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逛南京(十五)半山一湖话荆公

逛南京(十五)半山一湖话荆公

后半山园小区在玄武区后宰门,是一个普通的小区,几幢多层的老旧住宅楼加上一排低矮的平房就是全部,我曾在那里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住的时候一心想逃离,离开后却又有点想念,准确地说,是想念它的周边——小区的后面是明城墙、紫霞湖,前面则是北宋名相王安石的故居。1076年,王安石在南京城东郊的白塘新建了一个小宅院,“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旅店)之舍”,王安石为自己的新家起了个名字叫“半山园”。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二度拜相,但他已深知变法不易,为自己预留了退身之处,他托人在白塘购置田产,营造宅舍。王安石并不是要建什么豪宅,在写给女婿蔡卞的诗中说“不求鵷鶵(yuānchú)实,但取易成就”,“鵷鶵”是传说中的五凤之一,通身金黄色,王安石借此形容房屋的金碧辉煌,他说自己不追求豪华,只要“易成”。寓所简陋,周围却很有几处人文景观,王安石最喜欢的是谢公墩。吴敬梓在《金陵景物图诗》里说金陵有两个谢公墩,一个在冶城,主人是谢安;另一个在半山园,主人有谢玄和谢灵运两种说法,和谢安没有关系。王安石误以为半山谢公墩是谢安的,他写的三首《谢公墩》,都是说的谢安。著名的“争墩”的故事就来自第一首:“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安石是谢安的字,所以王安石说你走了我来了,墩应该姓王了。它渲染了王安石好强的个性,诗中略带幽默的口吻使在历史叙述中一向以严肃面孔示人的大政治家竟有了几分可爱,或许是这个原因,这首诗为很多人熟知。而真正能体现王安石心境的是第二首:“谢公陈迹自难追,山月淮云只往时。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这首讲的是淝水之战后,谢安功高受到猜忌,一直与谢氏家族不和的桓氏家族的桓伊抚筝而歌直言进谏:“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淝水大捷谢安都不动声色,这件事却让谢安感动得当众流泪。王安石表面上是睹物思人,实际上不过是借谢安浇胸中块垒,从1069年开始,七、八年中,王安石两度拜相,大刀阔斧地改革,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反对的声音上自太后下自民间,并非是“新法”不好,但执行的过程中走了样,最初的良愿最终变成了百姓的噩梦,他多么希望自己身边也能有个像桓伊那样的人,但他最终只能悲凉地叹息一声,远离京城,隐居于半山园那个粗陋的小院。

半山园抚慰了这颗疲惫的心,北面的谢公墩、南面的定林寺,还有附近的孙权墓、宝公塔都是王安石常去的地方,他经常骑一头驴子出行,并不预设目的地,随性而至。这里,“山花如水净,山鸟与云闲”;这里,“数家茅屋闲临水”、“山桃溪杏两三栽”,他的率意独驾像阮籍,他的寻山问水像谢灵运,他的归家乡居像陶渊明,但他没有忘记他的变法事业,新法利好为之喜,新法遇阻为之痛。《歌元丰五首》是王安石赋闲后的诗作,当他看到“丰年处处人家好”的太平胜景时,竟高兴得行步飘然。人们常说半山之名的由来是此处离城七里,离钟山也是七里,正好是中间一半的位置,这或许只是表层的理由。在王安石定居之前,白塘是无人居住的坑洼地,常年积水为患,为了建半山园,王安石雇人开挖水渠决水,大费周章;钟山南麓,风景如画的地方不止一二处,非要在此经营住所应该还有其他的因素。他的第三首《谢公墩》开篇便是“走马白下门,投鞭(扔掉马鞭,借指下马)谢公墩”,这是他在致敬谢安,他和谢安不只是名与字的偶然相同,在事业上也有着极为相似的追求。他想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全身心投入到变法当中去,却不得不中途退出,犹如登山至半,功败垂成。“半山”是否有这一层意思在,后人不得而知,但王安石在归隐半山园后,依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却是不争的事实。

政治理想中道夭折,在半山园,他过上了向往已久的田园生活,游山历水、参禅访寺,金陵历朝遗迹他几乎都走到了,孙陵岗凭吊、清凉山游憩、秦淮河泛舟……他的行踪里唯独没有玄武湖,因为,玄武湖消失了。

玄武湖古名桑泊,这个诗意的名字让人很容易想到水草丰美、鸟兽出没的情景。桑泊和燕雀湖共为南京的两大古湖泊,钟山南的燕雀湖也称前湖,玄武湖在钟山西,便有了后湖之称,又因位于城北,也叫北湖。据说,刘宋时,湖里出现了黑龙,玄武湖之名由此而来。曾经,玄武湖很大,多部典籍记载,玄武湖周长达到四十里,面积大约是现在的四倍。东吴时,孙皓开“城北渠”把玄武湖水引入宫城,到了明代,渠上建了一道闸门,就是今天仍能见到的“武庙闸”,古闸位于解放门附近,600岁高龄仍在运转,从解放门东行百米,便可见到一块大石,上面有“武庙古闸”四个大字,红色已经淡退了不少,倒是与“古”字很协调。

