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届“香公杯”乡愁诗文大赛初选入围作品||龚玉和《太平山奇遇记》散文



太平山奇遇记

作者:龚玉和

0一九年四月九日,我们在浙江诸暨岭北镇富家坞村采访了一位居住在太平山下的抗战老兵,应邦铭先生(下称“应”),请他谈谈一生的传奇经历。

上图右起应立成、吴兆宁(原市政协副主席)、应邦铭、应立新(富家坞村长)、应夫人周寿珠、作者、应春旺(应邦铭孙子)在太平山下的应邦铭宅前摄)。下图作者与应邦铭夫妇/2018-4-9
清绝幽深太平山
应先生记忆清晰,谈吐优雅,说道,我一九一九年生于太平山北坡的富家坞,爷爷应章仪头脑活络,见到富家坞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农闲季节,率领全家八人,到太平山上开垦荒地,种上了桐籽、竹子、松彬,培植了大片茶园。不出三年,乱石岗成为竹园茂盛、树木成材的风水宝地,尤其是茶叶,收益可观,一年到头,全家老少全派上了用场,春天掘笋、采茶,秋天,摘桐籽、挑番薯,家业兴旺,成了一方小康人家。
 太平山的山巅可眺诸暨、嵊县和东阳三县接壤的浙中名山,东白山。
 人们登山赏景,村落、青山、河流、田地,一览目下,美不胜收。东白山巅簇拥在云雾之上,宛若蓬莱仙岛,林木郁郁葱葱,田野五彩缤纷,可谓人间仙境。
 想一想,山上茶园一年到头都飘浸在云雾之中,茶叶能不出类拔萃?
 爷爷带领全家开荒种地,有了点积蓄,就为乡里做好事,铺路造桥,热心公益,有了点小名气。八十大寿时,乡里的一位秀才,朱缉文,特地送来牌匾,书“风高洛社”(1),将爷爷事迹载入《吴宁应氏宗谱》。我的父亲应为祥,排行老二,成年后,成为爷爷开荒种地的好帮手,办事干练,耕地炒茶,样样精通。
 在应氏家族中,让我印象至深之人,莫过于小叔应为坊。小时最疼我,每见客人就夸我聪明。小叔好读书,出仕后,更名应机,投身黄埔,成为国军官员。
 小时,我读书费用,多亏小叔资助,至今铭记不忘
 富家坞处于太平山麓,诸暨与东阳交界线上,山水清淑,人文厚泽,周边城镇工商业发达,为一个开发休闲旅游业的绝佳之地。太平山由乌竹岭、枫树岭、孝儿岭鼎足而立。
“超凡脱俗”乌竹岭
村旁有乌竹岭,处于金甬、诸永高速交叉的怀鲁镇北。自古以来,就是东杭古道(东阳至杭州)要津,岭上山路青石板铺就,山民赶集、卖柴,商贾南来北往,青石板早就磨得油滑光亮。一条潺潺溪水,伴岭流淌,清澈见底。小溪两岸,青山相依,草木繁茂,虫鸣鸟啼。登高四顾,不知是人赏景,还是景撩人,行人至此,顿有超凡脱俗之感。
岭头有凉亭一座,亭内设茶缸供人解渴,柱与柱之间,有木板条凳,路人坐息。
柱上楹联,耐人寻味,曰:“风尘劳累,坐一坐,食碗茶再走;
世事沧桑,息一息,喝碗酒又来。”
从凉亭向上行数百步就到了岭的尽头,有一条宽敞大路,称乌竹岭横路。
在此远眺,南北高山簇立,中间一条长流,岩石奇形怪状,千姿百态,远近的村落田畴,尽收眼底,蔚为一方大观。
与乌竹岭相对有草寇峰,相传昔日盗寇占山为王,劫富济贫,替天行道,雄踞岭峰,四乡百姓,无不敬畏。
西行三、四里,悬崖上有一巨石,酷似酒缸。相传,缸内藏有金银无数,正在等待着一母十胎的十个兄弟,前来开缸取宝。无奈人间尚无一胎生十子者,故宝物至今空悬待领。千百年以来,行旅路过宝地,对着宝缸,无不望洋叹息!
太平山脚,有一深潭,曰定光潭。发源于李府山的溪水,蜿蜒十余里,至此聚汇成潭。水面静波,潭水碧绿,深不探底。两面悬崖峭壁,自此上山,可抵罗山,山路崎岖,悬崖峭壁,无人敢于登攀一览为憾。
旁有“和尚背女石”,细察,和尚没了头,只留下了一块形似身体的巨石。
不过,背上的美女倒是完整无缺,栩栩如生。据传,老天爷为惩罚这个不守清规的好色和尚,下令雷公娘娘将和尚的头给劈了。
再西行,就是罗山,能见到风景秀丽的看芝村,乃抗日名将朱福星(2)故里也。

