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西山诗刊◆2023第6期(总630期)‖ 《宝林之音》古典诗词格律与周易阴阳八卦初探(15)

 宝林之音

易经解读“三平尾”缘何不是“禁忌”

近体格律诗又为何少见“三平尾”作品


易经解读古典诗词格律(孤雁格)

叶宝林

仄仄平平律入邦,相粘相对起阴阳。

一三不论君应逊,二四分明庶莫伤。

卦演乾坤翻上下,爻占否泰变兴亡。

逢孤莫悖千年忌,道在诗中问两行。

易经再解古典诗词格律(双雁格)

叶宝林

妙妙诗词上上人,何时入卦却无闻。

邦安孤仄国须鉴,事乱孤平理必云。

遇偶分明当贵庶,逢奇不论可卑君。

乾坤正反兴亡事,问道唯唯是尚民。

易经又解古典诗词格律(孤雁格)

叶宝林

卦隐何曾问彖文,谁知自律是修身。

孤平句乱黄秋叶,孤仄诗成绿雨春。

庙里逢奇君可逊,民间遇偶庶当亲。

平平仄仄平平仄,道演阴阳妙入神。


易经四解古典诗词格律

叶宝林

莫道孤平禁忌中,天崩否闭亦难通。

乾坤震倒山来雨,水火翻融气兑风。

重偶轻奇安社稷,裒多益寡助谦功。

调平换仄轮须曳,狐济河心岸未终。

古典诗词格律与阴阴八卦初探(15)

易经解读“三平尾”缘何不是“禁忌”

近体格律诗又为何少见“三平尾”作品

                  北京西山诗社  叶宝林

        把“三平尾”即“三平调”看做是律诗的“禁忌”,需要加以规避,这是当代诗词界的主流观点,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就是三连平是古风常用句式,律诗不宜采用。目前出版的有关诗词书籍,多数说法也认为“三平调”应该回避。全国有些地方的诗词赛事,索性就把“三平尾”的作品当做出律来判定,这样“三平尾”就被活活地打入了“冷宫”。

       把“三平尾”看做是律诗“禁忌”这个说法,是占不住脚的,没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古风作品有三连平,律诗为何不以有?既然诗词模板设计有三连平,怎么回头又成了“禁忌”?三连平可以出现在句前和句中,为何不可以出现在句尾?显然这种观点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需要明确肯定的是,“三连平”和“三连仄”,都不是“禁忌”,它是律诗的主要特征。前面我们说过,诗词模板中的三连仄和三连平,一为乾卦,一为坤卦,设计的原理是坤上乾下,阴阳悖反,它的含义是天地相交,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实际创作中,“三连平”单独出现无需回避,无论是在句尾还是句中句前,都是可以采用的。我们以杜甫的作品为例进行解读,同时回答既然不是“禁忌”,又为何律诗句尾少见“三连平”这个问题。

杜甫《卜居》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三连平在句尾和句中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连平在句头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连平在句中

       杜甫的《卜居》《旅夜抒怀》《登高》这三首作品,三连平在句尾、句前和句中都有出现,可以说基本囊括了三连平这个句式的平仄变格用法。特别是《卜居》这首七律,是杜甫律诗的创格,他首联用的是两个相同句式,即平平仄仄仄平平,在律诗中是绝少见到的。

       杜甫作为律诗之宗,显然不是一时疏忽,应该是故而为之,意在演绎和示范这个句式的平仄变格用法。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两句标准句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此律首句入韵正常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主人为卜林塘幽”,完全可以改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比如:“为卜林塘垂柳幽”,把它放在首句,“浣花溪水水西头”放在第二句,而杜甫没有这样,偏偏上句与下句同一个句式。两个相同的句式,杜甫为何把“林塘幽”放在了下句?用易经去解读,我们就找到了它的奥秘。

       先说乾坤联的上句,上为阳,为天,为乾,为尊,这个句子第三字变格后,句尾出现了三连仄,因为前面是乾坤倒置,三连仄位于下句,变格后句尾出现的三连仄在上句,上为乾,意在天道回归当位。乾坤联的下句,下为阴,为地,为坤,为卑,第三字变格后,句尾出现了三连平,同样因为前面是乾坤倒置,三连平位于上句,变格后句尾出现的三连平在下句,下为坤,意在地道回归当位。所谓当位就是正位,乾坤阴阳各当其位才是正位,天道运行,就是天尊地卑,上下有别,各当其位,这是源于易经天尊地卑的阴阳思想理论。乾坤联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进行变格,上句出现“三仄尾”,下句出现“三平尾”,是在回调乾坤各当其位,天道在上为阳为尊,地道在下为阴为卑,乾坤各归正位。需要“禁忌”的不是三连仄和三连平,而是“三连仄”和“三连平”上下同时共用,同时共用是为否卦,阴阳不交,万物不通,这是犯忌讳的。唯有三连平在上,三连仄在下,上下可同时共用,这样天地相交,阴阳相通,是为泰卦。三连仄和三连平构成了诗词模板的基本框架和内涵,是格律诗的最主要特征,如果把它作为“禁忌”来规避,格律诗也就不复存在了。

       既然“三连平”不是“禁忌”,那么格律诗又为何句尾少见使用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避免出现“否闭”。乾坤联的上句,三仄尾变格比例很高,以杜甫为例,他的460多首近体格律诗,三仄尾作品占了将近一半,下句再变格成三平尾,就出现乾上坤下,成了否卦,所以“三仄尾”多“三平尾”自然就少了。杜甫的三仄尾作品很多,而三平尾的作品却极少,究其原因,恐怕就在于此。杜甫如此,有唐以来各朝诗人的三平尾作品同样少见,少见不是因它犯忌。

       其二,保持中正之位。乾坤联上句的第三字,出于失位状态,五言:平平仄仄,七言:仄仄平平仄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这是奇数位,奇位本应为阳为君,却为阴为民了,变格后回归当位,且又是君子的中正之位,所以变格较多。而此联下句的第三字,已经处于当位状态,五言:仄仄平平,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且是君子的中正之位,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没有变格的必要,那样反倒本末倒置。这一联因为是乾坤联,中正之位,更是求之不得。

       其三,卦德卦性使然。此联上句为乾卦,其卦德卦性为动为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我们看到这句变格频率很高,而下句为坤卦,其卦德卦性为静为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般保持在平稳的状态,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句子的变格不多。或许正是因为律诗“三平尾”作品少见,而古风作品居多,有人就据此推测,律诗不宜采用,应当“禁忌”,其实毫无根据,这是一个“冤假错案”。

        目前很多书籍,对诗词格律的平仄变格,用“特殊”“节点”“拗体”等说法去定义诗词格律的规则,语焉不祥,含混不清,没有一个明确的内涵和界定,既不科学,也缺乏理论根据,掩盖和淹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用易经去探讨和解读诗词格律,我们不仅破译了这些规则背后深藏的诸多奥妙玄机和高邃的思想内涵,也有利于澄清和明确目前诗词格律当中存在模糊不清的概念问题,纠正那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统一那些长期争论不决的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大全和对联的标准韵律。
“叶吟学诗速成堂”下篇:《2008年诗词讲记入门五讲》第二讲:平仄格律入门详谈(下)
“句末三连平”以及“句末三连仄”有何含义?
一天学会写诗词
正格、变格、特殊格式、拗救(鱼杆韵,全仄全平等特拗概念)
【诗词格律】律诗中的变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