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史蒂夫·乔布斯:“人类创造的本质,只是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忽视了“联系”与“建立框架”的力量
▲ 音乐醉耳,思维醉心。

联系,建立框架,是最重要的能力。


若愚这厮

马斯克说:

记忆其实是一件难事,大部分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东西,都不值得被记住,为了快速记忆,你必须赋予它意义,经常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会有相关性?你只要问出了这个问题,你基本上就可以记住了。因为你的大脑,同时在持续尽量地忘记其他东西。

查理·芒格说:

你必须认识到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想法的真实性,'生活只不过就是一个又一个该死的关联’,所以你必须有模型,必须看到关联性以及这种关联性的影响。大量有目的的阅读可以让人在潜意识里养成一种习惯,把读到的东西和所展示内容背后隐藏的基本概念结构联系起来,你会逐渐积累一些有关投资的智慧。如果没有进行过大量的的阅读,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出色的投资人。

上面的马斯克这个视频内容截取的不完整,我记得他完整的内容是这么说的:当然,我认为,当你尝试学习一些东西时,极其重要的是,建立相关性,问问,你为什么要学这个?因为我们的大脑一直在试图忘却。在潜意识层面上,我们的大脑试图决定,什么相关,什么不相关。你看到的大多数东西,你的大脑并不想记住它们,因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因此,你必须建立相关性。你想要说,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学习这个主题或那个主题。一旦你建立了相关性,你的大脑自然就会想要记住它。

查理·芒格说:

“想要变聪明,你要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而且你必须将答案联系到深奥的理论框架,你要去了解这些主要理论,虽然有些难度,但这过程会有很多乐趣。

很多人都知道思维模型的重要,但其实是联系思维模型才重要。具体做法就是,你要建立联系思维模型的框架

有人曾问马斯克:“你怎么学得这么快?”。他回答说:“我认为大多数人能学到的东西比他们认为的要多得多。我想大多数人都大大低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它们很容易在尝试之前就放弃了。将知识视为语义树是很重要的。在进入细节之前,确保你理解了基本原理。”

马斯克说的语义树,就是联系思维模型(悬挂思维模型)的框架,但同时马斯克表达了,“多数人很容易在尝试之前就放弃了。查理·芒格也是这么认为的。

查理·芒格说: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然而,我这种特殊的方法似乎很少得到认可,甚至对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人们要是觉得一件事情“太难”,往往就会放弃去做它

网络式学习,开始时速度非常慢,没有持续性与强度以及兴趣,大量的时间,还有相关经历,无法越过阈值,这是许多人在学习思维模型建立思维网络上遇到的最大障碍。

但一旦越过阈值,速度会非常快,因为每个新增知识点,相对于已有的知识雪球,只是一个点,用已有的复杂结构体系消化那个点就不费力,因为许多支持理解那个点的周边知识都已具备,让那个点粘在雪球上,知识雪球越滚越大。

当许多的模型建立起联系,再去理解一个思维模型,不仅毫无难度,还能更理解其与其他模型组合理解的妙处。

这个自我增强的循环是无止境的,所谓思维复利(滚雪球)效应。 

Ideas will meet and mate,have sex with each other. 知识复利(知识滚雪球效应)当你变得越好,你会越快地变得越好

2013年的一次访谈中,主持人问巴菲特和芒格,为什么他们可以远超同龄人和竞争对手。芒格说:“因为对于那些本来比我们聪明的人,我们学到了变得比他们更聪明的方法。”,“我们都爱大量阅读,聪明人都这样,但这还不够,你还应该有一种批判接受、合理应用的态度。大部分人看书都没有抓到正确的重点,看完了又不会学以致用。

查理·芒格说:

“我们看很多书。我认识的聪明人没有不看很多书的。但光看书还不够:你必须拥有一种能够掌握思想和做合理事情的性格。大多数人无法掌握正确的思想,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应用它们。你拥有的基本知识越多,你需要吸取的新知识就越少。

如果你用的是许多学生使用的那种学习方法,那你将无法掌握你需要的那100种思想——那些学生学得很好,接着把知识丢回给他们的教授,拿到一个分数,然后就把知识清空,就好像放掉浴缸里的水,以便下次装更多水那样。如果这是你用来学习那100种思维模型的方法,在生活中你将会一无所获。你必须认真学习这些模型,让它们变成你随时能够使用的本领。”

“你们要怎样才能得到普世智慧呢?使用哪种方法能够让你跻身于世界上极少数拥有基本实践智慧的人士之列呢?

