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游宝典)宰相“杨炎负义”典故

商於古道·莲花山地质公园·洛源驿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但要注明出处和作者。)

前言:

“杨炎负义”典故来源于《太平广记》。而《太平广记》则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宋朝第二代皇帝赵光义)之命;以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形式所编纂的第一部总集大书。其内容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全书500卷,目录10卷,属于类书。所谓类书,就是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例如《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该书于宋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开始编写,于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 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记实故事,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是较适于口头讲述的一种文学体裁。很多是以当朝为背景记录了真实的著名人物、地址及所发生的事件。

《杨炎负义》典故中所记载的事件人物地点确有发生。但与《旧唐书·杨炎传》描述略有差异。

史籍载:杨炎(727—781)是一个有美须眉,峻风寓,文藻雄丽,豪

爽尚气之人。最大功绩是为丞相后革除弊政,倡行两税法,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被朝廷内外赞誉为"贤相"。


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他还将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分开; 在中国财政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出制入"原则, 开中国预算制度之先河。但杨炎由于对元载感恩戴德,总想有所报答,对害元载自己也被遭贬道州司马之事报复心切,在实施元载生前提出的在原州修筑城堡规划时处事过激引起不满,并构陷了著名理财家刘晏的冤案。建中二年(781年),被卢杞所陷害,贬为崖州司马,旋即遭赐死,途中留下名诗《流崖州至鬼门关作》“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年五十五。后平反复官,追谥"平厉”。

唐长安城

《杨炎负义》就是讲这三年间被贬复官再贬并赐死又平反复官的宰相经历。从侧面反映了当朝的政治文化为人做事的思想道德倾向,但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唐代皇城长安至南阳盆地及周边;长安至湖北、湖南、两广及江汉的水、旱路贡道最大转运集散地是今商洛莲花山地质公园的洛源驿站地望。(因丹水的减退和皇城的搬迁,明清后多在今丹凤龙驹寨了)对商洛唐代贡道转运集散考古、旅游等文化有深远意义。

   而“杨炎负义”把做人定要有恩必报不可忘恩负义的事例,当作宰相是否用人唯贤的标准有待商榷,但不影响杨炎正能量的巨大贡献。

莲花山

原文:《太平广记》崔朴

唐渭北节判崔朴,故荥阳太守祝之兄也。常会客夜宿,有言及宦途通塞,则曰:"崔管及第后,五任不离释褐,令狐相七考河东廷评,六年太常博士。"尝自赋诗,嗟其蹇滞曰:"何日肩三署,终年尾百僚。其后出入清要,张宿遭遇,除谏议大夫,宣慰山东。宪宗面许,回日与相。至东洛都亭驿暴卒。崔元章在举场无成,为执权者所叹。主司要约,必与及第。入试日中风,不得一名如此。"

故事白话译

渭水

唐朝渭水河北边有一位地方军政官人的辅助“节度使判官”(1)叫崔朴,是唐朝荥阳(2)太守(3)崔祝大人的哥哥。崔朴喜好客常留宿客朋谈今论古通宵达旦。当在谈论从政通达或壅塞的为官做人之道时,以本家崔性宰相(4)做官漫长仕途艰难经历终成正果炫耀说:

       唐代官服

"右丞相(5)崔管,贞元十八年即公元802年,从进士(6)科考“登科(7)”脱去平民衣服做官。从初入朝为七品尚书郎(8)的芝麻官,到25年后大和初(9)(827年)升至正五品的“给事中(10)”,在军事、商贾重镇幽州(11)宣传皇令安抚百姓,大和四年(830年)遇山南西道(12)兵变,名臣宰相李绛为乱军所害,是说大和三年(829年)冬,南蛮(13)进犯蜀(14)地,李绛(15)奉诏赴西蜀救援。当他在山南西道招募千人兵卒赴蜀的途中时,蛮军已闻风撤退。李绛不再前往,而是按山南的兵额规定把所招兵卒全部要退伍回家。

    幽州

大和四年(830年)二月十日,李绛晨起理事,召集募卒,说根据诏令遣返他们,依例发给粮饷,募卒一个个怏怏而退。监军(16)使杨叔元贪财恃宠,怨恨李绛不奉敬自己,于是趁募卒嫌赏赐微薄、众口喧嚷之际,煽动募卒作乱,以泄私愤。募卒喧噪聚集涌向府署,劫夺库中兵器冲入使衙。李绛正与幕僚会宴,来不及防备。听说叛乱立即北逃,登上女墙(17)

