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学习雕刻,那里前辈的好文章用用,学习方便――文化 · 文化产业论坛浅谈寿山石动物雕刻之蜗牛雕刻艺术林荣泰(仙游石雕工艺协会, 
“师法自然, 造物随心” , 雕刻大师们的高超艺术造旨是在大自然中锤炼并吸收创作灵感。一块同样的石头, 对于不同人而言却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念:放在普通老百姓眼前也许只是微微的一笑,摆在商人面前也仅仅是隐藏在它背后的商机, 而在艺术雕刻家手中这块石头仿佛有了生命, 她会反复的抚摩着, 洞察着天然赋予石头的美, 是一块难得的天然艺术佳品。庄子 《庖丁解牛》 将厨师分成三等 “良庖岁更刀, 割也; 族庖月更刀, 折也”而神欲行” 。 同样在雕刻大师们之间有着高低错落之分, 这一区别不仅仅只是这一刀一划的差异, 更在于大师们对自然的亲近, 对艺术的领悟, 对生命的感知。普通的雕刻工往往首先是在揣摩着顾客对作品的需求而雕刻石头, 稍好一点雕刻工倒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加以创作, 只是要达到大师水平仍还有一段距离; 真正的大师是贴切自然, 对生命的感知, 在顽石的纹理间, 顽石的色彩里他们看到了整个世界, 看到了石头真切的生命, 是这份对生命自然的尊重, 让他们“化腐朽为神奇” , 雕刻出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的绝代佳品。“神遇而不以目视, 官知目初学雕刻者总有一种致命伤, 总喜欢对着图片或者师父的作品沉浸在创作的世界中, 想象着这一刀一划下去, 手中的石头将奇迹般地幻化成照片中的 “蜗牛” 、“蛇” 、的沉浸在自我崇拜中。这样子出来的作品, 往往只有 “形” , 却没有“神” , 总有一种让人不自在的感觉。“虫” 、“鸟” 、“兽” 之类, 然后知足回想? 年前拜师学艺那会, 也走了同样的曲路, 也就无法在技术得到更好地长进。后来试着走出工作室, 逛花鸟市场, 到田间野外,跟大自然的接近, 让我更真切的感悟那活生生的生命, 也才让我更加明白照片背后的那真实的昆虫世界——动的蜗牛, 虹吸式的口器, 丝状的触角, 还有最复杂的复眼。—嫩绿的叶子上是一只蠕不仔细赏玩, 真不知造物主的神奇, 也由衷的产生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再后来试着在房间中养起了行动缓慢不急、 一步一个脚印的蜗牛, 每天让自己生活在 “蜗牛的世界” 中, 让我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冲动。 不敢自誉为大师, 但深刻得感受到自然赋予人类雕刻的魅力, 以至于我在动物 (蜗牛) 的创作上也就不敢轻易的、 随随便便的、 不加思考的刻下每一刀每一划, 总会意感到是在雕刻一只脚踏实地、 把稳自如、 积极向上、 永不放弃、 栩栩如生的蜗牛。都说艺术家是疯子, 眼中只有自己与所谓的自然世界。细细品味, 雕刻界不正缺乏这番的疯子?新一辈的雕刻家往往为世俗气所沾染, 在创作中难免多...
下面是我最近雕刻,初学正在模仿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