长久以来,我相信有某种方法——它是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比绝大多数人所用的方法都有效

正如我在南加大商学院说过的,你们需要的是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由各种思维模型构成的框架。然后将你们的实际经验和间接经验(通过阅读等手段得来的经验)悬挂在这个强大的思维模型架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们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现实的认知。

“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如果你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郑重地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你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我已经成为我的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与之相反,如果不努力去实践这种跨科学的方法,你们中的许多最聪明的人只会取得中等成就,甚至生活在阴影中。

“总的来讲,如果人们毕生致力于将他们的直接和间接经验悬挂在一个解释“为什么”的理论框架之上,那么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使用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人类的大脑需要理由才能更好地理解事情。你们应该把现实悬挂在附带理由的理论结构之上。只有那样,你们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思考者。

在《穷查理宝典》中李录说:“查理的脑子就从来没有任何学科的条条框框。他的思想辐射到事业、人生、知识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看来,世间宇宙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所以他提倡要学习在所有学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普世智慧”,以此为利器去研究商业投资领域。”


学习一个思维模型并不难,难在许多的模型建立联系,它们本来都是互相影响的,但它们因为没有建立联系而在人脑中的间隔比较远,思考时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有意建设思维认知网络,就能在学习和阅读中不断让重要思维全部收入眼底且“互相见面”(用一种物理强化来减少大脑无视关联或不愿耗能做关联而导致只见树木),带来的效果是越来越熟悉重要模型彼此的关联影响有的时候是较远距离的连接,也是洞见的本质)。

史蒂夫·乔布斯说:

“(聪明意味着)很大程度上是能够缩小范围的能力,就像你在一个城市,你可以从80层楼高的地方俯瞰整个城市,当其他人试图通过查询呆逼的小地图找出从A点到B点的方法时,你可以看到一个整体分布的走向

“创新就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到一起。当你问有创意的人是怎么创新的,他们或许会有点尴尬。因为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联系,然后总能看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再整合形成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

硅谷王川说:

“创意的本质,是把以前孤立的各种事物,以一种新奇的,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起来,对参与连接的各方都创造新的价值。”

“大部分人在现代社会的各种盲动,本质上好比缺乏一个高效精准易用的导航系统,后果则是:获取真实信息成本高,时间周期长;很难迅速准确的判断自身在社会,世界里的正确位置(好比在大触摸屏导航系统上迅速 zoom in,zoom out),缺乏迅速精准实时调整发展方向的能力。”

布莱恩·杜梅因在《贝佐斯经济学》中说

“贝佐斯对未来的设想十分惊人,他拥有看穿未来的能力,他能将毫不相关的信息和模式拼凑在一起,并在其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这种能力是异于常人的。

梅利莎·席林在《奇才》中说

“特斯拉和马斯克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他们都拥有非同寻常的认知能力,可以在脑中几乎瞬间进行长路径计算,看起来就像变魔术。但他们的计算过程是有迹可寻的,只是他们沿着那条路径思考的速度太快,别人根本跟不上。有些事情,对他们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对那些还未搞清步骤、没能考虑清楚的人来说,这些事情却会显得牵强。”

“创造力是一个随机联想的过程,而后续的研究(包括我自己的关于认知洞察力的研究)都表明,还有另外一种与智力直接相关的解释:长路径联想

我的研究将认知洞察力视作一种网络分析模式,它显示出,对那些有更大可能或更强能力通过头脑中的联想网络来搜寻更长联想路径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将别人根本想不到或觉得奇怪的两个想法或事实联系起来。看起来随机,事实可能根本就不是这样——只是别人没能看到其中的联系罢了,因为他们的思维跟不上那么长的联想链。


