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时琐忆(4)勤劳善良,封建保守 ||章永海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就一个勤劳善良而封建保守的家庭。我的父亲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全家经济生活的收支,皆依赖于父亲的运筹,他的思想直接主导着家庭的思想意识形态(这一点不一定是他意识到的)。在我的记忆中,归纳起来就是:勤劳善良,封建保守。

父亲本身就是一个勤劳刻苦的汉子。听我祖母讲,在我曾祖父时,我家可是一个有一百几十亩土地的地主,到我祖父手里,由于祖父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很快将家业败个精光,他自已四十多岁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家,父亲仅十八岁时就担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因为宅基所在的最后一块地也被典当了出去,家里已无地可种。祖母到一家徐姓地主家当佣人,父亲到当时的美孚洋油站(即解放后于1954年建的石油倉库位置)挑煤油送到王营西坝,苦几个脚力钱维持全家饥一顿饱一顿的苦日子。后来祖母帮佣的徐姓地主,感动于祖母的勤劳善良,出资帮我们家赎回了典当出去的那块宅基地,生活才逐渐有所起色,过了几年,攒了点钱又买了五亩地,还租种了徐姓地主家10亩分收地(即按实际收成各得一半),从此过起了亦粮亦蔬,自给自足的生活。

经营20亩地,且是亦粮亦蔬,靠什么?靠的就是全家人日夜辛劳的耕作。父亲可是远近闻名的种田好手,耕田,耙地,收割锄薅,那是样样精通。他耕田耙地时打的哩哩那可是清脆而嘹亮,可传二、三里路远,一亮嗓子就能让牛亢奋起来,恰似一曲美妙的田园音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勤劳刻苦的精神。他每天天麻麻亮起身,晚上顶着满天星斗收工,除了吃三顿饭的时间,总是劳作在田间地头,似乎在他身上有永远使不完的劲头。他的那双手,满手都是茧子。我们小孩子犯了错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父亲的巴掌,打在身上可比板子还疼!

除了父亲,我的母亲,大哥大嫂,未出阁的姐姐,个个都是一把种田的好手。

大哥读了四、五年私塾,颇识几个字,打得一手好算盘,写得一手好字,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辍学了,下来帮家里干农活。跟着父亲,很快就成了一把种田好手。大哥十九岁时取进门的大嫂,身材高大,不识字,同样是一把干农活的好手。未出阁的姐姐,没有上过学,跟着妈妈终年忙活在田垄地头,那也是收割锄薅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我们家的成年男女那一个不是挑得起粪桶,扶得起犁梢,拿得起锄把的种田好手!

我在这个家庭里,算是读书最多,干农活最少的一个。就这样,在考取初中以前和以后读初中师范时寒暑假时间里,跟着父兄照样忙碌在田间地头,各种农活也掌握个七七八八。举个例子:收获的粮食每天需摊在场地晾晒,到天晚时要收到屋里粮囤,第二天再弄出来晾晒。这一进一出都是用一个可盛70余斤粮食的大笆斗扛进扛出。在不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况下,把盛满七十多斤粮食的笆斗撂上肩,那可是个力气加技术的活儿。我当年照样掌握得很好:左手抓笆斗边,右手托笆斗底,用力向上一撂,身子一矮,借助一股巧劲,笆斗就稳稳地落在右肩了。这种活儿现在的中青年人可能见都没见过吧?!

