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泉州:以科技创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泉州市正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年,无论从产业变革的探索还是产业链的完整度而言,这里都拥有一片可以实践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肥沃土壤”。今年来,泉州市科技局将科技创新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实践的重要落脚点,坚持做到四个“不问”、四个“问”,全市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日,泉州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考评验收,成功实现试用期转正。

 坚持企业创新不问出身,问投入

民营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应用和产业提升的主体,无论龙头还是中小企业,市科技局都积极鼓励科技创新,通过实施“三个优先”,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一是政策资金优先向科技企业集中。今年来,市科技局牵头代拟出台《进一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不断加大对各类企业创新的投入力度,已下达财政科技补助资金2043万元,全年力争推荐600家以上企业列入2021年度企业研发费用分段补助对象,补助金额将超2亿元,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

二是科技项目优先向科技企业集结。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市科技局以承担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引导企业产学研用共同参与、共同投入、共享成果。今年创新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制度,揭榜方案对于揭榜者背景条件不设限制,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谁有能力谁有担当谁就上。目前正在面向全市公开征集企业创新需求清单,计划遴选2-3个“揭榜挂帅”重大项目。

三是创新服务优先向科技企业集成。在全方位摸清企业在创新发展方面的需求基础上,市科技局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组建高企培育辅导、研发费用归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金融等科技创新服务团队,采用集中辅导培训、政策宣讲与深入企业现场精准服务相结合,已举办各类线上线下辅导培训30场,培训人数达15000多人次。今年市科技局还创新引入高企培育预诊断系统”在全市推广使用,为拟申报企业提供技术分析和预诊断服务,精准筛选高企培育种子企业,截止目前,全市已统计上报高企后备企业700家,其中2021年第一批申报高企387家,全年计划高企培育库储备种子企业1200家,新增国家高企500家。

 坚持平台创新不问出身,问绩效

民营企业由于势单力薄,往往无力单独进行科研和技术攻关,要以抱团或委托的形式联合搞研发,市科技局积极开展科研平台“提质增效扩面”行动。

一是注重引智。聚焦产业创新链缺少环节,正在对接争取江南大学等具有食品饮料等传统专业优势及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具有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专业优势的高校院所在泉设立科研平台,每年力争新引进2-3家高水平创新平台,力争至2025年实现主导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全覆盖。

二是注重聚智。支持和推动我市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协会等联合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力争全年新增8家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正在积极推动清源创新实验室牵头联合化工新材料领域企业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化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

三是注重提智。建立和完善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核心的平台绩效评价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财政资金多元化资助方式,启动实施市级科技创新券,由企业根据需求申领创新券向高校、科研机构购买创新服务,政府提供资金后补助,引导科研平台优质高效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坚持人才创新不问出身,问贡献

当前,许多民企缺乏高端科研人才,人才创新活力也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对此,今年来,市科技局以修订《高层次人才认定(团队评审)规定》、科研平台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为抓手,坚持英雄不论出处,不拘一格引用人才。

一是不唯帽子。探索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拟试点选择一批有条件的科研院所,推行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破除过去以学历、资历、职称等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方式,把人才在泉州创造的效益作为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

二是不唯所有。通过多种形式“柔性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让各类人才为己所用。目前泉州各大院大所及新型研发机构共引进培养各类科研人员2200多名,其中国家级人才24人,省级人才105人,泉州高层次人才488人。

三是不唯领域。进一步健全各类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今年计划引进1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资助50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并选认省、市级科技特派员500名以上,组建特色团队(法人)20个以上,实现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服务全覆盖,并延伸服务至第二、三产业。

 坚持成果创新不问出身,问落地

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除了要积极推动泉州本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更要注重从外地引进一批优质科技成果来泉落地、转化、投产。

一是从企业层面,挖潜力。通过实施创新券补助等形式,引导企业和企业家把成果引进吸收再创新作为重要手段,与高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进行“无缝对接”, 2021年计划举办开展科技成果对接会活动等17场,发布科技成果不少600项,力争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20项以上。

二是从科研机构层面,添动力。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入股等形式推动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对接争取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来泉设立分中心。

三是从成果转化层面,促活力。今年来,通过实施技术交易奖励补助等形式,全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41项,同比增长201.25%,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68亿元,同比增长48.89%。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认真研究贯彻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解决科技成果“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等问题,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全年计划合同登记额达10亿元

(来源:泉州市科技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大的机遇是创新
人社部:加大对民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博士后
技术革新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全文)
四大举措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产学研合作怎么做?十种主要模式梳理!
[首藏作品](4303)在供应链上布局创新链 福建泉州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