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随感】轻抚月光||李天霞

作者:李天霞


十多天前,在朋友圈里看到以法国总统马克龙为素才的段子,将马克龙从政仅用12年便站上了政坛颠峰归功于娶了比自己大24岁的老师做老婆,调侃马克龙得益于老妇少夫的婚姻而在仕途上一路开挂,青云直上。段子以一联结束戏谑,下联:马克龙娶老婆鼓舞了众多老太婆;为了联句的工整,上联捎上了杨振宁:想当年,杨振宁纳翁帆激励多少老头子。幽默诙谐,令人捧腹。

近几日在网上刷到一则上了热搜的视频,46岁的余秀华和小她14岁的90后男友在荆北举办了一场浪漫的草坪婚礼。视频中的余秀华一袭洁白婚纱,脸上洋溢着微笑,身后摇曳着一片激情澎湃的红玫瑰。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一举成名的余秀华,不再向才华和气质并重的文人俊士频送秋波,也不理会六神磊磊的打情骂俏,更不惧躯体中悄然而至的暮色,摇摇晃晃,穿过半个湖北,神龙架俨然诗人的伊甸园,90后养蜂人用唯一的“爱”慰藉了诗人残疾的心灵。如果说在2022年/它不过是让一颗苍老的心/适时地葱郁了一次"。

消息一出,全网皆惊,得益于新媒体的举手之劳,围观者表情丰富,有人祝福,有人疑惑,有人感慨,有人羡慕,有人讥讽,有人嫉妒。

有着诗歌天赋的余秀华以天生的残疾,经历过无爱的婚姻、家暴、离异,经历过嘲笑、羞辱、可怜、同情,无处诉衷肠,泥里生活,云里写诗,渴望有一个懂得并欣赏自己内涵的人撞击心灵举案齐眉。集脑残、农妇、诗人于一身的余秀华还真不担心被网暴,“你们攻击我和90后谈恋爱是有伤风化,难道你们的配偶都是按需分配的?如果爱情和年纪相关。你们只需要人口配对就可以了。”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她为90后男友遭网暴而痛心疾首。直言爱情的本质是各取所需,是互有所图,有所图才有意义。用诗歌改变了命运的女诗人,钱还是情都不重要,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是当下的拥有,犹如拥抱着月亮。

余秀华的婚礼之所以吸引数以万计的围观,除了名人效应外,还因其颠覆了人们对婚姻般配与否的固有认知。首当其冲的便是年龄的差距,君不见,所有的报道都是将“46岁”和“90后”挂成了酒旗飘飘。

油然想起一个年龄悬殊的老妇少夫因结秦晋之好在四乡八集,为人不齿,遭人鄙视,又令人同情,让人唏嘘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半个世纪前的1972年,那时,我正赤着脚,在阡陌间彳亍时常心存渺茫。

故事中的老妇姓孙名玉花,娘家是我们大队的孙庄,三十多年前嫁给镇南大队的王家为妻。不幸的是其夫已于多年前一病不起,孙玉花含辛茹苦独自抚养三个儿子长大,相继成了家。有了媳妇的儿子们成了长尾巴的山喜鹊,一个个离开老窝,在老宅之外择树筑巢,过起了小日子。留守在祖屋里的孙玉花形单影只,家里家外,田头垄间,寂寞的打发着贫乏。53岁的孙玉花,人老珠黄,目不识丁,没一丝风韵可存。

故事中的少夫是69年下放到镇南接受再教育的知青小郑,当年27岁,正值华年。无父无母,如影相随的是黑五类子女的身份。在镇南插队的知青仅小郑一人,当年生产队没有单独给他建房的资金和规划,安排他临时住在了人口简单住房相对宽敞的孙玉花家。始料未及的是“临时”转身成了长久,以至于住出了故事。

小郑和孙玉花的小儿子同年。起初,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一老一少,房东和房客,和睦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而平淡。

农闲和逢集时,小郑在街上食品站门旁摆个油条摊,挣点灯油火耗。

那是个温饱难以满足的年代,不仅贫穷夫妻百事哀,贫穷的婆媳之间也常有龃龉。孙玉花在和媳妇大吵一架后,生无所恋用一根腰带把自己挂在了房梁上。也是命不该绝,正好被提前收工回家的小郑撞见,从鬼门关将孙玉花拉了回来,并以自己的窘境现身说法,让孙玉花断了死的念头,燃起了生的希望。

