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生作文应如何写景

 

如何写景

                          ——教改新感悟                             

当跳跃的字符满载着一幕幕瑰丽的自然景观涌进人们的视野时,我们往往惊叹于大自然的奇妙精致和鬼斧神工,同时也会对作者的妙笔生花而赞叹不已,随之而来的也许会是内心涌起的创作的冲动。然而,怎样将这份冲动变成永恒,让人们在看到这些文字时怦然心动,则是许多人,尤其是中学生既向往而又感到力所不及的。那么如何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拥有这份成功的喜悦呢?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实地观察,现实创作。

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山川大地、城乡村镇、街巷路桥、江河湖海、春夏秋冬、日月星光、风云雷霞……以及这些景物的交错组合,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创作素材,人们多半倚赖视角去观察、去体味,去感知世界。只要学生细心观察,就能从细微中折射大千世界的永恒魅力,就能从博大中发现一条撒满鲜花抑或留着泪痕的小径,就能从平淡中挖掘出最深沉的情愫……为此,新课改语文教学中,我打破了以往学生习作闭门造车的传统教学方法,尝试让学生实地观察,现实创作。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实地观察,切身体验,效果极佳。比如,在讲授完朱自清的《春》后,我把学生带到田野中,细心观察,教他们观察方法,现实写作。学生的作文既文之有物,又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出现了许多佳作,虽然我遭到了校长的严厉批评,但是,我认为是值得的。

二、教给学生描绘景物的方法,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观察只是景物描写的素材积累方法,是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要让永恒的

美长驻心间,尚需在语言与写作方法上下功夫。那么,怎样去描写景物呢?  
   
(一)调动多种感官

多种感官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才能使笔下的景物细腻传神、感染力强。如,《春》中作者朱自清就调动了多种感官:视觉有“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听觉有“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买弄者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嗅觉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泥土里酝酿”,感觉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把春天的妩媚、柔情、生动地展现给我们。有许多中学生不知如何写景,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三)动景与静景相结合

从表面上看,动景,就是动态的景物,如:江、河、虫、鸟等。静景,就是静止的景物,如:山、川、草、木等。文章中只写静景,画面显得呆板,如:学生习作“池塘是四方形的,左半边荷叶碧绿,荷花红艳,十分美丽;右半边池水清澈见底,还可以看见许多红鲤鱼呢。池塘的四周花草树木的影子也倒映在池塘里。整个池塘,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画面就显得呆板。如果这样改后,效果就会明显不同。如,“池塘里的荷叶随风摆动,青蛙在荷梗间跳来跳去,小鲤鱼在水底互相追逐着,花草树木的倒影,也在水中随波荡漾,晃动着”。只有动静结合,所写景物才能浑然天成,充满生机与活力。当然,在写作中如果能寓静于动或者寓动于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巧妙的化静景为动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既形象的写出了山、原的形态,又富于动感,同时把山、原人格化,含义深刻。又如,在《海滨仲夏夜》中“这些灯光倒映在海面上,随着海水的晃动而闪烁起来,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静态的灯火写活了,写美了。

(三)虚实相结合

这就要求在写实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景物描写不能只是如实地绘景的形、色、动态变化,还要发挥合理的想象,把不会传言的景物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把概念化的景物特征形象化。如《春》在绘春花时,由花香、花多联想到"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就是一种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如《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充分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    

(四)情景交融

“万般景语皆情语”“情动而辞发”道明了情景交融的关系,作者总是带着主观情感去感受大自然,又是在情感的驱使下去遣词造句成文,所以写景类的文章肯定应蕴含某种情感。在写作中如何融情于景?
   
融情于遣词造句的细微处,不直接表露情感。行文过程中,描绘景物特点只是写景文章的表象,更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融注作者的主观情感,让读者眼前出现的是一幕幕景物,而头脑中却充盈着由景物生发出的情感,这样的行文才是成功的。例如朱自清绘春,字字写春景却处处显爱意,即便文字中无赞美之言却让读者心头存惊羡喜爱之情,这就是将情感融于遣词造句细微处的原因。像这样写景,笔下的景物怎能不显情?文章怎能不生辉?

(五)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恰当的修辞是使文字生动化、形象化的必要方法。写景物时为了把静态的景物写活、写传神,很有必要选用一些修辞。《春》中作者在描绘春花竟相争春用了拟人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又用了排比列举春花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描绘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时就用了这样的一个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本句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将景物特点通过感官传神地表现出来。另外,对比、对偶、反问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只要让学生有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又掌握了绘景的方法,就会点燃他们的创作热情,将七彩世界的无限蕴味变成永恒的文字,为人类的文化宝库增添一笔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课堂诊断|王 漫:学情、知识:教学的两个支点
诗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怎样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浅析
《春》课文原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