丹枫似火枫岭驿

枫岭,又称枫树岭,在富家坞村东南角,岭高百丈,山势陡峭,崎岖难行。
上岭道路不长,却有三处凉亭,称为上凉亭、中凉亭、下凉亭。从富家坞至下凉亭有一条捷径,年青好胜者,不畏荒山野路,可抄此小路,捷足先登。
攀登赏景,暮秋季节,丹枫如火,耀眼夺目,蔚为壮观,枫树岭由此得名。只是诸永高速建成后,古道行人稀少,以致今天柴草挡道,野猪出没,沦为荒辟之地,惜哉!
千古传诵孝儿岭
孝儿岭,在富家坞南,自孝儿岭头至水带村全长十华里,岭虽长,坡度不大,路面平宽,古道多铺青石板,旧时建有凉亭。
晚清民国时期,道上行人络绎不绝,东阳、永康、缙云、磐安等地往来商客视孝儿岭为必由之路,人们自此到诸暨临浦改乘船去杭州,古时,孝儿岭乃一商客繁忙之要径。
相传,南宋定都临安,应家二世祖孝子应先朝,侍亲至孝,父疾,身不解带,侍奉床榻前。父殁,三日滴水不进,守庐三年,名闻婺州。
南宋端平一年,帝下诏于东阳县西门,建六孝祠。
春秋二季祭祀,成为东阳六孝子之一,应先朝著有《孝行》一书行世。
孝子过世后,葬在东阳、诸暨交界的界头,水带、富家坞各地应氏孝子必去祭祀。
孝儿岭处为会稽山南麓支脉,南起石马坑,北至水带村,长达八公里,为史上东阳、永康、磐安、缙云、诸暨、杭州往来津道。
传说,三国魏明帝青龙五年(237),斯伟出仕于魏国,因魏国南侵,斯伟进谏反对而遭贬,即携二子(斯从、斯敦)离开山东,薄敝南方。
千里迢迢,朝行暮宿,父子三人,登山涉水,一步步登山岭头,借亭休息。
斯伟对二子说,有你们照料,为父才有今天,真尽了孝,乃孝儿也。
下了山岭,落脚于六石镇,即今之斯姓始祖也。
斯伟出仕吴国,官至廷尉。
赤乌元年,因判案失误,宽纵死罪犯,被罪以已身代,入狱将受戮。
时斯敦年仅十四岁,深感悲痛,与兄斯从泣血书上书吴王孙权,请求以身代父刑,尽从子之大愿。孙权见他俩幼小,允以一人代死。兄弟争执不下,兄说,凡事先长,我当死。
弟说,子代父,弟代兄,份也,我更当死。
吴主说,然。于是赦其父罪,官复原职,赐表二儿为孝儿郎。
清末,孝儿岭上,凉亭重修,文士楼启志为孝儿舒怀,曰:“佛尊大仙观世音,岭号孝儿教人志。” 孝儿岭由此得名,流传至今。

太平山下一壮士

 一九三七年,日军大举进犯,年青人纷纷报名从军。
 民国二十七年,沿海城市相继沦陷,省府机关、学校迁至浙南山区。
 沦陷区来的流亡青年不少,成立了省战地服务团。
 中学毕业不久,应邦铭就报名参加了这个服务团。自此开始,穿上了军服,扎裹腿,穿草鞋,生活与行动一律军事化,没有工资,工作是向群众宣传,召开群众大会,讲解抗日救国道理,救国团由省主席黄绍竑当主任。
 那一年,服务团几乎走遍浙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天目山、四明山、方岩、天台山都留下了足迹。起早落夜,爬山过岭,开大会、贴标语、画漫画,鼓动百姓奋起抗击日寇的进攻。
 好在年纪青,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疲倦似的。
                 行军辗转六千里
 民国二十八年(1939),应邦铭(下称“应”)报考了陆军军官学校,学员有八百余人在金华集中,由黄铸吾上校领队,从金华出发,途径赣、湘、鄂、豫入陕,行程六千多华里,历时五个月到达黄埔军校七分校所在地西安。
 此时,日寇铁蹄已蹂躏了东南沿海的大部分土地,从金华坐火车至东乡后,徒步行军。虽说是新兵,穿的仍是旧军装,肩负背包,脚上穿的是草鞋。
 一路上,大家目睹沦陷区逃出来的难民,扶老携幼,流离失所,惨不忍睹,河山破碎,田园荒芜,民生疾苦,加深了大家同仇敌忾,投军报国的决心!
 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与扫射,常常昼伏夜行,还要绕道行军。
 自江西东乡至湖南株州的一千多里,足足走了二个月,患病学员增多,没有医生、药物,只好带病行军,到了湘潭才停下整休。
湘潭,为湘江流域的重要埠头,有十里长街锦绣地”之称。
那个时期,国难当头,强敌进犯,民众崇尚保家卫国的军人,见到学生军列队过来,纷纷拿出米酒、点心慰劳,表示对大家从军报国的嘉勉。
 应邦铭也患了痢疾,幸蒙天主教医院的免费诊治,才得以恢复。
 在湘潭休整后,继续前进,此时岳阳已沦陷,只好雇了一条小火轮,小心翼翼地绕过封锁线,到了津市,总算逃过一劫。
自津市北行,进入鄂西山区,峰高岭峻,沿山的羊肠小道,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稍有不慎,便有粉身碎骨之虞。
这是一场艰苦的历程,到达鄂北樊城时,学员们不得不又一次停下来休整。自樊城往北,进入河北境内的豫西平原,才与高山峻岭告别,不再要昼伏夜行,东藏西躲了。
十月底,学员们经历风霜雨露,克服千难万险,冲破了敌人的重重防线,终于到达了七分校本校王曲。时已进入了初冬季节,他们穿的只是薄棉背心,瘦弱饥寒。
 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到校后,应由原十六总队工兵队改编到军需班受训。
 军需班学员五百余人,他被编入第三中队,训练期一年。
民国三十年毕业,同学大多数奉派到前线部队服役。
                太平山下寻双亲
  应邦铭在军校的专业是“军需”,毕业后,奉命到浙江松阳县接收保安处代为招收的新生一千五百余人。接收团由沈策少将任团长(3),团内官佐百余人。
 民国三十年(1941)双十节从王曲启程,十二月初抵达松阳。
 应借回松阳招生的机会,特地回到太平山下富家坞探望父母。
没有想得到,离家一走,竟然与双亲诀别!只能见到父母的黄土一坯,跪在坟前,失声痛哭,捶胸顿足,哭诉道:“爹娘哪!不孝儿在民族存亡、国难当头之时,为国尽忠、为民尽孝了!恕我不能为您俩老尽忠尽孝!能原谅我吗?”
  言罢,泪流满面,痛彻肺俯,乃一生之最大憾事!
  应从军后,有一天,应父正在田间耕作,天上机声隆隆,继尔,有炸弹的轰鸣之声,日机在岭北乡政府投下炸弹,几分钟后,又飞临富家坞上空,低空盘旋扫射,村民吓得四散躲避。父亲扶着一条耕牛正在犁田,一时无法逃脱,惊吓过度,回到家中,神志不清,不久染病身亡。未久,日军又在诸暨施放细菌弹,导致瘟疫流行,母亲也于同年随父而去。
万里行军去长安
  大批沦陷区青年跑到仍在中国政府掌控下的浙南、浙西山区。由此,校方选择了山城松阳作为新学员的集中地,对新入伍生(1500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训。
  未料,日军先后在宁波、温州登陆,再次发动进攻。
  青田、丽水等城相继失守,松阳也危在旦夕。
山瘴水恶,行旅艰险

