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的根本(二附)什么是格律

看来为了照顾初学者,又或者是仍然陷在机械的格律中还出不来的人,有必要多在泥涂中扯扯了。

    格律既然是美感,为什么会有机械式的律条框框呢?

    这是“格(定格)”的原因。就是说,大批前赴后继的古人根据对发音美感的习惯,总结归纳出来的一些规范。这里有对阴阳、正反、顺逆、轻重缓急等等因素的归纳。容易从视觉、听觉、思维、情绪各方面激起大家的共鸣和认同的一种固定的格式。这格式不光是平平仄仄的交替,还有对仗、破韵等等要求,这些固定的格式是什么,网上太多,我不想多讲。我要讲的是怎么违反这些固定的格式却仍然是具有美感的,这样更有利于对格律美感的认识。

    这要从拗救说起。拗救算不算出律?当然是出律。出律要不要紧,其实并不要紧。为什么检测工具上有很多地方都写着“可平可仄”?就是说这些地方出律也不要紧。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对格律宽放了的要求,也就是在奇数字处,平仄有点违反并不要紧,但偶数字处的平仄一定要遵守。奇数字处出律,叫小拗,偶数字处出律,叫大拗。但这些都可以救回来的。小拗可以不救,大拗必须救……

    要说明白拗救,还是得从谐变入手。

    谐,要成双成对,变,要交替,要分主次。

    “平平仄仄平”为两平两仄再一平,两两出现,便体现了谐,交替出现,便是变。这句的对句必须是“仄仄平平仄”,这是第二层的谐变体现。如果要把这个五言改成七言,只需在前面加两仄或两平,体现谐和变。那为什么末尾会单出一字呢?是为了能和下句成对,求谐。求谐,所以要有变。为什么格律的主力是五言和七言呢,正是它们才能最好地体现谐变。既然要交替,那再下一句为什么不是“平平仄仄平”而是“仄仄平平仄”呢?这就是第三层的谐变要求了,是“这一对和下一对要有区别”的要求。有些人把这个叫做“粘”和“对”。可以具体去参看,不需我多说。

    而在多数习惯上,会认为让人更为松弛和舒缓的平声才是个美好的结尾。所以,一般的作品,多以“仄起、平收”。这也是格律诗谱为什么都是平声韵格式的原因。对应到上面的格式中,必须安排第二句的末尾字为平声。那么从谐变的要求出发,原本的“仄仄平平仄”,就变成了“仄仄仄平平”。其实,这里已经是在搞“拗救”了。因为第五个字必须得是平声。第三、四个字本该是平声,为避免“三平尾”的大忌,必须在这两个字中挑一个出来变成仄声。为什么就非要挑三不捡四呢?这里涉及到一个主次的问题。通常每组中的后一个字才是节奏的承担者,为主,前一个字为次.所以才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宽放要求.这样的变化同样是求谐求变的结果.

    至于怎么去拗救,方法和例子很多,我不展开讲了,只说说拗救的原则:一是小拗可不救,二是不可大拗救小拗.三是求取谐变美感(平仄数目大体相等,避免犯大忌).也就是说,拗救的根本,还是从变中求谐.陆游一句诗把格律拗到一塌糊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向人无再青.前句中有五仄.但后句中用特殊句法救了一下.陆游能搞拗救,你也一样能.只要懂得求谐变就可以.

    所以说,格律是求谐变的结果,格律的目的是体现谐变,追求美感,绝不是机械的禁锢.否则"一身报国有万死"这么有诗意的美感便无法传达了.

    说到这里,有的人也许会问,你说的这种美感我怎么体会不到?我怎么觉得这些平平仄仄的美感也差不多呢?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还是要对谐变有一定领会,多读些合格律的诗词,逐渐培养了.

格律对于诗来说,是皮毛.但如果非要给格律本身也找个重点和根本出来的话,那就是"二四六分明".尽量不要伤到偶数位置的平仄,避免犯三平尾等大忌就可以了.

这种皮毛的东本不是我想讲的重点,不想再多扯了.不管是先从机械对照式的练习还是熟读培养感觉式的练习,最终都要培养出对谐变美感的体会和认知.能守格律,诗会更完美,不能守也不要紧,关键在就行了.当然,如果声称自己写的是格律诗,还是严格遵守的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对诗歌进行平仄分析?
★五言律诗的标准(平仄)格式
格律诗平仄
格律诗中的“禁忌”都有哪些?
孤平为何是格律诗的大忌
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平仄格律大全,学诗必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