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二)

预防

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不仅延长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且还是危重病患者重要的致死原因。目前已证实多种预防措施可降低VAP的发病率,故采用适当的措施以预防VAP对临床非常重要。

一、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

1.呼吸机清洁与消毒:呼吸机的消毒主要是指对呼吸机整个气路系统,如呼吸回路、传感器、内部回路及机器表面的消毒,若未按照呼吸机说明书的正规程序执行,或将规定一次性使用的物品重复使用,会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清洁、消毒呼吸机时,应遵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规定和呼吸机的说明书规范进行,所有一次性部件使用后应按照卫生部门相关规定丢弃并保证环境安全。

2.呼吸回路的更换:呼吸回路污染是导致VAP的外源性因素之一。既往研究认为,每天更换呼吸回路可减少VAP的发生。近年的RCT研究分别比较了使用加热湿化器(heated humidifiersHHs)/热湿交换器(heat and moistureexchangersHMEs)2 d更换和不定期更换呼吸回路(管路破损或污染时随时更换),结果显示,两种更换方法对VAP发病率无影响。还有2RCT研究发现,无论呼吸回路7d更换、23 d更换,还是不定期更换,VAP的发病率均无明显差别,不定期更换呼吸回路产生的费用更少。HanLiuMeta分析也发现,延长呼吸回路更换时间有降低VAP发病率的趋势。因此,机械通气患者无需定期更换呼吸回路,当管路破损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无需定期更换呼吸回路(1A)

3.湿化器类型对VAP发生的影响:HHS是以物理加热的方法为干燥气体提供适当的温度和充分的湿度,为主动湿化方式;HMEs是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而制造的替代性装置,它收集并利用呼出气中的热量和水分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为被动湿化方式。对需要高流量(60100 Lmin)送气的患者或存在气道分泌物异常黏稠、黏液栓或有痰痂形成时通常选用HHs,而HMEs常在运输、麻醉等短时间的通气时应用。在VAP的预防方面,两种湿化方式孰优孰劣仍存争议。早期研究表明,HMEsHHs可降低VAP的发病率。随着含加热导丝的HHs在临床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两种湿化方式对VAP的发病无明显影响,甚至使用HHsVAP发病率会更低。多篇Meta分析显示,应用HMEsHHsVAP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对患者的总体病死率、ICU留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气道阻塞发生率亦无影响旧J。亚组分析显示,与不含加热导丝的HHs相比,HMEsVAP的发病率更低。目前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患者无论采用HMEs还是含加热导丝的HHS作为湿化装置,均不影响VAP的发生,但具体选用何种湿化装置尚需结合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综合考虑。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可采用HMEs或含加热导丝的HHs作为湿化装置(2B)

4HMEs的更换:HMEs因具有节约费用、保持管路干洁和减少护理工作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多数产品说明书建议每天更换1次。但2RCT研究显示,每5天或7天更换HMEs与每天更换相比,两者在VAP发病率、气道细菌定植及对气道阻力的影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频繁更换湿化器明显增加费用。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若使用HMEs,每57天更换1次,当HMEs受污、气道阻力增加时应及时更换(1B)

5.细菌过滤器:细菌过滤器常放置在吸气管路和()呼气管路端。放置在吸气管路端可防止呼吸机送出气体内的病原体进入患者气道,放置在呼气管路端可防止患者呼出气中所含病原体污染呼吸机,细菌过滤器使用的缺点是可增加气道阻力和无效腔。已有RCT研究显示,在呼吸机的吸气管路和呼气管路端均放置细菌过滤器,并未降低VAP的发病率,也不能缩短患者ICU留治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对疑似或确诊为肺结核的机械通气患者,应在呼气管路端放置细菌过滤器,避免污染呼吸机和周围环境。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不常规使用细菌过滤器(2C)

