹分科检索表
(2)[动物]鳞翅目分类表
蛰疼我们的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吗?
“你眼睛好大!”“讨厌,这人家的胸啦!”
​蛾子的世界,和蝴蝶一样精彩纷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