衙将(18)王景延力战抵御乱兵,最终力竭战死。左右将校(19)请李绛缒城出逃,被他拒绝。李绛随即与幕僚赵存约(20)、薛齐一同遇害,终年六十七岁。皇上急命崔管带兵前去平叛(史载崔管是唐会昌年间即公元841年后任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此次平叛应是尚书右丞温造奉命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所为。)。

平乱

因带兵有方,诛杀乱兵八百余,将手刃李绛的人剁为肉酱;取一百首级祭奠李绛,三十首级祭奠王景延等人,其余的全部投入汉江。

汉江

崔管凯旋即提拔为工部侍郎(21)。四年后的冬天,晋升为都城首官“京兆尹”(22)。五年四月,从进士登科开始到尚书右丞经五次大提拔历三十三年。

而宰相令狐绹大人,从(唐)宣宗大中(23)四年(830年)进士登科开始,做了七年河东(今山西)的刑狱廷尉(24)“拷官”犹如“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后汉书·戴就传》”还做了六年正七品专管祭祀之事的“太常博士:(25)。他曾经自己给自己做了两句诗,感叹仕途的艰难说:'何日肩三署,终年尾百僚。'意思是说:何时才能受到朝廷的信任担当三署(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重臣要官,而终结这一年到头都是跟随在百官后面跑堂的日子。

令狐绹大人后边有一位地位显贵、职司重要的人名字叫张宿,在(唐)宪宗(26)还是广陵王的时,就由军使张茂宗(27)举荐于宪宗,从此就开始出入达官贵族府第。被任命为正四品的“谏议大夫”(28)去安抚山东。宪宗皇帝当面许诺,回来后任命他为丞相。可是他走到东洛(29)都亭(30)驿站突然死了。

洛源驿站

才华横溢被大家一致看好的学子崔无章的考场事件,为当朝官员们所惋惜。当时主考官十分看好崔无章,认为是日后的相料,大家也一致认为这次及第一定有他。并同他考试前约定鼓励一定让他考中。结果考试当天却患中风了,就这样天造不能成名于此。"

     平阳,今浙江温州一带

原文:《太平广记》崔朴(2)

朴因话家世曾经之事:朴父清,故平阳太守。建中初,任蓝田尉。时德宗初即位,用法严峻。是月,三日之内,大臣出贬者七,中途赐死者三,刘晏、黎干,皆是其数。户部侍郎杨炎贬道州司户参军,自朝受责,驰驿出城,不得归第。炎妻先病,至是炎虑耗达,妻闻惊,必至不起。其日,炎夕次蓝田,清方主邮务。炎才下马,屈崔少府相见。便曰:"某出城时,妻病绵缀。闻某得罪,事情可知。欲奉烦为申辞疾,请假一日,发一急脚附书,宽两处相忧,以侯其来耗,便当首路,可乎?"清许之,邮知事吕华进而言曰:"此故不可,敕命严迅。"清谓吕华:"杨侍郎迫切,不然,申府以阙马,可乎?"华久而对曰:"此即可矣。"清于是以闻于京府,又自出俸钱二十千,买细毡,令选毡舁,顾夫直诣炎宅,取炎夫人。夫人扶病登舁,仍戒其丁勤夜行。旦日达蓝田,时炎行李简约,妻亦病稍愈,便与炎偕往。炎执清之手,问第行,清对曰:"某第十八。"清又率俸钱数千,具商于已来山程之费。至韩公驿,执清之袂,令妻出见曰:"此崔十八,死生不相忘,无复多言矣。

商州望江楼

(故事白话译:2

崔朴又讲了他们家亲身经历的真实事情。他说:他的父亲叫崔清,是原来平阳(即今浙江温州一带)的太守,唐德宗年号的建中初年(780年)任京畿(31)之地的蓝田县县尉(相当今时的县级局长)。当年(唐)德宗皇帝刚刚即位即着手整顿朝廷,用法极其严厉。其中一个月的三天之内,竟有七个大臣被贬职发配他乡。在押送发配的途中还有三个大臣又被皇帝赐死。