民国三十一年七月,接收团师生只得向龙泉方向转移,开始了应邦铭从军抗日后的第二次征途。他们经龙泉进入闽北的浦城、水吉,行程六百余里,为了躲避日军飞机的突袭,又一次昼伏夜行。过水吉时,鼠疫横行,瘴气肆虐,居民为避战火、瘟疫,外出逃难,十室九空,举目望去,满眼疮痍,惨不忍睹。

到了建阳,山瘴水恶,危及人命,学员中病患人数骤然增加。

时值八月,天气酷暑,队伍抵达邵武时,引发恶性溃疡,接下来,回归热、赤痢等疾病接踵而至,药物医治无效,医生束手无策。

学员中病倒者为数不少,呻吟呼嚎,接连不断,惨不忍睹。

患病学员虽经驻地长官与慈善机关三个月的合力抢救,仍有二十七名学员不幸赍志而殁。领队的沈策将军悲痛欲绝,于邵武墓地举行公祭。

沈策团长亲题挽联,曰:“求仁得仁,以死殉君志,总是丹心照日月;

育才失才,养生愧我心,徒照热泪断肝肠!”
离开邵武后,接收团辗转进入赣省。
时值深秋,等到行军抵达樟树时,已经进入隆冬,师生薄衣单裤,冷冻难熬。
此时,幸得江西省驻军的资助粮饷,发给棉衣,同时也接收了部分在赣州招来的新生,继续向赣西进发。翌年(1942)一月,接收团抵达湘潭,时届农历岁末。
风尘劳累,湘潭休整
为等候衡阳、韶关两处招来的新生,他们再作短暂逗留。
湘潭,民风醇厚,湘民热情好客,湘女美丽多情,对青年志士从军报国,多有仰慕,殷勤招待,感人至深。
三湘子弟从军抗日者,遍布全国。自古以来,人有“无湘不成军”之说,因此,我们在湘潭逗留期间,军民情感极为融洽。
此时,学生军行军年余,风尘劳累,能在此喘息休整,顿觉精神倍增。
学生军内先后成立战声剧社,演出抗日剧目,组织了五四篮球队,与湘潭各界进行了友谊比赛。同时,我们还做了二件善事:
一 陈良书同学率乡民抢救美军失事飞行员得庆再生;
二、沈公(策)团长调解浙江公会为公山纠纷解决息讼。
可以说,接收团驻湘数月,为行军北上以来之黄金时段。
留湘倏忽半载,时日寇发动鄂西战役,我们原拟穿越洞庭湖“经鄂豫入陕计划”随之告吹,迫于形势,只好南走桂黔,改道川蜀入陕。
由此,学生军从湘潭出发,经衡阳、桂林、柳州至贵州独山,全程二千二百华里。
先乘火车抵金城江后,下车徒步,时值酷暑,一路行进,烈日当空,炎热难挡,学生兵荷枪负包,深入不毛之地,只见穷山恶水,山势险阻,大家忧心忡忡,生怕重蹈闽北之灾!
行抵独山时,欣闻我军鄂西大捷,举国欢腾。
为此,我们再次调整行军路线,重新折回湘潭,仍按原计划,取道鄂西入陕。
七月三日,回到湘潭后,稍事休整,即雇舟横穿洞庭湖,其时,洞庭湖东部仍为敌占区,为安全起见,船队在湖西悄悄潜行,经沅江安乡到津市,下船稍事休息,即徒步行军走鄂西山区。鄂西山地,峰高岭峻,羊肠小道,弯弯绕绕,行走艰难,尤其是过蚂蚁山时,悬崖壁立,道路尤如天梯,只容一人通过。
如有不慎失足者,跌落悬崖,则有粉身碎骨之虞。大家抵达落步滩时,已经人仰马翻,力不可支了。此一行程,实为接收团万里征程经历之最艰险的一段。
           西陵遇险,大难余生
一九四三年八月,接收团穿越洞庭湖,到达津市,往北进入鄂西山区,崇山峻岭,道路险阻。沈策团长为便于大部队行进,决定将病弱学生编入病弱队,派我为领队(我是少校军需),由袁医官(袁庚祥)协助,在大部队后面慢步行进。
病弱队一行计二十六人,在鄂西山区行进十余天,终于在九月二十一日到达三斗坪,长江已经在望。
三斗坪,濒临长江南岸,位于西陵峡之西,东距敌占区(宜昌)仅三十余华里,四山环绕,峰高岭峻,地势险要,自古为通往鄂西北之要冲,江水奔腾咆啸,似雷鸣电吼,江中大小礁石浮没水面,滚滚大江,至此形成漩涡,行旅视为畏途。
所幸接收团的大部分人马已经于一周前顺利渡江北进。
只有应邦铭带领二十几位患病队员与公文行李断后。
接收团在九月二十二日,雇得一艘木船渡江,急于追赶大部队。
是日,天气晴朗,公文行李先行上船,然后,学员依次登船。上船后,众人谈笑风生,神态自若,只见学员诸敬徽独自坐在船头,手拉二胡,神态飞扬。
约二十分钟后,木船渐渐驶入江心,水流湍急,奔腾不息,船身开始剧烈颠覆,行至白庙子附近,但见江水中大小礁石林立,漩涡一个接着一个,见此状态,众人正襟危坐,屏息无语,几分钟后,小船驶入马尾水,只见两道激流直击过来,汇合处,形成巨大漩涡,直冲木船。船夫二人拼命划桨,终不能脱离险境,瞬间,船舱进水,但闻“哗拉”一声,一个巨浪过来,打翻小船。
船客全部落水,眼前一片漫漫,船覆了。
应虽不谙水性,但入水之初,神志尚清,双手紧抓船舷,用力向上顶,只为船舷挡住,不得而上,不由倒吸一口水,自忖必死无疑。但是,葬身长江,实在于心不甘,求生欲念告诉我,船底虽然翻覆,但仍浮在水面,终有救命希望。于是,他一手抓住船舷,一边将身体向外移动,另一只手再将身体向上跳动,则见到青天白日了,又见到船背已经立着很多人。
船夫见有人浮出水面,急忙将应拉上船背。
此时,水上混乱一片,有识水性者在波涛里搏斗,也有人抓住一根木头或者什物,在水中拼命挣扎、呼喊!约十余分钟后,对岸驶来一艘木船,将打翻的小船拖往对岸浅滩,木船恢复原状后,舱里居然还有三个活人,分别是学员李崇孝、诸敬徽、周襄。
原来,船浮在水面,舱内仍有空气,还有存活希望。
他们说,困在船舱里只有十几分钟,犹如度过了一年,而应落水才一、二分钟,生与死只在瞬间。获救学员有陈治民、骆仲英等以及袁医官与我,计十九人。

