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峭壁千寻、突兀入江,景色壮美,更有诗仙妙笔生花

summer

维为立夏

斗指东南

采石月下骑鲸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久居南京,我对这首《望天门山》有种特别的情愫,每次看到它或是想起它,都有立刻奔赴的冲动,因为它就在距离南京仅60多公里的马鞍山。

725年,24岁的李白仗剑出蜀,乘船东下,途径天门山,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这里的楚江指安徽芜湖境内的长江,春秋战国时,发源于湖北、湖南的楚国相继灭了长江流域各国,进而占据整个长江流域,所以古人也称长江为楚江。江水至芜湖,呈南北流向,东岸当涂境内有东梁山(博望山),西岸和州境内有西梁山(梁山),两山海拔都不足百米,不可谓高,但这一段没有什么高山,加上东梁山犹如斧劈一般的陡峭,自有一番气势,两山夹江对峙,如同天设的门户,总称为“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是说天门山分立东西岸,好像是楚江把它冲开的。东流的江水在这里转而向北,“碧水东流至此回”不仅是流向的改变,更写出江水回旋、波涛汹涌的态势。远方日边,一叶孤舟踏浪而来,船头站立着年轻的李白,两岸郁郁青山似乎在列队欢迎远道而来的他,雄伟的天门山和年轻的李白就这样初次相逢。他背上背行囊,腰间挂宝剑,心中藏抱负,梦想着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

李白这一生,少年时想做剑客,青年时求过功名,中年时得到赏识,“赐金放还”的那一刻,他知道政治理想已经破灭,却又是那样的不甘心,在“安史之乱”发生后,成为永王李璘的幕僚,又因此获罪,流放夜郎,至此,再无仕途可走。759年,58岁的李白因为天下大赦获得自由,重游故地金陵、宣城,贫病交加又无依无靠,不得已在61岁时投奔做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一年后即去世,去世前作《临终歌》,歌曰:“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兜兜转转几十年,这只大鹏最终安息在他想要起飞的地方。

李白多次游历安徽,采石矶是他酷爱之地。矶,指突出于水边的石柱、石山。采石矶,原来叫牛渚矶,是牛渚山突出长江中而形成的。采石矶上有广济寺,据说东吴赤乌年间有僧人在此掘井得五色石,便有了采石之名,赤乌井是采石矶历史最久的遗存,如果是这样,应该叫“彩石矶”而不是“采石矶”。另一种说法是这里产石料,商人从这里采石运石,渐渐地“采石”取代了原名,我觉得这个解释更合情理。

李白的很多诗作都是以采石境内的景致为描写对象的,比如《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牛渚矶》、《望夫山》等。《夜泊牛渚怀古》写于727年,他夜泊采石,想到少年袁宏因缘巧合在此得遇泛舟赏月的谢尚,后来声名显著,而自己“功业莫从就”,不由地发出千里马难遇伯乐的感喟:“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翠螺山南半山腰有“怀谢亭”,亭名就取自于这首诗。

怀谢亭之上,一片苍翠环绕中,是李白衣冠冢,冢基以青石垒成,直径5米,冢前立汉白玉石碑,碑上是林散之题写的“唐诗人李白衣冠冢”隶书大字。这座衣冠冢原址在采石镇神霄宫,是1972年迁来此处的。有研究者认为,李白初葬于采石矶,后来迁葬青山,这里才成为衣冠冢。白居易诗云:“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引自白居易《李白墓》)项斯也有“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引自项斯《经李白墓》)的诗句,后世许多文人都曾到采石凭吊,这里面就有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

