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里行乞办义学千古奇丐远名扬
       季羡林先生曾这样评价一个人说他“千古奇人,高山仰止”。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

       这个人就武训,有人会问武训何许人也?武训1838年12月5日(道光十八年农历十月十九日)出生在山东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武训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中因排行老七,故名武七。因为武训用自己乞讨的钱,创立三处义学清政府为嘉奖其教育之功替他改名武训。

        武训并非书香之人,他大字不识,早年丧父,以乞讨为生,更没钱入私塾,那为何他又被称之为教育家呢?这得从他14岁那年去地主家当佣工说起。



        武训在地主家做佣工三年,三年里每天起早贫黑,又屡受地主欺压,日子过的苦不堪言,好不容易武训在地主家干满了三年,去找地主结算三年工钱 。地主知武训大字不识,就想着不给武训工钱,让他白干三年,于是就拿假帐蒙骗武训说,你三年的工钱早就结算清了。还拿出做好的假账让武训看,武训大字不识,但他心里清楚,他知道是地主耍赖,不想给工钱,于是两人便产生争执。地主家人多势众,武训势单力薄,不仅工钱没有要回来,还遭地主一顿毒打。武训回家气的口吐白沫,三天不吃也不说话。他想自己为什么会受这样的屈辱,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不识字,没有学问。武训心想自己不识字遭受这么大的羞辱,普天之下穷苦百姓不识字的太多了,也会遭受这样那样的屈辱,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穷人能上的起学,为了不让更多穷人步入后尘,武训决定行乞办学。在他二十岁那年他成为了乞丐一个遭人嫌弃的职业。就是这样一个遭人嫌弃的职业却做出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咸丰九年,武训带着他“远大”的理想,开始了他的乞讨生涯,他走遍各地乞讨,把讨来的较好的东西换成金银,有时他还像江湖艺人表演扛大鼎等,武训白天乞讨卖艺,晚上纺线织麻,农忙时还给人家做短工,把讨来的钱财积攒起来。积少成多,时间久了,武训也积累了不少钱财。他离自己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武训大字不识,他必须找一个可靠的有学问的人来帮他张罗如何开办义学。堂邑县有个举人姓杨,这位杨举人为人正直,名声也好,况且武训走南闯北,对于看人也有一套,他认为杨举人是他合适的人选,于是就登门拜访,你想一个乞丐要见一个举人,就是一个乞丐要去普通人的家中,人们会把乞丐赶走,更何况是一个举人,为了表达自己的诚心,武训在杨举人家门口跪了两天,功夫不负有心人,杨举人被武训的诚心打动,接见了他。武训把自己的想法和杨举人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杨举人很受感动,决定帮他开办义学。

        光绪十四年(1888年),武训用4000余吊钱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建了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从他产生办学的想法到第一所义学的建立,整整用了三十年,三十年他走遍全国各地,饱受苦难,受尽冷眼,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他用行动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光绪十六年(1890年)他与寺院合作在馆陶县杨二庄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二十二年,武训又靠行乞积蓄,并求得官绅的资助,用了3000吊,在临清御史巷创办了第三所义学“御史巷义塾”(今山东武训实验小学)。

        武训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靠着行乞创办了三所义学,为贫苦的孩子创造了学习的条件,让那些因为没有文化而吃亏的贫苦大众不再因为此而吃亏。

        武训的行为被山东巡抚知晓,巡抚对其所作所为感动,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200两,并赐名武七为武训。


        武训为创办义学奔走一生,光绪二十二年4月23日,在御史巷义塾,在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武训含笑病逝,享年五十九岁。他的一生历经坎坷,他的事迹传扬千古。后人称颂他是“千古奇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唯一以乞丐的身份被载入国史的人,绝不应该被人们所遗忘!
千古奇丐——武训
[转载]千古一丐:武训的故事
千古奇丐绝不能被人们所遗忘!唯一以乞丐之身被载入正史的人
老新堤传统文化回溯(十六)
我在九2班(11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