两人的关系变得亲近起来,小郑会帮助孙玉花做些体力活,孙玉花会在生活上给小郑更细微的照顾。

也许是为了感恩,或是同情小郑孤苦伶仃的身世,亦或是同住一个屋檐下日久生情,孙玉花要以身相许。

也许是恋母情结作祟,或是黑五类印记剔除无望,亦或也是日久生情,思索几日后,小郑接纳了孙玉花。

这桩婚姻对双方而言既非父母之命,也无媒妁之言,伶仃的小郑无需征求意见,也不会收到任何祝福。

可孙玉花有自己子孙后代,有娘家的一兄一弟,还有前夫家族里的男女老少。儿子们视母亲的选择无异于奇耻大辱,自此恩断义绝。当孙玉花回到娘家寻求靠山时,哥哥用“死不要脸和辱没了祖宗”的叫骂打断了她的期期艾艾,弟弟则用双拐将她砸出了家门。孙玉花如同断了手足。

孙玉花的哥哥是大队治保主任,平时寡言少语。也许是念着手足情亦或是为了保全自己和祖宗的脸面,哥哥找公社的民政助理恳求不要给妹妹的再婚予以法律保护。弟弟一条右腿丢在了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因荣誉军人的伤残金和困难救济常与民政助理过招。为了阻止姐姐的这桩有伤风化的再婚,弟弟孙荣军用拐棍警告助理不准给丢人现眼的姐姐开结婚证明,并扬言天天来此折腾。老谋深算的民政助理回应哥俩同样的话:婚姻法上没有男女双方年龄差别的规定。只要是双方自愿的,不是近亲,没有法律规定禁止结婚的疾病,不存在重婚情节,就没有理由拒发结婚证。

当两个当事人出现在助理的办公室门口时,助理把孙玉花挡在了门外,对小郑苦口婆心:“小郑,你就这样破罐破摔了?就没想过要留个后?!”助理问的直截了当。

“助理,我知道您老是好意,我没想过要留个后,我不想让子女和我一样,受人歧视,看人白眼,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再说,有谁家愿意把闺女嫁给我这样的人?……她对我好,这样互相有个照应,过一天是一天吧,也不枉在世上走了一遭。”

小郑因“老子反动儿混蛋”丧失尊严,心灰意冷。

“你啊……你,年纪轻轻的怎么这么消极呢?你再回去好好想想,想的长远些。”助理话里有话,对着门外提高了声调“并不是我怕孙独腿闹事,一个残废军人,书记也拿他没法子。回去吧,再好好想想。”旁观者清,助理的做法无可非议。

孙玉花和小郑都清楚结婚证意味着什么,也听懂了助理的言外之意。几天后两人去县城民政局领了能让他们安稳度日的法律文书。孙荣军随后去了县里,县民政局的人没买他的账。

前夫家族里人不准两人在祖屋里办婚礼。孙玉花带着小郑在镇西一个独居的老人家住了几天,这是位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奶奶,童年时和孙玉花一起割过猪草,也是婚礼上唯一的客人。

孙玉花和小郑的故事不胫而走。

从港西回到港南汪庄,小郑由房客变为入赘。逢集赶圩的日子,小郑依然在食品站门旁炸油条。赶集的人围着油条摊像看西洋景:“这就是那个要娶老奶奶做女人的知青小郑?”

“不瘸不拐不疤不麻的,二十几岁小青年找个老奶奶,图的什么啊?讨媳妇都是为了有个后,50几岁了还能生养吗?”