6.吸痰装置及更换频率: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进行的侵入性操作之一,对清除气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改善氧合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多采用开放式吸痰装置,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分离患者与呼吸机间的管道连接,不利于保持气道压力和密闭性。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了密闭式吸痰装置,因其不影响患者与呼吸机管路的连接,可维持呼气末正压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临床上应用日渐增多。但多篇Meta分析提示,密闭式吸痰装置和开放式吸痰装置在机械通气患者的VAP发病率、病死率及1CU留治时间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目前研究表明,采用开放式或密闭式吸痰装置均不影响VAP的发生。

对于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时的更换频率,2RCT研究表明,与24 h更换相比,48 h更换甚至不更换对VAP的发病率无影响。2组在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方面也无差异,而不更换组则明显节约医疗费用。

推荐:除非破损或污染,机械通气患者的密闭式吸痰装置无须每日更换(1B)

7.纤维支气管镜:在ICU内,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的应用常包括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纤支镜诊断(分泌物取样、活检)和经纤支镜气道分泌物引流等。2个观察性研究显示,ICU的纤支镜操作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纤支镜和患者分泌物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来源一致,说明纤支镜在患者间的细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提醒我们严格管理内镜的消毒、灭菌和维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

1.气管插管路径与鼻窦炎防治: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所建立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目的是进行机械通气、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及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气管插管可通过经VI途径和经鼻途径建立。虽然两种途径建立的人工气道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包括建立的难易、管径的不同、可放置时间的差异、患者的舒适程度、对口腔及口腔护理的影响、气道阻力及气道管理特点等不同,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有RCT研究认为,尽管经口气管插管的气道并发症较经鼻气管插管多,但经口气管插管可降低鼻窦炎的发病率。气管插管患者继发鼻窦炎是VAP的高危因素,且缺乏临床特征。临床医生应对机械通气患者保持识别鼻窦炎的警惕,当机械通气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时,需考虑是否并发鼻窦炎。床旁鼻窦x光片检查有助于诊断,确诊则需行鼻窦CT检查。一项RCT研究比较了2组患者,实验组在经鼻插管后行常规cT检查,若存在鼻窦炎,立即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则不进行cT检查,也未予治疗鼻窦炎。结果显示,实验组VAP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neumatikos等的研究中使用塞洛唑啉滴鼻液及布地奈德预防鼻窦炎,可减少影像学上的鼻窦炎的发生,但并不降低VAP的发病率。

推荐:经鼻气管插管可增加鼻窦炎的发病率(1B)

建议: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发热,需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是否患有鼻窦炎,并及时治疗(2B)

建议:应用药物可预防鼻窦炎,但不降低VAP的发病率(2C)

2.声门下分泌物引流:上气道分泌物可聚集于气管导管球囊上方,造成局部细菌繁殖,分泌物可顺气道进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因此采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持续声门下吸引是采用负压吸引装置对气管导管球囊上方分泌物进行持续性引流,且引流充分,但可出现局部黏膜干燥、出血、影响局部血供等并发症。间断声门下吸引则间断进行分泌物的引流,如患者分泌物较多时则不能保证充分引流,增加感染几率。近期11RCT

究的Meta分析显示,持续吸引和间断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均可明显降低VAP的发病率;但目前暂无研究比较持续和间断声门下吸引对VAP发病率的影响。

推荐: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1B)

3.气管切开的时机: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常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相对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能减少无效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利于口腔护理和气道分泌物引流、可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由于是有创性操作,可出现出血、皮下/纵隔气肿及气道狭窄等并发症,因此选择气管切开的时机非常重要。目前对气管切开的时机可分为早期和晚期,多项RCT研究界定早期气管切开为机械通气8 d以内,晚期气管切开为机械通气13 d以上。多项RCT研究的Meta分析提示,与晚期气管切开相比,早期行气管切开不降低已建立人工气道患者VAP的发病率,且两者对早期病死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气管切开不影响VAP的发病率(2B)

