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安庆一所小学120年历史,陈延年在此读过书

(菱湖公园“六·二”学潮三烈士墓。原刊1935119日《北晨画报》。张全海提供)
 
安庆还有一所小学居然120年历史?
安庆还有一所小学是陈延年的母校?
有,这就是位于安庆老城西北的高琦小学。
高琦小学毕业的小盆友们,赶快来看看这篇文章,看看你们曾经就读过学校,在安庆、在安徽历史上有多牛!
1
先简单介绍高琦小学历史。
先简单介绍高琦小学之名的由来。
高琦小学是以1921年安庆“六·二学潮”牺牲的烈士姜高琦命名的学校。

1929914日,《民国日报》在13版刊发安庆高琦小学成立消息)

192162日,安庆爆发“六·二”学潮。这一天,安徽各学校学生代表组团去任家坡省议会,就省政府克扣教育经费一事表达诉求。持枪士兵拦截,学生代表硬闯,于是流血事件发生。受伤最严重的姜高琦,是安徽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全身被刺了7刀。虽及时送往同仁医院抢救,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而身亡。此事件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高琦小学就是为纪念“六·二”学潮,纪念因学潮而献出生命的姜高琦而命名的。

创办高琦小学虽很早就有呼吁,但迟到8年后的1929年,在安徽省政府委员江暐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提议下,安徽省政府才同意设立高琦小学。914日,《民国日报》刊发消息:“皖人为纪念姜高琦为争教育经费而死,呈准省府设立高琦小学,现已筹备成立,定于本月十二日举行成立典礼。”

据《安庆市小学概况(1929.41930.6)》:“因时间迫促,(高琦小学)暂假省立公共体育场西首房屋为校舍,委戴文秀为校长,招收学生百二十人,分三班教授,一二年级与三四年级各合为复式,五年级单式。”

年末,1213日,安徽省政府第召开102次谈话会,议定高琦小学准予借用“安庆西门外老协台衙署(长江水师副将署)为校址”(19291224日《民国日报》)。

1932年,安庆城区图,高琦小学位于里仁巷北。朱涛提供)

1930年初,出八卦门走太平境,走四眼井后街,南过邹童巷,往前,北插里仁巷,至底,就到了高琦小学。

高琦小学首任校长戴文秀,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一师范,也因参与“六·二学潮”而受重伤。

1930418日,高琦小学选派18位男生(童子军),由团长带队,在南京小营校场,参加了全国童子军总检阅。这也是高琦小学高光时刻。

但还不到一年时间,19305月,戴文秀就被安徽省教育厅撤职,接任者为李仁杰。虽然此举引起部分家长不满,可最终仍未能更改教育厅的决定。一波三折,李仁杰到任仅两个月也提出辞职,由同样安徽省立第一师范毕业的汪经庸接任。

19386月,安庆沦陷,高琦小学与其他小学一样,按下了休止符。

1929年设立到1938年停办,高琦小学120年历史,这是民国光环映晖的10年。

(高琦小学与安庆市第一实验小学位置图,1930年《安庆市小学概况·安庆市学区图》,余世磊提供)

2

19458月,抗战胜利,安庆小学教育逐步恢复,高琦小学重生。

但新恢复的高琦小学,与抗战前的高琦小学本质上有所不同。原高琦小学设西门外里仁巷长江水师副将署,新高琦小学设谯楼西北天柱阁。
高琦小学新址,抗战之前本来就是一所学校,学校以天柱阁为名,叫“天柱阁小学”。
《安庆市志》这样记述:“抗日战争胜利后,高琦小学与天柱阁小学(原第一实验小学)合并,仍名高琦小学。”
也就是说,新高琦小学是由安庆沦陷前两所小学合并的,一所是高琦小学,一所是天柱阁小学。
抗战之前,天柱阁小学是安庆城区教育质量顶尖的学校,高琦小学的排名,则要落后得多。从这个角度,天柱阁小学与高琦小学是江与河的关系,天柱阁小学是江,高琦小学是河,两者的合并,更确切是河汇并入江的形式。

1930年《安庆市小学概况》有关“第一实小”概况)

但,因合并复学的校名废“天柱阁”而用“高琦”,导致高琦小学(新)120年历史被误删了27年。

梳理天柱阁小学历史,感觉翻阅安徽初等教育发展一部大书——

天柱阁小学前身,为安庆市第一实验小学,简称“一实小”。

据安徽省教育厅省会小学管理处编印《安庆市小学概况(1929.41930.6)》,安庆市第一实验小学“沿革”为:

安庆市第一实验小学最早之前身,为尚志小学,创始于民国元年(1912),就安庆北门内之藏书楼为校址。二年(1913)更名为北区公立小学,三年(1914)又改成公立第一小学。
八年(1919)一月厅令以公立第一、第四两等小学合并,仍旧第一小学校舍酌量改建,定名为省立第一模范小学,并委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戴立鳌为校长,逐渐扩充。九年(1920)二月由蔡志£(蔡亚青)继任。时全校共分八级,学生三百一十二人。越年学生名额稍减,乃复减为七级。十一年(1922)二月,校长更为杨继诚,赓续办理六年,班次未变更,而学生人数亦无甚增减,其时已开始招收女生。

