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败者的春秋(3)周人娶老婆 属于公共关系学
2009年12月18日 16:36凤凰网历史专稿【 】 【】

封建制度,充分调动了周人的扩张能力,但是急剧的扩张之后,就面临了一个保持凝聚力的问题。地球上有多少大帝国,就是因为失去了凝聚力,一下子崩溃到底,从此成了历史的陈迹。

周人当然不知道那些昙花一现的帝国的故事,但是,他们一样预感到了扩张后可能会崩盘的危机。

那么,为了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当然还需要有相关的措施。这个措施,就是强调血缘讲亲情。

看重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这本就是人的天性。但是人是社会的动物,受到这样那样的环境的影响,很多其它的情谊和义务,就被放到了家族关系以上。

比如说,我们把眼光投向西方,看看环地中海的古代文明。

希腊是一个贫穷的半岛,据柏拉图说,他们所看到的见到的希腊,已经只是个骨头架子,它的血肉,也就是膏腴的土壤,已经被九千年的风吹到海里去了。总之,要大多数希腊人都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务农谋生,实在不太现实,所以就不得不出去讨生活。

于是就要坐船出海。

以当时的航海技术,出海不是件容易的事,基本上,只有最强壮的青年男性,才可能经受得了海上风浪的考验。

而且这一启航,很可能就一辈子再也回不了家乡了。

这也就是说,选择出海,很可能就意味着抛弃父母,抛弃妻儿,出海是一帮子纯爷们的事儿。

这样,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伙伴合作关系,很自然的就压倒了家族血缘的关系。

但是中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黄河流域的土壤不算特别肥沃,但是真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日子很过得下去,没有非出海不可的理由。

中国也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是中国人面对的不是地中海,而是太平洋。这出海的难度,又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近一点的地方,像那种又是海啸又是地震又是火山爆发的海岛,不是走投无路了,谁想得到去那里啊?

所以大家还是就在华北大平原上溜达,挺好。

周人的迁徙和殖民,当然一路的行程也不易,但是难不到出海那个地步,老婆孩子,老牛破车,可以都带上。正应了《东邪西毒》里面,洪七公的那句台词:“谁说不能带着老婆闯荡江湖啊!”

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高唱我们的大中国啊,好大的一个家,很合气氛。

所以我们家族血缘的纽带不但没有被海水冲垮,反而越绑越结实,发展出了一套很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法制度。

(一)强调父家长的权威:爸爸和儿子不一样

当爹的在儿子面前很有权威,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尤其是在孩子成年之前。

宗法制度下,这个权威被延长了,扩大了,还推广了。

所谓把父亲的权威延长了:本来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父亲的权威应该也逐步消退,现在不,孩子一辈子得听老爸的,甚至老爸都已经过世了,儿子还得按照老爸的老规矩办,叫“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所谓把父亲的权威扩大了:就是孝敬父母得孝到什么程度,被无限深化了。

说一个孔门弟子的故事。

孔子一个学生曾参,一天在地里种瓜,一不留神把根瓜秧子踩断了,结果他父亲大怒,上去一棍子就把曾参打昏过去了。

过了好久,曾参悠悠醒转,你能想象他醒过来之后干的第一件事什么吗?

他开始唱歌。

他的想法是,老爸刚才气头上,把我打昏过去了,他肯定也着急的。所以现在我既然醒过来了,就赶紧唱个歌,表示我没事。--咳,说实话,我觉得一个人给打昏过去,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唱歌,那应该是有事了才对。

当然,这之后孔子批评曾参了,说老爸要拿小棍子打你屁股,挨几下让老爷子消消气可以了;拿大棍子打你的头,你还不跑你傻啊?这叫“小棒则受,大棒则避”。

但是,古代的一般中国人其实并没兴趣去理解孔子这种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的态度,他们更推崇的还是曾参式的爬起来唱歌,--你看看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大多和曾子这个是一个风格的。

