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涂有座文化园,诗仙长眠于此

 2023   SUMMER 

青山有幸伴诗仙

有一次,我途径当涂,在高速公路上远远就看到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李白墓”几个大字,因为匆匆赶路,未能前去瞻仰,想起来就觉得遗憾。好在当涂不远,便专程去了一趟。

李白生前是一个奇迹,死后成一个传说,而“浪漫主义诗人”的光环并不能掩盖他一生的坎坷与悲凉,就连他最终长眠当涂青山,其中也有一些波折。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李白走过人间,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不解之谜。

李白的出生是一个谜,是碎叶城还是四川?是长安元年(701年)还是神龙元年(705年)?后世为此争论不休,就连陈寅恪和郭沫若这样的史学大家都加入了论战,最终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白的身世是一个谜,有人说他是西域胡人,有人说他是斗鸡之徒,更多的人说他是李唐宗室,而李白自己闪烁其词。他曾说:“白陇西布衣。”(《与韩荆州书》)他也曾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赠张相镐二首》)李阳冰说他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草堂集序》),范传正也说“凉武昭王九代孙也”(《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虽然李白说李广是远祖,后世也比较认同,但李氏家族历史悠久,枝布叶分,要想说清楚李白的身世依然不易。

李氏家族声名显赫,可以远溯至黄帝轩辕氏,至七十代而有李广,为西汉将军。李广一生未能封侯,但威名远震,匈奴人称之为“飞将军”。李广之后,长子李当户的儿子李陵在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对匈奴作战时被俘,汉武帝怒杀其全家,所以李陵的后代都是后来与匈奴公主所生;李白的相貌有着明显的胡人特征——“眸子炯然,哆(chǐ)如饿虎”(魏颢《李翰林集序》),意思是两眼有神,张口有饿虎一般的气势,魏颢是李白的崇拜者,这样的描述应该可信,但李白从不提及李陵。

当年,李陵投降不过是权宜之计,后来竟弄假成真,也是命运的捉弄。尽管蒙冤在身,但“叛将”的身份依然被视为一种耻辱,所以,就算真的是李陵的后人,李白也不会承认。据说北魏拓跋氏也是李陵后人,同样不承认李陵,北魏的“国史之狱”就与此有关——439年,大臣崔浩奉太武帝拓跋焘之命修国史,其中便记载拓跋氏是李陵之后,结果被满门抄斩。唐朝时的漠北黠戛斯也是李陵后人,李世民承认它是李唐同宗,因为唐高祖李渊这一支源自李广第三子李敢。李敢十六世孙李暠是十六国时西凉国开国之君,谥“武昭”,李唐皇室认定他为先祖,李渊是李暠七世孙,如果李白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那么他应该是李治的同辈人,看一下李治与李白的生卒年,这个结论好像不能成立。有人说是李渊乱认祖宗,有人说是李白撒了谎,个中曲直无人知。

李白的家世有不能言说的秘密,李阳冰《草堂集序》说:“中叶非罪,谪居条支。”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说:“隋末多难,一房被窜於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这应该是李白只提远祖不谈近亲的原因,后世甚至把这个秘密注解为“玄武门之变”,说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人,先避难西域,后来才“逃归于蜀”。

事实上,唐玄宗曾把武则天时期遭受迫害的宗室包括其他李氏宗族一并编入属籍,而李白不在其中;后来他受到唐玄宗的极度赏识而奉诏进宫,也没有表明过身份。范传正说“绝嗣之家,难求谱牒”、“故自国朝已来,漏於属籍”(《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家谱断了续,没有证明身份的文书,大概是李白没有参加科举的原因,空有一身才华,人生何其悲怆!不管李白的祖先是谁,他的家族毫无疑问遭遇了重大变故,而这直接影响了他的一生。