(藏书楼尚志小学堂旧址与民国初年尚志小学校徽。校徽彭保友收藏)

十七年(1928)春,全市小学划归安庆市政府教育局管理。该校遂改为安庆市立第一实验小学,由杨渭贤接办。是年八月改委周莲溪;十月,又以叶坤甫代理。
十八年(1929)二月,市政府奉令裁撤,全市小学,移归省政府教育厅直辖,复以杨继诚长校。是年夏,奉厅命改名安庆市第一实验小学,并为雷著兰为校长,秋季添招四、五年级学生各一班,合原有共八学级,现有教职员十八人,在籍学生三百四十九名(本学期起,关于学级编制,略有改变;系参酌学生学力、智力的差异,试行活动分团编制)。

强调两个关键词:

1912年尚志小学校址“藏书楼”,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陈独秀发起爱国演说会之地,演说会也因地名被称为“藏书楼演说会”。

1929年新任校长“雷著兰”,卒业于国立北平女子高等学校,她与中心实验小学校长何世玲(北平国立女子师范大学卒业)、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舒德进(国立北京女子师范毕业),构成1930年代初女性主管安庆小学教育的局面。

孝肃路自大拐角头至姚家口这一段,也被喊作法治街,安庆市第一实验小学因此也被简称为“法治街小学”。

(民国天柱阁小学旧址与天柱阁小学校徽。校徽彭保友收藏)
 
从法治街小学向天柱阁小学的转变,程小苏《安庆旧影》中有记述:“第一实验小学址,归并于女职,乃于旧藩署后天柱阁,另建校舍。”
这里说的“女职”,指安徽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其址原在北门外安徽陆军小学堂,后传言倪嗣冲部安武军两次入侵施暴,省政府决定将其与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换址,搬到了大拐角头。1928年,安徽省立女子职业学校与安徽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合并,改为安徽省立第一中等职业学校。1931年又分设,恢复安徽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因学校场地狭小,不适合发展,因而省教育厅作出决定,迁出第一实验小学,将其校园归并于女子职业学校。
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安庆市第一实验小学迁址谯楼西北侧另建新校。因新校紧挨著名景点天柱阁,安庆市第一实验小学又改名为天柱阁小学。
1938年安庆沦陷,天柱阁小学停办。
再后来,抗战胜利,天柱阁小学与高琦小学合并,在天柱阁小学原址,组建了全新的高琦小学。
 

1940年代末,安庆城区图上的高琦小学)
3
《时事新报》1929118日刊有一则新闻,介绍安庆市立小学联合运动会,其中团体操比赛,甲等六校第一名为“一实小(天柱阁小学)”,新成立的高琦小学也参加了比赛,成绩列乙等十四校中第12位,仅强于第一贫民女学。
虽然只是一项体育赛事的排名,但由此可以推断天柱阁小学教育质量的均衡与全面。
天柱阁小学如何在安庆成为教育质量顶尖的小学?
这就要从它的历史渊源说起。
《安庆市小学概况(1929.41930.6)》说1912年尚志小学“创始”,是从“民国元年”计时的。但其真正创设,还要往前推10年,必须从晚清的尚志两等小学堂说起。
1915年印行的《怀宁县志》上,尚志两等小学堂专门有记:“尚志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邑绅冯汝简(汉青)赁荣升街民房开办,后迁至藏书楼。”

(程小苏《安庆旧影》有关尚志两等小学堂记述)
程小苏《安庆旧影》对尚志两等小学堂也有重墨:“(私立者)以尚志学堂为最早,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冯汝简假荣升街民房开办,旋迁入藏书楼,即近圣街后岗,孝肃路敬敷书院之旧址。民国后改为公立。”
“两等小学堂计六所,公立者五。一在北门内藏书楼,名曰尚志,光绪三十年三月绅士冯汝简开办,以抚藩皋月课奖赏,怀宁丁漕提款及师范学堂津贴,士绅捐助田房租息为常年经费,学生八十二名。”《皖政辑要》关于尚志两等小学堂的记述,与《怀宁县志》、《安庆旧影》有两处不同:一是把“尚志”归为“公立”,二是“尚志”开办于“光绪三十年(1904)”。从行文上看,《皖政辑要》记述的“光绪三十年(1904)”,应该是尚志两等小学堂由私立转为公立的时间。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诏令各地兴办学堂。安庆作为安徽老省城,自然闻风而动,并于次年分别创办了桐城县公立中学堂(堂长吴汝纶,后迁桐城)、凤鸣高等小学堂(后改名凤鸣中学堂、怀宁县立中学堂),以及尚志两等小学堂。
尚志两等小学堂创办之初,临时借用在荣升街租借民房为校舍,对外挂出的牌子为“尚志初等高等小学堂”。这一年,清廷公布《钦定学堂章程》,教育分37节。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其中分蒙学堂、寻常小学堂(初等)及高等小学堂等3级。初等小学堂,7岁入学(实际年龄都偏大),学制3。高等小学堂10岁)修业四年。初等和高等合并设立者,称两等小学堂。尚志学堂就是初等、高等(两等)并设的一所新兴小学堂。

