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浮槎记|揭秘《踏莎美人》:吴江画眉桥与顾贞观及纳兰性德的往事

文/汤海山

                        此信拆看
                        应傍画眉桥
                        ——顾贞观《踏莎美人》

沿着大运河的流水,从吴江城向南,途经平望古驿的画眉桥,桥北小娘浜,是当年的繁华之地。

大约1662年,顾贞观经过此地,作画眉桥词,用词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词牌名,《踏莎美人》,韵律优美,缠绵悱恻:

渺渺风帆,
凄凄烟树,
望中便是侬行处。
羁魂别后若相招,
分付采菱歌畔木兰桡。

翠被浓香,
青帘细雨,
依然坐对篷窗语。
双鱼好托夜来潮,
此信拆看应傍画眉桥。

怎么确定词里的画眉桥,不是别处的?词下自注:“桥在平望,俗传画眉鸟过其下,即不能巧啭,舟人至此,必携以登陆云。”

就是平望的画眉桥。坐船到这里的人,必定携侣上岸登桥,游玩一番。这是座公元12世纪初的宋桥,三孔石拱,横跨运河,古朴、壮观。还有美丽的传说,真的画眉鸟,从桥下过时,哑然无鸣,发不出叫声来,而桥上有人提着鸟笼走过,却能听到画眉欢唱——那是桥墩里藏的石雕画眉。

画眉桥遗影


画眉桥的正式名字,应该叫通安桥,是从漕运安全取的,又名南渡桥(南大桥),表明最初的人烟稠密,在小娘浜一带;又名赛安桥;最俗却最雅的是画眉,也许一语双关,跟小娘浜画楼里的风月女子有关。

但这阕词和她们没有关系,这是顾贞观写给“侬”的情词。

烟柳飘摇,平波渺茫,帆已渐远,目送佳人,失魂落魄。这本是普通的离别场景,不寻常的是,他显然是重临作别时的画眉桥,倚在桥头,正待拆看她的情书。回想来时,他俩坐乘舟中,蓬窗相对,舱内,翠被浓香,帘外,细雨绵绵。抵达画眉桥之后,同来却不同归。所以,此刻伫立桥上,别怨离恨更深,一怀愁绪,恰似“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

那年,顾贞观25岁,风神俊朗,大似过江人物,极时髦潇洒的狂生。他一边拆信,一边回忆。附近,小九华寺里钟声响起,暮色降临,河水在画眉桥下潺湲流淌。

“侬”是谁?因何半路分离?信里写了什么?都已成永恒之谜。但画眉桥,这个聚散离合事件中的重要地点,与如梦如烟的爱情往事,留在这阕特别的词曲,使得今人可以追寻,它背后一串与吴江和文学史有关的隐事。

平望旧八景之一,溪桥酒店

顾贞观,现在的人很陌生,他并非一般的名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而时人更视之为词坛第一名手,比纳兰性德名声还要大。他另有一个特殊身份:纳兰性德的词学老师、忘年之交、词集合作编选者。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人,顾野王后裔,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曾孙,复社之子。

讲清楚《踏莎美人》的前因后续,必须交待顾贞观与吴江,以及纳兰性德的关系。

他少年时期,就追随吴江著名诗人吴兆骞,是慎交社年纪最小的成员,那是清初最大的全国性文社,他俩还在社中订结私盟。由于兆骞的提携,他未及弱冠,便被推为慎交社的“英绝领袖”,名声大噪。兆骞因科场案流放后,他以谋归知己作为终身志业,自称“第一飘零词客”,长流京师,奔走权贵豪门。因此结识相国之子、皇帝表弟兼侍卫纳兰性德,由词曲师友到生死知己。纳兰许以“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并郑重承诺:“绝域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共同斡旋,救赎兆骞。

这三位缠结到一起的知己,仿佛是连体的人生。至今,只要提起他们三人中的一个,谈论一个的生平事迹或主要作品,必然牵连另外两个。特别是纳兰性德、顾贞观的许多诗词,没能释读,或被误解,大抵缘于对他们的友情,认识得太肤浅。即便翩翩佳公子纳兰性德,今日俨然大众情人,家喻户晓,被称为“清代第一词人”,给他诗词作的注解,仍多谬误。比如,纳兰词最流行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便是给贞观的诗柬,并不是赠女子的情诗。