在发配的人员中,有著名理财家,幼年就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的刘晏(32);还有正三品的刑部侍郎黎干(33),黎干都准备做京兆尹(首都市长)了也都没逃过这些整顿清理的名单之中。

时任户部侍郎(34)(约当于今日的财政部副部长)杨炎,(曾造成同行刘晏的冤案。)之后也被贬到道州(35)(今位于湖南南部,与两广毗邻)做主管民户的七品官员司户参军(36)

杨炎早有文名,入河西节度幕府。代宗时历任礼部郎中(37)、知制诰(38)、中书舍人(39),与常衮(40)同撰诏敕(41)。他因与宰相元载(42)传有戚谊受举荐而获提拔。元载被杀后,遭贬道州司马(43)

从他在朝庭被降旨受贬之时,按照刑律时间地点要求必须骑马兼程而行,都没能有让他回家看一下的时间。加之杨炎的妻子被贬以前就有病。杨炎考虑到自己获罪被贬官的消息未来得及告诉家人,妻子迟早也会知道这不幸的事情病情必加重无疑。杨炎思量妻子病身不可能从皇城到道州相隔近两千里找他。还不如带病妻同行

当天晚上,杨炎从皇城长安到达商於古道(44)翻越秦岭前的蓝田驿站(45),看到崔朴的父亲崔清正在这里吆喝着主持驿站上的公务,杨炎下马上前屈身请崔清少府(46)(县尉别称)相见。

杨炎对崔清屈身哀求的说:"我出京城时,妻子病得很严重,如果她知道我获罪被发配千里之外他乡,其后果不堪设想。想麻烦您能否为我请病假在此停留一天,也好容我写一封书信送她,以解两处的担忧,在此等候妻子的消息,然后就出发,可以吗?"崔清看到杨炎的模样表情和遭遇很同情,就同意了。但驿站一位管事的名叫吕华的人听到杨炎的话即说:"此事万万不可,按照皇帝的命令和刑律要求发配和被贬人员经过驿站必须快行驿站不敢久留!。"

崔清思忖片刻对吕华说:"杨侍郎事出有因情况特殊,人病了是例外,只要向朝廷上报告即可,要不然就报告说驿站这里没有可换乘的马匹了,这样可行吗?"吕华考虑了一下说:"这样可以!"

于是崔清按律法程序让手下文书通报了京城。又拿出自己的俸禄二十千文钱约合二十两白银或二两黄金让买来细毛毡、车、马,急命匠人制造了用毡子围起来的“暖车”。

暖车

崔清亲自带人和暖车赶到皇城长安杨炎家,接杨炎的病妻收拾随行东西上车,又叫车夫马不停蹄连夜返回。折腾了一夜,第二天白天又回到了蓝田驿站。

杨炎的行李非常简单,他妻子在此见到杨炎似乎病也好了许多,按刑律时间,杨炎准备同妻子一起继续赶路。

行前,崔清又拿自己的俸禄(47)钱数千文说帮助杨炎作为杨炎及病妻出京可能需要的花销。杨炎激动的握着崔清的手不知说什么感谢好。问他排行老几,崔清回答说:"我排行十八。"

秦岭虎豹多路难行,有进京考生遇虎事发生。崔清上秦岭一直把杨炎夫妇送过秦岭蓝关(48),走到商於古道韩公驿(49)站,看到元和(50)十四年(819年),自称“郡望昌黎( 51)”,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的韩愈(52),因谏迎佛骨(53)一事被贬至潮州也是同走此路,关口山高雪厚常年不消路非常难行,韩愈差点被冻死被救后地点就成了韩公驿站了。

他感慨所写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成为惊世之作。

被贬的相同遭遇使杨炎感慨万千,他停下脚让崔清不要再送了,并拉着崔清的衣袖让妻子出车相见,说:"崔十八,搭救之情死生都不会忘,感激之恩无法用语言表达。"

 