(安徽全省师范学堂内大成殿,程曦提供。1908年,尚志学堂被全省师范学堂收编为附属小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尚志学堂为安徽全省师范学堂收编,改名为“安徽全省师范学堂附属初等高等小学堂”。安徽全省师范学堂每年补助教育经费银1000两。此时尚志学堂共有学生82人,分中学、小学两个班。

宣统元年(1909),安徽全省师范学堂改名安徽全省优级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堂又易名“安徽全省优级师范学堂初等高等小学校”。

通过这个梳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琦小学前身尚志两等小学堂,是安徽近代初等教育发轫之始。

1975年前后,高琦小学还立有毛主席语录墙)
4

介绍高琦小学120年校史上的几位重要人物:

邓艺(绳侯),书法大家邓石如曾孙。1912年,出任安徽省教育司司长(当年以母丧离职,次年任江淮大学校长,两个月后病逝)。

冯汝简创办尚志学堂初期,邓艺荪不仅动员女婿葛襄(温仲,同盟会会员)参加校务管理工作,还将12岁的三子邓以蛰送进学堂。

邓以蛰,中国美学三巨头之一,曾出任安徽省立图书馆馆长,后分别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他也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父亲。

1908年,安徽全省师范学堂斋务长邓艺荪,收编尚志学堂为安徽全省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堂,每年拨付一千两办学经费。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延年,左为“陈延年”邮票)

陈延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尚志学堂优秀学生。据李帆群《陈延年》:“幼年在尚志小学读书,深得教师汤葆铭欣赏。据汤葆铭说:有一次出了一个作文题,系引自《四书》摘句,刚写了上半句,延年就说出了下半句。葆铭对延年说,'你知道就摆在肚子里,不要讲出来。’”陈延年在尚志学堂读书时,顶多只有七、八岁。之所以舍近求远,选择在尚志学堂读书,是父亲陈独秀做出的决定。

汤葆铭(保民),原在寿县蒙养学堂教书,因在学堂倡导学生剪发(以示反清之志),结果引起学生家长反感,处境十分困难。不得已,与孙养癯(传瑗,画家孙多慈之父)带领数十位学生,徒步500余华里投奔省城安庆。这些学生大多都安排在尚志学堂就读,汤葆明也留校任教。1921年夏,胡适来安庆演讲学,汤葆铭是组织者之一。胡适当天在日记记述,2日下午1点到安庆,在此久候并一起共进午餐的,有“蔡晓舟、孙养臞(养癯)、汪东木、汤保民(葆铭)、刘式庵(贻燕)、陈式平……”后胡适在安庆的活动,也多是汤葆民伴随左右。

(左,尚志学堂学生邓以蛰;右,第一模范小学教员蔡晓舟)

蔡晓舟,早年在安庆参加马炮营新军起义。后至北京,供职于北京大学,并与高一涵、程演生等,组建旅京皖事改进会。这年春天,身份为安徽省立第一模范小学的蔡晓舟,在县学宫召开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备会,后在菱湖公园茶社召开青年团成立大会。之后不久,蔡晓舟从第一模范小学离职,转任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教授。

常恒芳,岳王会安庆分部会长。1906年,由于陈独秀东渡日本,柏文蔚赴南京就军职,岳王会的重心就从芜湖移到了安庆。常恒芳时任尚志学堂训导主任,尚志学堂也因此成为清末安徽革命的秘密活动中心。后常恒芳入安庆督练公所炮兵训练所,旋升任马营哨官。次年参与安徽巡警学堂起义,失败后与熊成基等赴日本求学。
看看,高琦小学的历史,都有什么级别的校友,都有什么级别的职员!
所以,高琦小学毕业的小盆友们,赶快来看看这篇文章,看看你们曾经就读过学校,在安庆、在安徽历史上有多牛!
 

1980年前后,航拍安庆图上的高琦小学)

▉ 说说安庆那些老井,那些与老井相伴的老时光

▉ 安庆,北门外的那条工农街

▉ 民国安庆街头的那些青帮汉子

▉ 揭密:安庆是怎样造出中国第一部电话

▉ 人民路上的京津餐厅,还有印象吗?

▉ 安庆旧事:西门外有家诸永盛

▉ 1935年的民谣,把安庆老街道都唱到了

▉ 安庆这些家常菜,道道都让人馋涎欲滴

1990年前后,高琦小学教育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庆: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寻找童年记忆
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的这个安徽5A级景区,你还愿意去吗?
安徽排名第三的经济强市堪称“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
安庆旅游推介会在重庆召开
安庆旅游景点排名前十
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安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