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与思维

赵强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 邮编135200 电话15004030372)

摘要:利用数学极限思想及几何图形对环式相对关系建立模型,并且利用几何元素对人类的思想进行功能分析与结构建模,确定思维方式是不同文化与不同文明的重要成因,并对人类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论证式回答。 其中,在一个完整的环式相对过程中,主要划分为四个文明阶段和四个过渡性文明区间,并且发现了三个满足环式相对关系的人类文明分布。最后利用环式相对关系对我国现况和当今世界局势作出了评析。

人类的血型主要分为4种,分别为A型、B型、AB型和O型。在这四种血型的小范围中,可以认为O型是全能型,因为它可以供给其它三种型的人使用。可是为什么人类的血型不是主要分为五种或三种呢?换言之,男性1种,女性1种,共2种岂不更能说明男女之别?任何事物都不是随便就会存在,既然有这4种区分,那就说明一定有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4种血型的存在。这是生理上的问题,那么人类的思想文明会不会存在与之类似的某种对应关系呢,我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种。

自从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了《相对论》之后,“相对”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和更大的重视。可以确定说,相对观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因为辩证法也是相对观的表现。如此,请问:

若A与B代表一种相对的关系并且各有各的属性,如下图

A B

X

那么,两者的中间值X代表什么角色,具有什么属性?

有人会说X就是代表A与B的中间角色,是中性。但这个说法很模糊,因为只需从定义上判断就可以得出X的两种定义非A非B与A且B,这就表明所谓的“中性”有两种状态,单一与混合。如果就是混合性态,那叫中性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单一性态,那么这个X的角色属性是非A非B还是A且B呢?

下定义必须科学准确,单一性态的属性只能有一种定义。从普遍角度出发X的属性应该选定为非A非B,例如大与小的中间值通常就被定义为不大不小,不大不小就正是非A非B的属性。如此,那A且B算什么?置之不理或抛弃不顾都是不负责任不科学也不够智慧的做法,况且单从字面定义就可以发现非A非B与A且B满足相对观的相对关系。它为什么存在?存在就应该有意义,它的意义是什么?

既为A且B,就说明它应该具有A和B的属性,但这样的说法比较勉强或者过于简单,因为简单的添加与真正的本质属性的形成不是必然的关系,比如说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放在一起,其两者或其中一者也不会成为双性人。

所以要得到对A且B的正确理解就要用更好的方法——几何图形表达法。这就要把上面的线段AB变为直线AB,并赋予数学思想中量的大小关系即可,参下图

∞小 (A) X (B) ∞大

由中间值X向左则趋向无限小,相对而言向右则趋向无限大。由此可见对A且B的解释

用与X相对的两端无限小与无限大的结合来表示要比用简单的A+B更合适、更准确,但若如此,用直线法表示A且B就不如用另一种方法表示更直观形象利于理解和应用——环式相对关系图法(以下文中简称为环对),如下图

A且B

A B

非A非B

很显然,在由直线变成的圆环上,直径两端对应的位点所代表的角色和属性是相对关系。到了这里就可以很精确地认识到普遍意义上的中性是指非A非B所代表的属性,而此时中性的相对者A且B就有了新的解释。它是A的极限值与B的极限值的结合体,也是量上的无限小且无限大,而且是相对关系的极限值的临界,具有绝对性。

如此而言,A、B和非A非B的存在是因为有A且B的存在并且由其决定,说明A且B具有全能性。

另外,A且B位点之左的位点为无限小可称为环对的左极限或下限,相对而言的位点为右极限或上限。并且,为了简化表示就在这里引入血型的符号:以O代替A且B,以AB代替非A非B。

事实上,由4种元素构成的循环性相对关系在中学数学的命题关系中就已有表现,但似乎还没有哪本书以这里的模型方法表示过。并且,不可否认,我们都习惯于对事物表明的主显属性与现象的观察与使用,却对根源性重要的基础O注意的太少,以致常常到了忽略它的程度。就我个人而言,也是领悟到了这里才意识到O的重要性。没有O就没有A或B,这就更加没有AB。

→↓8<№?

O就是临界,起始于终止都由O决定,但即是如此,它也总是被当做无形者而忽略。以此4者属性代表举例: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而言,爷爷和奶奶都是老年人,正是O;中年的男人是A;中年的女人为B;未成年儿童是AB。不仅对于家庭,单位成员人格也可以以相对关系划分。

另外从一般的事物发展规律来看,此图的顺序应由O开始再发展回到O。位点的变化含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意义,这里仅仅是对O的简单解释。以此图对应关系可以对家庭成员角色属性进行对比分析,那对于人类文明历史而言是否也能应用此图进行对比分析与表示呢?