神霄宫旁原来还有李白祠,清代康熙年间已经移建于翠螺山南麓。这里原本有太白楼,形成了楼祠合璧的格局,太白楼原名谪仙楼,建于唐代,已经毁于战火中,清代重建后改称太白楼,几经风雨,成就了“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现在的太白楼飞檐重阁,雕梁画栋,外观金碧辉煌,是一座坐北朝南、两进三层的建筑。门前两侧有一对雕工精细、栩栩如生的石狮,门额上“唐李公青莲祠”为蓝底金字,里面分前后两院,前为太白楼,有李白坐卧木雕像一尊,手持酒杯,神情略显惆怅;后为太白祠,有李白站像一尊,双手背负,昂首向天,神态飘逸,前后大不同,应该是不同时期的李白;祠后有醉月斋,垒有假山,遍植花草,是个清幽僻静之处。整座建筑内分布着众多楹联、碑刻,也陈列了李白部分诗作以及后人研究李白的专著。在这里,既可得自然之趣,也可深度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

太白楼东侧是建于当代的李白纪念馆,太白堂、叠翠楼、清风亭等仿古建筑分散其中,馆内展出李白诗集、历代咏怀李白的诗词,也有一些楹联、碑刻、绘画,值得一提的是一件标注为“李白草书手迹”的书法作品,特别说明是“宋《星凤楼贴》”,我觉得此处“贴”应该是“帖”之误,但目前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台帖》被认为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而且这个结论还是有争议的。

李白的诗人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人们忽略了他其他方面的才华。据考证,《上阳台帖》写于744年,这一年,李白43岁,刚刚被玄宗赐金放还,他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兴之所至,挥毫成书。“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25个气势雄浑的大字,“飘飘然有凌云之态”(元代张晏语)。李白不知道,这幅《上阳台帖》后来被多个名家收藏,其中包括宋徽宗、乾隆帝。这里展出的只是《星凤楼贴》的复制品,即便如此,也能品得一丝酣畅神韵,想见诗仙豪迈气概。

从太白楼高高的飞檐向上眺望,我看到了远处的三台阁,它在采石矶的最高处,是一座五层宝塔,飞檐翘角,气势恢宏。登临三台阁,西南的天门山依稀可见,宽阔的江面上雄跨着马鞍山长江大桥;曾经,李白因为风高浪急而无法成行,“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引自《横江词六首·其五》)如今桥上车来车往,再无阻隔,真是“天堑变通途”。

从三台阁下至江边,在蛾眉亭左前方临江处,有一块平坦巨石,石上刻着“联璧台”几个大字,下面又有“捉月台”几个小字,巨石之下就是滔滔江水,民间传说李白就是在这里跳江捉月的。

李白的死因,后世说法并不一致,重病、醉酒、溺亡是最主要的说法,从科学的角度讲,几种可能性都存在。然而,因病而死的只能是凡人;醉酒而死固然能体现其傲岸不羁的性格,也还是和“仙”差着那么一点;只有醉酒捉月、跳江而死才符合诗仙的身份,所以流传最广,又因为杜甫有“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讯今何如”(引自《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的诗句,后世附会说李白骑鲸上天去了。在世人眼里,“谪仙人”(指李白贺知章说李白是被贬谪到凡间的神仙,那些优秀的诗文非凡人所能作)最终是要重回天界的,他只是来人间走了一遭。民间传说,李白落入江中时,一头巨鲸从江底窜出,载着李白飞升天空。

太白楼里有李白骑鲸升天图,采用锻铜工艺制作而成。画面上,只见“谪仙人”抬首望向空中,鲸鱼在他的身侧,同样仰望着天空。李白一生爱酒也爱月,在饮得酣畅淋漓时为那一轮明月纵身入江,巨浪之上、银辉之中,骑鲸而去,这应该是他最好的结局。

李白纪念堂

赤乌井

醉月斋

叠翠楼

清风亭

李白站立像

太白堂

谪仙楼

李白祠

采石矶山下远眺三台阁

景区大门外远眺三台阁

summ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采石矶上拜诗仙
诗中的美景值得一看*
李白捉月处 千古采石矶
安徽马鞍山名胜古迹楹联
我的游记:如此江山(无图有真相)
春游采石矶◎曹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