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冶丹枫|穆尔塔战役与斯巴达300勇士

穆尔塔战役与斯巴达300勇士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冶丹枫(青海) 

 
一、为荣誉而战
公元前480年和公元629年分别发生的“温泉关”战役与穆尔塔战役,堪称人类战争史上最惨烈、最震撼、最血性、最壮观、最具尊严、最让人泪下的战争(鏖战),几乎没有之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因素赋予那个时代的战士如此勇毅与强悍的战斗力,不是以肉体战斗,全凭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力量”?他们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和无法战胜的冲刺力量来自哪里?我在形容这些战士的作战精神时,没有用“凶狠、悍戾、生猛”……这些语汇,是因为他们参与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正义的战争!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统率50万大军大举进攻希腊,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亲率希腊联军扼守住地势险要的温泉关,但希腊守军很快就被击溃,列奥尼达斯命令希腊联军的主力迅速撤退,自己亲率300名斯巴达勇士殿后,与数万波斯军展开了血腥的殊死搏斗。最终,这300位勇士全部战死,但同时也让波斯军队在攻破温泉关一战中付出了2万人死伤的惨痛代价。”——史称历史上最惨烈的温泉关战役,参与战争的英雄,被称为“斯巴达300”勇士。
 
古希腊文明有很深的英雄情节!这种文明的延伸深深影响了当今欧美国家的战争观。比如其倡导的贵族精神里面,就有逢战的牺牲精神。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就是培养贵族精神最著名的学校。责任,担当,精神气质,是其核心理念!
 
追溯古希腊文明史上的战争形态,许多著名战争,都充满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情结。发生在公元前1193——1183年的特洛伊战争,其体现的精神气质,与温泉关战役有其血脉传承。
 
我个人非常偏爱由好莱坞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特洛伊》。这部影片征服我的,不单是皮特硕健的古铜色肌肤,矫健的身手,出彩的演技,更重要的,是影片呈现的震撼的英雄主义主题。
 
特洛伊战争历经十年反复,拉锯攻防,各有所伤。影片高潮部分,是希腊联军第一勇士阿克琉斯与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尔面对双方数十万将士进行的“单挑”与生死对决。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人们对英雄的敬重与崇拜,令人肃然起敬。这样敬重,到了什么程度?第一勇士个人的作战决策与行动计划,不必受限于国王,可以单独自由决策。
 
古希腊最卓越最强悍的两位勇士,进行了胶着而精彩绝伦的持久决斗后,最终阿克琉斯险胜击杀了赫克托尔。特洛伊国王含泪为自己的勇士儿子送葬。
 
火葬那天,阿克琉斯亲自去送自己一生最敬畏的对手一程,以表对英雄的敬重。
 
影片对阿克琉斯的介绍是:“希腊第一勇士,半人半神的美男子。戴马鬃装饰的科林斯头盔,身披胸甲,手持标枪圆盾,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和凸起结实的肌肉,有着战无不胜的勇气信心,大无畏的精神。”
 
影片有句台词,是整部电影的“词眼”,是主题表述语:“有生之年,我一直遵守着一个简单的信念:敬仰上天的神明,深爱自己的女人,捍卫自己的家园……为荣誉而战!”
 
“为荣誉而战”,自此成为“古希腊精神”的“脉种”之一,数千年来,这种根脉的传承,深刻影响并塑造了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并随着时间推移,迸射出独格高标的文化光芒。
 


提到影片《特洛伊》的初衷,自然是想引出“为荣誉而战”这个古希腊文化符号。因为这在此后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300勇士将其挥发到了巅峰。
 
特洛伊战争之后六百多年发生的“温泉关”战役,为“荣誉”之战赋予更深广的传承内涵并最终大放异彩。这场战役,使后世对伟大的希腊文明和英雄主义肃然起敬,流传千古。
 
这部电影公映时,国内IMAX巨型荧幕据说只有三十多个,恰好彼时我在深圳,有幸第一次与IMAX邂逅。
 
“无比明亮、无比清晰、极具震撼力的图像投射在特殊设计和安放的银幕上,配以顶级数字环绕音效,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这样的荧幕体验将斯巴达300勇士的每一滴鲜血都呈现的淋漓尽致。
 
为荣誉而战的精神力量彻底催发出斯巴达战士空前绝后的战斗力,温泉关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战略要冲。300斯巴达战士,死死守住这个宽不及十米的关口,截杀波斯50万大军,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烈之战应运而生。
 
不怕死的牺牲信念和“为荣誉而战”的精神力量,使300斯巴达战士焕发出犹如神助的战斗力,一波波波斯战士被层层叠叠垫在脚下,越杀越多,越积越高,到最后,波斯死尸逐渐堆满了温泉关隘,斯巴达战士站在死尸如山的关顶,继续截杀波斯大军。波斯皇帝薛西斯亲自御驾指挥。
 
