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典诗词中“互文”修辞格举隅

互文,亦称互辞、互言、互义、互见、互备、互文见义、参互见义等,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1] 唐·贾公彦《仪礼疏》云: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曰互文。[2]263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云:“古人之文,有参互见义者。[3]唐松波、黄建霖主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云: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里省下了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4] 375这就是说,互文的主要修辞作用,在字词上省略,使语句经济简练;在意思上互补,使文意委婉幽深。前者较为显露,后者较为隐含。掌握“互文这一修辞手法,对赏学古典诗词和创作旧体诗词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按照互文在古典诗词中出现位置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本句互文

  本句互文是指在同一诗句中前后两个相互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相互补充、交互见义。

  例1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下句中“燕互文,互文。应为燕赵歌舞”。不能理解为燕地的歌和赵地的舞。

  例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上句中巴山楚水巴楚山水,即巴楚的山,巴楚的水,是一句之中自成互文,不能拆开理解。

  例3: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唐·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上句中奴温婢饱应是奴婢温,奴婢饱的意思,系本句中自成互文。

  例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上句中“秦时汉时互文,明月互文。意谓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不能理解为明月属秦,关属汉。

  例5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下句中“栗深林层巅互补见义。意谓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不能理解为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例6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唐·陆龟蒙《怀宛陵旧游》)

  下句中谢朓李白青山为互文。谢朓(tiǎo):字玄晖,南齐诗人。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宛陵三面为陵阳山环抱。青山:泛指此处群山。楼:谢朓曾任宛陵太守,建有高楼一座,世称谢公楼,唐代又名叠嶂楼。盛唐诗人李白也曾客游宣城,屡登谢公楼畅饮赋诗。此句应理解为谢朓和李白都曾在宛陵的青山和楼留下足迹。不能理解成青山和楼分属于谢朓和李白。

  例7:长亭阿姥短亭翁,探借桃花作面红。(宋·杨万里《至后入城道中杂兴十首(其五)》)

  上句中“长亭短亭互文,阿姥互文。意思为憩息于长亭短亭的阿姆阿翁。不能理解为长亭里只有阿姥在憩息,短亭中只有阿翁在气歇。

  例8: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上句中“东园西园互文。意谓“载酒游遍东园西园,欢饮沉醉。不能理解为东园载酒游,西园中醉。

  例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枚《泊秦淮》)

  一般认为“烟寒水互文。意思是烟雾月色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岸。[5]当然也有人认为因为青烟只笼罩寒水而不笼罩沙滩,所以这句是青烟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和寒水的意思。这是变式的互文。[4]377

  例10: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唐·白居易《琵琶行》)

  上句一般可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也一同上船。如此分析此句便为互文。但有人认为此句可理解为客人先已上船,主人骑马来送行,形成了主人下马而客人已在船中的情景,明朝人画的唐诗图谱正是这样。因此也就无所谓互文了。[4]378

  例11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宋·潘阆《过馀杭·长忆孤山》

  下句可理解为檐下铎清声,阁上清声。铎:大铃。大意是悬于檐下的铃响传出清声,阁上便传来清声。这也是变式的互文。不能理解为阁上檐下铎声清。这样解释,会给人造成不仅檐下悬铎而且阁上也挂有铎的误解。

  二、对句互文

  对句互文是指相连的前后两诗句在意义上彼此隐含,相辅相成,理解时需要相互拼合、相互补充。

  例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北朝民歌《木兰辞》)

  意思为木兰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头发,贴上装饰。“当对举,其义当同。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tiē):同。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两句运用互文手法,兼用对偶辞格。

  例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东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意谓枝枝叶叶相覆盖,叶叶枝枝相交通。两句构成互文。

  例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魏晋《古诗十九首(其十)》)

  应理解为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两句互补见义。

  例4: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两句互文见义。应理解为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例5: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应理解为问姓称名惊初见、忆旧容。两句参互见义。

  例6: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唐·温庭筠《送人东游》)

  两句互文,意为“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门山。”

  例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客泛指客人,特指来访的崔明府。两句反义式对句互文。从字面上看,前后两句对举,但在意义上两句皆话外有音,而且是正反结合。应理解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

  例8: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唐·杜甫《恨别》)

  意思为由于思家,或步月清宵立,或看云白日眠;由于忆弟,或看云白日眠, 或步月清宵立。两句互文见义。不能理解为只晚上思家,白天才忆弟。

  例9: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应理解为由于天冷将军和都护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两句互文。

  例10: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唐·杜牧《早雁》)

  应理解为失群的孤雁在月明灯暗之夜,哀叫着从长安宫殿的上空匆匆飞过。仙掌:汉武帝为求长生,在长安建章宫置金人承露盘。长门:汉宫殿名,汉武帝陈皇后失宠时的住处。“仙掌长门均借指唐长安宫殿,互文见义。

  例11: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宋·陆游《成都大阅》)

  两句互文。应理解为令声远传至雪岭蓬婆之外,震动了秦川渭水之滨。蓬婆:山名。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南。

  例1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前两句互文见义,应理解为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

  例13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宋·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上句“弄晚与下句龙晴互文,意谓片片飞花、蒙蒙残雨逗弄晚晴。两句作动词那堪的宾语,兼用对偶辞格。

  例14: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宋·周邦彦《宴清都·地僻无钟鼓》)

  前两句“寒互文见义。应理解为寒风吹断梗、翻暗雪。

  例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两句中“惊”、“鸣”互文见义。应理解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对句互文多为对偶句式,但互文和对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内容上看,对偶表示相同相近、相反相对或相关相承的关系,而互文是表示相合的关系,其含义要将上下文结合进来看才完整。这是它们的区别。”“从形式上看,互文一般易形成整齐的结构,这就可能与对偶结合,成为兼格。[4]378这是它们的联系。如上例中除例4、例9、例15外都是互文与对偶的兼用。

  三、隔句互文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例1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春秋《诗经·旄丘》)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曰:“言与言以者,互文。以者,自己于彼之辞,与者,从彼于我之称。[2]263处:安居,“与”和同义:原因。应理解为他们为什么安居在家?一定是有原因的;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露面呢?一定也是有原因的。但也人认为与:指同伴或盟国以:原因[6]这样解释的话也就无所谓互文了。

  例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汉魏·曹操《观沧海》)

  第一、第三两句互补见义。应理解为“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四、多句互文

  多句互文是指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

  例1: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宋·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应理解为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三句互文见补。有人将此称为鼎足互文[7]

  例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北朝民歌《木兰辞》)

  四句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例3: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东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此例为句式的重复与句意的互文。句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数字表示年龄,构成互文,句意是在这些年岁上先后学会了各种本领、技艺和学问,不能理解为每年只学一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华诗词鉴赏(春、夏、秋、冬、山、水、日、月)
高考: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
24种诗词修辞手法,有解释,有示例(学会了这些,你也会写诗词)
学会24种修辞手法,孩子作文阅读理解将无敌(收藏)
古典诗词常见修辞技巧
初中古诗词背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