4.动力床治疗(kinetic bed therapy):机械通气患者需保持相对静止的半坐卧位,可引起黏膜纤毛运输能力下降、肺不张及肺静脉血流改变,因此临床上可用人工为机械通气患者翻身或动力床治疗以改变患者体位,减少并发症。动力床治疗是对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使用可持续旋转及保持至少50度以上翻转的护理床,减少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出现的并发症。通常包括连续横向旋转治疗、振动治疗和连续振荡治疗等方法。目前关于动力床在重症患者使用方面的研究并未考虑患者对此项治疗的耐受力,因此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项RCT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与人工为机械通气患者翻身相比,动力床治疗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但尚无证据提示其能降低ICU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治时间,且费用、安全性和可行性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动力床治疗可降低VAP的发病率(2B)

5.抬高床头使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半坐卧位最初只用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Drakulovic等于1999年提出半坐卧位在VAP的预防方面亦有重要作用。美国胸科学会、加拿大重症监护试验中心及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均推荐抬高床头(3045)可有效预防VAP,尤其利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但抬高床头45度不仅患者难以耐受,且增加护理难度IDrakulovic等的RCT研究显示,抬高床头45(实验组39)与平卧位0(对照组47)相比,抬高床头的患者VAP的发病率较对照者有所下降(RR02395C007072)KeeleyRCT研究显示,抬高床头45(实验组17)25(对照组7)相比,患者VAP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RR=05595C022133)。由于上述2项研究均为小样本研究,其结果尚存争议。近期3RCT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半坐卧位虽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但vanNieuwenhoven等的研究指出,多数患者无法持续耐受抬高床头至45(实验组患者85%的时间无法拾高床头至45)。因此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在保证患者可以耐受,且不影响医疗效果、不增加护理难度的条件下,抬高床头使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可提高氧合,减少面部水肿,减少肠内营养患者出现反流和误吸。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应抬高床头以降低VAP的发病率(1C)

6.俯卧位通气:较早的RCT研究指出,俯卧位通气用于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VAP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治时间。由于这些RCT均为小样本研究,降低VAP发病率的机制不明,其结果尚存争议。Beuret等的研究发现,对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的机械通气患者行4 hd的俯卧位通气不能降低VAP的发病率。近年5RCT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也显示,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通气不能降低VAP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其可行性与安全性也限制了其应用。

7.肠内营养:机械通气患者常存在胃肠道革兰阴性肠杆菌定植。Altintas等的研究提出,机械通气患者无论是肠内还是肠外营养,其VAP的发病率、ICU留治时间、ICU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但行肠外营养的患者其通气时间较长。2010年的一项研究提出,允许适当的胃潴留量可减少患者营养支持的中断,从而增加营养吸收及减少不良反应。亦有观察性研究指出,接受胃潴留量监控的患者在营养吸收方面有优势,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管饲的速度与量,同时行胃潴留量的监测,可避免胃胀气,减少误吸。鼻饲方法常分为经鼻胃管、经鼻十二指肠管及经鼻空肠管等途径。有研究指出,经鼻肠营养和经鼻胃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病率的影响并无差异,但空肠内营养使患者吸收能量及蛋白质更多。2009Hsu等的研究提出,经十二指肠营养较胃内营养的呕吐率低,且能更早达到营养目标。5RCT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经鼻肠营养与经鼻胃内营养相比,前者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但两者在病死率方面并无差异。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选择经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可降低VAP的发病率(2B)

8.气管内导管套囊的压力:套囊是气管内导管的重要装置,可防止气道漏气、口咽部分泌物流人及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置入气管内导管后应使套囊保持一定的压力,以确保其功效并减轻气管损伤。Bouadma等的回顾性研究发现,监测套囊压力,使之保持在20 cm H20(1 cm H2O=0.098 kPa)以上可降低VAP的发病率(23.51000机械通气日降至14.91000机械通气日,P<00001)Rello等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每4小时套囊压力监测发现,与不监测相比,VAP发病率有所降低。Nseir等的研究发现,与间断监测气管套囊压力相比,持续监测套囊压力并使压力控制在25 cm H2O,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期监测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2C)

建议:持续控制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可降低VAP的发病率(2B)

