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破空而出的重生——议王飞飞山水画艺术

王飞飞,男,1959年生于江苏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委员,江苏省国画院山水画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书画频道特聘国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

1978年王飞飞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学员班。2001年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班毕业。王飞飞在江苏画院前辈画家的言传身教下,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基础。经过长期的钻研和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绘画语言:大处见格调,小处显功力,以表现自然的宏大和复杂,追求壮阔雄浑而又清俊秀美的意境。

王飞飞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好朋友。他在南艺上研究生班时,撰写的毕业论文就以飞扬的文采和对于中国画独到的阐释引起了我的关注。那时,他已经是江苏省国画院颇有成就的年青画家,师从亚明、宋文治先生,并在国内外各种中国画大展中获奖,作品为同道所赞评,显示出不俗的艺术追求。江苏画院名家辈出,声誉卓著,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江苏画派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影响的覆盖下,青年画家一方面受其沾溉,仅仅承袭江苏画派的传统就已然立于一个较高的艺术层面;另一方面却又受其制约,很难突破前辈的艺术成就,确立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大约有两年的时间,飞飞从我的视线中消失,省里的一些大展上也很少看到他的踪影。直到上个月,我在电话中又听到了他熟悉的声音——他约我去他的画室看他近期的新作。在画室的墙上挂满了他刚刚完成的山水作品,令我既陌生又欣喜。我熟悉的王飞飞在画中隐去,一种新的风貌脱颖而出。其实这“新”恰恰又是“旧”的,传统如久违的霞光,从远古绚丽返照。

飞飞早年对宋元明清诸家均下过不少功夫,“由临写而罗致,借效仿而识髓”,如今传统资源不仅被有效地融汇,还使他的画风有了明显的改观,画的品质和格调也有了很大提升。用笔于硬朗之中增加了一分润泽,造型于秀媚之中积淀了一种醇厚。沉凝的笔墨为山水形骨注入了雄浑的气质,奇而稳妥的章法亦为山水布局构奠了寓变化于整体的结构——然而这一切又都心手相应,浑然天成,如同血液一般无形地贯注于他的山水体貌之中。

飞飞近期的山水画虽然透发出真山真水的新鲜气息和形貌,但更多地是表现了他个人的主观倾向。他往往先以淡墨晕染素纸,使其自然成象,尔后再施于笔墨,敷之色彩。在这一过程中,画家显然没有拘于真景模写,而是一任自然意象随意布构,在丘壑营构中使“心”与“物”处于变幻迷离的不确定状态中,既能吸纳自然山川的真实元素,又能大大发挥心灵的巧构之功,正是这样,看他的画,叹其“临见妙裁”而觉“质而有趣灵”,随其峰回路转而渐生思古之幽情。

现如今画展多如牛毛,名目繁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当年观展的喜悦冲动以及美的享受却被渐渐冲淡。好作品难得一见,更多地是在其中看到了“名利”之下的急迫和浮躁。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家是应该有一段沉寂期的。我想飞飞的沉寂是为了破空而出的重生,不敢说这批作品已经做到了这点,但我确信并希望,观者能从其中感受到与天地合一的沉静之心!

文/ 樊 波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新江——造境之美归乎于笔墨
宋文治:谈画絮语
萧平书画作品欣赏
意象丹青福盈来系列书画展——中国画联展(二)
江东八大家之一,新金陵二十家代表画家宋新江
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吴洪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