温泉关战役的结果,是300斯巴达战士击杀了30000波斯侵略军,比列是1比100。就是说,平均一名斯巴达战士击杀了一百名波斯士兵。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在冷兵器时代,这样战绩简直是个神话。
 


他们靠什么成就了如此战绩?——荣誉感
 
中国军事学说素有“勇战派”与“谋战派”之说。项羽和韩信,分别是其代表人物。“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是历史对项羽的评价。项羽凭借千古无二的神勇,开创中国数千年“勇战派”军事先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致一千二百年后,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站在乌江边慨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千古无二的英雄魅力,深深倾倒了置身战乱、心细如发的李清照。司马迁的《史记》,专为项羽开辟“本纪”,视他为与历代帝王齐肩的历史人物。
 

 我常常在思讨一个问题: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为何乌江自刎?——荣誉。自古英雄,将荣誉看得比生命重要,这一点,刘邦和韩信远不及项羽。或者说,刘邦韩信之流,根本不法理解荣誉对一位真正的战士的意义——重于生命的意义。“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谋战派”始祖韩信,项羽一生从未入眼。真正的英雄,对一切阴谋和阳谋嗤之以鼻,他们眼里真正的对手,都是光明磊落的荣誉战士,舍此,小人也!
 
战争史上,真正以荣誉感著称的战争不多,上甘岭战役就是著名案例。美国专家眼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视祖国荣誉高于个人生命的视死如归的伟大军人。正是那场荣誉之战,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军团的国际形象。 
 
二、为信仰而战
 
伊赫瓦尼(兄弟们),我们在等什么?我们在等待世界的良心吗?世界的良心在哪里?尊贵的古都斯(远寺)在呼唤你们,在向你们求助。兄弟们,从苦难中、从遭受的磨难中拯救它。我们怕什么?难道我们害怕死亡吗?还有比为主道牺牲更优越更尊贵的死亡吗?
 
我虔诚地向真主祈祷:如果没有注定我们为主道出征,拯救我们的圣地,一刻也不要让我活在这个世界上。
 
——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沙特第三任国王)于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的阿盟会议上的讲话(讲话结束后一个礼拜,费萨尔国王被刺杀,印证了他的祈祷)
 
مِّنَٱلْمُؤْمِنِينَرِجَالٌصَدَقُوا۟مَاعَٰهَدُوا۟ٱللَّهَعَلَيْهِۖفَمِنْهُممَّنقَضَىٰنَحْبَهُۥوَمِنْهُممَّنيَنتَظِرُۖوَمَابَدَّلُوا۟ 
 
تَبْدِيلً
 
“信士中有许多人,已实践了他们与真主所订的盟约。他们中有些人已经履行其盟约,有些人还在等待,他们一点儿也不曾改变”
 


“穆尔塔战役(Ghazwah Mu’uttah),公元629年穆罕默德*领导的穆斯林公社同拜占庭帝国之间的一次武装战斗。为穆罕默德*传教期间的著名战役之一。因发生在约旦境内死海东南面的穆尔塔小镇得名。是年,穆罕默德派弟子哈里斯·本·欧迈伊尔(?~629)为使者,前往拜占庭地布斯拉(Busra,今叙利亚境内),向该地总督传播伊斯兰教,行至穆尔塔时为信奉基督教的加萨尼人(al—Ghasasinah)所杀害。为了给遇难的使者复仇,穆罕默德派义子栽德·本·哈里塞率3000名穆斯林向叙利亚方向进军。行至使者遇难的穆尔塔时与一支由罗马人和加萨尼人组成的二十万敌军遭遇。激战中,栽德(?——629)、贾法尔·本·艾比·塔利卜(?一629)、阿卜杜拉·本·拉瓦哈(?~629)等旗手先后阵亡。穆斯林军在哈立德·本·瓦利德的指挥下,经过七天七夜的与敌周旋,终于杀出重围,返回麦地那。哈立德因此而被穆罕默德誉为“安拉之剑”(Sayf Allah)。”这是穆尔塔战役的笼统说法。事实上,穆尔塔战役是一次著名的遭遇战。
 
“穆斯林军队在迈夏利夫村与罗马皇帝希拉克略的大军遭遇了。敌人步步紧逼,穆斯林们退到了比迈夏利夫村更易于防守的穆尔塔村。就在穆尔塔村,三千穆斯林与十万或说二十万的罗马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生死搏斗……”据说,这是穆尔塔战役更确切的历史记载。
 