9,控制外源性感染:引起VAP的病原体常可通过医护人员及环境感染患者。Larson发现,21%的医护人员手上定植有革兰阴性菌,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阴沟肠杆菌。Maki随机抽查ICU医护人员的手,其中64%的手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报告推荐,医护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包括洗手及酒精消毒)。多篇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可降低VAP的发病率016S-168](干预前后VAP的发病率下降5362%~6923%,P<005)。医护人员的教育不容忽视,将引起VAP的危险因素对ICU的医护人员进行宣教,制作教育手册发放给医护人员,以小组的形式定期学习和考核。多项回顾性对照研究均表明,对医护人员进行宣教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病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此外,2008年英国关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VAP指南及多篇研究均指出,环境卫生和保护性隔离均为切断外来感染的重要途径,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在预防VAP的发生中非常重要。因此,严格手卫生、对医护人员进行宣教、加强环境卫生及保护性隔离均可于一定程度上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降低VAP的发病率。

推荐: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可降低VAP的发病率(IC)

10.口腔卫生:建立人工气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机械通气患者口鼻腔对细菌的天然屏障作用,因此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严格有效的口腔卫生护理是对气道的重要保护。口腔卫生护理方法包括使用生理盐水、洗必泰或聚维酮碘冲洗,用牙刷刷洗牙齿和舌面等。2RCT研究表明,聚维酮碘与生理盐水冲洗相比,虽然2组患者病死率无差异,但使用聚维酮碘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4RCT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在普通口腔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牙刷刷洗牙齿和舌面,对VAP的发病率无影响。多项RCT研究分别采用2%、02%及012%洗必泰护理口腔,其综合结果的Meta分析提示,以洗必泰护理口腔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可降低VAP的发病率(1C)

11.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entilatorassociatedtracheobronchitisVAT):目前文献报道,VAT的发病率约为14%一10%,认为是患者肺部感染最终发展为VAP的重要原因。尽管VAT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但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下述标准:不明原因的发热(>38C);脓性分泌物;气管抽吸物或纤支镜检查标本培养结果阳性(定量或半定量);插管48 h后,常规x线胸部影像学显示无新的或进行性加重的肺浸润影。有RCT研究提示,治疗VAT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且不增加耐药率。提示,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治疗VAT,可能是预防VAP和改善患者疗效的新策略。

建议:治疗VAT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2C)

12.早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一般活动治疗和专业的呼吸功能康复治疗,以及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此外心理治疗也包含在康复治疗之内。早期康复治疗一般指机械通气2448 h内或度过急性期后开始的康复治疗。有文献报道,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功能状态的恢复,防止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提高患者出院时的总体机能状态及总体生存时间,但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留治时间及病死率无明显影响,尚未见研究报道康复治疗与VAP发病率的关系。

三、药物预防

1.雾化吸入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抗菌药物可使呼吸道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对全身影响小,理论上可作为预防VAP的一项措施。但综合2RCT研究显示,对VAP高危人群雾化吸人头孢他啶,并不降低VAP的发病率。由于研究样本量小,研究对象均为创伤患者,尚不能充分说明其对细菌耐药的影响。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不常规使用雾化吸入抗菌药物预防VAP(2C)

2.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尽管有3RCT研究表明,预防性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但并不降低病死率,且需要注意的是,这3项研究中有2项研究的对象是头部外伤或创伤等VAP高危人群,也未对细菌耐药性进行评价。故机械通气患者不应常规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VAP,如头部外伤或创伤患者需要应用时,应考虑细菌耐药问题。

