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晤司马中原||沙克

作者:沙克




小编荐语:那个出生淮阴的司马中原先生。你在他乡还好吗?

不管你是否忘记了回家的路,家乡的人一直惦记着你呢。

春天到了,陌上花开。回家乡看看,可好?



自1949年离开大陆后,台湾作家司马中原于1993年首返故乡江苏淮阴,当时我和他见过,以后他多次来大陆做文化交流活动。2007年10月底,司马中原再返故里,看望乡亲,祭祀祖先,游览风景,会见文友。27日下午,受主办方的邀请安排,我和三四个地方文人及有关官员,到市府大院的一间会议室会见司马中原。这是一场文学会谈。司马中原话闸大开,恣肆汪洋,妙语联珠,讲述了他的阅读史、人生史、创作史,阐述了他对文学的民族性、世界性的看法,阐述了文化、文明和社会体制的关联,并对家乡的文学事业、社会文明的建设寄予厚望。

2007年秋末,沙克与司马中原会聚于淮安

 开头说话的时候,大家自然地提到近来两岸媒体报道他的“骂杜新闻”。

 前一阵子,司马中原在台湾公开批判教育部门的“去中国化”行为。据9与3日中央电视台四频道中国新闻报道,9月2日,台湾著名作家司马中原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一个公开场合,抨击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杜正胜的“去中国化”政策。

 余光中抨击说,“教育部长”居然说用成语是懒惰的习惯,太不负责任了。事实正好相反,用成语就不能懒惰,要动脑筋,考虑用在哪里,用得恰不恰当。

 司马中原更是用一连串以“一”打头的顺口溜,讽刺杜正胜。这位官僚虽是学古文出身,对于古文是一知半解,上台以后一意孤行,干事情都是一相情愿,就是要跟中国一刀两断;他对于中国文化是一概抹杀,结果搞得一塌糊涂,声名一落千丈,现在又不愿一走了之。

 据悉,近年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推动“去中国化”,不但把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进行压缩,还对中小学课本进行大幅度删改,删除了与中国有关的内容。台湾文化学术界很多人对教育部门的这种做法十分不满。

 中央电视台端着大台风度,没有把台湾媒体报道司马中原批杜的狠话都转播出来,但大陆的网上都可以看到。他最后说的是:(杜正胜)如同是一船王八靠码头,人不是人、货不是货,一死不足蔽其辜也。

司马中原对我们讲,“我可以用一百个以一开头的成语批驳杜正胜,我只用了十个成语他就受不了啦。”

 插了这一段花絮后,会谈会进入文学主题。司马中原说,我这次到家乡来,看到城乡的进步不小,经济发展在加快。淮安市有六所高校(包括职业学院),我本来想去高校为大学生们作演讲,市里安排我和家乡的几个作家诗人见面,也是很开心的事情。我们随便聊聊天吧,想到什么说什么。

 在场的官员抓住机会,向司马中原介绍在座的几位本地作家诗人。我起身向司马中原问候致意,他起身与我握手说,我们是老朋友了。在这种官样场合,我不便径自与司马中原作无忌的文学交谈,便坐等其他人发言。冷了一会儿,没有人找出话题与司马中原交流,显然还是希望听他说话。

 司马中原笑着说,“在座的有一级作家、二级作家,都是写诗出身的,相当于正、副教授。我是写小说的,说故事的,跟诗人的高尚文化精神相比,我只能算五级作家。

 他用了半个小时谈文学写作的精神和技巧,引经据典,自悟多多,发人深思。接着,他用二十分钟介绍台湾文学发展状况。再用半个小时谈文学的人类性和民族性,以东西方文明衍变史穿插其中。最后十分钟,他主要谈文化建设和文明体制建设,并用淮安古代文学大师吴承恩为目标,强调作家诗人的真正作用是导正社会风气,推动人类文明。

 说到作家与物质生活,司马中原认为,作家应该理直气壮地讲求物质回报。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一篇文章的稿费可以在台北买一平方米房子。一个作家获得成功,获得好房子、好车子,是理所当然的,否则作家都是一副穷酸样,怎么给后人树立榜样和信心,谁还愿意做作家,谁还把文学当回事。谈到与我的文字交往,司马中原客气说,他的书橱中一直放着我的两本诗集,作为对家乡诗人的敬意。他说的“一直”,是指十五年前与我相互通信到现在。

 在我长期接触过的台湾作家诗人中,我觉得是司马中原是那种不仅文学融通古今,而且生活融通社会现实,思想联接人类处境的大家,他的博闻饱学令人倾服。他的小说通行于全世界的华人社区,他的智慧敏捷、幽默与口才,他流畅开阔的理论观点,实在是囿于一地、囿于一陆的土著作家所不能比拟的,也许后者根本就不能从精神实质上理解他这个人,理解他的小说和价值。

 与司马中原的会谈,本来是对他的一种接待形式,结果变成了实在的内容,大家倾听他作了两个课时的文学报告。与司马中原的晚宴也是一种形式,对他施以乡俗礼仪。会议室之外的私下里,我与他作了一些交流,谈了彼此的生活和写作情况。我们还谈了对网络文学的批评意见,双方的观点是一致的,空前的文化泡沫冲淡着文学品质,但不可能淹没文学价值。

 每个地方都有一些人天天泡在形式的场子中,十几年、几十年没有文化和思想的改进,他们关注的就是庸俗关系学的人情世故,那些场子对自身有实惠,整天哼哼哈哈,好好好好,没有一点独立精神的思考储备和与外界的对话能力,看上去是当地业界的代表,实际上代表不了地方的文明素质,委实是才疏学浅、德不配位啊。在与司马中原的会谈中,也许是出于谨慎和尊重,没有人与司马中原形成对等的互动,只有一些客套的互相问候。座谈会主办方没有安排一个记者到场采访,我是参与会谈的唯一记者,这种一派客气的会谈,让我忽略了新闻敏感,也就不必去做什么媒体报道了。

   可以不管会谈的效果,单是把司马中原的那一番谈话选择性地发表出去,也是有新闻价值的,可事先还要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还是省省吧。严格地说,我离开文学圈十年了,期间偶然写些东西也不拿到外面的报刊发表,近十年来断了与海内外作家诗人的联系,两个月前我刚开设了新浪博客,准备重新回到文学写作。这个时候接触司马中原,对我的文学回归像是一次策应。                                                  

   (2007、11、2)

2015年初冬,沙克在台北与司马中原相聚于国际文化论坛

司马中原简介:

1933年2月2日生于淮阴区渔沟镇,本名吴延玫,笔名司马中原。著名作家。1949年去台,六七十年代发表出版了大批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名字被收入牛津版《世界名人录》。除文学创作外,司马中原更以振兴中华文化为志,多年来在台湾文坛担负组织领导工作,他的足迹遍及台湾大中院校,通过演讲和文艺营等宣传组织活动,教育和培训了大批文学青年。他还经常率团出访,到世界各地进行思想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


作者简介

沙克,60后,生于皖南芜湖,祖籍江苏涟水。当代诗人,一级作家,文艺评批家。上世纪80年代走上文坛,在海内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出版十多部文学著作。
往期荐读

▼▼▼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裴高才:作家司马中原忆认三毛认干女儿过往
新刊速递|《雨露风》2022年第9期
迟到的祝福:恭喜潘兄
《作家新视野》评论赏析|| 读五位诗人(尾篇)朵儿兮兮||总第780期
2017年去世的 十大中国文化名人是哪些?
在深奥的饮食文化里只能谦卑,我们永远都是学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