李白的死亡是一个谜,说到他的离世总是绕不过一个“酒”字,酒多伤身、酒醉致幻,所以重病、醉酒、溺亡是其中最主要的几种说法,而一件重要的事常常被忽略,那就是李白参与了永王李璘之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再次激起李白建功立业之心,十多年前被唐玄宗特招为翰林供奉时他信心满怀,以为可以实现济天下苍生之愿,只不过两年就以“赐金放还”黯淡收场。他在《永王东巡歌》里说:“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希望自己能像谢安大败前秦那样,为唐朝扫灭叛军,但李璘很快身败名裂,他因此流放夜郎,梦想破碎,这时已是五十有七。年过半百,遭逢此劫,身心创伤可想而知。《旧唐书》记载:“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旧唐书》是正史,但没有佐证的资料,就少了一些说服力,所以病死一说也很有市场。李白在年过花甲之时请缨从军,却因病半途而废,无处可去的情况下,只好投奔在当涂做县令的李阳冰,终于一病不起,次年逝去。人们最乐意接受的说法还是跳江捞月,最后骑鲸而去,因为与诗仙、谪仙的身份很匹配。

李白的身后还是一个谜,如今马鞍山采石矶有衣冠冢,当涂青山西麓的李白墓也不是原葬地。采石矶为何有衣冠冢、原葬地是不是龙山东麓?如今都有争论。现在青山的李白墓是817年范传正迁葬的,当时范传正做宣歙观察使,因为李白既是他父亲的好友,又是他本人的偶像,对此《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有详细的记载,确凿无疑。

青山,在当涂东南,方圆只有百里,主峰也只有三百多米,却因为谢朓和李白成为一座不折不扣的名山。谢朓曾任宣城太守,李白最崇拜谢朓,“一生低首谢宣城”,先后七次来到宣城,写了很多咏怀谢朓的诗。他独坐敬亭山怀念:“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他登临谢公楼赞美:“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谢朓喜欢青山,不仅把青山写进诗里,还在青山建宅凿井,至今青山上有许多与谢朓有关的遗迹——谢公宅、谢公井、谢氏亭等等,唐天宝年间,敕令青山更名谢公山,后世称谢家青山。李白呢,生未能与谢朓同时,死也要追随谢朓足迹,临终时,他遗言要葬在邻近谢朓之处。迁葬青山之前,他沉睡于龙山东麓,终究与青山隔了一条河,多亏了范传正才能与谢朓永伴,做了异代芳邻。

如今青山李白墓成为一处旅游胜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园也更名为李白文化园,其中有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等景点。

园门是一座高大的青石牌坊,牌坊向西,上写着“诗仙圣境”;

穿过牌坊进入陵园,是一条甬道,两旁十二幅花岗石雕刻而成的壁画概括了李白的一生;

碑林里是众多名家书写的李白诗作,精妙的笔墨与脍炙人口的名句相得益彰,轻轻吟诵,只觉余香满口;

眺青阁临水而立,大青山在远处绵延,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阁前是举杯向天的李白塑像,令人想起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在潇洒与浪漫中透出悲怆,即便是“仙”,他也终究是孤独的!

太白祠白墙黑瓦,耸脊飞檐,那些曾经的斑驳岁月凝固在六块石碑上;

李白墓在太白祠后,墓为圆形,以青石垒砌,四周遍植翠竹,墓上芳草萋萋,旁边桌子上摆满了佳酿,是“诗仙”独享的祭奠方式,墓前碑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八个字,相传是杜甫的手迹,或许是两大文豪催生了这里的文气,据说墓上长出了形状如笔的芦苇,人称“笔芦”。

李白名满天下,最后长眠青山,是青山之幸。我不知道笔芦能否用来书写,如果可以,我想它会把李白的眷恋写进红花绿草里,初夏秋冬,无论你在哪一个季节走进青山,都能跨越千年与李白相遇。

 2023   SUMM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山李白墓
李白行踪之旅
青山会留青史 之仪难负心仪
李白为何要在采石矶跳江捉月
山赋奇伟 水赋灵动
伏枥老骥|三寻“谢祠”觅诗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