马赛厄斯·贝内德克(Mathias Benedek)和奥尤查·纽鲍尔(Aljoscha Neubauer)教授的研究发现与我的结论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通常情况下,创造力极强的人和普通人的联想途径是一样的,但前者联想的速度很快。用不了多久,常人能想到的,他们都已经想过了。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比别人更快地开始不那么常见的联想。

贝内德克和纽鲍尔的研究认为,他们的联想之所以速度快,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常的工作记忆和执行控制力。换句话说,他们有能力在头脑中思考,同时有效调遣许多事情,这样就可以快速进行多种可能的联想了。

特兰·格里芬在《查理·芒格的原则》中说

当比尔·盖茨说“查理·芒格确实是我遇到的最博学的思想家”时,巴菲特补充道,芒格有“世界上最厉害的30秒思维。他一下子就能从A蹦到Z。甚至你的话还没有讲完,他就看清了所有的本质”


思维从A蹦到Z,就是把接近穷举后(尽量多)的重要思维模型,在长期的经常联系中,快速的联系信息与场景应用于现实思考,快速化复杂为简单抓主要矛盾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称为「量子思维」

村上宪郎 在《量子思维》中说

当你面对一个不知道有无正确答案的课题时,能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或者说:

在看起来可以持续取得“成功”的状态下,能迅速发现课题的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我们称为“量子思维”

信息是一种结构,知识是一种关系,智慧关联诸多关系为因果。

罗伯特·弗里茨在《最小阻力之路》中说

思考是把众多事件予以孤立,而“理解”则是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理解是一种结构”,富勒宣称,因为它意味着把事件之间的关系找出来

收集多元思维模型并建立思维模型框架(网络),可以从一个给高纬度俯瞰(俯瞰是一种熟悉联系后的及时回顾与提醒)多元模型间的路径(联系),也可以说拥有一副显化的心智模型地图(“你应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思想储存库,这里面的想法以各种关系彼此关联,包括因果关系和其他关系。从一个想法到另一个想法的激活需要庞大网络中某一个局部网络的激活,而这个激活的局部网络正是当下正在运行的。你可能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这就是真相)。

当你将更多的多元跨学科思维模型联系的更紧密合理并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时,它能比较好的提醒你需要最大可能用这张心智地图更多的相关重要模型来识别问题的本质,并更容易做到,这也是芒格说的思维模型格栅(框架)的作用。 

丹尼尔·卡尼曼

“我们在记忆列表信息方面非常差,但很擅长记忆路径。如果在路径上安排了列表,你就会记住这些列表里的内容。

瑞·达利欧在《原则》中说

“考察影响你的那些事物的规律,从而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学习有效应对这些事物的原则。

通过这样做,你将开始理解每个“再现的情境”背后的机理,并逐渐形成一个应对该情境的“意境地图”

随着你对这些关系的理解不断加深,你就能看到隐藏在扑面而来的复杂事物中的实质。你将明白你面对的事物属于哪种类型,并自然而然地运用正确的原则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接着,现实会向你发出强烈的信号,或者回报你或者惩罚你,以体现你的原则的运用效果,这样你就能学着相应地调整这些原则。有的人很擅长自己把问题和解决办法搞明白,这样的人拥有良好的“意境地图”。也许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了这种能力,也许他们天生就富有理性和常识。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自己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更强。

杰夫·霍金斯《千脑智能》中说

我们推断,大脑新皮质以一种叫作“参考系”的方式储存了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知识。我稍后会更全面地阐释这一点,但现在,我用一张地图来做类比。一张地图便是一种模型:一个城镇的地图是这个城镇的模型,而网格线(如经纬线)便是一种参考系,它提供了地图的结构。参考系告诉你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如何实现目标,比如如何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我们发现,大脑中的世界模型也是基于地图般的参考系建立的,不是一个参考系,而是数十万个。事实上,我们现在了解到,大脑新皮质中的大多数细胞都致力于创建和操控参考系,大脑利用这些参考系部署计划,进行思考

查尔斯·哈奈尔《硅谷禁书》中说

1/ 工程师设计跨越江河峡谷的大桥时,在尝试把大桥在形态上具体化之前,总是先在大脑中想象出整个建筑。这种形象化就是精神图景,它预先决定了最终在客观世界中成形的建筑之特征。