 (左起11为应邦铭)

此次船难的殉难者七人,分别是方刚、姜达林、斯仁、韩杰、杨梦卿、俞缄、应邦忠。我与获救的同学在对岸白庙寺休息了六天,打捞上来了姜达林、应邦忠已没有气了,大家将他们埋在白庙寺的后山坡。后来,回首旧事,写过二首七绝诗:(一)
“青年报国意昂扬,万里从军去长安;
祖国大地任驰骋,烽火声里渡长江。
(二)
急流险涡长江浪,吞噬多少英雄汉;
白庙寺前埋忠骨,男儿何处不青山。”
翌日(二十七日),继续北进,临行时,老天忽然飘起细雨,仰若苍天有眼,神明垂泪,江水哽咽,众人怎忍心抛下遇难的同船同难弟兄呢?在场人员,无一不失声痛哭。
又经过十多天的艰苦行军,我们在鄂西北重镇老河口与大部队会合,自此,病弱队解散,学员归队,继续北进,进入豫西平原。
为此,实为接收团去年在闽北邵武遭劫后,又一次惨痛泪迹也。
高唱战歌,穿越古都
在鄂豫平原上,行军一个月后,顺利到达古都洛阳。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在洛阳。司令长官蒋鼎文欣闻家乡子弟不远万里从军至此,兴奋之余,犒赏有加,亲到驻地慰问嘉勉。
自洛阳开始,接收团搭乘陇海铁路火车经潼关、华阴至长安,行程九百华里,抵达万里行军的最后一站(长安终点站)。十一月二十六日,官生一千五百余人整装下车,神气飞扬,高唱军歌,穿越古都,出南门,步行五十华里,到达军校本部(王曲)。
此次行军(七分校十八期入伍生第四团),历经浙、闽、赣、湘、桂、黔、豫、陕九省,行程达一万四百五十一华里,为时一年又四个月二十二天,沿途病患覆舟殉难者九十二人。
行万里,历雨雪,艰难险阻,官生报国之志不减,行程之艰辛,堪称“艰苦卓绝”。在黄埔校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页。
 
金玉良缘太平山
抗战胜利后,应邦铭由西安回到老家(岭北镇富家坞),由亲戚介绍结识了三洲的一位姑娘,周寿珠。我已是个大龄青年,很快就结婚了。
新娘是师范专科毕业生,俩人可说是一对东阳城里人见人慕的“金童玉女”;
新郎,年青英俊的抗战英雄,位居国军中校;
新娘,才貌双全的小家碧玉,女孩能读到师专毕业者在县城里凤毛麟角。
夫妻渴望定居下来,由此,在太平山麓盖了几间颇有东阳特色的楼房,作为隐退归宿。
太平山,一个山林地带,高山环抱,层峦迭嶂,人们根据这些山的形状,分别命名为香炉山、飞凤山、马铃山、荷花心、美女山。山脚有巨樟数棵,大可四人合抱,酷暑季节,村民就在树下纳凉,五八年大树均被砍伐掉。村前溪边尽是良田水稻,有足够水源可供灌溉。
全村视野开阔、阳光充足。富水溪自村前流过,峻峭壁立的大岩峰雄踞村北,可称一枝独秀。凡过往客人,无不夸道,一块风水宝地!
 
