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川独行】赵恺传•鹰翼凛然(三)


蓝色多瑙河

中国诗歌由翻译当场译成英语,传递给观众,大家并不惊讶。念一段,翻译一段,台下反响不是那么强烈。赵恺心想,我有办法让语言不通的人们都能感到中国诗歌的力量。
念到最后,他干脆自己翻译——他有嘴巴奏出节奏:当当得当……当当得当……这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蓝色多瑙河》的旋律,一个中国作家用嘴巴演奏出如多瑙河奔腾的乐曲,大厅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和着多瑙河一般的浪花节奏,在人际间共鸣、传递、感染。
赵恺的临时创意之举,成为诗歌节上最激动人心的高潮。嘴巴伴奏《蓝色多瑙河》,让中国诗歌与语言不通的人们鼻息相通,心灵相撞,犹如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他像指挥一样,指挥全场一起高唱。
全体观众都合掌拍击,全场沸腾了。
会间,有一位以色列老太太,一头白发,穿一身洁白西装,拿着诗歌节的印刷品找到赵恺,她说:诗人,你的这首诗可以得诺贝尔奖。
赵恺对她真诚地说:这是诗歌的尊严,人类文明的尊严。诗,表达爱,更表达人类的精神。对生命的感悟,人类是相通的!
赵恺的诗歌感染了以色列观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他获得第9届尼桑国际诗歌节“特别贡献奖”。
人们一见到他,都会伸出大拇指,模仿他在会上的“嘴巴演奏曲”——“蓝色多瑙河”。
当当得当……当当得当……


耶路撒冷圣殿山

赵恺走进耶路撒冷圣殿山。
在耶路撒冷的哭墙,听孩子的哭泣。
上帝说:世上十分美,耶路撒冷独占九分。
这本是流着“奶与蜜”的地方,却浸透了“血和泪”,或许这并不是上帝的初衷。无休止的生命耗损,见证着美丽的信仰与死亡的遗憾。
这座屹立千年,阅尽人间烟火的圣城。告诉人们,热爱是两笔,苦难是两笔,家园是两笔。
面对哭墙,赵恺一笔写尽人的灵魂,如泣如诉,如刀如痕,刻在心上。

哭墙,
站立的《圣经》,
不可倾覆的精神园地。
石头,
石头,
石头:
大地骨骼支撑着最后的良知和勇气。
扑向哭墙拥抱石头,
就象拥抱母亲。
猛然看见一个小姑娘,
她很小很小,
小得好象哭墙坠落的一颗泪滴。
没问她站了多久,
只问她为什么而站。
她说,
妈妈丢失了我,
我也丢失了妈妈。
苦难之路着急,
天堂也着急。
就是变成哭墙,
我也站立在这里。
耳朵贴着石头,
我倾听希伯来语言的魅力:
哭墙说:
如果不能变成孩子,
人类怎么能够进入天堂呢?
在爱的等待中,
哭墙缓缓开启。⑤

哭墙悲壮厚重,沧桑凄凉。
像一滴冰冷的泪滴,滴在一个民族的心上。
这世上,谁能理解犹太人心中的上帝?有谁能像犹太人理解和平的真正涵义?谁又能理解他们的希冀和痛哭?一个民族以泪水和哭泣时刻警醒自己,时刻惕励自己,不忘历史、伤痛、血仇,这是怎样伟大的民族啊?!
一个总在做梦、总在抗议、总在讲和、总在娱乐的民族,会是怎样的结局?“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必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当年醉里尚能挑灯看剑,如今醉了就疯狂酒驾、就摔婴儿……
天下兀自软了。

波兰的国徽

2005年,赵恺走进华沙。
应波兰政府之邀出席第34届华沙国际诗歌节。
他一眼望到波兰的国徽。
那是由白红两色组成,那是“白雪下面覆盖着鲜血”。就是这片白雪覆盖鲜血的土地,哺育着诗歌。
这种强烈对比的“美丽、苦难、坚强的华沙”,给他“以诗质的冲击”。
维斯拉河畔,紧握盾牌、高举利剑的美人鱼,以忧患和坚强捍卫祖国。
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在这里相逢相识。
赵恺在大巴上,站立颠簸了整整四十五分钟,请世界各地诗人签名。他“一手拿着信签,一手拿着诗集,从第一个座号开始,逶迤穿梭过去。信签和诗集把各国诗人震撼了”。⒀
而那本在各国诗人手中传递的波兰女诗人希姆波尔斯卡的诗集《呼唤雪人》,是他在朋友们帮助下,奔波千里,在临上飞机前才获得的。
这正应了希姆波尔斯卡的一首诗:《我们一见钟情》。
赵恺走进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走进一片黑暗。
那条死亡铁轨正向集中营大门里笔直地伸去,伸进地狱一般。
“当我站定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门口的一刻,我和我的诗歌一道经受着道德的审判”。
目睹那监狱、囚笼、岗楼,重重高压电网,焚尸炉……一切森严而寂静,仿佛死神刚刚转身。灭绝性屠杀,在这里成为遗忘的证据。
在“死亡之墙”前,他痛心疾首地说:“奥斯维辛之后没有诗。”