从地区文明、民族性与地理分布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我确定人类文明存在环对关系,我称之为“环式相对”。从世界角度来看,我得到这样的结论:O—俄罗斯;A—英国;AB—印度;B—日本。此处可以结合环对图形在世界地图上对应来看,如此可增加认识。

似乎这里有个矛盾,已被考证的事实表明人类的祖先源自非洲南部地区,不是俄罗斯地区。这个矛盾的问题,让我思考了一年多才得到答案——新的发现性认识。我发现环对并不是一个唯一性或封闭性的相对关系圆环,它可以在O位点处打开并且各位点含义不改变。这也就是说欧亚大陆的文明分布是第二环对,其外还有第一环对和第三环对。第一环对的路径为:南非—埃及—两河—英国—中东—印度—中国—朝鲜—日本—东北亚—俄罗斯远东。第三环对路径相对简单,由南美洲南角到北美洲北角。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3个环对结合后的O代表的地区不是俄罗斯而是澳洲(包含新西兰)。这是让我自己都感到神奇和惊讶的结论,因为这让我觉得地球亿万年前的大陆地板块漂移现象似乎是为了人类而作,这等于是增大了人类的独特性。人类的独特性不仅限于这个角度,我还找到了另一个角度:A—植物;B—动物;那么AB—昆虫;所以O—人类。推论至此,我真的担心地球是宇宙的“独生子”,这样人类会更孤独。

除了环对上的4个阶段性位点元素各自都具有相应代表的阶段性文明之外,其4位点之间也具有各自代表的过渡性文明,参见下图

O

1 4

A B

2 3

AB

其上所代表的过渡性文明分别为:1—古埃及—初创型;2—两河—中下型;3—中国长江—中上型;4—中国东北—终极型。

终极型文明是思想的高度沉淀与思维的高度升华,若将O比作秦宫殿,那么趋近O的右上限的第4过渡性文明即代表进入王宫的最后一站—函谷关。我省处于东北三省之中,必然责任重大,前途宏量。由此亦可断定性分析历史——成吉思汗与努尔哈赤的出现,不全是人类社会的作用,其必然与地区地理文明存在很大关联。另外,由图可知4与1的相对关系更具代表性,就第一环对而言,更神奇的是我省集安县也存有大量金字塔式墓群,这让我怀疑人类的祖先最早要进行直立行走或远途迁徙的观念可能不仅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实物,很有可能是为了最原始的某种精神追求。

然而对于第二环对,第4文明对应的地区是西欧地区的德国等国的区域,那里的文明力量也很强大,凭此两点对应关系,或许可以为我省的今后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希望本文能为我省人民增加自信和骄傲。

还要注意到的一种关系是在环对发展过程中,前者都会对后者发出支持作用,这也是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正如人际社会生存关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我要强调的是分开看待过渡性文明与阶段性文明,即将1、2、3、4与A、B、AB、O区分开为同一环对中的两套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加大对不同文明的作用和影响的区分。

另外,第三环对放置在后文解释。

那么,为什么人类会产生这些不同的文明?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要引用环对关系来解答。之所以首先去观察第二环对上的几个主要文明的原因,是因为其内文明分布的位点比较标准、直观,只要解释完成这个,其它文明就可以由读者自行比较分析就会有一定的认识。

对O而言,它的左极限是整个环对过程的初始阶段(区域)即低级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下极限。相对而言其右极限即为上极限。但要说明这里的低级不是贬义,而是因其重点内容而划分。对于人类而言,其生命的生活基础是物质生存基础就是肉体,这即是其生存的下极限。相对而言,其思想精神方面为上极限。即对于人类而言,生命的过程和内容也构成环对关系,对于此处的物质与精神而言,以打开式的线型环对去认识更具形象也更易于理解,但无论哪种类型,上极限与下极限的相对关系都如左极限与右极限那样的相对关系满足成立。此外,人类的社会性格或角色分类也有环对关系,即A、B、AB与O四类所组成的角色分布。在此相对关系中相对关系不完全是相反或者敌对的含义,主要是为了强调对应或者对照的关系。就上文有关金字塔的事例而言,古埃及作为首个过渡性文明强调力量的方式以有形的大规模基础建筑来表现自己的强盛,那么与之相对的最后的末尾性过渡性文明就应该是强调以无形的力量表现自己的强盛。相对的两者既要表现一定的共性作为呼应,又要表现出明显的或特别的差异。如此就会有两种可能:其一,其相对者在有形的力量的规模上有了巨大的差异,以致其在相对者面前显得很渺小;其二,类似地球上的生物进化,规模不是能力的代表,结构才是关键,即是说其相对者在结构上的无形的力量的发挥导致的强盛足以藐视其有形的力量,可以不必要强调以其巨大规模的有形力量表现强盛了。所以,无论哪种可能其相对者即第4过渡性文明都必然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文明。