(一对金童玉女/1948
新婚不久,应邦铭就奉召到天津,二人劳燕分飞,聚少离多。一九四六年,在联勤总部天津被服厂任中校工务科长,刚刚接手日伪工厂不久(有八个工厂,四千多员工),业务异常艰巨。表弟虞克敬远道前来天津,助了邦铭一臂之力。
那年克敬只有二十一岁,年少英俊,风华正茂,做事勤快,交给他的事,做得得心应手,只是时间短暂,一年工夫,就离开了。
一九四八年,应又调任联勤总部徐州补给区经理处上校主任。十二月份,淮海战役进入决战阶段,遂乘司令部家属疏散撤退之机,携妻撤至南京,又辗转经南昌至桂林。
一九四九年,应夫妇随部队到了桂林,寿珠在桂林生了一女儿,取名应小珍。
那年,桂林解放,到了年底,应带着妻女再次回到老家富家坞,渴望种田为生。多年以来,在外飘泊,厌倦了打仗,在梦里都惦着太平山的秀岭秀水,渴望回到家乡,富家坞定居,过平静的田园生活。
峰回路转
一九五一年,应邦铭考取了东北贸易部,被分派到该部在天津办事处做事。
时值开展“肃反镇反”运动,同年七月,应因在黄埔军校读书与国军服役,以历史反革命罪在天津被捕,判刑十五年。
入狱后,应先在天津新生营造厂劳改,当时的政策是根据犯人的体力、文化、特长和能力分派工作。在部队里,应当过军需,被派到厂部做记账抄写,这些事。
劳改期间,领导上对犯人很客气,有时还递烟给他,真有受宠若惊之感。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领导常与犯人一起研究问题,诸如,营造工程核算成本,要确立那些科目、怎样设立账册等。
二年后,应被派到新生棉纺厂劳改,进厂前,先要几天学习,接着,安排在棒子车床做事。应的视力差,车轮转动快,很吃力,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慢慢也能够熟练操作了。
有一次发高烧,得了内膜炎,领导批准休息治病。医生不仅给他打针吃药,还让他休息二十多天,恢复健康再上班。
青霉素和链霉素这些药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需从国外进口,为了治好应的病,不惜动用了昂贵的针药,政府可说至仁至义了。
有一次,应的妻子来探监,说起家乡百姓每月的定粮还不到二十斤,有地方甚至断粮,吃草根树皮过活。可是在狱中,犯人每月有三十斤定粮,从未间断过,相比之下,对政府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六十年代,应又被调到石家庄的省监狱劳改,安排在新生铸造厂。
有一年冬天,石家庄发生了七级地震,不少房屋倒坍,有人死亡,且余震不断。
政府为了保全犯人生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警报一响,白天不准进屋,夜里不脱衣服,不关门。这样的逃震足足持续了半个多月,难道这不是政府对罪犯人道主义体现吗?
一九六七年七月,服刑期满,继续留场劳动,月薪三十元。
邦铭感到很满意,每月还能给妻女寄十元。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政府批准回乡劳动。应在石家庄新生铸造厂已经劳改了二年,离开时,竟有依依不舍之感。但想到马上可以与妻女团聚,又有了归心似箭之感。
妻女的经历
在服刑时,妻子(寿珠)受到牵连,含冤受屈,历尽磨难。
在一九五二年实行土改,应邦铭家被划为富农。因历史问题,国军上校,又被追加为“个人官僚地主、历史反革命”。妻子受到连累,被划为“个人地主”,宣布“管制”,必须要为丈夫代罪,又因妻弟在台湾,加重罪名,再被划为反革命分子与台湾家属,双重罪名,列入另类。凡有政治运动,大会批、小会斗,早就习以为常。
岳父母虽在邻村,却不敢见面。亲朋邻居碰面,不敢打招呼。自从服刑后,妻子独自带着未成年的女儿小珍,白天在田畈劳动,夜里帮人织点毛衣,贴补家用。
农忙季节,既要收割,又要种田,一个弱女子,那能吃得消?一边要种好田,一边要带好年幼的女儿,还要忙上忙下做家务,亲友见了,不敢过来帮忙,害怕扣上“没有阶级立场”的大帽子。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有一年,来了一位干部,听说富家坞有个为丈夫“代罪”的女人,认为这样做不符合党的政策,给予纠正,总算撤销“管制”,才获得了人身自由。
女儿小珍十二岁那年,在岭北小学毕业,传来一个消息:“成份不好的子女不能读初中。”孩子无辜,只十二岁,莫非天生有罪,受教育权利也被剥夺?
(应夫人周寿珠与独女小珍/50年代)
风雪探监人
一九六二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成为妻子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半夜,她从王坑村妹妹凤珠家出来,挑了一副担子,装着几样食物,徒步八十多华里来到诸暨县城,再转到天津探狱。那时杭州到天津要二天二夜车程,二十六日才到达天津。
下了火车,已是零下七、八度了,身上仍穿着南方的薄棉衣,无法抵御天津的严寒。
二十六日晨,她怀着惊恐的心情来到监狱。幸亏卫兵很和蔼,知道她远道来之不易,给安排了一个单间相见。突如其来的会面,应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久别重逢,应当有说不完的话,但是,俩人默然相对,竟然,说不出一句话。见到她脸色憔悴,愁容满面,脸上刻了深深的皱纹,苍老了许多,强装的笑脸仍然掩饰不了内心的伤痛和哀怨!
应禁不住落下了眼泪,她没有泪,心里清楚,十多年来,妻子为自己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与委屈,泪水早流尽了!
重回太平山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在天津劳动改造十五年,终于,刑满释放,时已五十岁了。
女儿小珍年已二十,从她懂事开始就没见过父亲。家中只有妻女二人相依为命,仍守着这个家。屋内一无所有,生活濒临困境。
女儿相见不相认,妻子满面愁容,相对无语,恍如隔世。
幸亏在甲丘的姨丈雪中送炭,挑来一担稻谷,解了燃眉之急。
表弟虞克敬听说邦铭已到家,捎信宽慰道:“残破的家可以重建,人生的道路可以重走,一切都能重新再来,千万不可以自馁自卑,….”
次年(1970)的一天,应到六石探望克敬夫妇,久别重逢,有说不尽道不完的话。
临行时,克敬送了一袋白面馒头,说是路上充饥。
那个年代里,粮食贵如金。克敬一生教书,两袖清风,只要亲友有难,倾力相助,一袋馒头,岂止是一袋馒头,给了多少勇气与力量!
应写道,有了他们的支持,才不灰心、不自馁,逐步振作起来。