2/ 拥有是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之上的,我们把这种意识叫做“内在世界”。我们所获得的那些有形的拥有,则属于“外部世界”。拥有内在世界的就是心智。让我们能够在外部世界获得拥有的,也是心智。心智通过思想、精神图景和行动来彰显自己。每一种成功的商业关系或社会地位,奠定其基础的基本原则,都是要认识到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差别,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差别。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

“如果以原则为生活中心,智慧和人生方向的来源就是正确的地图,反映事物的真实历史和现状。正确的地图让我们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目的以及实现途径,能够基于正确的资料做出更有意义、更易执行的决策。

罗伯特·弗里茨在《最小阻力之路》中说

若能把你想创造的东西构思成画面,这对你有很大的好处。首先,当你把创造构想变成画面时,你就能同时将大量资讯融入画面中。这就像中国的那一句俗谚:“百闻不如一见。”很多难以用文字描述的信息,都可以靠画面来传达。你可以清楚看出结构中各种不同要素的关系。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画面,但创造物的一切,包括形状、轮廓、设计、功能、印象、感觉还有鲜活度等,都能被呈现出来,变得具体而微。

用画面思考的能力奇妙无比,它让你能够从知识着手,而非从臆测开始。这是为什么许多专业创造者通常都如此有自信的理由。即便是最没安全感的艺术家,对于自己的视觉画面也都非常有自信。

你应该学着把想要的东西化为画面,这也许需要练习。当你开始试着用画面来构思时,你将能够厘清你自己想要的成果是什么。

用想象的方式,从各个角度来检视你想要的成果。试着添加新的元素,试着把某些元素删掉。从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等角度远观或近观它。在你练习改变观察角度的过程中,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想要创造的东西。有时候你会感到诧异,大部分时候则不会,但你总是能够更了解自己的概念。

路易斯·科佐林诺《大脑神经可塑性带来的启示》中说

当问题以更高程度的抽象思考呈现出来时,学习能够被整合进增强记忆、学习和认知灵活性的更大概念模式中

杰夫·霍金斯《千脑智能》中说

“尽管有关大脑的细节知识在不断积累,但大脑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仍然相当神秘。”他接着说:“脑科学研究明显缺乏的是一个可以解释这些研究结果的普适的思想框架。”'克里克认为,大脑是个谜,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收集到足够的数据,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排列已经拥有的这些“碎片”。'

曾经,就如研究大脑运转原理遇到的问题一样一样,我也积累了无数的思想碎片(主要是思维模式)但缺少框架,但当再积累的更多,就会混乱低效(信息熵增正在发生),直到我熟练的用思维模型框架来“悬挂”思想碎片(实现多元思维模型的分布式有层次的网络排列),就再没有过任何学习的烦恼了,甚至基本只要在看书都有心流,思维模型发生联系带来的。这个方法你也完全可以掌握。

罗伯特·亨利在《艺术精神》中说

“似乎按在某些时刻,我们获得启示,看出个别部分之间存在着一种整体的统合感。这当中有一种理解感和极大的快乐。我们进入一种伟大的秩序里,也被带进更浩瀚的知识殿堂。”

史蒂芬·科特勒《跨越不可能》中说

把因果联系起来,就是模式识别。为了奖励这种行为,我们会分泌少量的多巴胺。多巴胺带来的乐趣可以强化“是什么”和“为什么”之间的关联,从本质上提升学习能力。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很多学习都可以归结为模式识别,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只要你坚持读下去,就会不断地捕捉到微小的信息,而你的模式识别系统就会不断地将这些信息拼接成更大的片段。这些更大的片段将成为你在新知识海岸上的滩头阵地。

查理·芒格

'当你让自己跨越了眼前的藩篱,你就能够观察到在其他领域发生的相近事情,辨别不同的思考模式。然后,一个概念会被另一个概念强化,这个概念又会被第三个概念强化,如此不断发展,你就会发现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关键是找寻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幸运的是,我们人类的大脑一直都是这样工作的。'

信息学专家 Richard Hamming说 

'知识和产出效率就像复利一样。知道的越多,学到的也越多。学到的越多,能够做的事就越多。能做的越多,机会就越多。我不想给你一个(复利的)回报率,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两个同样能力的人,如果其中一个每天腾出多一个小时用于思考,他一辈子下来会比另外一个人的产出要高很多很多。'

