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湟回族的风俗习惯-服饰、饮食


文作者;张映录

河湟回族的风俗习惯- 服饰、饮食(一)

河湟回族的生活习俗与当地的汉、土、藏等民族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则完全截然不同,与全国回族相比较,基本相同,但由于历史、宗教、地域等原因,其风俗习惯也有不尽相同处,而且表现的更为严格和讲究,甚至还有些别具一格的独特之处,本文主要记述的是上世纪的风俗习惯。现分四个部分一一记述于后。

回族男子多留胡须,许多人三四十岁起就留起“全脸胡”。头戴平顶软帽,俗称“号帽”,也叫“顶帽”。顶帽分黑、白二色,白色是单的,多用于热天;黑色是双层或多层的,多用于冬季。冬天也有人戴一种高原特有的用毛线自己编织的“尕毛帽”,样式与顶帽差不多,颜色有黑、白、褐、深兰等多种。阿訇和做礼拜的人多缠“代思达尔”(即头巾),到了冬季,一般人也有用布带、毛带或围巾缠头的。过去,民间有些老人夏天有用“热罩子”的。还有一些人入冬后喜欢用“耳套子”,用来护耳防冻,老年人很喜欢戴水晶石眼镜。

回族一般上身夏天多穿白色“汗塔”,外套青色或深兰“坎肩”(无袖服);冬季多穿皮袄或“主腰”(棉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有些地方还有自己土法纺织的褐子缝制的褐褂、褐衫,宗教人士或常做礼拜的人喜穿阿拉伯式的长袍,习惯上称其为“准拜”,下身都穿裤子,夏单冬棉,比较富裕的人也有穿“套裤”(只两个裤筒,无裤裆、裤腰),还有扎裤腿的习俗。过去,穿的袜子,多用布料缝制,冬天也有不少人穿自己纺织的毛袜、鞋,多用条绒、平绒布自己制作,其样式有圆口、松紧口、齐眼、胡椒眼等多种;有些地方还有一种男子自己制做的麻鞋,买皮鞋穿的人极少;山区有许多人自己用牛皮薰制“干烟”,用来制成土皮鞋,名为“雪窝”,穿时,里头塞上麦草或山草以取暖,穿一天换草一次,既方便、又结实、还暖和,山里人最欢迎。

妇女头都戴“盖头”,长至腰间,耳朵和头发全被遮住,只露脸面在外。在家也有戴便帽的,乡间青年妇女便帽上常绣有花。盖头用纱绒等丝织品缝制,分绿、黑、白三色。少女戴绿色,出嫁后戴黑色,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则戴白色“盖头”。上身多穿大襟长衫或提袍,青少年多用色采鲜丽的红、兰、绿、花布,中年多用淡色;青壮年妇女还有外加一件齐膝的长坎肩的习惯;老年人则多用黑色或深兰色的布缝制。下身穿的裤子,其色其料多与上身相同。过去妇女多缠脚,脚上多穿自己精心绣制的一寸多高的尖头高跟绣花鞋。解放以来,妇女放脚,多穿买来的皮鞋和布鞋,自己做鞋的越来越少。此外,回民妇女都戴耳环,手腕戴镯子,手指戴戒指,多用白银制成,少数也有用黄金和玉制作的。青年妇女胸前戴荷包,头顶插花,遇有喜庆节日,此风更盛。

青海地区不产大米,一般都以面食为主。面食种类庞杂,有大麦、小麦、青稞、大豆、莞豆、黄豆、玉米、小米、玉麦、燕麦和荞麦(荞麦分甜荞、苦荞两种)等,洋芋(俗称山药)也是回族农民的主食之一。面食有蒸馍、焜锅、烙饼,还有面片、面条、拉面等,还有一种是高原特有的“炒面”,它的制法是先把青稞或小麦炒熟,然后再磨成面粉,吃时先把炒面放到碗中,用滚烫的开水冲成糊状即可,也可以“干丢”(即将炒面干丢入口),一边嚼,一边喝茶。过去脚户哥和筏客子出门时,用皮袋装上炒面带在身边随便食用,它比一般干粮更为方面,不易腐烂。自解放以来,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人们多吃白面,杂粮日益减少。在川水一带盛产瓜果,农民喜吃瓜果,特别是居住在川水地区的群众,所吃瓜果尤多。

回族群众非常爱吃牛、羊肉和鸡肉、鸡蛋等。过去,回族中也有狩猎的传统习惯,狩猎时多用土炮或杈子枪,也有养鹰捕猎的,将捕获的野兽、野兔、野鸡等屠宰后用来改善生活,解放以来,狩猎活动日渐减少。

回族穆斯林,最喜喝茶,一般人家爱喝紫阳茶、陕青茶和毛尖绿茶及茉莉茶等,群众统称其为“细茶”。喝细茶时,多用“三炮台”盖碗泡茶喝,泡茶时习惯上还得加上冰糖、桂圆一起泡来喝,香甜可口,最为讲究,但多数人有爱喝茯茶的习俗,茯茶多用砂罐熬来喝,叫做“熬茶”,还有的也很喜欢喝奶茶,所谓“奶茶”,就是在熬茶中加入牛奶烧开即成,喝时还得加上少许盐,讲究一点的在奶茶中再放上一块酥油,叫“酥油奶茶”,当然和奶茶和酥油奶茶必须要条件允许才行。

每当节日到来,家家户户宰羊、宰鸡、炸油香、馓子、油果、油饼等等。回族所制作的食品,花样繁多,外观美观,味道可口,令人夸赞。在河湟地区的其他民族都已回族女人以“茶饭好”而称道。

回族人好客,每当喜庆佳节,客人到来,款待来宾,非常殷勤而大方,首先泡上“三炮台”盖碗茶,谓之“迎客茶”。摆上“干果”(即瓜子、核桃、花生、糖果之类),随后端上油饼、油香,少许,就是热腾腾的肉包子、糖包子,接着再上花卷、各样炒菜和“手抓羊肉”,最后是每人一碗“尕面片”或“酸汤面”,谓之“送客汤”。农村有“若要散,一顿饭”或“要得散,一碗饭”的说法,这就是说,吃过汤饭即宣告宴终,就要分手告别。(张映录  整理)

作者简介:张映录 


     
张映录,男,汉族,生于1966年1月,系民和县李二堡镇人。现为民和县李二堡镇中心学校教师,省作协会员,海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民和县民族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民和县作协理事。出版了《民和汉族轶俗》、长篇小说《嬗变》(与冶廷林合著),在《中国土族》、《海东时报》、《河湟》、《桃花源》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民俗作品多篇。

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摄影作品,游记,散文、小小说、诗歌均可。文责自负,自行校对。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与需要配图的照片。西宁表情平台发布的均为原创作品,请勿一稿多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道央视是怎样介绍戴白顶帽的回族吗?
清明节不该忽视的十五大禁忌
宁夏回族的风俗习惯
【公益】名师作文四十六期 陈严《跟爸妈一起养蜂的日子》指导老师:黄小华
辽宁省特色民俗之回族风俗习惯
新中国解放以来(194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