改革开放获新生
一九七九年,应邦铭被摘去历史反革命帽子,接下来,被批准参加诸暨黄埔军校同学会。自此开始,立志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建设与祖国和平统一,尽一份微薄之力。

去新疆,贩竹鸡
八十年代初的一天,偶尔听人说,义乌人到新疆贩竹鸡发了财。
应暗自思忖,几个月前就有几个义乌人到村里来收购竹鸡,不觉萌发到新疆销售竹鸡的念头。竹鸡,其实不是鸡,只是一种寄生在山野竹中的菌类植物,学名竹菌。富家坞一带较为常见,可入药(浸白酒服用),有通脉活血之功。早先乡民知之甚少,任其自生自灭。竹鸡呈红褐色,酷似鸡冠,因名。岭北山上野生竹类有二种,一是可食的竹笋;
另一种是不能食用的苦竹,竹鸡就是寄生在苦竹上的菌类。
于是,他们同行四人,肩背采集的竹鸡去了乌鲁木齐。到了新疆才知道,前几年已经有义乌小贩到此来卖过竹鸡,价格暴涨到每斤五十至一百元。只是时过境迁,如今,义乌商贩销声匿迹,价格也跌到每斤只有六、七元了。那次新疆之行,无功而返,可没有让他灰心,毕竟只有改革开放政策(解除了“管制)”,我才能到新疆去看了那么多河山的秀丽风光。
携“魔镜”,走天涯
应的女婿有一次到上海出差,在大世界游乐场见到一种魔镜(哈哈镜),人照在镜子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滑稽形象,让人不由哈哈大笑。乡下人从没见过,尤其是孩子与青年人特别有兴趣。这样的魔镜只能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有,乡村僻镇的人,根本机会没有见到,他在想,如果组建一个哈哈镜表演团在乡村城镇巡回演出,不仅可以丰富文娱生活,还能获利,岂不一举两得?说干就干,我们在东阳信用社贷款筹集资金,同时,托人到上海购买全套哈哈镜器具,装成二个长型木箱。
次年(1981)元宵节刚过,哈哈镜巡回队整装出发了,第一站是东阳巍山镇。
巍山镇,为东阳第一大镇,居民三千余户,人丁兴旺,商业繁华。
他们在获得政府批准后,寻揽到一处闲置的祠堂作为展厅,张罗完毕,敲锣打鼓,吸引观众(票价一毛),观者踊跃,人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新鲜玩艺儿,争先恐后,相争一睹,魔镜奇妙极了,尤其以儿童与年青人居多,首战告捷。为了招揽观众,我们贴了各类广告,诸如:“笑一笑,十年少”;
“看一看,加餐饭”;
“哈哈镜,多神奇,胖变瘦来矮变长,不信你来看一看”;
“哈哈镜,真好笑,笑掉牙齿自己镶,笑破肚皮不赔偿”;
“哈哈镜,逗你乐,镜里笑,你笑我笑大家笑”…。
茜畴为东阳江公社所在地,有一所公社中心学校,有学生四百余人,校方听说哈哈镜对青少年有吸引力,不仅邀请他们去展出,还安排了场地,并且招待巡回队成员的食宿。
小学生对哈哈镜非常陌生,好奇心强,有的学生在搭建展台时就偷偷溜进来观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哈哈大笑。开展后,小学生们列队进场观看,有人看了一遍不够,又偷偷溜进来,再看一次,一个个笑得前仰后翻,合不拢嘴,场面热闹非凡。
哈哈镜初次走进学校,为巡回队今后的展出提供了难得的经验。