牧护关

《太平广记》崔朴(3

炎至商於洛源驿,马乏,驿仆王新送骡一头。又逢道州司仓参军李全方挽运入奏,全方辄倾囊以济炎行李。后二年秋,炎自江华除中书侍郎,入相,还至京兆界,问驿使:崔十八郎在否?驿吏答曰:在。炎喜甚。顷之,清迎谒于前。炎便止之曰:"崔十八郎,不合如此相待。今日生还,乃是子之恩也。"仍连镳而行,话湘楚气候。因曰,"足下之才,何适不可?老夫今日可以力致。柏台谏署,唯所选择。"清因逊让,无敢希侥幸意。炎又曰:"勿疑,但言之。"清曰:"小谏闲且贵,敢怀是望?"炎曰:"吾闻命矣,无虑参差。"及有从后头跟上、达到、趁着,乘、连词,和,跟的意思炎之发蓝田,谓清曰:"前言当一月有期。"炎居相位十日,追洛源驿王新为中书主事,仍奏授鄂州唐年县尉李全方监察御史,仍知商州洛源监。清之所约沉然。清罢职,特就炎第谒之。初见则甚喜。留坐久之,但饮数杯而已,并不及前事。逾旬,清又往焉。炎则已有怠色,清从此退居,不复措意。后二年,再贬崖州,至蓝田,喟然太息若负者。使人召清,清辞疾不往。乃自咎曰:"杨炎可以死矣,竟不还他崔清官。" 

古丹水

(故事白话译:3

杨炎与崔清在韩公驿站分手下山顺古丹水(54)(秦统一前称雒水)旱路一路向下,过商於驿(55)和州城(56)、白羊店子(57)按规定都不能停脚,直至到洛源驿站(58),马匹也跑不动了,驿站里一个打理官人骑乘交通的仆人叫王新,给他换了一头骡子。

大唐长安出武关道(59)有二:一是旱路武关(60)为唐新扩建通往连接南阳盆地(61)通道及周边,二是水路武关(即今竹林关)

竹林关(秦汉武关,明代称龙关)

是唐前的(水旱路)“故武关(62)”,即《左传》(63)春秋晋上雒(64)少习 “关”(65)。以水路连接长江流域通往山南东、淮南、江南、岭南漕运(66)贡道(67)。而唐朝洛源驿站码头(68)则是贡道进出武关二路的最重要的转运站(69)和集散地。自西周王掠铜伐楚死汉水(70),到唐朝著名的洛源钱监铸币地(71),这里都是作为官人和商贾(72)旱路转水路、水路转旱路中转歇息驿站。有(唐)雍陶(73)《洛源驿戏题》为证:“柳阴春岭鸟新啼,暖色浓烟深处迷。如恨往来人不见,水声呦咽出花溪”。

花溪弄

是说:诗人雍陶早上起来在春天初始的洛源驿站外,看见两条河边柳树发芽已成阴,眼前冬天花木枯黄的山岭已披上绿色的春装。小鸟又开始叽喳啼叫。远处山林,太阳出来了,晨雾和炊烟相互交织袅袅升起美似仙境。但进京高就的和落榜受贬过往的人都是晚上来住下,天不明就又赶路了,连面都不见怎么能看见这美景呢?他们如同洛源驿站旁边的溪水,发出低沉幽好似哭声般急急忙忙从驿站门前的花溪桥下流过。

杨炎在洛源驿站正巧还碰上了自己被贬之地道州正八品官人“司仓参军(74)”李全方(75),他正准备押运贡品在洛源码头卸船换车去京城,李全方得知杨炎的遭遇,便将身上带的钱全都送给了杨炎,以帮助他添置行李用具。

上洛钱

二年后的秋天,唐德宗李适即位后,受宰相崔佑甫(76)举荐杨炎在被贬地道州江华被重新起用,任命为中书侍郎(77), 穿上正三品官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78)成为最高的首席宰相。

与唐玄奘齐名的释无业元建寺

杨炎一路风光,又沿被贬的路线水路至洛源驿站换乘,又翻秦岭回到京城边界的驿站问驿使:

"崔十八郎在吗?"驿使回答:"在。"杨炎非常高兴。不一会儿,崔清出来大礼跪拜身着丞相官服的杨炎。杨炎急忙上前制止说:

"十八郎,免礼了。我今天能活着回来重新入朝,全凭有你之恩!"。

崔清与丞相杨炎骑马并行交谈。崔清在说湘楚(79)气候等拉闲话,杨炎却说:"您的才华,干什么不行?我现在可以极力推荐你,御史(80)或是谏议大夫(81),  随你选择。"崔清谦虚退让,没有想侥幸升官的意思。杨炎又说:"不要有顾虑,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崔清说:"当个小小的谏官(82)很清闲且高贵,我胆敢抱这个希望吗?"杨炎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一定能满足你,不要顾虑会有什么差错。"等到送至分手出发蓝田,杨炎又对崔清说:"我说的事,大约一个月就会有消息。"

