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相背后的故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缘起于民间
范石甫,1943年生于江苏金坛市直溪镇。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热心于艺术活动,曾为创建中国书法家协会而奔走呼吁。
10岁时受陈荷松老师的启蒙开始学画,继又得到冷铁老师的指导,14岁从南京艺术学院丁吉甫教授习篆刻,15岁拜师于江苏省国画院顾伯逵老先生门下专攻花鸟画。1962年后,相继得到潘天寿、陆维钊、诸三乐、王个簃诸先生亲授。其画宗缶老而能自出机杼,尤擅画鸡雏,世有“江南鸡范”之誉。程十发先生评曰:“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范石甫的鸡,难得一绝。”书法以“常在篆隶行草之间”的书风著称,林散之先生赞曰:“放而有胆,变而有理。”
真相背后的故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缘起于民间
范石甫
《书法导报》2021年5月12日副刊转载了书法研习院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即王非先生所撰之《真相,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书法家协会》。记得《香港书法》2018年总第十二期曾刊有《中国书协的前世今生》一文(因未署名,不知作者为谁),经查对,发现文字与图片完全一样,当同属一文。从行文语气判定,王非先生亲历了筹备成立中国书协的整个过程,属知情者,所述诸事自当为真实的记录。主要负责筹备工作的佟伟先生所提供的资料似乎更详尽,其他记载所提及的事件亦大致相同。由于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使中国书法家协会于1981年顺利成立,这是大家所共知的,至于发起成立中国书协的起因何在,却叙说不详,以上所有介绍材料中都同时提到一件事,即大量的群众来信,但只是一句带过,往往多为人们所忽略,殊不知这些大量的群众来信所传递的都是要求成立中国书协的同一呼声,群众的诉求由下而上,对高层的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后成为促成中国书协成立的重要起因之一。
要讲真相,就必须了解真相的来龙去脉,则必须从书法本身的历史说起,中国文字产生之始,书法艺术便随之伴行,汉字的书写催生和助长了书法艺术,文字的实用性与书写的艺术化,二者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过几千年的演绎,终于形成了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书法史。建国后毛主席和诸位中央领导及大批文化名人的艺术实践,实际上对书法艺术的传承起到了极好的倡导作用,惜时处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书法尚未能作为扶持项目,况且,由于认识的差异,书法艺术缺失准确的定位,使已形成体系的书法艺术面临尴尬的局面,如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先生就否认过书法作为视觉艺术的存在,所以中国文联成立时,将书法作为附属部分纳入美协系列,结果使之处于边缘化状态,甚至有人强调其封建文化的属性,更压缩了书法的拓展空间。然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广泛的社会性,是无人不可或缺的,亦无所不在地显现其活力,从民间至高层,均有遵其道者,且高手林立,尽管如此,却苦于不能不能自立学科,人们往往只能借助于私人交往或某种雅集,偶尔也有一些相关的活动,以抒发胸中之笔墨情趣。这样简单的互动,人们觉得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已远不相适应,于是便尝试着开展多种多样的书法活动,进而发起成立民间社团,如北京在人大副委员长李济深的帮助下成立了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周恩来总理还担任了名誉社长;南京在省委副书记陈光的关照下成立了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上海则由沈尹默直接口头请示毛主席成立了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受其影响,有许多省市也相继成立了相关社团,一些工厂和学校还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传播书法艺术,一时间,民间渠道畅通,毫端露出生机,这些社团大多挂靠与当地的美协或文化单位,但总算有了可供交流的阵地,这块平台起到了薪火相传的作用。可惜好景不长,十年浩劫开始,一场风暴席卷全国,书法社团统统被卷入扫荡之列,使得初显生机的书法艺术又陷于万马齐喑的惨境,直至文革结束,文艺界得以复苏,为几经折腾的书法界带来了新的希望,沉默已久的社团又重新活跃起来,无论专业和业余作者,都投身于学习与创作之中,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喷发而出,特别是每当人们有机会看到毛主席和诸位中央领导及文化名流的墨硛时,总是激情难却,笔墨中透露出的翰墨韵味时时在鼓舞着人们对书法艺术追求的热情。中日恢复邦交时,毛主席将怀素的《自叙帖》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此举更让人们体悟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的书法艺术所特有的魅力,更坚信书法还在,书法必然还有着自己施展的天地。
要想让书法活动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现有的艺术实践和社团活动确实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能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组织,以便引领全国书法界同心协力,为时代创造新的辉煌。自下而上的呼声日益高涨,共同的理想成为成立中国书协发出了先声。
