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书|2018年3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美)郭安瑞《文化中的政治》(社科文献出版社&启微):一本非常精彩的社会文化史著作,以清代中后期的北京戏园作为关注中心,详细考察伶人、观众、剧作家和清政府围绕戏剧的类型、演出方式与内容、面向观众等产生的种种博弈与互动,生动而细致地还原了北京戏园作为正统权力与意识形态之外,具备极强他者特征的社会性场域的诸多面貌。无论是对于史料的搜集与运用,还是对于场域、阶层区隔、国家-社会等社会学理论的准确应用,都让人印象深刻。

(美)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三联书店):阿拉伯裔美籍学者萨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源于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的系列演讲。萨义德对于知识分子的界定与要求是极其严格和苛刻的,独立、业余、批判,可谓是他眼中知识分子的三个关键词。独立,是指他拒绝从属于任何体制化的力量,独立思考,独立评判;业余,在于他会广泛对公共事务发声,而并非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批判,源于他的发声,并非是歌颂、赞美和粉饰太平式的言论,而要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完善。三联这个版本,附有绪论、萨义德的两篇重要访谈及其作品书目提要,尽管仍然存在一些文字编校错误,但整体而言,是相当不错的一个版本。

(德)康托洛维茨《国王的两个身体》(华东师大出版社&六点图书):德国学者康托洛维茨的一部重要作品,借助于对国王的自然之体和政治之体这两个身体的隐喻,探讨中世纪西方政治语境下的王权合法性与永恒性问题。作者征引的各类文献横跨文学、史学、法学、神学等多个领域,可谓极度丰富繁盛,而其文风也是绵密细致,将浩瀚的材料整理成清晰而严密的论述文字。其中的诸多论述,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语境下的政治合法性问题,也不无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天纲《金泽》(三联书店):本书堪称是近年来中国原创性宗教研究最有份量的一部作品,以上海远郊的金泽镇作为考察个案,详细分析和论述金泽的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千年演化变迁,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中国宗教与信仰的特点,以及中国文化的宗教属性。其田野调查之深入,征引中外文献之广博,以及分析视角之敏锐,在国内人文社科的原创性论著当中,都是非常罕见的。本书不只适合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和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对于江南地区古今之变和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感兴趣的朋友,同样可以找来细读。

(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孔飞力先生的学生、著名美籍印度裔学者杜赞奇先生的第二本书,跟其第一本书《文化、权力与国家》类似,虽然篇幅短小,但意蕴却是非常丰富。本书旨在梳理20世纪初期,中国为了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在政治话语和历史重构方面所做出的诸多努力。全书分为历史哲学探讨和个案研究这样两大部分,共七个章节,这七章中的几乎每一章,单独拎出来,都是可以写出一本大部头论著的重要话题。在论述过程中,杜赞奇纯熟地将理论归纳演绎跟历史素材的陈述无缝连接在一起,同时时刻关照中国与西方、中国与印度的比较分析。这样的笔法,也让本书成为海外中国研究领域一本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

丁卫《秦窑法庭》(三联书店):一本非常出色的法律民族志著作。单纯从学术角度而言,它并没有充斥让人眼花缭乱的西方理论,也没有过多似是而非的归纳与演绎,然而作者的田野调查却做得非常深入和扎实,单凭对于田野素材本身的叙写,就具有足够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透过对秦窑法庭这样一个基层法治单位日常工作状况的反映,作者把中国的法院系统,在司法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纷扰与纠缠,在革命时代的政法传统与现代法治要求的专业化、规范化之间的游移,以及乡民的法律想象与现代化的科层法律体系之间的矛盾,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于有过体制内工作经验的读者来说,书中的很多记述,应该是既熟悉而又无奈,足能引发共鸣。

