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征文选登】零头布 旧衣服​||陈亚林



作者:陈亚林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零头布为何物?在我们那个年代里,零头布可是家庭主妇们眼中的宝贝,儿时我们姐妹几个跟着母亲去东大街西十字路口南有一个布店专门卖布,我们称那家布店叫“歪房子”,一匹一匹各种好看的布放在架子上,母亲首先问有零头布卖吗?售货员打量着几个小孩,会拿出几块花花绿绿的零头布放在柜台上,用木头尺子细心地计算着尺寸看够做个啥衣服,正好外房子对面的东大街西头就有一家裁缝店,做衣服很方便,那年头好像也很少有成品衣服卖,自己买布做相对要便宜很多。
所谓零头布,就是一块布卖到最后,只剩下一个零头,不够一个成年人做合适的衣服,或只够成年人做一条大裤衩的,可以作价处理,不光是可以优惠打折,还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布票,有的甚至连布票也免了,对于店家没有造成更大的浪费,对于顾客呢?要比正常买布划算很多,只是有很多局限性,有可能尺寸是够了,但花色品种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但为了尽可能的省一点钱和布票,也只能是委曲求全了。

当我有了孩子以后,也会经常光顾布店为孩子购买零头布,自己学着裁剪做衣服,光顾最多的是靠纱厂和染整厂附近的一个布店,和大运河桥北印染厂附近的一个布店,因为这些布店有不少布都是本土生产的,有的布稍微有点小瑕疵,但对做衣服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吸引了不少家庭主妇前来购买,有时三文不值二文的一次性购买好几块放家里备用,够做什么就做什么。家里的带荷叶边的电风扇罩子、自行车坐垫罩子,再小的边边角角,我就做成娃的手套、小护袖、小围嘴,小肚兜,再小的布头还可以给娃做几个五颜六色的小沙包,这些平常之物基本都出自我的手。
我记得孩子出生前,经常买各种零头布留作给未出世的孩子准备做衣服,淮安的风俗通常是由娘家母亲给未来的孙辈做衣服,叫“催生衣”,母亲年轻时,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会裁剪,会自己设计服装,兄弟姐妹们儿时的四季服装多是出自母亲之手,可母亲卧病在床已多年,自理都成了问题,哪里还有这个能力帮我的孩子做衣服呢?