 “听说家庭成分不好,现在姑娘找婆家都要看出身的,没有姑娘睁眼往火坑里跳的。”

 “也是可怜,老奶奶是镇南王庄的,娘家也不远,守了不少年寡,一把年纪守不住了。受媳妇罪,寻死上吊时被小知青救了,哎,日子也是难熬。”

庄稼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像刀子一样锋利。小郑一言不发,阴沉着脸,双手在面盆里机械地揉着面团。

那个年代,在庄稼人的认知里,婚姻的实质就是传宗接代,搭伙过日子。

这件事的枝枝叶叶是我坐在卫生室里从孙玉花的亲属和庄邻口中听来的。那一段时间,凡是来卫生室的总是提起这个话题。

几天后,我去公社卫生院办事,在西药房的窗口看到了小郑在排队取药,爱说爱笑一口南京腔的张护士嚷嚷着走了过来,“乖乖隆哩咚,是新郎官啊,结婚大喜,给喜糖,给喜糖。”小郑楞了片刻,低着头没说一句话,转身出了医院,连药也没有取。

“开玩笑也不看看人,这算什么喜事,还要喜糖,小郑心里够苦的了,你这不是让他伤心吗?!”上海下放的王药师不由分说的把张护士埋怨了一通。“我就是玩笑惯了,不走心的,小郑也真是可怜,哎……”张护士长长的叹了口气。

我移步至医院门外,看着小郑踽踽独行的背影,几分同情,几分苦涩,几分凄凉……

不管是苦涩,还是甘甜,是痛苦还是幸福,这对出身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又如此悬殊的老妇少夫确实走在了一起,权当是相互取暖,城里城外,冷暖自知。

几十年来,这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常常在记忆里沉渣泛起,几次复盘,苦涩难以释怀。

也是在那一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知青白启娴的故事,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受人怂恿闪嫁大字不识一斗的毕某,所托非人。当年的主流纸媒曾以大幅的图片和扎根农村的豪言壮语从政治的高度对白启娴的婚姻指手画脚,道貌岸然。

去年九月,我一时心血来潮,通过堂妹联系了镇南的同学。从她口中得知,79年底知青返城时,小郑只身一人回了城,也没再回来过,走的如此决绝。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之久,走过了七年之痒,八年之痛时不再同行。试想,如果没有知青返城,他们的婚姻之路能走多远?

最终,儿子接纳了年过花甲的母亲,母子冰释前嫌,几年后孙玉花因病去世。

这桩因年龄悬殊,有悖世俗的婚姻饱受诟病。撇开从一而终不论,作为年长的女人,受到的鄙视多于同情,年少的男人受到的则是同情多于鄙视,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之根深蒂固可见一斑。

随着时间的沉淀,当我将孙郑二人的故事诉诸笔端时,苦涩正渐渐淡去……

曾在网上看到辽宁锦州有一对17年前结婚的“名人”夫妻,出名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妻子马玉琴比丈夫李玉成大了整整三十二岁。唱“二人转”的奇葩夫妻靠直播扮丑维持生计。难免令人心酸。日前搜了一下,吃瓜群众最近一边倒的指责少夫李玉成,疑其想以七出之条与老妻分道扬镳,结婚时已65岁的马玉琴早已过了生育年龄,李玉成不知道?!自媒体大行其道的年代,真假难辨。

年龄悬殊的老夫少妻也同样屡遭非议,如杨翁之恋,稍有风吹草动便被晾在风口浪尖上。

然而,随着历史车的轮滚滚向前,这些另类的婚姻也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婚姻被赋予的定义越来越多,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注重个人感受,注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契合。渴望在婚姻中获取尊重、信任和认可。社会也越来越包容,对有违世俗观念的婚姻及个人隐私也是选择了理解、包容和尊重。

如果没有十年浩劫,可能不会发生孙玉花和小郑的故事,荒唐而悲凉。如果他们的故事发生在今天,个中缘由应无关政治,他们的家人,亲属,庄邻以及陌生的路人给予他们的虽然还会有质疑,指责,或是鄙视,但也会有理解,包容,尊重,甚至是祝福。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在此,也给余秀华送上祝福。

幸福就是按自己的心愿生活。即便无法拥抱月亮,轻抚月光照样美好。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天霞, 女 ,淮安涟水人,清江浦城中医院医师, 退休后现  居苏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月光轻抚铁轨(外一首)
自己的婚姻要自己买单!年底,你被催婚了吗?
30岁没结婚你会考虑将就吗,婚姻能如此儿戏么
玉花
蕉叶轻抚
愿来生,常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