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康震,你们是否应该给洪昇说声“抱歉”?

作者:姬健康

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对全国乃至全球华人宣传、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居功至伟,影响深远。

其中第四季的两期节目,提到了毛泽东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康震教授在作点评时不够完整,甚至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嫌,有失其国内“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权威”的身份。

康震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专攻中国古代文学和诗词。近年来,在央视开办的《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汉语桥》《经典咏流传》等有影响力、受众广泛的栏目里担纲主要点评嘉宾,受到广大喜爱中国古典文化的学子和普通观众的瞩目,估计也有一大批粉丝。但智者千虑,难免也有一失,他在给毛泽东《七律·答友人》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作点评时,几乎讲解了此诗产生的来龙去脉、典故轶事,颇为详细,却偏偏不提毛泽东的诗句并不是他老人家的原创,“斑竹一枝千滴泪”完全照搬了洪昇《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原句,当中只换了一个“点”字,洪诗全文如下:

绛帷黄发太夫人,

哲嗣传来苦调新。

斑竹一枝千点泪,

湘江烟雨不知春。

斑竹

康教授在讲解此诗时根本没提到它的出处,可以说他将此诗理解成是毛主席的原句了。在全国,恐怕不单单是康震教授,大多数诗词爱好者恐怕都不知道它是洪昇的原创。

也许有人会不认同笔者说法,他们认为可能是康教授知其出处,有意不说呢!但是,按照诗词讲解的逻辑来说,我们认为这种认知是说不通的:你既然讲解此诗,说到了它的典故来源(如斑竹等),岂有不讲此诗全句的源头的?更何况只换了一个字,“点”与“滴'合起来就是“点滴”,意思一致,怎能作为后改者的原创?假如说康教授明明知道是洪昇原创,却一字不提,那就是心中有难言之隐了,他害怕什么?

我们不能这样莫名地去揣度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有不恭之嫌。中央电视台,全国影响力最大的传媒平台;康震教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著名文化学者,如果知道这一小疵,难道不应站出来给洪昇说声“抱歉”吗?

洪昇诗康熙版原题为《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这里的“顾太君”就是我国清初著名的女诗人顾若璞,央视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归亚蕾朗诵她写的分家信更使顾若璞火了一把。

顾若璞

黄式序是顾若璞的孙子,也是洪昇的表兄弟,毫无疑问两家是亲戚了。此诗土默热先生在他的系列文章中已经作过详解,本文不再作过多解释。有一点须重点提示一下,康熙时期,人们(至少杭州人)呼家中女方祖辈老人为娘家姓,比如原诗中称“顾太君”,这与《红楼梦》中贾母只称“史太君”而不叫“贾太君”是完全一致的。而到了乾隆时期出版的洪昇诗集《稗畦集》就被改成“黄太君”了。仅此一点,也可看出《红楼梦》是什么时期写成的小说。

洪诗属读后感,用娥皇、女英的典故来比喻顾若璞诗中记录的苦难艰辛,这种苦难不可能仅指家长里短、儿女私情,更多的是对兴亡更替、故国故园的眷念和叹喟。我们后人虽然无法领略顾若璞全诗,但诗集中含有浓浓的“送春苦调”是不言而喻的,“湘江烟雨不知春”所抒发的正是这种感叹。“湘妃”故事虽是熟典,但也不能阿猫阿狗随意引用,这应该是常识吧。

湘妃

巧的是,《红楼梦》作者在为林黛玉撰写的《题帕三绝》中也围绕着“湘妃”故事作了如下诗句,我们仔细读一读:

其一

眼空蓄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与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不识香痕渍也无?

通常红学家或一般红学爱好者在解读《题帕三绝》时更多的是停留在字面上,以绛珠仙草还泪来诠释诗意;或者将宝黛爱情无限拔高,什么“冲破封建牢笼”啊,“向往婚姻自由”啊等等;或者干脆联系上黛玉的住所称“潇湘馆”,别号又叫“潇湘妃子”,诗中有“湘妃”故事当然毫不奇怪了。

潇湘妃子

但是我们的读者偏偏忘了林黛玉虽贵为官宦子女,离“妃”却相去甚远,况且家中已有一正牌“皇妃”元春,岂容外孙女自称“妃子”?事实上林黛玉诗中是以“湘妃”自比的,“湘江旧迹已模糊”,谁给她如此底气?如要厘清这一矛盾,只有老老实实回到土默热红学体系中来,回到《红楼梦》与《长生殿》的传承关系上才能正确解释清楚。

《长生殿》与《红楼梦》是一对孪生兄弟,林黛玉的身世、性格、才情、爱情、遭遇、结局更多的是参照杨贵妃的史料塑造的,土默热红学体系中已有太多的证据证明,限于篇幅,本文只举一例:林黛玉作罢《题帕三绝》,正欲还想往下写时,只觉得面上发烧,走到镜台一照,有如下两句话:

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

也就是说,黛玉是以桃花自比容貌的。“黛玉葬花”所葬是桃花,所吟也是《桃花行》。无独有偶,洪昇在《长生殿·埋玉》戏中,当写到杨贵妃被逼自缢时,唐明皇第一句唱词就是:

【红绣鞋】当年貌比桃花,桃花。

说到黛玉容貌,使笔者想起那位阅女无数的公子哥儿薛蟠,当见到黛玉的第一眼时,作者用的形容词是“风流婉转”,而白居易《长恨歌》形容杨贵妃的词是“宛转娥眉”,又是巧合?不是一个人的手笔,焉得如此一致?可见,林黛玉身后的影子“妃子”,是作者不得不有意为之的。

宛转蛾眉马前死

弄清楚了这些前提,我们再回到《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与《题帕三绝》的对比上,先读一下这一对诗句: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再对照一下《题帕三绝》诗里的“泪”“点点与斑斑”“湘江”“竹”,《诗集见示》里表达的意蕴和字词不都一一出现了吗?更何况“湘江烟雨不知春”与湘江旧迹已模糊”字眼相仿、文意相近前用“滃染”法,后用“泼墨”法,“湘江”照搬,“烟雨”“模糊”表达的是一个意境,这是同一个作者以他的旧诗在另一部作品里大而化之的扩展书写,是最为恰当的诠释,是作家们最为通常的创作方法,而对比曹雪芹轶事和遗文,都是空白,康震教授不提洪昇,是不是也有所顾忌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是非难辨挨狂打 旧帕寄情表爱心
空有愁心怀俊杰(刘绪恒分类诗词之十)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楼梦】题帕三绝赏析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诗词曲赋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