湖水入了宫城,玄武湖也与皇家有了扯不断的关系。赤壁之战时,东吴依靠一支训练有素的水军大败曹操,三年后,孙权迁到南京,水域宽阔的玄武湖成为他眼中绝佳的水军训练基地。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有在玄武湖操练水军的记载,宋孝武帝和陈宣帝还举行过规模盛大的阅兵。463年,宋孝武帝效仿汉武帝昆明池检阅水师的壮举,下诏“克日于玄武湖阅水师,号湖曰'昆明池’”;579年,陈宣帝的水上大阅兵更为壮观,“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阵云生”,只是这个阅兵更像是一次走秀——乐游苑里丝竹悠扬,音乐声中,陈宣帝一脸的满足,勾勒着他的北伐蓝图。位于解放门和太平门之间的“古阅武台”就是为这一段历史而建的,主台中间有一石碑,一面记载着阅武台的历史,一面是水军演武浮雕,左右各有一副台;主台对面墙上还有一幅青铜浮雕“北湖阅武图”。如今在古阅武台上北向眺望,碧波荡漾的水面一览无余,当年十万水师的恢宏气势还可想象一二。

陈宣帝能耳闻丝竹眼观军阵,是因为玄武湖这个开阔的演练场也是帝王的御花园。六朝时期,建康城内外仅皇家宫苑就有三十多处,大多在玄武湖周边,其中最大也最著名的是“华林园”。华林园,旧址在今市政府一带,前身为东吴宫苑,经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历代更造,前后三百多年,成为皇家第一园林。宋文帝(指刘义隆,刘宋第三位皇帝,是南朝较有作为的君主之一)扩建时,还把玄武湖水引入了华林园的天渊池,使清澈的湖水在华林园内萦回不息。这些园林主要职能是供帝王游乐,却也有例外——梁昭明太子萧统非常喜欢玄武湖,五洲之一的梁州就是因他而命名;他在梁州建梁园,周围遍种花木,湖中广植荷莲,召集文人学士,使玄武湖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氛围,由他主持编选的《昭明文选》就成书于此。隋平陈后,金陵进入低谷期,玄武湖也逐渐被冷落,泥沙日渐淤积,到北宋时,玄武湖开始出现干涸的情况。

第一次是在天禧元年(1017年),玄武湖部分干旱的湖面已经辟为农田,当时的升州知府丁谓给朝廷上疏请求疏浚,“四年(1020年),给为放生池”,但没有大的改善,后来便慢慢地废湖为田了。后世把这一事实与王安石联系起来,依据是王安石在1074年给神宗上了一份《湖田疏》,请求将玄武湖改为耕田,得到批准后,他在玄武湖中“开十字河,立四斗门”,将湖水全部泄入长江,从此,玄武湖在南京消失了。这样的记载,在宋代之后的文献资料中比比皆是,但考证发现,这份奏疏极有可能是伪作。

湖不是王安石填的,但南京城里确实多了一块可以耕种的田地,这让关注民生的政治家感到高兴。《书湖阴先生壁》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qí)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后两句更是广为传诵,一条河环绕农田,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护”字与“绕”字爱意绵绵;两座山推开院门,浓得化不开的青翠就直扑而入,“排”字与“送”字深情款款。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朋友杨德逢的,杨德逢是个品性高洁的隐士,王安石巧妙地通过对家居环境的描写来表达对朋友的赞美:茅檐无苔、花木成畦,是庭院的洁净,更是主人追求洁净的体现;一水护田、两山送青,是山水的情意,更是自然对主人的青睐;但很少人会去体会王安石的另一层意思,这一片绿田、这一条河流的前身就是玄武湖,长满麦苗的田地替代了烟波浩渺的湖面,这满眼的绿油油带给他太多欣喜。他不为玄武湖的消失而遗憾,也不为失去相位而失落,不在其位依旧心怀苍生,这便是一代名相的胸襟与气度。

