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德教育哲学引发的思考,东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

前两天我在看康德的教育哲学书,有人问我,康德有小孩吗?

我说没有啊,而且康德一直单身。

然后她有点疑惑地问,那康德的教育哲学靠谱吗?

一个没有小孩,甚至都没有结婚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吗?

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没有谈恋爱,也没有小孩的康德不仅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有自己的爱情观。

这和我们奉行的“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观念好像有点背离。

不仅如此,其实西方很多哲学家,他们都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卢梭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有一本经典的教育哲学著作《爱弥儿》。

但是卢梭本人可以说并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自己并没有亲自养育自己的小孩,而是把自己几个小孩都送到孤儿院。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自己没有养育过小孩,甚至都不愿意养育小孩的人,他们的教育理念值得相信吗?

不可否认,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很经典的教育哲学著作。

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这种冲突呢?

这里面其实不仅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体现了东西方在知识论上的差异,我们一个个说。

首先在文化上,我们的文化倾向于在整体上去评估一个人,一个人的言行、思想、德行需要保持一致,因为人的德性,思想和行为上相互影响的,德行一致的人往往才被认为是好的。

但在西方文化中倾向于从分析的视角去看待一个人,人可以有很多面,而且是可以相互独立,甚至是冲突的。

比如前段时间我们看了电影《奥本海默》,奥本海默作为顶尖的科学家,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他在情感上和子女教育上并不成功,感情上出轨,还把子女送到朋友家寄养。

后来他一个孩子因为抑郁症而自杀,但这并不影响奥本海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这是东西方文化上的一个差异。

而这个冲突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东西方文化中“知识论”的差异:知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我们怀疑一个自己没有养育过小孩的人谈论教育哲学,这背后有一个关键的隐含假设,知识是跟人相关的,尤其是跟人的经验相关的,知识带有主观性;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知识是纯粹客观的。

一种是实践家,一种是理论家。一种观点认为,知识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经验,正如实用主义哲学的口号:有用即真理。我们也经常说,实践出真知。

在这种知识观中,知识和实践,知识和参与实践的人是具有关联的。

所以,我们才更重视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的言论。

但是还有一种知识论认为,知识是客观和永恒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知识和真理。

哲学家波普尔把世界分为三个世界:自然的物理世界,人的精神世界,还有客观的知识世界。

知识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人可以凭借思维能力去认识和创造知识。

所以,康德没有小孩,依然不妨碍他通过思辨,提出和构建自己的教育理念,卢梭不是一位好父亲,但是也不妨碍他成为教育家。

这其实也是一种分析的视角,人、知识、经验是可以分开的,可以独立来看,而且有经验的人,可能被自己的经验所束缚,反而阻碍了他们追求客观的真理。

对于这两个观点,你更支持哪一种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启蒙?#康德 #哲学 #通识教育
理解科学:规范、描述和批判
科学的根基和必然性——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
专题三:东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差异你了解多少?
康德哲学的创始人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