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季如何祛湿?一味土茯苓,清热祛湿解毒

炎炎夏日已经到来,不少朋友估计都有这样的感受,太湿热了,尤其是生活在南方的朋友。

本来“春生夏长”,夏季阳气进一步上升,人感觉会更舒服,比冷天更喜欢活动、胃口更佳。

但不少南方城市的气候以“湿”字当道,天气又闷又热又潮湿,跟北方的干热有所不同,这里的热会让你觉得全身黏腻腻,好像总有一层汗粘在皮肤表面一样。

如果你总感觉浑身黏腻不爽、疲倦乏力、打不起精神或者总犯困,那么可能就是身体在提醒你:湿气重啦,要祛湿啰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身体状况来进行判断:

(1)脸色暗沉和口内粘腻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早晨眼皮肿,出现下眼袋或眼袋加重;

(2)食欲不振:没有食欲,容易胀气,吃饭时感觉恶心;

(3)精神萎靡:胸闷,四肢或身体沉重,浑身酸痛,身体特别疲惫,头昏沉或头重如裹了块布一样,易困倦,记忆力减退等;

  (4) 大便稀烂:成形但比较软或者粘马桶。

如果你有以上表现,那就说明湿气重,是时候要祛湿了。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

性味:甘淡、平;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1、清热解毒,祛湿
《本草再新》记载其:祛湿热,利筋骨。
《本草正义》记载其: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土茯苓解毒除湿,对湿疹和麻疹有治疗意义。土茯苓和地肤子、白鲜皮、茵陈配伍,可以湿热之邪所致的皮肤瘙痒。从前,人们还用土茯苓水煎代茶因,来治疗皮炎。

现代,还有一个用土茯苓做主药,治疗湿疹的方子。这就是,土茯苓、金银花、白鲜皮、地肤子、薏苡仁各30克,黄芩、黄柏、牡丹皮、赤芍、滑石、车前子、茵陈蒿、苍术各15克,通草、甘草各10克。

此方治疗湿疹,每日一剂,水煎服,有效率超过83%。这是2008年,于《中医药学报》上刊发的经验。

土茯苓在临床上还是预防治疗梅毒的常用中药材,它能让梅毒这种传染性疾病得到良好控制,也以让它引起的痛痒以及发烧等多种不良症状尽快好转。

好物推荐▼

2、通利关节

土茯苓善于除湿,利关节,对筋骨疼痛有治疗效果。当代中医临床,曾有用土茯苓为主,治关节滑膜炎、筋膜炎的例子。

土茯苓最擅长的就是入络,搜剔那些藏在筋络角落和肌肉皮肤里的湿、热。

出现肌肉酸痛,就煮一壶土茯苓水。

【用量&做法】土茯苓30克左右,加1000ml清水,养生壶煮约30-45分钟。

没时间煲汤,就这么安排,方便又好用。排一排肌肉、经膜里的湿。

针对今年火运不及的癸卯年,既要防湿邪,又要扶正气。可以加五指毛桃和土茯苓一起煮,祛湿排浊,不伤正气。

3、利湿浊,善治淋证和带下
土茯苓善于利湿浊。这一点,和茯苓还真就挺像。故而,土茯苓善于治疗淋证和带下。
《滇南本草》曾经记载,单味土茯苓水煎服,就可以治疗阴痒带下。治疗淋证,现代临床曾以土茯苓和鲜白茅根、鲜金银花、淡竹叶配伍水煎服,可以在1到2天减轻急性尿路感染导致的尿急、尿频、尿痛。这是2005年,于《山东中医》杂志刊发的经验。

绿豆土茯苓糖水

材料:绿豆50克、红糖适量、土茯苓30克。
做法:绿豆、土茯苓洗净,加水6碗煲至绿豆软烂,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可饮食。
功效:祛湿热、解毒凉血。

土茯苓炖鸡汤

材料:土茯苓15g、鸡肉500g、红枣5枚、枸杞15g。

做法:首先鸡肉洗净切块,接着把鸡肉用开水浸泡几分钟并加入些许料酒,去除血腥味,最后把鸡肉和其他材料一起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

土茯苓五指毛桃煲猪骨

材料:土茯苓15g、五指毛桃30g、猪骨500g、生姜适量。
做法:新鲜猪骨洗净,放入沸水中去除血水,接着把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慢炖1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行气化痰。
注意:肝肾阴亏者慎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茯苓煲汤的做法大全
五指毛桃土茯的功效是什么
五指毛桃土茯苓汤
土伏苓煲什么去湿毒?
土茯苓五指毛桃
牛大力煲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