自己动手才是硬道理,那时婚后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先生在外地工作,一个月才能回来一趟,平时上班路远只能蜗居在单位集体宿舍里,只有在周末才回婆家,又不好意思让婆婆来为宝宝做衣服,从同事家里借了一台缝纫机放在集体宿舍里,还买了一把专门裁剪的剪刀,学着为未出世的孩子做棉衣棉裤小毛衫,不会裁剪就跟会做衣服的同事学习,照葫芦画瓢,为宝宝棉衣裤时,不会铺棉花,总是沾得满身都是,后来同事教我在棉花上先铺一层报纸,用针码好再翻过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白天要上班,就利用晚上时间挺着个大肚子在宿舍里踩着缝纫机,用各种零头布做了一堆小衣服,棉衣棉裤、小棉靴,小枕头,小包被就做了两条,现在的娃刚出生用的都是尿不湿,我们那个年代听都没听说过,小娃那时候都用尿布,我就利用旧床单,破旧的棉毛衫做了80多块尿布,挂在外面很壮观,大家都称那时候的尿布叫“五彩旗”,厚布的裤子被我裁剪成长方形,用缝纫机加工成大而厚的尿垫给娃晚上铺在床上用,零头布也就一两块钱,大人穿旧的棉毛衫基本都是纯棉的,又软和还吸水,两个长袖一剪,加个裤腰上个松紧带就是小娃一条小棉毛裤,还将这一新发明在同事朋友中推广,剪裁容易,造价低廉,效果不错。当然也有搞笑的时候,有一次竟然把旧衣服铺在床上用零头布手工缝补时,把衣服和床单缝得连在一起,只好拆了重来。
当预产期快要到时,我把大包小包用零头布做的一堆小衣服,拿回婆婆家放外面晾晒时,左右隔壁的邻居们还来参观点评,婆婆对我做了那么一堆小孩衣服她很是诧异,自从有了孩子后,我依然对零头布有很深的情结,上下班路上路过布店总会留意着买点零头布屯着,女儿两岁时,我会买一块白色的确良布做件小衬衫,领口镶上蕾丝的边会绣花的同学还帮我在领口绣了两朵鲜艳的小红花,跟买的相差无几,仅花两块钱。一直到我有了孙辈,家里还不时翻出一些当年用剩下的零头布,一算年头已近40年了,有的一直没有舍得扔,总觉得零头布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是一段岁月,难以忘怀的记忆,每一块布都记录着孩子成长的故事,锻炼了自己动手能力,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这些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距离实在太遥远了。时代感太强的零头布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谁还有那闲工夫自己精打细算去做衣服呢?回首当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做针线活,缘于对美好生活的勃发激情,那时的一辈子就像过了几辈子一样物超所值。
我们单位的同事也会结伴去布店购买合适的零头布,更小的零头布就用来做小棉背心小棉鞋,闲聊的话题也是如何给娃做好看的衣服,棉背心的纽扣是放在前面还是放在后面,我认为应该放在肩上,穿脱方便还不影响娃睡觉硌得慌,总之物尽其用。将买来的零头布利用到极致,那时的工资少的可怜,夫妻二人加起来的工资不过百元,稍有疏忽不会打算,生活就会显得捉襟见肘,甚至不够现在的娃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个玩具的,每个人都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十八瓣子花,精打细算那是必须的。
我们单位有一位电器工程师,说他还是个小当兵的时候,平时就把旧衣服,旧棉毛衫攒起来,甚至战友不要的旧棉毛衫在探亲时候也打包带回家,家人很奇怪,都还没有对象呢,怎么就想得那么远?他说留着以后娶老婆有娃时候当尿布用,果然在婚后这些旧衣服当有了娃以后终于派上了用场,一点也没有浪费,老婆就因为这个老公勤劳朴实会持家,很会过日子作为一大优点才博取了她的芳心。插队农村时,我跟当地的妇女们学会了用零头布或旧衣服胡成“鞋骨子”纳鞋底,用当时流行的黑灯芯绒为自己做了一双方口单鞋,和松紧口布单鞋,招工回城时就穿着自己做的鞋到单位报到的,透气舒服还软和,当地人说这鞋子“养脚”。
现在的年轻人有了娃根本不用自己做衣服,小孩衣服一买一大堆,还没来不及穿,娃就长大了,实在是太浪费了。那个当年在集体宿舍灯光下,踩踏着借来的缝纫机,用零头布为娃做衣服的我,已经青丝变白发年轻不再。当年亲手为娃做的每一件衣服,都蕴含了我对她至深的爱,而岁月给零头布贴上了标签,成了平淡生活的一个点缀,当岁月匆匆走过时,人生之简,爱无虚言。零头布旧衣服在娃成长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既有她童年的记忆,也有我为这个家付出艰辛的青春怀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都说物是人非,无论是物还是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弹指一挥间。零头布已成为历史,留下的便是回忆。曾经在灯光下用零头布一针一线为娃做衣服的往事,已定格成永久的记忆。


作者简介

相关往期荐读

▼▼▼


【生活】我的书法情结

【生活随感】仙人球

【往事】八十斤大葱

雪里蕻

浦楼酱油—老淮阴人舌尖上的鲜味

农场的小河 

梧桐树下

水门桥两岸风景 

那年除夕

澳门街头邂逅美女 

送煤人小万




运河人家


 大家的运河,

 小家的故事,

 百姓的日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女人们懂得,踩动缝纫机的青春芳华
[今日头条] 易发生的随笔《​裁裁缝缝乐无穷》
【服装往事】那年,我想做中国的范思哲和皮尔·卡丹/梁永胜
夜光杯——蝴蝶牌缝纫机的故事
超简单大肠发圈制作教程,缝纫菜鸟上路(抽奖!)
自己用迷你缝纫机做的衣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