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头镇春秋||张月明

作者:张月明





走在马头镇沟壑纵横的土地上,一道道挡水岗岭以及岗岭上层层叠叠生长的杨树林,婉如天际间黛色山水,呈现着龙马奔腾的气势和动感。脚下是原始的阡陌和离披的荒草。曾经相伴过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韩侯故里”就在一望之中。
  沿着福兴闸弯曲苍凉的堤岸,一路向东,远远看见旷野里兀立着一座巍峨的大冢。紫阳映着荆榛草莽,给荒冢一个阴阳分明的剪影。北边天有铅色的雨云堆积,使眼前的景色更显得绚丽、阴郁、凄迷。这就是俗称“泰山墩”的漂母墓。里面安睡着二千三百年前喂饭王孙的漂母。

  古墓已经修葺,新增青砖墓基,新填的沙土经雨水冲刷下来,增大了底围,看上去似乎比记忆中矮了几许。墓的东面仍见到“漂母古墓禁止取土”的短碣:是光绪三十二年邑人周淼等立。小时候爬上墓顶断不敢滚爬戏耍,墓面上坚硬锐利的角刺丛,扎人异常的痛;墓土深褐,雨天粘鞋,旱日坚硬如铁。七十年代“深挖洞,广积粮”时,村民曾于此掏洞,终因无法掘进而罢手。传说,这是韩大将军为报漂母一食之恩,命十万将士缩食三日,以笼屉蒸泥馒增陵,所以墓体皆是熟土;我曾在墓顶拾得过汉时瓦罐碎片。
  文革之前的古墓旁边没有小学校,只有一间看墓石屋。百步之外,孤村如描,居者多为历代守墓人的后裔。矮蓠秫墙,池塘古井、枯槐鹊窝,狗吠鸡颠,看去犹如一幅濡染水墨。