与荣誉战相同的是,穆尔塔战役同样拒绝一切阴谋与阳谋,3000穆斯林战士与200000罗马军队展开的,是一场硬碰硬的血腥战斗。
 
“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没有退缩。穆斯林军队的统帅宰德·本·哈里赛(先知曾经的义子)高举战旗,一马当先,冲入敌阵,英勇拼杀,在拼杀中被敌军乱枪刺死,不幸阵亡。贾法尔·本·艾比·塔里卜(先知堂弟)从栽德手中接过战旗,贾法尔当时只有33岁,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勇士。他高举战旗与敌人拼杀。敌人把他团团包围起来,他大吼一声杀出重围。他像一只离玄之箭,在敌人中从横驰聘,来回冲杀。他手起刀落,敌人的头颅纷纷落地。他当时用右手举着战旗,左手杀敌。右手被砍断后,他用左手举着战旗。左手被砍断后,用两只前臂抱着战旗,仍然带领穆斯林与敌人死战。直到壮烈牺牲。 
贾法尔牺牲后,阿卜杜拉·本·拉瓦哈接过战旗场。阿卜杜拉·本·拉瓦哈牺牲后,白尼·阿吉兰族人赛比特·本·艾尔格姆举起了战旗。他对人说道:“穆斯林们啊!赶快推选出一位能指挥作战的人吧!”人们回答说:“你来指挥吧!”他说:“我胜任不了。”于是大家公推哈立德·本·沃利德为指挥。哈立德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他接过战旗后立即宣布了一道命令。调整阵势,稳住阵脚。然后同敌人周旋起来。他同敌人一直战到日落西山,两军收兵。晚上,哈立德周密的制定了第二天的战斗方案。第二天早上,哈立德挑选了一部分人马,在穆斯林军队后面摆了一字长蛇阵。这些在哪里大喊大叫,对敌人造成先知已派援军的假象错觉。第二天,哈立德下令变换阵势,前队退为后队,后队进为前队,右翼调为左翼,左翼换为右翼。罗马人以为穆斯林的援军已到,不敢前来。在第一天的战斗中,三千名穆斯林军队斩杀了为数众多的罗马军队,几乎打乱了他们阵脚。现在罗马人踌躇起来,不敢贸然向穆斯林军队发动进攻。他们也希望穆斯林军队不要向他们攻击。于是,哈立德趁机有条不紊的把人马撤到穆尔塔村,边打边退,与敌人周旋了七天七夜,据说哈立德在拼杀中砍断了九把宝剑,才慢慢拉开了同敌人的距离。罗马军队怕穆斯林的援军源源而来,穷追下去,就进入沙漠地带,那样会全军覆没,因而收兵,战斗从而停止。双方进行了一场不分胜负的战斗后,哈立德率军向麦地那撤退了。其他穆斯林却向归来的战士们扬土,并喊道:“逃兵们,你们居然在安拉的道路上逃跑了!”使者对大家说:“他们不是逃兵,如安拉应允,我认为他们是向敌人进攻的战士。”有人说哈立德是打了败仗,而使者却对哈立德赞口不绝,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撤回是高明的策略。
 
这是孔德军博士《简明伊斯兰百科》中对穆尔塔战役的叙述。
 


穆尔塔战役因其惨烈而震古烁今的牺牲精神,至伟的真主抬升大地,让远在麦地那的先知*亲眼目睹了整个战争过程,这样的殊荣,是其他战争无可比拟的。
 
先知*的眼泪从来没有这样流淌过,他紧紧抱着载德和贾法尔的遗孤泪如雨下。真主为宽慰他,使他看到了载德和贾法尔在天堂里的情景。贾法尔因失去的双臂,真主在天堂赐予他一对高贵华艳的双翼。
 
无疑,与“温泉关”战役的“荣誉”之战不同,穆尔塔战役是一场“信仰”之战。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战争性质最大的迥异在于,这两场战役都是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的“微量对巨量”的传奇战役。没有任何物质激励与回报,没有任何强求,没有任何现实回馈,有的,只是他们对伟大荣耀与信仰的崇高追求。
 
穆尔塔战役使哈立德本 瓦里德(祈主喜悦之)一战成名。作为阿拉伯历史上最卓越的军事家,哈立德 本 瓦里德,不仅是独迈千古的战略大师,也是横绝一世的战术大师。“真主的宝剑”这个荣誉名号,在先知(祈主福安之)归真后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伊本 哈塔卜(祈主喜悦之) 击垮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的划时代战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没有他,阿拉伯帝国的历史进程,或许会延后(真主至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至圣穆罕默德(21)
斯巴达三百勇士
斯巴达300勇士
【新提醒】斯巴达勇士
斯巴达300勇士:当斯巴达跪下的那一刻就没那么简单,奇袭开始了
勇士【全10集】 - 6.斯巴达的复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