在有限的人生阅历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阅历是我曾经置身于两座地狱之中:它们一座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座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我得知一位当代德国哲学家的名言: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句话给我以极大震撼和良久的沉思。
我想,这句话至少应当是指文学良知和勇气的丧失。
我警惕良知和勇气的丧失。⑥


奥斯维辛集中营

参观过奥斯维辛集中营后,在一个树林的草坪上,他与波兰当地一所小学的师生交流。
绿草铺展,花朵烂漫。孩子们像花草一般鲜嫩。
他用身体来朗诵那首诗歌《鸟巢》——语言不通,他用动作表达。张开一双臂膀,成十字而立。身体代表树干,臂膀代表树枝,手指在臂膀上轻轻拢起,代表筑起鸟窝。
他指指孩子,又指指花朵,指指树上的鸟窝,又指指女教师,指指天上的雄鹰,又指指男教师。
孩子们读懂了,老师读懂了——
一个字也没有说,以形体动作表达诗意,这在诗歌史上非常有趣。
老师懂了,班主任懂了。面对阳光我变成一棵树。有一只小鸟正把我当成树,在树上筑巢,会惊动孩子,我要扎根变成一棵树。
老师问孩子:你们懂了吗?
讲一讲,什么意思?孩子围过来,诗人与孩子在绿草地上,面对太阳,以躯体象征树,孩子的眼神里充满明亮之色,一双双小手拍击起来:小鸟筑巢、飞翔、飞向太阳,孩子们鼓起掌来。

孩子是花朵,
女人是筑巢哺育小鸟的鸟,
男人是护卫这片蓝天的鹰……

手臂挥舞出美丽诗句,肢体表达出浪漫意境,引发了深受二次世界大战灾难的波兰人的心灵共鸣,孩子们与老师爆发出感动的掌声。
这掌声,是诗歌爽朗的笑声。

震后的汶川

鹰,懂得同情,懂得怜爱。
2009年4月,赵恺应邀回访了震后的汶川。
回来后,他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他此生继以色列之行后,最深刻、最重要的人生体验。
他曾出访波兰、以色列,“亲身呼吸过奥斯维辛的空气,亲手抚摸过耶稣基督的墓石,亲耳聆听过犹太人在哭墙前无力的抽泣……”
在汶川,在大地震的废墟上,他捡到十个孩子的遗物,鞋子、画笔、墨水、录音带、药水,照片……不禁心潮澎湃。
那一刻,他心碎了:

我的诗歌骨折了,
掩埋于汶川废墟。
已死的截去,
尚存的刨起。
生死之间愈合两个诗行:
一行是“热爱苦难”,
一行是“重温珍惜”。
文学之热血,
是O型的。⑦

黄杨树

2009年5月12日,赵恺来到古淮河岸边,在这里将带回的孩子们的遗物埋在一株黄杨树下。
“苦难感动了良知,鲜花照耀着爱。”爱,首先是给予。每年,他在5月12日,都手捧鲜花来祭奠从四川带回来的“十个孩子”。
赵恺说:在幼儿园,他们的诗还没有念完,他们的图画还没有画完,他们的算术还没有做完,他们的生命就完结了。现在,他们本应该上一、二年级了,但是他们永远上不了了……
他泣不成声:内心很难过……今天,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的痛哭流涕,怀念他们的……好好地吧,孩子们……在人间长不大,到天堂里会长大的。将来你们一个个都会成为小天使。
我祝福你们了……⑧

投身文学的女儿与他有一段对话:

赵锐:地震周年祭快到了,很多人奔赴四川,您为什么要去呢?为什么还要选择直面灾难呢?
赵恺:作家直面苦难不仅是责任,而且是道德。
赵锐:你看到了什么?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赵恺:去了绵竹和映秀。仿佛穿行地狱,仿佛死过一次。绵竹的汉旺镇全军覆没!一座幼儿园的黑板上写着“诗歌朗诵比赛”。孩子们和诗歌一道死去。
在汉旺幼儿园里,我看见一只大约4岁女孩子穿过的塑料鞋。风吹雨打,时已一年,那一只鞋子孤独凄凉地匍匐在瓦砾一侧。一看见它,我就流泪了。我想,这个孩子穿着一只鞋子往天国走,那么遥远的路程,是要磨破脚的呀。我想,我得拾起这只鞋子,等我死去,走遍天堂地狱也得找到这个孩子,把鞋子给她穿上。我得告诉她:天堂里的孩子不许赤脚。还有其它遗物,有画笔,有墨水,有录音带,有药水,有照片,一共10件。带着10件孩子的用品,仿佛带着10个孩子返回故乡。
赵锐:什么样的作品才配得上这场灾难呢?
赵恺:地震第二天,我就写了一首叫作《我的诗歌骨折了》。痛定思痛,之后又写了《哭墙》。苦难尊严,眼泪是金。纪念尊严是民族的尊严。以色列有自己的哭墙,“9·11”有自己的哭墙,为什么我们不能构筑自己的哭墙呢?体现价值有多元的方式。以勇气和良知写勇气和良知本身就是价值。一个人一生只能作好一件事。每个人一生都努力作好自己的事。
诗人一生写好一首诗,足矣。⑨

赵恺说:建筑是三维历史。汶川当有建筑。应该叫纪念馆。必须要有死者姓名、性别和年龄。以色列600万二战遇难犹太人纪念馆就是这样。找不到姓名的用无名者纪念碑。在600万二战遇难犹太人纪念馆一侧,政府还专门建筑一座遇难儿童纪念碑。对于社会,尊重死者是人权水平的标志。对于生者,是自尊。中国也是这样。尤其是孩子。因为孩子是上帝。

如果奥斯维辛是过去时,汶川则是进行时。
如果奥斯维辛是世界史,汶川则是中国史。
无论间接无论直接,无论遥远无论贴近,
它们都呐喊出一个声音:尊重人性,珍惜生命。

女儿问道:“9·11”事件对于美国、对于世界,是历史转折性的,汶川地震对于中国是否具有同样的意义?它到底意味着什么?象征着什么?汶川地震能为中华民族积淀出什么吗?还是仅仅就是一场自然灾害,而且最终也将同唐山地震一样被历史遗忘?我们知道,只有当事件转化为情感,只有当这情感被充分理解、尊重和呵护,历史才不会轻易被后人遗忘,作为一位文化前辈,您认为我们对此该做些什么?
赵恺:我们只能从起点开始,那就是“说真话”。说真话或不说话,但不说违心话。
还是那个执着的赵恺,执着着“说真话”的赵恺。
21年浸透人生血泪的赵恺,坚持着“说真话”。这是一颗为世界稍有不平就不安的文学心!
这个念想,是他心中不灭的火焰,
哪怕瞬间被黑暗吞没。

世上为什么有一堵墙,墙上为什么有泪珠镌刻?
把心贴在墙上,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怀想,抚摸哭墙,看那墙有泪滴像雨渗出,听墙的轻诵经文的嗓音,听它暗自哭泣,哭声像雨滴一样绵长……
写一首诗,把给上帝的留言塞进古老的石头缝里,让诗句传递信仰的力量和无声的希望。
诗的疼痛,撕心传来。
他哭了,哭得凄楚悲壮,于是,含泪写下诗歌《哭墙——致汶川5.12一周年祭》——


我以国殇结构哭墙,
结构苦难,
结构记忆,
结构拯救。

哭墙很高,
哭墙很长,
哭墙很厚。
人类只为区别非人类:
中国哭墙,
耶路萨冷哭墙,
9,11哭墙,
人类一切哭墙之哭泣,
都珍珠一样晶莹,
都火焰一般炽热,
都热血一般粘稠。

我把一首小诗压在哭墙下,
它将扎根,
它将抽条,
它将含苞,
它将以白花把哭墙覆盖成茫茫雪域。
五月,
诗人节。
诗人节,
花期。
诗只两行:
…………
…………
一行泪滴,
一行血滴。
失去爱,
生命一片荆棘。⑩

哭,是对疼痛的一种感知,对自己的一种警醒。经常抚摸伤痛而哭泣,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伤痛。因为忘记,就意味着死亡。
这大约就是为什么有的民族经常痛哭、而有的民族经常娱乐的原因吧?!