杨炎入朝上任丞相十日,提拔了朝廷贡道洛源驿中转站饲骡马的王新为中书主事(83),请示皇帝授予鄂州唐年县尉李全方为监察御史(84)。并仍然主管洛源驿中转站旁的朝廷上洛钱(85)铸币地钱吏商州洛源钱监。只有与崔清所约定的事没有下文。崔清去职后,特意到杨炎家里去拜见他。杨炎第一次见到崔清很高兴,留他坐了很久,喝了几杯茶,却不提及推荐他的事。过了十几天,崔清又去他家,杨炎则已显露出冷淡的神色。崔清从此再也不去了,不再把杨炎的话放在心里,二年后,杨炎又被贬到崖州(86)。    路过蓝田的时候,叹息自己对不住崔清,急叫人去请崔清,崔清托病不去。杨炎惭愧后悔地自叹:"我杨炎真该死啊,为什么把其他人都能安排一个职位,竟没有报恩留给崔清一个升迁的机会......!"

 崖州古城

注:1节度使:唐代开的地方军政长官。节度判官是指唐代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皆得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掌文书事务。相当地方军区司令员秘书或助理。 

2荥阳:([xíng yáng]今河南省)

3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隋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4宰相: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5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自汉至金有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6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7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金榜提名”。也称"登第"。科举考中进士。

8尚书郎,太守古官名。东汉始置,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从尚书台令史中选拨,后从孝廉中选取。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政务,通称为尚书郎。晋时为清要之职,号为大臣之副。

9太和初,太和,唐文宗李昂由827年至835年的年号。太和初,及唐文宗李昂继位初期。

10给事中,官名。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以至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晋始为正官。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政令之事。唐一度改称“东台舍人”,旋复旧称。

11幽州古时的幽州是现在的河北、北京和天津北部。案《禹贡》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东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幽州是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

12山南西道唐代至北宋初的一级行政区,治所设于兴元府(梁州,今陕西汉中),管辖今陕西汉中、四川东部、重庆西部等地区。

13南蛮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称呼。古代中原人以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蛮、戎、狄"。

14今天甘肃省东南部、陕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一部分、云南省以及今缅甸北部。

15李绛:(764年- 830年) ,字深之。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人。唐代中期名臣。

李绛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 。初擢进士,补渭南尉,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学士,元和六年(811年)拜相,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高邑男。后因与权贵有隙,以足疾求免,罢为礼部尚书,后入为兵部尚书。文宗时,召为太常卿,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累封赵郡公。

大和四年(830年),山南兵变,李绛为乱军所害,年六十七。册赠司徒谥号"贞"。

大中,(847年正月—860年十月)是唐宣宗李忱的年号,共计14年。大中十三年八月唐
懿宗李漼即位沿用。

16监军:监督军队的官员。

17女墙:女儿墙在古代时叫"女墙",包涵着窥视之义,是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态,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所以后来便演变成一种建筑专用术语。

女墙是指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其与大城相比,极为卑小,故称女墙。建在城顶内沿的女墙也称宇墙,建在城顶外沿的女墙也称垛墙。女墙用于城顶防护和御敌屏障,是古代城墙必备的传统防御建筑。

18衙将:衙将指唐代军府“衙门”中的武官。泛指低级军官。

19将校:古代将军与校尉的合

20赵存约:长庆进士。唐朝人,太和中,为兴元节度判官,兵乱被害。有流传诗《鸟散馀花落》

“春晓游禽集,幽庭几树花。坐来惊艳色,飞去堕晴霞。翅拂繁枝落,风添舞影斜。彩云飘玉砌,绛雪下仙家。分散音初静,凋零蕊带葩。空阶瞻玩久,应共惜年华。”

21工部侍郎:正四品下。掌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

22京兆尹是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
右扶风)之一。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

23宣宗大中大中(847年正月-860年十月)是唐宣宗李忱的年号,共计14年。大中十三年八月唐懿宗李漼即位沿用。

24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北齐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历代遵行。

25太常博士:太常博士,古官职名。太常寺属官有博士,掌教弟子,分经任职,如《诗》,分鲁、齐、韩三家,各置一人;国有疑事,则备咨询,秩四百石,汉宣帝增为比六百石。其职相当于后世的国子博士。