从五十年代开始,便有人提出设立书法团体的建设,据闻,陈云诰、章士钊、陈半丁、徐石雪、张伯驹、沈尹默等许多有识之士都曾就书法教育,组织社团等向毛主席和中央有关领导进言,以后的几十年中从未间断过发自书坛的诉求,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情怀,无不体现了一代书人的自信与坚守。作为基层的一名书法青年,我亦有深切的感受,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始,本人曾十多次向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等部门写信反映书家们的心声。同我一样,全国有许多书家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向上反映民意,至1979年全国第四届文代会期间,张伯驹等先生又联名写信要求成立书法家自己的团体,为了增强呼吁力度,我与几位书坛前辈商量,决定以公开信的形式再次上书,公开信印了100份,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书家70余人在公开信上签署了自己的意见,特别是陈叔亮、李骆公等先生,不仅表示认同,还将我的公开信转呈有关领导。这可算是全国规模最大、力度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集体呼吁活动,有关领导和部门对此十分关注,据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看了公开信后曾向有关部门作了指示,随后,北京书学研究会又与十多个省市的书法团体联名发出倡议。就背景而言,当时的书法界正处于热潮涌动的状态,多彩的书法活动,书法出版物的大量发行与多方面的呼声融为一体,出于同一期望,有几家都想作为发起单位而在着手做起了筹备工作,北京书学研究会牵头于1980年3月在北京举行联席会磋商筹备事宜,当时初步的设想是组建全国书法研究会之类的民国团体,似与日本独立社团的模式相仿,全国性书法团体大有呼之欲出之势。鉴于书法艺术发展的趋势,鉴于群众的共同渴望,鉴于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等诸多因素,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都属势在必然,中央有关领导及中国文联十分重视来自于基层的建言,在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迅疾于1980年11月召开筹备会,使筹备工作有序而紧张地顺利开展,仅仅几个月,便宣告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王非先生文中所谓“真快呀”,正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写照。“真快呀”,这是结果,至于过程中的许多故事,我觉得也是值得了解的,水不到,渠能成乎。
王非先生文中提到,中国书协的成立与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的支持密不可分,作为党的文艺工作主管部门,成立下属协会,支持与管理是必然的。而中国美协的支持,乃客观之言,两个支持并非同一概念,回顾往事,当初将书法纳入美协工作范畴,固然有其历史原因,后来书协成为独立团体,美协的支持当出于道义,而非决定因素,但美协提议,要将书协纳入文联领导,这是针对当时民间多家争办全国性书法社团的纷扰现象而言,也是维护书协的可贵之举。王非先生文中又说:“但是民间书法组织还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破土而出了”,前面已提到过,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群众书法团体便已露脸,六十年代则进入兴旺期,书法学习与创作从未消停过,只是几经周折而未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改革开放为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可贵的是,为长期处于艰难摸索的书法艺术擘画了美好的发展蓝图。
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的成功举办是由北京书学研究会及当时积极参与筹划成立中国书法社团的许多团体及《书法》杂志等多方面全力合成,借在沈阳展出的机会,大家进一步酝酿成立中国书协之事,并就归属文联领导形成共识,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全国性书法篆刻作品展示,犹如一次成功的演练,不仅成为中国书协创造了十分成熟的条件,更有力地推进了筹备工作的运行速度,故中国书协成立后,将沈阳展列为第一届国展。后来,由江西发起的全国中青展,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书法活动的空间,同样被列为中国书协的第一届中青展。由此可见,发自民间或起于基层的书法活动都为书法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具有历史性的推动作用,中国书法协会成立后,努力贯彻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职责和担当,牢记不忘初心,守正创新,使古老的书法之树,绽放出新时代的烂漫之花。
作品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大教授:撤销中国书协百利无一害!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从吴丈蜀先生退出书法界谈起
《收藏参考》推荐当代书法家——杨平
实力派书法家魏泮玮书法作品欣赏
全国兰亭雅集书家三十人提名展 —— 张怀顺
“建议撤销中书协,不能再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