(美)韩丁《翻身》(北京出版社):关于中国土改运动最为详实和丰富的民族志著作之一,得益于作者北方大学教员和土改观察员的身份,他能够毫无障碍和干扰地近距离观察土改运动的全过程,而作者田野调查之深入、细节捕捉之到位和文字还原之全面,使得本书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土改运动最为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而在本书重要的学术价值之外,作者对于共产主义信仰之坚定,以及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浓厚的书生气和理想主义情结,也同样让人深受触动、唏嘘不已。

冯尔康《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商务印书馆):冯尔康先生关于中国宗族史的名著,从宗族的结构与演化历程、宗族的祭祖仪式与祭祖场所、宗族内族人的社会经济生活冯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中国宗族的变迁历史。既根据各种史料将宗族的过往梳理得清清楚楚,又结合作者自己的田野调查素材,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宗族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实为了解中国宗族史的必读之作。

(德)雅思贝尔斯《生存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本薄薄的小书,收录了雅斯贝尔斯关于存在、真理与现实的三篇重要演讲,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微言大义,基本上涵盖了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要点与框架。面对当时纳粹已经开始的恐怖统治,雅斯贝尔斯用一种不直接冒犯当局的纯学术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类生存本身和人的自由的追求与坚持。现在回过头来看,仍然为先生这种不同流合污,而又设法生存下来的智慧,表示钦佩。

(美)乔姆斯基《财富与权力》(中信出版社&中信大方):尽管只是一本篇幅短小的访谈录,但本书堪称是美国知名左翼学者乔姆斯基政治思想的全面总结。他从十个方面,论述美国梦和美国民主制度遭到大公司、大资本家和与权贵阶层沆瀣一气的政客所严重破坏的事实。乔姆斯基的批判,有过于片面化和情绪化的一面,但其对于真正功能健全的民主制度的维护,和对于社会弱势阶层的同情与发声,都让人感同身受。中信大方的这个版本在每章的访谈正文之后,还附上了文中提及的重要文献的文摘,做得非常用心,值得细读。

(美)奥莫亨德罗《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一本上佳的人类学导论性教材,作者用通俗易懂的笔法和层次分明的结构,为人类学零基础的读者,讲述了人类学的主要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每一部分的介绍,都从作者自己的研究和生活实践出发进行论述,同时配有大量的鲜活案例。这不只是一本让你了解人类学是什么的书,也是一本有可能让你爱上人类学的好书。

(美)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关于社会分层研究的一本集大成式的著作。作者试图综合社会分层的两派代表性理论——即代表保守传统的功能主义理论和代表激进传统的社会冲突理论,通过对于人类社会变迁进程中不同阶段的详细分析,来阐述不同阶层在权力和财富的来源、继承与传播当中的深层次机制与原因。在论述过程中,综合运用计量分析和历史分析在内的多种方法,给出了逻辑严密,而又让人信服的论证。尽管距离本书的出版,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本书仍然堪称是社会分层研究的必读之作。

(美)奥勒姆、戴尔《政治学与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本在国外颇为流行的政治社会学教材,既梳理了政治社会学的诸多经典理论和现当代理论,又探讨了当今政治社会学的诸多重要议题,简明扼要、提纲契领,虽然在理论介绍和实践论述上显得深度不足,但作为一本入门性的教材,已经相当值得推荐。

(澳)史蒂文森《城市与城市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图书):一本关于城市社会学和城市文化理论的导读性教材,从19世纪以来城市的大发展讲起,进而通过城乡二元对立这一永恒的话题,引入关于城市研究和城市叙写的诸多作品与文献。物质层面的真实城市,影视文学作品和流行文化当中的诗意城市,跟学术文献与论著当中的概念化城市,通过作者流畅的文字,被有效连接在一起。可读性和趣味性都比较强。

何怀宏《公平的正义》(山东人民出版社):何怀宏先生解读罗尔斯名著《正义论》的一本力作。何先生的博士论文,即是以《正义论》为研究对象,因此其对罗尔斯和这本书的思想脉络非常熟悉。经过他条分缕析、逻辑分明的解读,原本非常晦涩难懂、诘屈聱牙的《正义论》,其思想要点与理论框架,也变得非常清晰。书中还收入了对《正义论》一书的重要批评,以及罗尔斯在出版《正义论》之后,对正义理论的延伸思考和发展。因此本书篇幅虽小,但足可称作一本上佳的导读性书籍。