约翰·霍兰德在《涌现》中说

“模型是日常生活中很自然的存在,因此人们很少停下来想一想它们为何如此普遍,又为何如此变化多端,对我们又有多么重要。

在日常行为中,模型就像看东西和运动一样普遍,但正是这种普遍性隐藏了它的巨大复杂性。

为了洞悉隐藏在熟悉表象下的本质,我们必须抛弃某些特定模型的特殊性,去探寻那些适用于所有模型的核心特征。

如果能够抽取这些核心特征,我们就能够将它们融合成一个普适框架,并让它指导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普适框架,我们就会像分类学家或蝴蝶标本收集者那样,列出一大堆模型并标出它们所有的特性。

收集模型和罗列它们的特性无疑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我们要想有条理地研究模型是如何帮助人类认识世界的,那就必须借助这样一种普适框架。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框架思维》中说

“框架最主要的意义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能实现什么。框架赋予我们力量,因为它使我们得以保持专注。框架运作得当时,可以突显事物的本质,而令我们忽略其余方面。这是框架的特征,而非程序员所说的缺陷。框架就像巨大而高效的认知捷径,勾画出相应的思维空间以便我们做出决定。它使我们能更快速有效地做出选择。它也简化、强化并放大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从而指导我们的行动。”

村上宪郎在《量子思维》中说

1/ 虽然通识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科目,但是能有意识地合理运用这些通识知识的人却少之又少。

因为,我们在走向社会后,如果不能把在通识课程和素养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Frame ofReference),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最多只能算是一些知识片段。

2/ 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指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信息,能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轻松形成连接和联系。

形象地说,是指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形成一张类似互联网一样的交错连接的知识网络。

“Frame of Reference”一词,也是心理学术语,在心理学中它是被这么定义的:

我们将外部信息存储在大脑中合适的抽屉里,长时间正确保存,并能在必要的时候迅速找到和获取这些信息。在大脑中创建这样一个系统,就称之为'Frame of Reference’。

3/ 总之,我想说的是,将从外部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正确地存放进大脑,构建一个“巨大的知识架构和知识体系”特别重要。形成知识架构和知识体系之后,才有可能形成“量子思维”。

4/ 所谓知识体系的形成,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形成可以超越专业和领域的限制、串联起各个学科知识的联系。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锻炼我们以宏观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模式和灵活应对万事万物的能力。

决策狮-多元思维模型框架(悬挂多元跨学科思维模型的框架)就像一个大脑的外挂或可称之为第二大脑,这个外挂支持你不断站在有可信度的智者们(企业家、投资者、思想家、未来学家等)的肩膀上进行无止境的思维模型组合升级,也可称为认知升级

焦虑的本质不在于无知,而在于如何终身学习。找不到核心算法,建立不了知识网络,便无法开始机器学习和更高效的进化。

如果没有框架依托,绝大多数的学习都是低效的。找到一种系统,来统合你所掌握的纷繁凌乱的所有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最重要是思维),就相当于一座摩天大楼终于搭建起了它的骨架。愈加完整、不断更新丰富的多元思维认知体系结构,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核心竞争武器。

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分6大层次。
第1个层次是现象层,即看到的都是纷繁芜杂的表面事物。
第2个层次是工具层,即不但看到了各种表面事物,还在表面事物中总结及归纳出了工具,通过工具更好地完成表象的工作。
第3个层次在方法层,就是在工具的基础上,能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及行为方式,并解决方案化,从而能持续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第4个层次在方法论层,就是不仅能总结出方法,而且还能将方法系统化,形成一整套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体系或者系统,从而从全局层面,而非局部层面解决问题。
第5个层次是框架层,框架比方法更为抽象,是人类对底层规律进行探究及抽取、封装之后形成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原理级存在,能普遍适用于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问题解决。
第6个层次是认知层,认知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层次,张一鸣说:“你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就是你的竞争力;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知越深刻、越有竞争力”,认知所有竞争要素中最底层要素,认知就是你对事物最底层的规律触达能力,如广义相对论的最底层规律就一个公式E=MC2,认知要素是一个人所有竞争要素中最难建立的要素。
何一个人做一件事情,都超越不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
认知所有竞争要素中最底层要素,而这里说的认知就是你是否能看透事情的本质,抓住事物最底层的规律;认知要素最难建立,而其他的竞争要如你的团队构建、组织管理、日常运营、融资等都是可以基于你的认知则都可以构建。