到了这里,读者可以对环式相对关系中的对应关系有了一个简单的初步认识,下面就可利用环式相对关系对人类文明现象作进一步的解释了。

人类因思想而生文化而成文明,解释文明就须解释思想,如此才能找到根本原因或关键原因或有力可信的说法。但思想是无形的,直接用眼睛看不到,用语音说也听不出思想有什么形状,所以聪明的祖先们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但文字的表现力仍然很低,人们很难注意到利用文字来观察思想的形状,思想这个东西的模样还是难以作出判断。所以对于这种东西采用环式相对法就容易看得出来了。思想是无形的上层建筑即应定义为上极限,相对而言有形 的物质基础建筑则为下极限,由上极限与下极限的环对关系可以确定这样的结论:人类不同文明的建筑类型几何图形要素即为其思想的代表模型,这里称思想的模型为思维。我认为思想是不分人种而分物种的,而造成不同文明的原因应该是思想的内容与思维,内容主要是多与少的区别,而思维则是具有结构性表现的。思想是主体而思维是工具或道理,同样的人采用不同的工具或行走不同的道路,那他所创造的成果与到达的境遇显然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文明的产生的关键性的根本原因。研究其文明就是要研究其思维,这需要研究其文字、语言和声音,而最好与最正确的方法是研究其与虚体相对的实体即文明的载体—古典或经典建筑。

以思维方式为研究目的去研究建筑,那就不可能应该把重点放在无数个具体的花纹装饰上,虽然它们也具有时代文明的代表性,但这过于细节化缺乏代表性,研究事物的正确方法是由大体到具体,所以宏观的规律要用从群体中抽象出来的工具表达。对比中欧两地的建筑,我选用简单的几何元素进行对思维方式的确定。

欧式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耸顶尖高与低直上直下的对比明显,我称此种思维方式为立向相对,正如几何元素中的高。中式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宽广,强调长与宽,要注意长比宽要大。这是平面式思维,含有横向相对和纵向相对两种思维方式,对应几何元素即长和宽。

从这个角度进行中欧的对比就可以发现,西方欧洲人的思维是立向体思维而东方人是平面体思维。

英国是欧洲的代表,因其立向体属性最强,思维最单一、精准、简直而有高度。在环对中对应的代表为A,那么B、AB和O呢?通过对比中、韩和日三国文明可以发现:由中国到日本在平面体思维中纵向相对逐渐变短而趋向于可忽略,而横向相对却逐渐凸显。朝鲜半岛位于中日之间,其国文明(特别是文字)可以说是纵横相等,由此可知思维的变化规律与趋势。由以上分析可知,环对中B代表日本,其横向相对性最强;AB代表印度,纵向相对最强;O代表俄罗斯,应该被定为全能性思维,因为它的文明有长、宽和高三种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单看其国家领土范围就可以估计到了。

整理可知由O向A为思想从没有固定思维向有固定思维即立向体相对思维形成阶段,由A向AB为思想从立向体相对思维向纵向相对思维变化的阶段,由AB向B为思想从纵向相对思维向横向相对思维变化的阶段,由B向O为思想自横向相对思维向三维立体相对思维变化的阶段。然而位于俄罗斯与印度之间的欧亚大陆之心地区国家的文明却是由四种思维方式组成,思维方式多并不就是代表高明反而代表混乱,由于在四周的其它代表性思维的作用,它们处于被瓜分式的思维与文明的变化中,并且处于扩散状态环境中。由此可知这个地区的局势及生活状态不仅是物质上的权利纷争,更与这个没有被世人注意到的地区人民思维方式紧密相关。这样的状态刚好与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相对(扩散—聚集),由此可知,两者之间注定着成为又爱又恨的欢喜冤家。

