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约/书香怡人

书香怡人

说起读书,不得不称赞我的母亲。我是在母亲的感染和影响下,渐渐爱上了读书。

@摄影:tsuigeng

年轻时代的母亲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那时候,忙忙碌碌的基层工作和贫瘠生活的压力并没有让她把读书这事当做一种负担,读书反而是她闲暇之余最大的乐趣。我记得小时候家里除了有几件粗糙而古朴的家俱之外,剩下的就是书籍、杂志和报刊了。我小时候也没有多么爱读书。那些杂志里花花绿绿的图片和影视明星的照片,我倒颇感兴趣。母亲喜欢给我们购买一些“小人书”。或许是那时候的纸质不是很好的缘故,再加上我们兄妹不懂得爱惜书籍,家里的小人书不是缺张少页就是破破烂烂,没一个是完整的。我还记得家里有个锈迹斑斑的小铁箱。母亲总是一边数落我们兄妹,一边把随处乱扔的小人书搁置在那个箱子里。母亲不仅爱读书,征订的杂志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小说月刊》《今古传奇》《大众医学》《大众电影》《辽宁青年》《参考消息》《青海日报》等。母亲怕我们糟蹋她的杂志报刊,就把每一期杂志和报刊分门别类地收集好再用针线缝订起来。一套一套厚厚的杂志被母亲整齐地搁在箱子里,等有了空闲会再次翻阅。

@摄影:tsuigeng

到了初中,学校里开始流行起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比较文艺的就是席慕容、汪国真的诗集。那时候借书是一种时尚。一本琼瑶的小说在班里那得排着队才能借到,有时候还得用小东小西什么的“行行贿”。借来的书必须狼吞虎咽地读。很多时候我是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完的。大约我一目十行的本领就是那时候练成的吧!过去认为这些书是“闲书”,很多家长和老师们都反对学生读,一来怕影响学习,二来怕“学坏”了。一旦发现有人读“闲书”定会被没收。好在母亲却不十分地排斥,只要不耽误学习,读什么书那都无所谓。但她还是希望我们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或者励志性的书籍。

母亲还收藏了很多古典名著,常在闲暇之余细细品读。比如《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官场现行记》、《红楼梦》、《老残游记》、《聊斋志异》、《吕氏春秋》、《儒林外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醒世恒言》等。尤其是《红楼梦》,母亲读它要带着纸笔,圈圈点点,勾勾画画,不时地把她认为经典的诗句摘抄在日记本里。记得有一次周末放假,母亲又坐在小饭桌前手捧着《红楼梦》小声细读。读到精彩片段,她竟抬高了声音,忘乎所以陶醉其中。我闻声凑过去,她却合起书对我转过身微怒:“别看别看,小小年纪看什么红楼梦?

小小年纪?这可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是什么东西不能给我看呢,难道这书里有什么秘密?母亲忙碌的日子比空闲的时间多,这给我创造了偷看《红楼梦》的条件。我常趁母亲不在意的时候偷看这部巨著。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部巨著,当然没有读懂它,自然也没能探寻到这部小说里有什么秘密。才刚上初二的我,加之入学年龄尚早,怎么可能看得懂呢?书中所讲的故事情节中“宝黛爱情”的那条线,可能是因为情窦初开的缘故,于是很努力地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他们的爱情究竟在哪里,我没能看出个所以然来。如此囫囵吞枣、粗枝大叶地翻看,觉得很没意思,最终草草了事。但是从那时起,我对古典名著开始有了一些兴趣,于是我在母亲收藏的众多书籍里找出了上中下三册古典小说《西游记》。读《西游记》不同于读《红楼梦》,况且还有小时候看的小人书如《三打白骨精》《狮驼山》《真假美猴王》等基础,相对来说这部书要比《红楼梦》浅显易懂而且有趣得多。神话故事嘛,哪个孩子不喜欢?我对它兴趣斐然,每晚必读。后来相继看了一些神魔小说,如《封神演义》,《镜花缘》、《聊斋志异》等。母亲见我读书,自然高兴,说,有空看看《三国演义》《水浒传》呗,这些好书闲在书柜里都快发霉了。就这样,我初中毕业那会儿就读完了《三国志》、《水浒传》、《金棱春梦》、《儒林外史》等名著。母亲见我喜欢读书了,就在县图书馆给我办了一个借书证。