所谓把父亲的权威推广了:就是儿子对父亲的这种服从,有了象征意味。可以说,中国社会里,一切男性成员间的上下级关系,都可以被类比为父子关系。

小孩是大人生的,这是一个父子关系,所以小孩就要听大人的;普通的大人,和领导是什么关系?你是子民,人家是父母官,这又是一个父子关系,所以你也要听领导的;领导里面,一般的官员和君主是什么关系?官员们是臣子,君主是君父,又是一个父子关系;最后,君主是天子,天的儿子,所以君主得听老天爷的。这就从父子关系一直归结到天命观上去了。

后来,儒家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什么君臣父子相提并论,就因为彼此间存在着这么一个对应关系,甚至可以说,父子关系的天然合法性,是论证君臣关系的天然合法性的基础。

(二)重视婚姻关系:妻和妾不一样

严格说来,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大多数时候不应该叫“一夫多妻制”,而该叫“一夫一妻多妾制”。

妻和妾之间是等级森严的。“妻者齐也”,她是家庭内部事务的管理者;“妾者接也”,妾的本意就是女奴,只是侍奉人的脚色。

为什么要强调妻和妾的区别?因为妻不是随便娶的,讲究门当户对。她背后是她的家族,得罪了妻,也就失去了妻的家族的支持。

前面说过,周人人数很少,他要统治这么庞大的地区,不能仅靠自己的力量,一定要尽可能把各地本来就存在的部族也整合到自己的体系里面来。大家本来没有血缘关系,那就赶紧结亲家,于是也就可以认作一家子了。

妾可以是随便你从哪里搞来的,就可以不追究了,她一般背后是没有什么社会资源的。所以压低妾的身份,没事。

如此看来,你和小妾之间的事,才是私人空间的事;至于娶老婆的学问,那属于公共关系学。

(三)注意兄弟的分别:嫡子和庶子不一样

妻和妾的地位差异,也遗留给了他们所生育的子女。够不够继承人,首先就看你是从哪个妈肚子里爬出来的。妻生的叫嫡子,妾生的叫庶子。

选择继承人的制度是这样,“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继承人在嫡子里面选,--没有嫡子的时候才看庶子的情况,首先也还是比妈,谁的妈是妾里面地位最高的。

都是嫡子的话,看谁年纪最大,是否有才能,则不必考虑。--这是个求稳定的制度。因为要比谁更有才能的话,那谁服谁啊?你说你有才能啊,咱俩单挑!什么,你魔兽打得好?那上回打CS你还给我爆头了呢!

比年纪的话,那是硬指标。谁年纪大看下身份证就是了。--当然,中国的体育运动员例外。

总之,比谁年纪大,那就没什么好争的了。就算是老大水平差点,那也省得添乱了。

当然,嫡长子以外的儿子,也不是就一无所有,他们也可以分得家族所拥有的资源。

比如说,宗法制和封建制是密切结合的。

天子的嫡长子将来还做天子,其他的儿子就降一级使用,封做诸侯。

诸侯的之嫡长子继承国君之位,其他的儿子再降一级,做大夫;

大夫的嫡子继承大夫之位,其他儿子再降一级,做士;

士之嫡子继承士之位,其他的儿子就是庶人了。

到庶人这儿,就没什么好降的了,反正大家都是庶人。

于是,天子的宗族的权力分配,和天下的政治权力的权力分配,也就融为一体了。

那时国家的职能是什么,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就是祭祀和战争。

而宗族的职能呢?我们就看宗族这两个字。

宗,宝盖头是屋顶,示是祖先的牌位。在同一个屋顶下祭祀,叫宗。

族,偏旁代表旗,矢是弓箭。在同一面旗帜下作战,叫族。

宗族宗族,也是在祀在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族称谓
家谱名词词解
为什么古人重视嫡长子?
“妻妾成群”的古代,家庭成员的等级关系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嫡长子为何享有继承优先权?
古人讲究嫡庶有别,那么嫡、庶之间的差别多大?常人无法想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