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秋蚕茧的饲养技术
userphoto

2022.06.25 老挝

关注

从6~10月期间连续养蚕,此期正处夏秋季节,故统称为夏、秋蚕。我市一般分四次布局,五次养蚕,即春蚕、夏蚕、早秋蚕、晚秋蚕。根据余叶再养晚晚秋蚕(农村俗称“冬蚕”)。夏秋蚕的饲养数量在全年总饲养量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占55~60%以上。去年我市饲养量37822张,今年预计4万张以上。饲养夏秋蚕气温高,桑叶和蚕生长快,桑叶供应量充足,蚕期短,对充分利用养蚕设备,合理利用桑叶、增产蚕茧、增加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夏秋蚕饲养的特点

夏秋蚕饲养成败因素主要是叶质、气候条件和桑园病虫害;其次是蚕品种、技术手段等。所以必须掌握夏秋期饲养特点,抓住关键,创造条件,做好每个环节的技术处理,才能稳产高产。

1、气候特点。我市夏蚕发种6月中下旬,早秋发种8月上旬,晚秋蚕发种9月上旬。在这期间,日夜温差很大,主要表现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或低温多湿。

2、桑叶特点。夏伐后,由于温度上升,雨水增多,桑树生长旺盛,桑叶成熟快,最快的二天长叶一片,16~20天桑叶就成熟,特别是6~8月三个月的枝条,叶片生长要占夏秋期总生长量的85%以上,若遇连续阴雨时,桑叶含水率高,干物质积累少。遇连续干旱时,桑树“封顶”,叶质老硬。

3、病虫为害特点。夏秋蚕期,在继春蚕后连续养蚕,又遇高温多湿天气,各种病毒微生物易积累繁殖,病原新鲜,感染率强。蚕期间隔时间短、蚕室蚕具多次重复使用,消毒工作稍有疏忽,就会使蚕感染病原,在高温多湿和多变的环境中,最易暴发蚕病。此期桑园病虫害亦多,虫害与家蚕交叉感染机会多,一些农药易造成蚕儿中毒。

各乡镇和村、户之间,影响夏秋蚕成败因素是不一样的,但一般说来,消毒防病是夏秋蚕成败的关键。

二、夏秋蚕饲养技术

1、改善叶质,增加营养。夏秋叶营养不如春期,叶质偏老或偏嫩、虫叶多。因此,加强肥培管理,桑园虫害防治,重视桑叶的采摘、运输、贮藏是养蚕成绩好坏的主要技术环节。尤其是气候干旱时,在用叶前的7~10天,按喷雾器一背包水40斤计算,放入2两尿素(浓度0.5%),1亩地喷2~3次,溶液总量150公斤/亩。浓度低没效果,浓度高造成药害,千万注意配比浓度。

2、合理利用桑叶。夏蚕主要是利用疏芽叶,早秋蚕利用枝条基部的成熟叶,以不超过枝条总叶片数的50%为宜。我市蚕农有少养或不养早秋蚕的习惯,晚秋用叶枝条基部叶质硬化营养差,对养蚕不利,故合理饲养早秋蚕对促进桑枝条生产,养好晚秋蚕具有重要意义。

3、严格消毒防病。连续养蚕、病原新鲜,残留多,蚕室蚕具周边环境消毒用1%有效氯漂白粉或浙农大生产的消特灵消毒非常重要,其它蚕药如“402”、石灰水、太阳晒、开水煮等方法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在养蚕期间,要增加对蚕体的消毒次数。在天气长久干旱晴朗时,用0.3%的漂白粉液(1斤漂白粉配60~70斤水的澄清液)对贮桑室、对蚕体、对桑叶可直接喷雾消毒。根据天气情况,多湿天气多用粉制药物(如石灰、防病1号、蚕痤净等)消毒,干热天气多用水剂药物(如漂白粉、消特灵、氯霉素等)。

4、改善夏秋蚕饲养环境。夏蚕期高温多湿,早秋期高温干旱,晚秋蚕期低温多湿,环境条件对养蚕不利,在饲育中,重点放在抗高温,防闷热,降温排湿,通风换气方面。养蚕温度力求保持在25℃左右,最高不超30℃,同时做好稀放饱食,保证桑叶新鲜,早采叶,防干瘪。多湿天气多使用吸湿材料。同时做好眠起处理,勤除沙,及时提青,淘汰病蚕。大棚养蚕户重点解决通风降温,防叶干瘪,蚕体消毒防病工作。簇中期做好通风排湿,降温或升温,保证蚕茧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预防桑蚕白僵病暴发的措施
家兔的冬季繁殖,秋蚕的饲养
蚕桑技术资料
父亲养蚕
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生态养蚕技术,蚕房无臭味病少健壮蚕粪变有机肥
最新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