  距漂母墓五里之遥,就是惠济祠。眼前只有乾隆御碑一座;端庄和煦的碑文,犹如老皇帝那炯炯注视的眼神和殷殷期望 “瑞气扶舆凤阁峨”,金堤千载镇洪河;黄流清汇安澜庆,楚舫吴艘利涉歌。百越乡宁拘地远,六宗功著济人多;彩舟稳渡慈颜豫,神贶欣叨默护呵”。马头镇见于记载的大大小小寺、庙、庵、祠就有19座,最集中是在兴盛街,观音庵里有土地庙,被称为“大庙套小庙。”东岳庙座北朝南,火星庙座西朝东,大王庙座东朝西,三个庙紧靠在一起。人称“一步三个庙”。规模最大的当数惠济祠。
  惠济祠建于明之正德,清乾隆十六年,高宗南巡,建行宫于祠左,因命重修,仿内府坛庙式,火珠耀日,飞阁凌空,虽在郊原,而有皇居之美。入山门,即见左右两碑亭,黄瓦覆之……碑亭形状富丽、殆如金伞。大殿之前有门,金书“碧霞元君祠”五字。门穹而深,故有无梁殿之名。正殿奉天后圣母像,相传为泰山之女,所谓碧霞元君也。每属岁朝及4月7日,例有庙会,故四壁烟熏火燎,不辨丹漆。寝宫在殿后篆香楼上,有坐像睡像……再后为三清阁、地高风烈,在夏季则为寻凉佳处;两河帆影,三闸涛声,到此完全领取。惠济之胜亦至此而穷。
  惠济祠寝殿分为二层,楼下有坐像一尊。寝室楼梯在外廊,拾级而上又称之转厢楼。床上天妃睡象,双目微闭、金容如病。室内有妆台净桶,床上有锦被罗帐,踏板上还有一双绣花鞋。睡象为檀木雕刻。关节可以活动,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三日起座至九月十二睡卧;整个发水季节都在端坐中保佑百姓平安。寝室外,西廊壁上悬有一具船模,桅樯篷帆,橹棹舵桨一应俱全,是谓天妃之“大法船”,每有风浪,则圣母必乘此船前往救生,北壁还挂有一具鱼骨,长十八丈,高四丈,据汉督麟庆碑记,明正德年间淮河有一水怪叫鳏鱼,海水涨时从东海流入淮河,随在淮水里兴风作浪,伤害生灵。泰山圣母派碧霞元君除之,碧霞元君杀死了水怪,将肉分食百姓,其骨则悬壁示众。惠济祠在抗日战争中逐渐颓圯。只剩下寝殿一幢。道土舍二间、无梁殿一座及碑亭一座。
  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时,人们把散落在各处木雕、泥塑的菩萨一起堆放到惠济祠的院子里。记得上学时我和小伙伴们抱着这些神象配对码叠玩,道士老了,驱赶不走我们,那时惠济祠是我们欢乐的天堂。直到有一天,小伙伴发了三天烧,村上巫医说,是因为得罪了天妃娘娘,是娘娘显灵了,从此我们再也不敢去惠济祠搞恶作剧。
  关于天妃娘娘显灵,我还从父辈那里听说过,1936年大水,国民党25路军梁贯英军长带兵驻节清江浦;有一个营驻马头镇,营长郑砚龙不信邪,与人打赌,他敢上惠济祠搂天妃娘娘睡觉,下楼时,因精神紧张,被门槛绊了一跤,摔断了大腿骨,吓得摆了三天香案谢罪,才得饶恕。
  1968年,马头公社造反派和红卫兵用拔河绳拴在寝殿二楼柱子上,二百多人一起拉,整个篆香楼顷刻倒塌。木料砖石被拉到玉坝村盖了马头玉(御)坝农业中学惠济祠下即是惠济闸。惠济闸与通济闸、福兴闸序称头闸、二闸、三闸。三闸皆有大王庙,皆有闸官,闸官直到民国时期方才裁撤。马头镇自古水埠,运河环绕三面,成一锐角湾,西接张福河谓之“运口”,东有三闸,南锁五坝。皇家漕舟北上通京,湖北、湖南西来入运,重载漕船在此驳卸,漕运吏卒在此稽留,加之淮北盐斤,由此入湖转运豫、皖各省。马头河面上常常千帆竞发,堤岸上则人烟拥挤,对于繁华景象我们从历代文人骚客的诗词中可见一斑;闾丘晓“夜火连河市,春风满客船”,温庭筠“酒酣夜别淮阴市、月上高楼一曲歌”,玄烨“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歌咏的是那正值容光亮丽的风韵年华。
  但是,三闸上下水面落差很大,船只过闸十分地危险,下闸要善于把舵,力忌迎淄;稍有不慎,撞上闸墙,则船毁人亡。上闸不仅要用绞关牵引,还得要数十名纤夫拉纤,十里之外,俱能听到涛声和号夫叫声。纤夫均是临时雇用岸上村落居民,闸夫和居民由此经常可获丰硕收入。漕舟转入海运后,但商船优势仍然保持,到世纪初,由安徽正阳关商会创办的利淮河工火轮公司,开通马头镇至正阳关航路,接着又接通马头镇与清江浦航路。马头镇水面繁华一直维持到三十年代。本世纪《淮阴土风记》描述说:“数年之前,南河豆麦由张福河输来,因不熟淮关则例,又心惊了三闸之险,恒在码头投行卸货,改装盐包出湖,豆子则由运河船接装南下。故市中豆行有20余家,一笔贸易,自不在小。又有入皖之盐船,北上之煤油布匹竹木杂货船,南下之豆麦花生油酒船,合而计之,每日平均可停泊200至400只。有此大宗主顾,故商店赖以销货,劳工赖以糊口,保卫团、商团之属赖以收捐,乃至湖娼七八家亦皆籍此卖笑湖客以自养。