“展出之最”
在茜畴学校展出成功后,巡回队向嵊州进发,先长乐后甘霖,最后一站是嵊州最繁华的小镇(崇仁),结果不甚理想,大家只得改弦易辙,折回金华,在白龙桥、蒋堂、孝顺等地展出,效果不错,不过,最难忘的地方莫过于里浦。
里浦,在金华城东四十里,为全市第一大镇,不仅居民稠密,而且商业兴旺。自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每逢集市,四乡百姓聚集在此,人来人往,街头挤得水泄不通。
费了好大劲,才找一处较为宽敞的场地,搭起帐篷。
街上人头攒动,大家相争看个稀奇,一个人卖票忙不过来,只好临时增加人手。从上午九点一直到下午五点,仍忙个不停。天气炎热,大家累得满头大汗,虽说疲惫不堪,仍笑得合不拢嘴,因为这一天创下了自展出以来售票最高纪录。

出仙霞岭
在家乡首战告捷后,巡回队沿着浙赣铁路,经龙游、衢州、江山向江西进发。过仙霞岭就进入了玉山。时已冬至,大雪纷飞。
玉山县,以玉山而得名,当年县城只有一条街,市面萧条,行人稀少,看不到改革开放以来金华、东阳所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与浙江农民外出打工经商赚钱的状况大相径庭。一年来的奔波,到了洋口,已接近年关了,大家心力交瘁,疲惫不堪,顿生回乡休整之想。此时,女婿所在的学校已放寒假,一个人顶着风雪,风尘仆仆,从东阳寻到江西来帮忙。还为带来了饼干、油条这些当时不易买到的食品。大家不由喜出望外,干劲倍增。我们继续沿着浙赣线南走,在上饶、铅山、鹰潭展出之后,北上乐平,辗转到了鄱阳县。
鄱阳,以鄱阳湖而得名,为我国仅次于洞庭湖的第二大淡水湖。
来到湖畔,举目四顾,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清晨,朝霞初露,湖水如染,一片彤红。夕阳西下之时,又是一片墨绿,望着茫茫的湖水,让他想起了过往的岁月,抚今思昔,感慨万分:年青时,为报效国家民族,满怀激情,辗转千里,到过鄱阳湖,只是岁月沧桑,年华不再了。而今,年过花甲,再次餐风雨露,流浪四方,旅途劳累,已经精疲力竭,顿生退意。自去年哈哈镜在巍山初露锋芒后,辗转浙赣二省,旅途颠簸,为时二年,已经破损不全。
至此,行程千里的哈哈镜展出,划上句号。
应家小店开张营业
从江西回家后,女婿教书,女儿做裁缝(服装加工)。
随女儿进城后,帮着办裁缝培训班。老伴忙于家务,只有应一个人闲着。
他寻思着,总得有事做,也可以增加点收入。
他家住在迎晖新村,一个开发较早的老小区,上山头村民进城或到东门外菜场要经过家门口。当时小区还没有小店,于是乎,想在家里的架空层开个小店。
春到人间,万物兴旺,他们就以孙子(应春旺)名字取店名“旺旺”。
小店开业后,本着薄利多销、诚信经营原则,不久就在小区内赢得口碑,食盐、油类、老酒、酱醋,这类日用品的价格和东门菜场相同,有的还要略低一点,临近居民不愿多跑路,就近在我家小店购买,店虽小,生意倒是不错。
只是听附近居民说,本地酒(东阳)薄,不如绍兴酒厚。为此,应特地到绍兴城里品尝了几次,东阳酒虽则清冽可口,但醇浓度不如绍酒。于是,一个人跑到诸暨璜山批进绍兴坛酒,用汽车装回东阳经营(批发/零售)。老顾客品尝后,个个夸口不绝。
大寺下村的几位农民到东门菜市场办货回程途中,总会到应家小店歇一会儿,喝上一碗老酒,品尝一下松糕,再打道回家。由此,每月要用汽车装运一、二次,足见销量之大。
小店生意逐月攀升,店务忙得不可交开,应与女儿竭力支撑着,不增人,女儿跑外进货,应守店卖货。不久,又租了一间架空层,用来堆放绍兴酒及货物,平时应睡在里间,日夜不离。虽已七十多岁了,依然做到天亮开门,晚上十二点关门,从不耽误。夜间有人敲门购货,也不回绝。
一九九五年,他们又在东岘路开了一家杭杭蛋糕店,人手紧张,转不过来,只得将旺旺小店转让了。

杭杭蛋糕
一九九三年时,东阳全城只有二家蛋糕店,这二家店生意兴隆。
应在三洲有个亲戚,吴有仙,原在一家蛋糕店当帮工,知道开蛋糕店成本低、利润高,无奈自己一无资金,二无场所,于是,鼓动小珍与她一起开店。
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一家准备转让的理发店,只一个月筹办,“杭杭蛋糕店”就开张了。不久,蛋糕店移址振兴路。振兴路,全长六华里,当时被命名为全省十条特色街之一(服装一条街)。杭杭蛋糕店在振兴路一百号,处于市区最繁华地段,开业那天,挂灯结彩,亲朋好友齐来祝贺。
迁址新店后,小店生意兴隆,全家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凯凯从没拜师学艺,只凭心灵手巧,只要给他一个样本,就能做出花色漂亮的生日蛋糕。
春旺负责联系单位的外送生日蛋糕及店内电器修理;
小玉假日也不离店;
健儿大学放假回来,就在店里帮忙;
老伴料理家务之余,还给店员做菜送饭;
邦铭虽年过八十,头脑清爽,身体硬朗,仍能做些结算活计。
春节期间,店员回家过年,偏偏这段时间业务多,生意特好。每到年三十前晚,一家人都要忙个通宵。
杭杭蛋糕店自一九九五年开办以来,经营十年。家里先后购置二套房子,还清所有债务。由于蛋糕店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时间长,业务繁忙,女儿体力不胜劳累,她的儿女(应的孙儿女)体谅父母一辈子操劳,在不断劝说下,小珍终于忍痛将蛋糕店转让了。