汗水不会白流,辛劳总有收获。全家人共同的辛劳換来的是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

当我家通过努力基本摆脱贫困以后,並没有忘记过穷苦日子的艰难。对左邻右舍中仍在穷困潦倒中挣扎的人家经常给予帮助。我奶奶和母亲听说那家揭不开鍋了,总会及时地送去一些米面和蔬菜。记得我家东边有一姓楊的人家,五、六口人,基本无地,靠挑八根系维持生活,因其又不是很精于做生意,所以日子过得极其艰难,接受我家的接济也最多。不仅吃的,还经常把一些旧衣服被褥送去。我父亲在包整畦菜给他的时候,要价总是低于别人,而且等他卖完了才付款,有时欠些尾帐也就算了。

当親戚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是全力帮助。我大姑妈家住在老水门附近,抗战时期被日本鬼子一颗炸弹把家炸了个精光,我父亲把她全家六口人全接到我们家来,吃住全包,直到抗战胜利才离开。

我们家这种自给自足有余的小康生活,在勤劳善良的品质之外,也有着小康之家封建保守的一面。

重男轻女。我一共兄妹五个,三男二女。大哥读了几年私塾,算是有一定的文化了。我弟弟是个聋哑人,父亲把他送到聋哑学校也上了四、五年学,基本上可以看看报纸,也能用文字和正常人交流。我算是三兄弟中读书最多的一个。与三兄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的姐姐和妹妹却沒能读一天书。五十年代,扫除文盲运动中,姐妹二人想去上夜校,也被父亲坚决地阻止了。理由就是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读书有什么用?

男权主家。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有关农作物种植的安排,一些重要家务的处理,至多征求一下大哥的意见,便作出决定,从来没有征求过我母亲或大嫂的意见。母亲和大嫂也很习惯,除了干好农活和家务,其他一概与己无关。经济上的收入和开支,更不是她们需要操心的。我父亲1979年去世以后,母亲跟我们过,她连人民币票面都认不得。后来我爱人带母亲到她单位做点零工,收入归她自己,我也会给她一些零花钱,她才逐渐认识人民币。我有时问母亲,以前怎么不向父亲要钱用呢?她的回答是,我有吃有穿的,要钱做什么?

父亲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认不识也不会写的文盲,家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对我们三个男孩子读书只是为了能写写信,打打算盤记记帐就行了。大哥为什么只读了四、五年私塾就辍学了?一方面是家里农活需要,同时也是因为父亲认为大哥读的书已经“夠用”了。对我也是。1956年我小学毕业了,父亲也不再准备给我继续读书了。我当时向他要两毛钱报名费都不肯给,说不念了,回来种地。最后还是大哥背后给了我两毛钱,我才报了名。当老师把淮阴中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的时候,父亲才勉强同意我继续读书。

本来我大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有一个很好的从政的机会。当时全国刚刚解放,有人上门动员我大哥到淮中读速成初中,並且说明了就是为了培养基层干部,可我父亲就是死活不松口!同样,我在1961年征兵时体检政审都合格了,父亲就是不让我去,说什么“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还跑到学校去闹,最后只好作罢。本来按我的学习成绩毕业时应该分在实附小的,就因为这一“污点”,被分到农村去了。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是刘少奇同志1947年在东北解放区一次干部会上讲的。意在批评一些干部认为解放了,革命成功了,可以回家过那自给自足,舒适安乐的生活了。其实,这也正是过去中国农村里无数过着自给自足小康生活农民的思想状况的生动写照。

勤劳善良,中华之美德,这是我们,我们的后人应该永远传承下去的,利家利国。封建保守,则是我们应该摒弃的。但是对于我们的先人则不应苛求与指责,毕竟那是时代的局限在那一代人思想上打上的烙印。。


作者简介

章永海,男,汉族,1941年8月出生,淮安清江浦区人。1962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40年(期间曾任教初高中语文数学5年)。1978年起任淮安市永宁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直至2001年退休。退休后被聘任清河法院行风监督员,永宁小学、清河实验小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15年因身体原因(耳聋)请辞。

往期荐读

▼▼▼


儿时琐忆(3)亦粮亦蔬,自给自足

儿时琐忆(2)农家肥 

儿时琐忆(1)粪窝子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哥非得要大嫂学坝坝舞,这下好了,家务农活不做了你看着办吧
父亲节:我的老父亲
多为别人活,这样做人才有意思——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怀念大嫂
我们的狠话
大嫂怕你杀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