@摄影:tsuigeng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有了一些阅读的基础和能力,于是回过头重新翻阅这部享誉世界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得到的收获对我可以说不同凡响。这部旷世绝美的不朽之作,不是一两句就能概括完整的。我不是文学家,更做不了评论家,无法对其作出一番文学或者艺术价值和影响上的精细揣摩,只能凭借自己粗浅的认识,倾心自己的感觉去喜欢它。且不说这部小说的主题,就《红楼梦》中的好词好句读着可谓妙不可言,如:“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又如“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列位看官,每句开头“世人都晓神仙好”和结尾处的“了”字,且不说内容,就句式上真是颇具匠心。还有那情切切意凄凄的黛玉葬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仔细品味其中个意,仿佛自己就是那病怏怏的林黛玉,望孤灯垂泪,捧诗集感怀。我常常幻想着宝玉黛玉这一对有情人能终成眷属,又从字里行间里感受着她“一腔孤情化作泪,满腹悲伤付水流”的凄惨人生,心情好不沉重!  小说里的好诗佳词,吟诗作对绝对体现了大师风范。不说别的,仅对菊花的描写读来更有一番滋味,只就题目便有看头,如《画菊》《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菊影》《菊梦》…… 简直是菊花的世界! 还有,《红楼梦》中的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俗语等,可谓丰富多彩、意味深长且极具风趣,如“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红楼梦》里对金陵十二金钗的判词、以及通过对人物具体细节的刻画描写,从而塑造出了一个个活色生香的人物形象。那些精描细琢的文字,使得这些鲜活的形象从纸上跃然而起,栩栩如生。翻开上中下三册《红楼梦》,已经被母亲勾勾画画了不少诗文语段,尤其是一些颇具民俗的方言,更让母亲赏心悦目,非要读出声来,好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受母亲影响,我也很喜欢剖析这些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常和母亲一起品味他们的内心,听闻他们的声音,嗅触他们的气息,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从而造就的鲜明的性格特征和迥异的结局。如第六回中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通过对刘姥姥进府前后一系列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和贾府里主仆上下等人物的侧面描写,生动地刻划出“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集文学性,哲学性和美学性为一身的《红楼梦》真是一座艺术的殿堂!这里面涉及到的民风民俗、中医、服饰、饮食、园林、宗教、礼仪、历史、茶酒文化等,如百花争艳,可谓包罗万象。再次回想,《红楼梦》这部小说是我人生当中真正意义上阅读到的第一部书籍。

都说读书百味。的确,自那时候起,书,便是我生活里的最好的伙伴。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读书。读书,还得品书。读字读句读人生,品字品句品滋味。品出香韵,自然芬芳。做一个爱读书的女人,也一定会独具魅力,与众不同。因为读书可以使自己充满爱心,气质高雅,品味独特,聪明智慧。纵然青春转瞬即逝、容颜不再,爱读书的女人依然是一个散发着光彩夺目的魅力女人。拥有书香和诗意的人生是幸福的,快乐的。

在柔和的灯光下,沉浸书香,书卷气息氤氲满屋,沉醉徜徉。每在此时,远在开封的我的母亲,定然手捧书卷,正惬意酣畅,喃喃细语……  

2019.12.18

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摄影作品,游记,散文、小小说、诗歌均可。文责自负,自行校对。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与需要配图的照片。西宁表情平台发布的均为原创作品,请勿一稿多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读书日】携墨而语,一路书香
【西南作家 • 散文】秋 语/书香流芳
一路书香 夫子书话
书香带我到远方
浸在书香中的青春
书香伴随我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