 (应邦铭一家人/2018)
一个老兵的呼声:渴望和平
一九四九年国军撤退至台湾,两地音信不通,人为藩篱,隔绝三十八年之久。海峡两岸,一水之隔,却成天壤之遥。两岸百姓骨肉分离,兵戎相见,
◎一九八六年的一天,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应邦铭在台的堂弟应邦镐托一位在美国的内弟罗文到广州讲学的机会,修书一封,信中说:“胞弟如唔,回国行期紧迫,不能亲到府上看望,至为抱歉!”
这是两岸隔绝后,头一次听到消息,应氏夫妻俩人高兴得哭了!
镐弟第二次回来是在一九八八年,台湾已开放回大陆探亲。他为母亲建墓的事,很快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乡党委书记周田法亲来我村划拨墓地。
镐弟含泪写成“慈恩深似海,欲报恨无期”刻于墓前石柱。
◎虞之萍同学,原名乾松,辎重学校毕业,去台后更名之萍。一九八七年回乡,为开放后最早回东阳探亲的人。他原在联勤总部辎重兵汽车团任连长。
一九四九年去台,退役后,在王惕吾同学创办的《联合报》社任广告部主任。
◎王惕吾同学,黄埔八期学员,原名王瑞钟,东阳王村人。在大陆时任团长等职。
去台后,弃武从文,创办《联合报》等八种报刊,成为报业巨头。出资创建东阳急救中心、东阳中学体育馆、巍山医院,设立东阳中学和巍山中学王惕吾奖学金等。造福乡梓,利及百姓。在东阳百姓中,人无分老少,有口皆碑。
◎一九九二年春,应在黄埔十九期同学陈治民夫妇自台北来诸暨老家。
那天正是大雨,道路泥泞。他们在水带车站下车,冒雨陡步五华里才到应家。俩人肩背行囊,手持雨伞,行走山路,至家时,全身衣服湿透,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治民同学系一九四三年长江覆船遇难获救的患难之交,老家江苏如皋。
一九四九年渡海台岛,一别四十余年。二人相见,恍如隔世,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治民兄赠我寿字金戒指一枚,吾以龙泉剑一柄回赠,寓意自强不息。
◎一九九三年,黄埔七分校十九期同学骆仲英,原籍江西彭泽,亦系长江覆舟再生之同学,到富家坞来探望。那时家中尚无起色,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更无自来水或抽水马桶,好在大家都是抗战艰苦岁月中过来的人,不太计较生活琐事。
他们同游溪口、杭州,在西湖话别,恋恋不舍。
◎蔡漳民同学,系黄埔西安七分校十九期毕业,原藉诸暨,一九四九年去台后,以陆军上校退役。开放大陆探亲以来,多次回乡,二次到诸暨老家看望应邦铭,不巧,适有事外出,未能唔谈,深感遗憾。蔡家在诸暨乌岩村,离我家仅十华里,赋诗寄蔡君《过蔡漳初故里有感》,曰:店街临溪鱼儿多,童年曾去买年货;
石壁水库建成后,村庄不见只见河。
         又:蔡君抗日意气昂,万里从军去长安;
             昔日雄心今犹在,热血灌铸台中港。
太平山,和平之旅的人间乐园
太平山,地名若风情,处于东阳、嵊州、诸暨三地交界点上,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百姓富足,正对着浙中名山,东白山。
现实而言,在浙中地区的东阳、诸暨、嵊州一带聚居着众多台属侨眷。
改革开放后,人勤地丰,工商业兴旺发达,商客南来北往,两岸交往密切,在这里开发旅游休闲胜地,做成一个海峡和平之旅的人间乐园,大有舍我其谁之势!

注释1,风高洛社,风高,意为风大、风仪高超,高风亮节;洛社为欧阳修、梅尧臣等在洛阳时组织的诗社,拥有良好的声望(摘自网络)。

2、朱福星(1897-1975),字申卿。十五岁入浙江第七师范,抗战爆发,愤然率同窗五十人投笔从戎,成为抗日英雄。八·一三”抗 ,率六师三十三团血战七昼夜,击溃吴淞登陆顽敌,重创日寇,身负重伤,擢升为少将旅长。后回乡疗伤,组织抗日救亡。日酋胁逼十四都乡交十万银元,他率众冒死抵制,成为前线、后方双重抗日英雄。新中国成立,选为人民代表,一度蒙冤,仍以精湛医术,救死扶伤,著书立说不辍。一九七五年含冤去世,一九八三年平反昭雪,一九九一年召开隆重追悼大会(摘自网络)。

3沈策(1907-2005),号建生,仙居横溪下沈村人,黄埔六期,国军中将军长。一九七六年作为最后一批战犯特赦后侨居美国,成为纽约和平统一会创始人之一,多次回国考察,捐资助学,不遗余力。2002年放弃美国国籍返国,任浙江省政协委员、黄埔同学会副会长(摘自网络)。

作者简介:龚玉和,笔名:庐上雁

责任编辑:南冰  一根筋

编       辑:晓梦  镜中人  宁静   云飞

执行编辑:云飞

本期编辑:晓梦







总奖励6万第一届“香公杯”乡愁散文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东阳百家姓·边氏
查查你的朱氏家谱:朱氏家谱族谱目录辑要 一
《哈哈镜》 许秋来作品 慧悟 诵
竹鸡公母叫
??竹鸡
干烹竹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