江苏电视台副台长、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徐慧征先生曾谈起赵恺,她与赵恺素昧平生,从未谋面,却一往情深地对他的人格表达钦佩与感动——

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风雨如磐啊,压在石头底下,没有水分,非常干涸,但在没有水分的地方也要生长,再干涸,也要生长。赵恺的诗歌给人以一种矢志不渝、率真纯洁的感情,很值得人尊敬。他强烈地爱着自己祖国,风吹雨打,百折不挠,就象风中的柳树,在风雨中,被风吹得弯下腰来,但它很快又直起腰来。风来了,它又被吹弯了,但又直起腰来,它始终不倒,柳树是个象征意义的物品,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因为他是个诗人。如果要拍他,先去拍大风中的柳树,一定要好好拍,一定要等到起大风、下大雨的时候去拍,才能拍出柳树的品格。⑾

这让人想起赵恺的一篇散文《看望一棵树》——

夏天,一次雷击斧钺一般劈开了一棵槐树。
那棵槐树巍峨粗粝,兀兀磔磔,仿佛一尊超越于森林之上的生命之柱。
雷电从腰部进刀,顺势而下,把它一斧子砍成为两半。殷殷鲜血自创口喷涌而出,转眼之间,槐树成了一员伤兵。
伤兵,却没有倾斜,更没有仆倒。扶着大地,扶着阳光扶着满森林的希望和呐喊,它铁骨峥峥地挺住,站定,而且站立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
我和它一道经历了从流血到结痂,从趔趄到站定,从绝望到希望,从死亡到复苏的完整过程。
看望一种方式。
看望一种价值。
看望一种尊严。
看望它,是朝圣。
槐树也么不说,只是在时间里站成一个“人”字。
我去看望它,正是去看望沉默的尊严。⑿

这棵树,即是他自己的象征。
更是一个民族巍然挺拔的精神和永不弯曲的自尊。
海明威说:每个人的生命都以同样的方式结束,只是如何活着、如何死去的细节各有不同。
赵恺说:作家写作必须面向文学,背向文坛。这是一个纯粹的心力劳动的过程,以写作过程为依托,又不拘泥于过程。如何与别人区别开来,文化没有文学介入,就好像血液里缺少主动脉一样。写灵魂、写血肉、写心灵,文学是一切主动脉,是激荡的血液。没有文学就没有一切。
小胜在智,大胜在德。
人,必须时刻保持警醒。

那只鹰,飞翔在生命禁区。
依然在提升自己的高度。
因为,它懂得放弃与取舍。或者说,它的高度成就多大,就看它作出多少取舍,作出多少放弃。“要想飞得高就得抛弃许多东西,包括许多珍贵的东西。”⒀
鹰,将群峰抛在身后。
羽翼向上,那是一轮金子做成的太阳。


注:
⑤ 赵恺诗歌《哭墙——致耶路撒冷》(2009年作品)
⑥ 赵恺散文《我为什么写作》(2009年5月15日作品)
⑦ 赵恺诗歌《我的诗歌骨折了》(2008年5月16日作品)
⑧ 赵恺诗歌《一只鞋子》(2009年5月12日作品)
⑨ 赵恺、赵锐《拿什么来拯救人性——关于汶川地震周年祭的对话》(紫金博客 2009年5月7日)
⑩ 赵恺诗歌《哭墙——致汶川5.12一周年祭》(2009年作品)
⑾ 2010年6月笔者与徐慧征先生谈话记录
⑿ 赵恺散文《看望一棵树》(2013年5月16日作品)
⒀ 赵恺在《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一书扉页上留言
           

往期荐读

▼▼▼




【千川独行】赵恺传·鹰翼凛然(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鹰翼凛然(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寒冷之冬(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寒冷之冬(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日出大湖(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日出大湖(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日出大湖(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小关沉思(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小关沉思(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小关沉思(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再见无锡(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再见无锡(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再见无锡(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六)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五)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四)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踏雪送灵(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下五)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下四)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下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下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下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上四)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上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上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歌哭血泪(上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挥泪别母(四)

【千川独行】赵恺传·挥泪别母(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挥泪别母(二)

挥泪别母(一)【千川独行·赵恺传】

【千川独行】赵恺传·川梦童年(三)

【千川独行】赵恺传·川梦童年(二)

【千川独行】赵恺传·川梦童年(一)

【千川独行】赵恺传·序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月7日:奥斯维辛集中营孩子玛莎的诗《我一定要节省》(催人泪下)
TOP点击:摩羯座旅行清单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逃亡【精彩视频】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女人
(纪录片·5集)奥斯维辛集中营70周年回望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