三国魏文帝初置太常博士,掌引导乘舆,撰定五礼(吉、嘉、宾、军、凶)仪注,监视仪物,议定王公大臣谥法等事。

晋以后沿置,职称清要,而品级不高,唐从七品上。

26宪宗:为中国古代帝王庙号。唐宪宗李纯,805年-820年在位,唐朝第11位皇帝。

27张茂宗张茂宗以父荫累官至光禄少卿同正。贞元三年,许尚公主,拜银青光禄大夫、本官驸马都尉,以公主幼,待年十三。属茂宗母亡,遗表请终嘉礼。德宗念茂昭之勋,即日授云麾将军,起复授左卫将军同正、驸马都尉。长庆二年,检校工部尚书,兼兖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兖海沂节度等使,加检校兵部尚书。太和五年,入为左津吾卫大将军,充左卫使,转左龙武统军卒。

28谏议大夫:古代官职。秦代始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

29东洛:指 洛阳。汉 唐 时以 洛阳 为东都,

30都亭:都邑中的传舍:1、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2、借指今旅馆、饭店。。 秦 法,十里一亭。郡县治所则置都亭。

31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秦朝为直辖地域。

32刘晏:刘晏(718年、715年或725年 [1]  —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 [2]  人。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理财家,信奉道家。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封彭城县开国伯 [3]  。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中元年(780年)遭谗害,被敕自尽,年六十五。后追赠郑州刺史,加赠司徒。《全唐文》 [4]  、《全唐诗》 [5]  录有其作品。

33刑部侍郎黎干:黎干,戎州人。始以善星纬数术进,待诏翰林,累官至谏议大夫。寻迁京兆尹,以严肃为理,人颇便之,而因缘附会,与时上下。大历二年,改刑部侍郎。(隋唐之时,于京城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国家政务。其中,每部一名之侍郎为辅佐尚书主官之事务实际执行者,相当于今部会次长。中书省的副官称为中书侍郎,门下省的副官称为门下侍郎(黄门侍郎))

34户部侍郎:中国古代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为辅佐尚书主官之事务实际执行者,相当于今部会次长

35道州位于湖南南部,与两广毗邻。

36司户参军,是管理户籍的官名。即司户参军事,是正七品的官名。

37礼部郎中: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礼部郎中为尚书省礼部头司礼部司长官。从五品上。

38知制诰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

39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日重。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隋炀帝时曾改称内书舍人,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从七品。

40常衮衮,读音是gǔn,词语衮服的意思是中国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 )。常衮(729年-783年),字夷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

41诏敕chì持音),皇帝的命令、诏书。

42元载(?-777年),字公辅,凤翔岐山(今陕西岐山)人,唐朝宰相。

43道州司马。位于湖南南部,与两广毗邻的唐建制中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

44商於古道 :由西周、秦汉、隋唐出入王城、皇城的一段由“商”至“於”(故武关道今竹林关)险要崎岖的几百里因贡道而起的军事、商贾路径。

45蓝田驿站,通往商於古道,即武关道上出皇城后秦岭前的一个驿站。在今陕西蓝田。

46少府,县尉别称。

47俸禄,俸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

48蓝关关隘(ài)名,位于蓝田县东南。秦(221207BC)名峣关,因临峣山得名。西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峣关大破秦军,兵临咸阳,即指此地。6世纪中叶北周移置青泥故城侧,改名青泥关,后以关口在蓝田县为名。隋(581618)徙旧址。蓝田关口是古都长安、咸阳东南的门户,为古代用兵要地。

49韩公驿:有两说,一说在今秦岭的牧护关山下商洛境内,一说秦岭前蓝田县境。

50元和十四年(819年)元和(806年 - 820年)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短暂的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51郡望昌黎:指一个家族的根源和发源地,是祖籍的意思  一个姓氏或家族的郡望,
就是指这个姓氏或家族所发源的某个郡。
韩愈家乡是昌黎  所以会这么自称 也有了昌黎
先生的名号。

 52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1]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53谏迎佛骨:唐皇帝大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元和十四年是法门寺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

54古丹水 ,秦统一前称雒水,是丹江的古称。也称、雒水、丹江、州河。《商州志》载:
丹水因丹鱼而得名。出自北魏 郦道元的《水经注·丹水》。起于古上洛,今商洛市商州区凤
凰山,经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古丹水县)流出进入河南境地汇入丹江水库。