又有鱼行三家,当8-10月,日销鱼可达1400担;炭场三家,最多皆10余万吨,最少四万吨,各有转运码头。“淮阴风土记”尚未记入的还有商店百余家,朱恒顺、朱恒裕两烟店,恒茂五洋百货店,恒太酱园店,和恒源茶食店,以及盛太和、刘太和大香肆两家,各有10间以上店面;还有翠花春、四巧园、裕新园、鹤来园等大小饭店40多家,茶馆27家,粮行20家,猪行6家,这都是上世纪20年代街市况景,当然远不及历史上的繁荣,但还能保持明清时风貌的余韵。只是从1931年始,淮关裁撤,南河豆船扬帆直下镇江、常州,有的取道三河,不经码头三闸,于是豆行减为十家,炭场只剩三家,人烟只有800多户,4300多人口。1936年,淮阴船闸建成,来往舟船可以避开三闸之险,马头镇失去了最后的优势,特别是1948年7月国民党一次在马头镇拆去所谓“城防障碍房”100余间,马头镇与周边农村集镇已经没有大的区别了。
  解放后,为了使镇区居民恢复小型工商活动,人民政府给予了贷款扶持,但“安清哥老,其习不改”;“民风所尚大多喜争浮食”。总是收效甚微。1962年,马头镇仅存的城镇食油定量供应700多人口全部下放安排在蔬菜农场,从此马头镇几乎被限制到单一的农业窄道上。
  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乡镇企业开始兴办,马头镇先后办起了养鱼场,砂轮厂、缫丝厂、绳厂;特别是玻璃厂生产的精制酒杯,茶具及各种玻璃器皿达50多种。以精、巧、时髦为特点与南通玻璃厂并列全省第一;1984年还出口东南亚和中东国家、地区。然而,刚刚声誉鹊起的马头乡镇工业,由于体制的原因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与千千万万的乡镇企业一样随着历史的脚步走入了静寂。
  70年代中期,马头掀起一股拆闸风。引起这股风潮的竞是探亲路过马头镇的南京大学一位历史系教授;他在二闸淮沐河渡口,读了乾隆御碑,手指着“金堤千载镇洪河”诗句,跺脚对二闸村几位农民说,这底下不是土堤,很可能有石、有木、有砖。教授走了,二闸村民挖到了大青砖,即而又挖出了条石块,下边则出现了密如布阵的木桩,贫因的村民犹如见了到宝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东起惠济祠西至马头街,费时三年把长达四华里的大堤硬是挖开了一条遂道;大量砖石、木料翻盖成了村民的新屋,变卖的钱款转化成大、小生产队干部招待与开支。“金堤”挖完了,又瞄上了惠济闸(二闸)、通济闸(三闸)最宏大的备闸是在挖完通济闸后紧接着遭的秧。
  马头镇昔日的辉煌,由于洪水、由于战火、由于文革、由于贫穷、由于愚昧,许许多多灿烂的古迹文化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荒芜的甘罗城,孤寂的漂母墓以及惠济祠遗址上劫后的御碑,在向后人叙说着曾经的过去。

  历史进入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马头镇人开始觉悟到古迹毁灭的可惜。先后复建了“淮阴故城”牌坊,龙亭。2003年终于迈出了开发马头旅游之路的坚定步伐;在淮阴旧城遗址上建成了淮阴候庙、钓鱼台、胯下桥、漂母岸、千金亭等景观。并在古淮河畔建起集会务、宾馆、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古色古香的葫芦岛渡假村,滑雪场。古道庄园......。古邑文化内涵的生态旅游的兴建,一定会给世人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叹。


作者简介


张月明:签约作家,清江浦区音舞家协会副主席。
往期荐读

▼▼▼


一生坎坷,成就出一部旷世之作

楚秀园的历史有多长

小喜欢 

鲫鱼炖豆腐

逐渐远去了的报刊

淮安的雨有性别  

真想上前拥抱她一下

冬天,忽然就想起我的父亲和中草药 

原来你也会说话 

古玩市场的玩味

洪泽那个湖

舌尖上的“沙县小吃”

读碑清晏园
一碗闲话
东长街记忆 
淮阴城第一家女子澡堂

悠着老去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文荟萃码头镇
【南宋】杨万里诗词集 卷九
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
历史名地:淮安
寻觅秋风的味道
韩信岭上祭韩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