(美)霍华德《社会学家的窍门》(重庆大学出版社):一本趣味盎然的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著作。作者贝克尔本人横跨多个研究领域,并且在社会学计量化趋势严重的美国,仍然高举质性研究大旗。在这本书里,贝克尔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研究实例,将社会学质性研究当中的诸多技巧与窍门和盘道出,同时也对计量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常见陷阱与谬误,有着准确而公允的批评。对于社会学研究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本书当中的论述,相当具有启发性。

(美)科兹、威尔《大国的解体与重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以结构清晰而层次分明的笔法,梳理了从苏联解体到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二十年历史进程。以极具说服力的史料论证与分析,给出了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来自掌控国家的少数党-国精英选择拥抱资本主义制度的论断。与此同时,作者也对这二十年当中,苏联和俄罗斯走上历史循环之路的深层次原因,给予了中肯的分析。作者在本书当中,对于苏联解体原因与教训的论述,以及对于当今俄罗斯政治体系弊端和风险的忠告,对于同样走在社会主义改革道路上的中国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法)博内《轻浮的历史》(上海书店出版社):一本生动有趣的社会文化史著作,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法国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上层阶级享乐生活的内容与方式变迁,配图精美,文笔流畅。在将法国中上层轻浮生活史梳理得清楚而形象的同时,也交待清楚了这一群体通过轻浮生活,跟国家机器的规训与控制之间,发生的博弈和对抗。既引人入胜,又能引发深思。值得推荐。

周怡等《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周怡老师主编的关于社会分层理论的教材,在区分了社会分化、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和社会阶级这四个不同概念的基础上,以条分缕析、层次清晰的架构,梳理了西方现当代关于社会分层的几乎所有重要理论和研究成果。既可以作为社会分层理论的学习教材使用,又可以作为查找社会分层相关理论文献的索引和指南。相当值得推荐。

冯婷《社区与社团》(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省委党校的冯婷老师的一本以社区和社团为主题的论文集,由理论综述和实际调研报告这样两个部分组成。理论综述部分系统梳理了经典社会理论和当代社会学当中关于社区与社团的主要研究成果,足以作为对社区和社团研究感兴趣的读者的一份不错的参考文献和理论指南。调研报告部分收录了作者的六份在浙江省内开展的调研情况实录。浙江是国内民营经济和社会组织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这六份报告又分别涵盖了社区(城市社区、乡村社区、企业创建的社区共同体)和社团(民间互助组织、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组织)的几种典型类型,其分析也是兼具学理性和现实性。尽管全书理论部分跟调研报告部分在内容衔接上略有脱节,但这样一本论文集,仍然非常值得相关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魏霞《皇城根的三个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蒙古师范大学魏霞老师的博士论文,以北京“皇城根”下的老胡同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和社区研究的方法,展现同一个胡同社区里,老居民、外地人、“胡同贵族”和外国人这三个在经济收入、地域来源和阶层属性上迥异的群体构成的三重世界。如果说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更多是指不同阶层在时间和空间层面的隔离的话,那么魏霞老师这本书展现的,则是在同一个时空场域上的阶层区隔。作者在实地田野调查素材,跟芝加哥学派的社区理论、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等经典社会理论的结合方面,完成得比较到位。对于社区研究和社会分层研究感兴趣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不妨可以将本书找来一读。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三月份读过,并且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社科类书籍,点评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夷书院·百人访谈录 ⑫丨 张辉:杜靖的人类学之路
学人访谈 | 赵世瑜:呈现一个众声喧哗的历史世界
2018年十大好书
论书|2019年十大好书(社科类)
历年社会学考研真题4
专职研究人员:卞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