55商於驿:在唐商州州城前设有“商於驿”。

56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这里指隋唐在丹水流域上游所建的商州城池。清《商州赋》载:“其城,则左龙右凤,台峙丹流,二丈七尺之高。俨临翠甸,五里三分之大”。是说商州城在该地东龙山和金凤山之间,丹水绕城作为护城河;城墙高约9米;从高处望去,南门对岸三台叠翠与城里的房脊相互映衬,城廓周长约2650米的范围大小。 [1-2]  今仍有一段保留在该地莲湖公园中。

57白羊店子:商州城与洛源驿站中间的歇脚古地名。今商州白洋店(镇)。

58洛源驿站:唐朝官方商山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原商州城东五十里白杨店乐园河对面;下离古上洛城池西十里,上离商州铜佛龛罗公碥(寒川佛诞公园五方佛山)二里;处丹江(古称洛河,并不是现商洛市洛河)与古会峪河(花溪)交汇处。主河为丹江(洛河),会峪河上有桥,是通往南边的要道。因秦汉唐最大水陆转运站及铸币地、一行铜佛龛、及释无业出名。

59武关道:“武关道”战国名,建于秦。古指咸阳至“故武关”即今竹林关至过风楼分叉处。唐后指长安至新武关至内乡、或下湖北。今“商於古道”。

60武关(新):唐建。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建国前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建国后城门、城墙等遭到毁灭性破坏。

61南阳盆地:(也称南襄盆地),是以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周围为主体的、包括湖北省西北部(襄阳市北部盆地等)的盆地,面积4万6千平方公里。南阳盆地群山拱卫,安居中国腹心地带,北为伏牛山,东为桐柏山,西依秦岭,南部为大巴山余脉,东南部为大别山,东南方通过随州走廊与两湖盆地(湖北盆地)相连。

62故武关:始于春秋战国。结束于后唐。古晋楚、秦楚 [1]  国界出入检查处。名曰“少习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在今竹林关,位于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亦系水旱码头,水路可达江汉,陆路可通南阳盆地。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63《左传》:《春秋左氏传》(The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64春秋晋上雒:上雒,陕西省商洛市古建制的名称。始于西周"鄀方",春秋上鄀,晋上雒,战国魏、秦上雒。今址商州孝义古城。

65少习“关”:春秋晋国的边城。位于今天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州河口”,远在春秋时晋国设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

66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67贡道:指给朝廷进贡所经的道路。

68唐朝洛源驿站码头:唐朝山南道襄州商州至今湖北地段的漕运路线起点到终点的最后一个洛源码头。(后为山南东道、西道、等)

唐代延续隋代的做法,把秦代行政隶属京畿、汉代隶属京兆的南大门"上洛""商"(今商洛市)地域,作为先军路线军事第一的建制,转换为以经济第一的"商州"漕运、铸币机制的转运终端,把隶属关系由京城划归至山南道的漕运另一终端,即今日湖北"襄州"管辖(后属汉水流域的"梁州"等)。现指商洛市商州区佛诞寒川公园的洛源驿站码头遗址。

69转运站:是为了减少货物运送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产品产地(或集中地点)至目的地之间所设的中转站。

70西周王掠铜伐楚死汉水:周昭王(?~前977年),姬姓,名瑕。周康王姬钊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姬瑕在出土青铜器铭文中多作卲王。

周昭王继位后,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周昭王十九年,昭王再次亲帅六师伐楚,结果全军覆没,死于汉水之滨。

71洛源钱监:《中国湖南历代钱币系列》“建中元年九月,户部侍郎 洄上言:‘江淮钱监,岁共铸钱四万五千贯,输于京师,度工用转送之费,每贯计钱二千,是本倍得利也。今商州(今陕西商县)有红崖冶出铜益多,又有洛源监,,久废不理。请增工凿山以取铜,兴洛源钱监,置十炉铸之,岁计出钱七万二千贯,度工用转送之费,贯计钱九百,则利浮本也。其江淮七监,请皆停罢。’从之。”史书中没有铸行何种钱的记述,在今陕西商县有极少量的“大历元宝”和“建中通宝”铜钱出土,应为当时之物。