你的认知越深刻,你的其他要素的组合能力就越准确、也越强、越有竞争力,所以说认知是决定成败的核心要素。
——张一鸣

框架是人们对复杂世界的底层规律的一种高度总结,一种高度抽象提炼封装而成的模型。

框架是高手从上帝手里'偷来’的地图。

实际上决策狮-多元思维模型框架就是融合了多个“第二大脑的外脑,但是它利用了计算机的无限存储快速检索与人的逻辑、联想、理性,能不断快速改进迭代升级,可以不断改进部分模块而得到系统的非线性升级

梅特卡夫定律 网络的价值=价值系数×节点数^2

查理·芒格Lollapalooza智慧定律 头脑的智慧=智慧系数×模型数^2

规模决定网络价值,网络价值根据节点数的增加呈指数爆炸性增长,经过临界点后涨幅远超节点数增幅,因为每增加一个节点N,潜在都会给N-1个节点带来价值。所以是非线性的效果

作为这个框架的建设者,若愚这厮的感受会十分清晰明显,我能一直在体验给自己的大脑“编程” ,大脑就在你的面前持续随着你的阅读学习持续在改进,你知道你就是面前的那个显化的外脑,它最终能基本代表你

从思维迷宫走出来,就像从二维到三维,升级了视角可以俯瞰思维迷宫,看到了纵横交错的路径和过去总是在一个偏狭角落兜兜转转,这种觉醒,要不靠自己顿悟,要不靠高人指路向高手学习,省去自己领悟的时间更快进化,因为自己努力领悟到突破的时间非常不确定,即使在持续有突破自我意识的前提下。


一定要俯瞰体会那张有意建设的思维“网”(结构,逻辑,张力,路径)的力量(质量才是目的),不要停留在关注联系性不强层次性不丰富的思维“点”的力量(数量支持质量,质量才是检验的标准),你的大脑本就是一个网——武装了思维模型的多元神经网络,虽然复杂,但值得你画出它,最好是基本上它就能代表了你(你的思考基础设施),【你就是你的框架 You are your wisdom-framework! 

姜鹏在《隐忍的崛起:基于地缘战略心理学视角》中说:

理论是一张地图。以其超越事物本身的复杂繁冗而形成的抽象简约的思维路径,在尚未出发时便预先为我们全景勾勒出需要经过的各个重要路段和最终通往智慧山顶的最短路径,以至于我们的旅途不会盲人瞎马地在蔽日丛林中迷失方向。一幅航海地图为我们描绘出可供选择的主要航线,以至于我们能够规避因迷航而触碰浅滩暗礁的风险。它通过突出大陆轮廓、淡水岛屿等重要补给港口,为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提供指引。

  • 下图为:决策狮-智慧框架(完整版)

  • 下图为:决策狮-智慧框架(极简版)

  • 决策狮-智慧框架,帮助企业家/创业者深入认识自我,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减少思维盲点,建立思维的网络式联系)以达到更高的层次。将原本只有麦肯锡等战略咨询顾问特有的顾问式思维,转化为你可以学会的思维方式。
     

  • 思维重要性无需多说,但很多时候,你知道的只是思维的碎片,而当你有了一个萃取智者思维组合的智慧框架,就像别人还在在炮弹时代,你已有了可制导导弹,一个思维制导系统,这是降维打击,从此掌握全局性的战略决策能力。
     

  • 如果思考与决策是你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有了更高效的思考决策系统,每次思考决策正确性的一点点提升,长期叠加下来,将会对你人生成就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建立多元思维模型,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如何开始建立受用终生的认知系统
“认知”是人与人之间的唯一本质差距
与其提升知识,不如改变思维方式的看法
揭示成长和认知世界的真相与方法!《打开心智》中的40条智慧之言
如何像查理·芒格一样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