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凤翔东湖游记(下)
凤翔东湖游记(下)
长廊
沧浪桥
沧浪亭位于内、外二湖的连接处。旧有石桥,1991年重修。因内湖至外湖有五六米高的落差,每逢阴雨连绵,内湖水涨,溢向外湖,桥下水声沧浪,形成瀑布。将此桥名为“沧浪桥”。
望苏亭
凤翔是苏东坡为官的第一个地方。他虽然只在凤翔当了三年签书判官,但却兴利除弊,为凤翔人民办了许多好事,令凤翔人民世代受益,凤翔人民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情,也世代不减。1935年,凤翔县保安大队贾宗谊,在湖的西岸创修了望苏亭,以此来寄托凤翔人民对苏东坡的缅怀之情。1954年、1989年政府进行了重修。
不沉舟
这是新建的一处景观,外型似一条船,由石子、水泥混合浇筑船身,在上面饰以雕梁画舫,古朴典雅。
喜雨亭
喜雨亭是东湖最为有名的景点之一,为苏东坡所修,原址凤翔府内,后搬到凤翔东湖。为什么要用“喜雨”两字作为亭的名字,这里边还有一段故事。关中地区的春旱由来已久。宋嘉佑七年春,又逢大旱,作为府判官的苏东坡,当时的习惯,必须代替太守四出求雨,“上以无负圣天子之意,下以无失愚夫小民之望”,奔走于山川之间,颇为辛苦。他眼看着“五日不雨则无麦,平日不雨则无禾”可怕景象就在眼前,不由日夜焦虑。正在这时,冬天忽然降下***,而且是“一雨三日”,一下子消灭了旱象。有了这场喜雨,人们喜形于色。这时,苏东坡的亭子也正好建成,就以“喜雨”作为亭名。而且还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喜雨亭记》。喜雨这迁入东湖之后,成为游湖人的必揽之胜,必看之景。
凌虚台
凌虚台原址在凤翔府内,为北宋时凤翔太守陈希亮所修。他出任凤翔后,逢逢在府内闲庭信步,明知廓外有太白山、鸡峰山等景,可总是看不到,于是他在府内修一座高台,取名凌虚台,后人将凌虚台迁入东湖。
洗砚亭
传说是苏轼清洗砚台的地方,为纪念建此亭。
苏公祠
据清凤翔知府熙年重修东湖碑记载,苏东坡离开凤翔后,“后人景仰芸徽,建祠湖岸,由宗迄今,兴废叠作”。而现存的“苏公祠”是以清人熙年所建之规模恢复修建,建有正殿、同笑山房、鸣琴精舍等附属建筑,规模宏大,气象庄严。正殿内有汉白玉苏公像,前院影壁上镌刻着苏东坡二千余字的名篇《思治论》,且有台湾故宫藏画展,实为游人赏玩瞻仰的好地方。
台湾故宫画展
在苏公祠,展出有辗转从台湾回到内陆的故宫国画精品七十三同,皆是出自宋、明、清名家国手的作品。这些作品原珍藏于北京故宫,日寇侵华以后,这批画被运到四川重庆,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一并将这些国宝运至台湾。有凤翔纸坛镇高王寺村人马锡俊移住台湾,得到了部分作品。开放以后,马先生回家探亲,向家乡捐赠七十三幅,装贴展览于凤翔东湖。
碑林
聚贤厅
聚贤厅修建于1989年,是凤翔东湖园林管理处的办公地和进行苏轼研究的会议地。因苏东坡被凤翔人称为“苏贤良”,因而名之,同时又念“贤者以聚”的意思。1990年,全国苏轼研讨会就在这里召开。
1990年被省政府首批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级旅游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与凤翔东湖
【三秦文学】董岳峰:【东湖游记】(散文)
|趣读|​游东湖
『诗风雅韵』李均宏 | 七律·凤翔灵山大佛像赞(外一首)
酒蕴:苏东坡与西凤酒|苏东坡|凤翔东湖
一生爱好是天然 / 文:罗志英(第1333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