《太平广记》“杨炎当丞相十天,提拔洛源驿站王新为中书主事,请示皇帝授予鄂州唐年县尉李全方为监察御史。仍然主官商州洛源监”。

《丹凤县志大事记》载:“今商州有红崖(在今丹凤县蔡川乡),冶出铜益多,又有洛源监,久废不理。请增工凿山以取铜,兴洛源钱监,置十炉铸之,岁计出钱七万二千贯,度工用转送之费,贯计钱九百,则利浮本也。其江淮七监,请皆停罢。”从之。(《旧唐书·食货志》)”

72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73雍陶:(唐)《洛源驿戏题》:(约公元八三四年前后在世),字国钧,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约公元834年前后在世。工于词赋。主要作品有《题君山》《城西访友人别墅》等。

74司仓参军:古代官名,即司仓参军事。西汉、东汉时有仓曹史,主管仓库。北齐以后,为曹参军。唐于诸卫府、东宫诸率府、王府、京府、都护府、都督府称仓曹参军,于州称司仓参军,县称司仓佐。诸卫府仓曹参军事兼管文官勋考。宋不设置此职务,职务归于户曹。《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记此官名,“参军”下有“事”字,《通典》、《通考》中则无“事”字。

75李全方:监察御史。商州洛源钱监。

76崔佑甫:(721年-780年),字贻孙,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沔之子。

崔祐甫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二房 [1]  ,进士及第,早年历任寿安县尉、起居舍人、司勋员外郎、御史中丞等职。

大历十三年(778年),中书侍郎之职空缺,崔祐甫便以中书舍人的身份处理中书省的事务。这期间多次与宰相常衮发生争执,二人关系十分恶劣。

唐德宗继位后,崔祐甫又针对唐代宗的丧制与常衮发生争执,被常衮贬为河南少尹。但常衮在起草诏书时,有欺君之嫌,被德宗贬斥。崔祐甫则被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建中元年(780年),崔祐甫病逝,时年63岁,追赠太傅,赐谥文贞。

77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长官,副中书令,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是中书省固定编制的宰相。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官职,之后各个朝代曾改过名称,但大都有类似官职设置。

78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

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宋初,犹沿用为宰相官衔,至元丰改制时废。南宋初恢复,乾道时再废。五代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但那时枢密使权重,“同平章事”的实权被剥夺。宋朝初年,宰相的官衔沿用唐制。

79湘楚:是湖南的别称。“湘楚”是一个分而合、合而分的概念,为的是表明流派繁衍而文化同源

80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81谏议大夫:古代官职,唐朝有左、右谏议大夫,各四人,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魏徵任谏议大夫时,“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82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83中书主事:官名,属于封建品级制度中较小的底层办事官吏。唐尚书省与六部及中书、门下二省均有主事,秩从九品上,实则与令史同职。

84监察御史:虽然品级仅正八品下,无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只能由侧门进出,非奏事不得至殿廷。开元初才取消限制。但因内外官吏均受其监察,权限甚广,颇为百官忌惮。员额,唐为十五人。宋减为六人,分察六部百司,品级为从七品。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以都御史、副都御史为主官,所属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各冠以地方名称,各道人数不等,总数一百一十人,均为正七品官。清同明制,乾隆时提高为从五品官。

85上洛钱:唐代会昌年间以“上洛”钱监铸币地商州上洛冠名的铸铜货币名称。是一种外圆内方,可以一文为一个小平钱。一串为一百文钱;每一千个制钱为一贯。也称一吊钱流通的唐朝“开元通宝”货币中的一种。铜钱一面有“开元通宝”,另一面的上方有一“洛”。以“上洛钱”冠名。

产地为唐朝商於古道的商州上洛洛源,流通、铸造机构为“洛源钱监”。即今商洛市“佛诞地”,寒川佛诞公园“唐朝山南漕运终极码头”的洛源驿站、一行商州铜佛龛遗址、古上洛一带。

86崖州:即现海南三亚市崖城镇,位于三亚市西40多公里处。唐朝宰相张九龄提出放逐之臣勿使居善地之后,唐代的崖州就成了朝廷放逐政治对手、谪贬官员和逆臣的海外之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人事典 第四十七卷
杂传第四十三
影印古籍资料
颜真卿 《<孙逖文公集>序》
 【  全唐文   】 第09部 卷八百三十七
中国历代文状元名录(隋唐五代十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