但南京不能没有玄武湖,玄武湖消失之后,南京雨则涝、旱则涸;史料显示,宋元时期,治水一直是南京官吏的大事。直到明初,终于还田为湖,其间已经过去了300年。重生的玄武湖不复当年的阔大,也不再是帝王的游乐场——它的面积仅为六朝的三分之一,它的身份是大明的中央档案馆。这里存放着全国的户籍和赋税全书,只有主事的官员才能进入。正德年间,南京户部郎中计宗道到库房核查图籍,有幸游览了风光秀丽的玄武湖,他在《过后湖记》中写道:“一望渺漫,光映上下,微风播扬,文漪聿兴。荡漾于烟波之上,莫不气舒襟豁,情畅神爽。见之者,若游仙焉。”不仅如此,立于船头的他环顾四周,钟山、幕府山、覆舟山、鸡鸣山尽收眼中,就连台城也看得清清楚楚。但在作为黄册库的260年里,这么美丽的景致普通人很难见到。清兵入关后,玄武湖才渐渐成为大众游赏之地,清末时,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多次进行增修,玄武湖中可供观赏的园林建筑也越来越多。1909年明城墙上又新开一门,起初命名为“丰润门”,1928年改为“玄武门”,由蔡元培题写;玄武门的开辟,标志着玄武湖已经成为近代意义上的公园。民国时,玄武湖公园曾经名为五洲公园,因为明初疏浚后的玄武湖有五个洲,五洲的具体名称多次变更,直到1934年才确定下来,就是沿用至今的环、樱、菱、梁、翠。

五洲其实是五个湖心岛,岛与岛之间堤桥相通,浑然一体。五洲终年景色如画,而又各不相同。环洲像一个玉环将樱洲拥在怀中,洲上杨柳依依,“环洲烟雨柳”是极富诗意的美景,郭璞纪念馆、李白像、莲花广场也在这里,夏日荷花节是玄武湖的传统花事之一。环洲东北过白桥即可至樱洲,樱洲有樱花800株,盛开时节,就是一片绯红的花海。环洲向北过芳桥是梁州,昭明太子的梁园已经不在,故址上有一口古井,名“铜钩井”,还有“明后湖黄册库遗址展馆”,始于1928年的玄武湖菊花会是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几乎年年举办,主会场就设在梁州,因而有“梁州秋菊”的美称,是玄武湖最盛大的花事;此外,还有湖神庙遗址、览胜楼、闻鸡亭、友谊厅、盆景园等景点,可以说梁州一洲揽全湖之胜。梁州向东过翠桥就是翠洲,洲上苍松、翠柏、绿柳、青竹连成一片,翠色浮空之状如在眼前,形成“翠洲云树”这一特有景致,是赏绿的不二之选。环洲向东过菱桥可至菱洲,菱洲形似菱角,昔日也盛产菱角,因而得名;它的东面是钟山,自古就有“菱洲山岚”的美名。玄武湖之美不能一一道来,人们把玄武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罗列了十个,称为“五洲十景”:五洲春晓、古塔斜阳、西堤秋月、月湖笙歌、古墙明镜、鸡鸣晚钟、台城烟柳、莲湖晚唱、九华朝晖、侣园馨风。

从远古的桑泊到六朝御花园的玄武湖,到唐人怀古的玄武湖,到宋代消失的玄武湖,到明代神秘的玄武湖,到清代园林式玄武湖,玄武湖公园记住了该记的人事,也抹去了令人不快的过往:玄武湖东太平门到和平门(神策门)之间的“太平堤”是明代刑部、提刑按察司、大理寺和监狱所在,因为凄惨恐怖的氛围而被称为“孤凄埂”,如今它是百花盛开、风情万种的情侣园。这颗“金陵明珠”,昔日是皇家的园林,如今是免费的公园,王谢堂前的燕子飞进了寻常百姓家,这巨大的变化谁能想得到呢。王安石不知道重生的玄武湖的故事,他的名字始终和废湖之事连在一起,饱受指责。随着宋神宗去世、新法被悉数清除,王安石在秦淮河畔的租住处郁郁而终,死后安葬在半山寺之后——病逝前他已将半山园捐为寺庙,神宗赐名“报宁禅寺”。300年后,朱元璋定都南京,逶迤的城墙围了一圈又一圈,半山园成了宫城里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收容那些被打入冷宫的女子。地上是失意的嫔妃、地下是失意的能臣,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历史的玩笑?农民的孩子朱重八在登上帝位之后一直在苦苦寻找能够成为臣子们表率的人物,王安石无疑是最合格的人选,而这位极有可能是史上唯一的实干有为、清正廉洁、生前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不留分文遗产的宰相就悄无声息地躺在大明朝的冷宫后院。直到清道光年间,半山园故址上才重新建起半山寺,其后又几经变更,如今,修葺一新的王安石故居在海军指挥学院内,属于军事禁区,一般人无从观瞻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后世尊称“荆公”,他是江西人,可是与南京的缘分似乎天定:在南京,他度过了一段青春岁月、两次为父母守孝、三任江宁府尹(宋代南京称江宁府),最后十年生活在南京,死后也长眠南京。这里是他温暖的家,也是他精神的归属地。金陵壮丽,“画图难足”;六朝故都,“悲恨相续”,一首《桂枝香·金陵怀古》写尽了金陵的美,却写不尽这位政治家心中的忧虑。据考证,王安石墓后来迁回了江西,半山园是留存下来的唯一陈迹,这正是“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玄武湖风光之一
五洲公园.后湖之变
王九如 | 玄武之春
南京这处著名景点为什么曾叫“五洲公园”?
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
诗词话金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