3.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elective digestive tractdecontaminationSDD)/选择性口咽部去污染(selectiveoropharyngealdecontaminationSOD)SDD是通过清除患者消化道内可能引起继发感染的潜在病原体,主要包括革兰阴性杆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酵母菌等,达到预防严重呼吸道感染或血流感染的目的。SODSDD的一部分,主要清除口咽部的潜在病原体。经典的SDD包括以下4个方面:(1)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早发的内源性感染;(2)口咽和胃肠道局部应用不易吸收的抗菌药物:05 g PTA(P:多粘菌素ET:妥布霉素;A:两性霉素B)凝胶或2PTA糊涂抹口咽,4次/d;口服包含100 mg多粘菌素E+80 mg妥布霉素+500 mg两性霉素B10 ml悬液,4次/d;预防晚发的内源性二重感染;(3)严格的卫生制度预防潜在病原体的传播。气管切开的患者局部涂抹PTA凝胶或PTA糊,以预防外源性下气道感染;(4)每周2次咽喉和肠道标本的病原学监测,可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并利于早期发现耐药菌。现有的RCT研究结果提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SDDSOD后,虽对ICU病死率、院内病死率无明显影响,也不影响ICU留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但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也不增加细菌的耐药和治疗总费用。2009年的一项高质量RCT研究共纳入机械通气患者5000余例比较SDDSODVAP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进行SDDSOD后分别降低VAP病死率35%和29%。该研究的另一项分析表明,患者进行SDDSOD后,呼吸道耐药菌的定植率也明显降低。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可考虑使用SDDSOD策略预防VAP(2B)

4.益生菌:益生菌是指正常肠道存在的活的微生物。危重患者常因肠蠕动减弱、应激性激素增加、药物的影响及营养元素不足等原因,继发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改变,表现为潜在致病菌的优势生长。益生菌可起到菌群调节作用,对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对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益生菌是否可减少VAP的发生,目前仍存争议。近2年发表了5Meta分析,其中2篇文章提示危重患者应用益生菌可降低VAP的发病率,并可降低病死率,而另有2项研究则得出相反的结果,还有1篇文章:2271显示,创伤患者应用益生菌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病率和缩短ICU留治时间,但对病死率无影响。分析上述研究结论相悖的原因,发现纳入标准不同是重要问题。若严格按照VAP的定义,现有的RCT研究显示,对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肠道益生菌不能降低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不建议常规应用肠道益生菌预防VAP(2B)

5.预防应激性溃疡: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显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48 h)是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目前的RCT研究显示,预防应激性溃疡并不降低机械通气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同时对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无影响。但对有多种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异常、头外伤、烧伤、脓毒症、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的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可使患者明显获益。

目前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主要有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和胃酸抑制剂(抗酸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现有的资料表明,与H2受体拮抗剂相比,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硫糖铝预防应激性溃疡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但一项高质量的RCT研究口圳表明,相比H2受体拮抗剂,应用硫糖铝会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硫糖铝与抗酸剂比较的RCT研究表明,两者在VAP发病率、病死率方面无差异。

目前暂无硫糖铝与质子泵抑制剂对VAP发病影响比较的RCT研究。而质子泵抑制剂与H2受体拮抗剂对VAP发病率影响的RCT研究显示,2种药物无差别,但质子泵抑制剂组的消化道出血风险显著低于H2受体拮抗剂组。因此,预防机械通气患者的应激性溃疡,选用硫糖铝可降低VAP发生的几率,但需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四、集束化方案(ventilatorcare bundlesVCB)

机械通气患者的VCB最早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Institutefor Heahhcare ImprovementIHI)提出,IHIVCB主要包括以下4点:(1)抬高床头;(2)每日唤醒和评估能否脱机拔管;(3)预防应激性溃疡;(4)预防深静脉血栓。而VCB的每一点均基于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证据得出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措施因可降低VAP发病率而被加入到VCB中,包括口腔护理、清除呼吸机管路的冷凝水、手卫生、戴手套、翻身等。尽管观察性研究表明,VCB也可以减少VAP的发生,但其中只有“抬高床头”和“每日唤醒”有证据表明其直接降低VAP的发病率,而“预防深静脉血栓”和“预防应激性溃疡”并不直接影响VAP患者的结局。2009年的一篇系统综述比较了VCBVAP发病率的影响,其纳入了4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VCB前,VAP发病率是(2.713.3)例/1000机械通气日,实施后降至(0093)例/1000机械通气日。目前的研究表明,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VCB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对临床具体实施,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基础上,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和条件,制定适合自己有效、安全并易于实施的VCB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应实施VCB(1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动出击!
“人工气道专科护理”的那些事儿
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检测与预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益生菌在危重症患者VAP预防中的有效性: 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综述】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镇静策略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