1650年代初,贞观与兆骞如影相随,在苏松嘉区域社集频繁,交游广泛。因为常寓吴江,还有一段铭心刻骨的松陵情事。画眉桥词里的“侬”,那个写情书的人,或即神秘的松陵女郎。她大概陪伴贞观,从松陵到平望,之后独自乘舟返回。

顾贞观在画眉桥别离女子,是往哪里去呢?到湖州。他的大姐在那里。

顾贞立,又名文婉,字碧汾,自号避秦人。她比贞观大14岁,嫁同邑侯晋。婚后第二年,即随夫远赴湖北黄州。但侯晋只是平庸秀才,担任主薄一类的副职小吏,俸禄很低,依靠妻子刺绣度日。贞立是位出色的才女,独树一帜的“闺阁女宗”,因“自掬清流怜瘦影”、“梅花界断阑干影”、“繁华梦去难留影”之句,有闺阁中“三影”词人的美誉。她很孤傲,自比谢道韫,代表作《满江红·楚黄署中闻警》,被认为是她曾祖父名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回响,巾帼不让须眉,可惜命运多舛。后来,侯晋调湖州苕溪为吏,依旧贫困潦倒,以致她典尽嫁衣。

顾贞观为了吴兆骞,决定北上,参加顺天府乡试,并在京谋官,行前赴湖州看望贞立。分别时,贞立作《踏莎美人·送梁汾弟》:

镜里遥山,
忆中云树。
天涯约契烟深处。
骊歌唱罢又重招,
赢得倾城名士拥兰桡。

候到松风,
飘残研雨。
一春长向花前语。
纵教双鲤日通潮,
争似玉骢还驻小红桥。

姐弟情深,她在已经成名的弟弟面前,露了一手,用心地自度新曲。她才是《踏莎美人》词牌的真正首创者。

贞观离开湖州,又过平望。那时,从无锡到湖州,最稳妥的走法,雇运河快船,经苏州、吴江,到平望,转頔塘至湖州。平望,是往返必经之地。返程中,他再登画眉桥,想起送别“侬”的情景,便依贞立的词牌,填画眉桥词,完全是和词步韵。

然后,走大运河直接赴京,松陵不作停留,与“侬”重逢不知何时,所以愁肠百结。他一路写到京师,一桥一词,成六桥词。后来删去两桥。《踏莎美人·六桥词今删其二》,被誉为最美的古诗词之一。留下的四桥,分别是:画眉桥、水仙桥、坠钗桥、玉河桥。

今日小娘浜

我之所以认为顾贞观在画眉桥,读的是一封情书,是因为十几年后,纳兰性德获览画眉桥词,也和了一阕。这是纳兰词中唯一的《踏莎美人》,有意思的是,词里化现了贞观的那个“侬”,以及她的情书,并借用她的口吻,便是著名的《踏莎美人·清明》:

拾翠归迟,
踏春期近,
香笺小迭邻姬讯。
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
柔肠几寸,
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
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古代的清明,踏青春游、男女欢会。纳兰的词,明显是写给贞观的,还带一点调侃和怜惜,说他到了谈情说爱季节,还在外面晃荡,害得芳邻写信催归。拟写女子的情状:哎,我梦中的秘密情思,被清晨窗外的飞莺窥见了,它的鸣声仿佛说道,瞧那可怜少女,多么憔悴。

纳兰性德的词,约作于1676年春,已与顾贞观如漆似胶,但贞观南北奔波,聚少离多。词里托借女子口吻,表达自己的隐怨。这种惯用手法,是理解纳兰词的钥匙。顾氏姐弟的家用词牌,又经过纳兰性德之和,逐渐流行。

《踏莎美人·清明》没有提到画眉桥,但纳兰性德并未忘记。

今日画眉桥

1681年秋,贞观奔母丧还乡,纳兰十分牵挂。春节前,由于吴兆骞已赎归抵京,贞观为践相见之诺,重返京师,但花间草堂灯夕一过,旋即孤舟南归,继续丁忧。纳兰深为痛怜,作《菩萨蛮·寄梁汾苕中》,表示心魄相随的思念与慰藉:


知君此际情萧索,
黄芦苦竹孤舟泊。
烟白酒旗青,
水村鱼市晴。
柁楼今夕梦,
脉脉春寒送。
直过画眉桥,
钱塘江上潮。

词是寄到“苕中”的。纳兰词注家认为,“苏州西北阊门外的苕溪,溪有东苕、西苕二源,两源合流入太湖。顾梁汾南归后曾寓居苏州此地。”混乱,而且错误。“苕”应指湖州城东汇合后流入太湖的苕溪。

贞观在守孝期间出现在湖州,只有两件事,一是探望贞立;二是代纳兰性德奔忙,会见沈宛。因此,又要经过平望。纳兰性德还记得贞观的《踏莎美人》画眉桥词。

“直过画眉桥”,自然而然来到笔下。“画眉桥”的解释,注家又犯低级错误。他们虽然注意到贞观的自注,却解释为借指贞观的家乡无锡,甚至作“和美的家庭、安逸的生活”解,很荒唐。纳兰性德怎么会鼓励贞观隐居乡里呢?他已在京师构屋三盈,只等贞观速去,跟他和兆骞共居。并且,此时贞观其实已携妻儿迁移京师,江南哪还有他的和美、安逸?

纳兰性德对地理,有极为出色的认知,对于贞观家乡无锡(梁溪、惠山),更是了然于心,不可能乱用别地代替。但他不太清楚平望画眉桥的具体方位,想象钱江潮漫到画眉桥下,也算不错,事实上,苕中不在平望南面的钱塘江方向,而是拐向頔塘一直往西。他毕竟尚未来过江南,不够精确。

重要的是,如果将“苕中”与沈宛联系起来,就能体味“画眉”故实之外,隐约的含意了。那是纳兰性德自己的期待,而不是对贞观的祝愿。现在可以发现,这座画眉桥,在顾贞观、纳兰性德的词里,是很重要的地方,有着特别的意义。

顾贞观总共写过七阕《踏莎美人》,六桥词删二之外,还有一阕《踏莎美人·再集吴伯成听梧轩,偕方邵村、秦对岩诸君赋》:

斋阁香泉,
岩扉火树,
秋来总是相思处。
扶轮承盖许重招,
为遣西飞一雁促归桡。

酒噀烟霄,
笔挥风雨,
金华殿上闻高语。
羡君才思涌江潮,
憔悴如余应愧旧题桥。

此词作于六桥词之后,认识纳兰性德前一两年,大概1674年,仍用旧韵。从题目来看,贞观与方亨咸(号邵村)、秦松龄(号对岩)等,在无锡知县吴兴祚(字伯成)听梧轩,再次雅集唱酬。背景依然跟吴兆骞有关,要顺便说一说。

秦松龄是贞观的同乡至交,也是兆骞好友;方亨咸是方拱乾次子,出身桐城著名的方氏世家,官至御史,受五弟方章钺株连,方氏父子、兄弟,有一年时间,与兆骞同系狱中,第二年一起流放宁古塔,患难与共,情同骨肉。赎归后,方氏全家数十口人,已无家可归,流散四处,亨咸在此词中露面,而且,多次同贞观相聚,应出于兆骞的荐介。

至于吴兴祚,曾在无锡担任知县十余年间,与贞观经常诗酒唱酬,交情深厚。他于1675年离开无锡,擢升福建按察使,三年内跳跃至福建巡抚、两广总督,是康熙年间晋升最快的重臣。原因是他有两大靠山,礼亲王代善、大学士索额图。而索额图是纳兰明珠的政敌,这个派系也正是兆骞赦归的主要阻碍,实力超过纳兰父子及其政治盟友,即使康熙皇帝已经默许,仍受到抵制。

因此,1680年底,贞观远奔闽中,向吴兴祚求援。在闽地度过第二年的整个春天,期间,他曾与好友谈起松陵情事,友人以诗记之,为解开画眉桥词之谜,提供了佐证。当年仲冬,吴兆骞终于从塞外生还,或有吴兴祚的推动之功。

《踏莎美人》及其与吴江桥、吴江人里里内内的隐事,首次揭秘,实也是珍贵的词坛史料、佳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名人与垂虹:吴兆骞思念垂虹亭
纳兰性德《于中好.尘满疏帘素带飘》
千年一词唯纳兰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曾经看哭了纳兰性德的一封信,道尽人生的真挚......
纳兰容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