立向相对思维是点式思维,集中并且简直向上,因而主要表现为高与低的差别。其作用会使思想更具独立与自立,更具突破和创造力,这也表现为物质的粒子性能够使思想的一体化加强。纵向相对思维是或点式或线式的中间性思维,它强调的特性主显是在平面上的远与近,不在于立向相对式的高与低,也不在于横向相对式的多与少。这就是过渡性思维,虽然是平面体思维,但其主要作用在于区分不同而不是在于区分对事物的划分是否平衡或物质量的多少。其物质性的表现介于粒子性与波动性之间,其代表人物性格或独立自主或联合协调。横向相对思维是平面式的线条性思维,强调并排式平衡或平等,物质量的多少,但也保有水平高低的区分。不重视远近的差别,但倾向多而广的覆盖联系。表现为波动性的粒子性,强调协同联合,据守与改造能力、顺从及适应能力强大。

平面性思维在其两种相对思维结合下,表现为曲线式思维方式,表面化与外显化突出。但立向性思维相对单一,高与低的点对点式思维更直接深入。对西方国家而言地理位置越趋向英国其立向体属性思维就越强,所以在环对中以英国为A的代表国。相对而言东方的日本的横向相对属性思维最强是最绕且最表面化的思维为平面性的横向相对思维代表国,在环对中对应位点B。印度为平面性思维中纵向相对思维属性最强的代表性地区国家因为自由度和灵活性能最强以致倾向于散乱,但最大的优点是其极端性最低。也正因此,印度才会产生甘地,甘地所领导的运动才会在印度获得成功。俄罗斯为立体性思维,其三种思维方式都有而且比例相当,但在正常状态下,其立向相对思维思想性较为明显并且为主显。这一点就像其首都的位置位于欧洲那样,如此而致其远东地区的横向相对思维属性的强度降低,这并不是特指其远东地区而是对于其国家全体国民而言。这种立体性思维的拥有意味着俄罗斯具有三种思维所具有的优势,包括三者属性的最大值,并且还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不同属性的优势或者同时发挥出三种思维属性的优势(潜能只应当在极端情况下才会释放)。正因此俄罗斯才会如今这样强大,也正因此二战的局势会在俄罗斯(前苏联)的时空中扭转,当然外在的环境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虽然内在与外在都很强大,但俄罗斯的思维也是单一性思维,这就像物质存在于四维的时空里,俄罗斯拥有三个维而缺乏第四维,缺乏第四维就成不了时代的代表着或者说控制者。而这个第四维的代表者就是当今世界局势中的主要影响者,恰好是俄罗斯的对头—美国。也正是这个原因使美国与俄罗斯形成了很奇妙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斗争关系就如一个活在今天的人总是喜欢或想要与明天的自己做斗争那样,其实斗来斗去都是在和自己做斗争。由此,我可以断定,当俄罗斯与美国真正站在一起或说成为一体的时候,人类最辉煌的时代就到来了。

第三环对的文明。第一环对与第二环对大部分都重合到了一块儿,而第三环对却相对独立。不仅如此,还比较全面,因为它是由四种思维的作用产生,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了相应的主显思维,并且对于南美在环对中的分布,特别是开放式的环对分布,其前半部分是裂变型的发展趋势,而后半部分为聚变型的发展趋势,这正如热核武器爆发的能量要更强大那样,正因这两个优势的结合使美国(北美)成为了超级强国并成为了时代的象征—第四维的代表者。但是要注意,第三环对虽然拥有四种思维,但每种思维的强度可能发挥出的最值却都限于时代范围上,即都低于第一环对与第二环对上的各代表思维的最值强度。若非此限制,美国早已把世界变成一个国家了。作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欧洲(西方)是父亲,东亚(东方)是母亲,美洲就是两者的孩子。孩子继承了父母的优势,成就了更高度的文明,但若是比较男人味或女人味,年轻的孩子自然是不可能超越父母的,因为那需要足够多的阅历的沉淀才能拥有。美洲这种孩子式的文明不仅适用于当代或近代,其古代玛雅文明也属于此种文明。美国与中亚地区的恩怨情仇也是由于裂变与聚变的内在思维属性相对关系导致,因为相对性关系,也正如男人与女人的关系,虽然属性不同,但却可以互相弥补,以至相辅相成。对于这种特殊的暧昧关系的解释可以说为“不只是排斥,更是吸引”。不只是此两者,俄罗斯与印度、欧洲与东亚也存在类似这样的相对关系,我们的世界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故事。

思维不仅是表达思想的方式与工具,更是限制。思维不仅是产生不同文明的重要因素,还是影响社会局势的重要因素。

同样的思想却产生不同的言行,以致产生不同的成果。对于中国而言,平面性思维所致的结果是思想没什么立向体属性的高度。区分能力与自由度也不如纵向相对思维的代表国印度那样强,横向相对性也不强于日本,并且还处于环对的中后区段即初中期聚集(聚变)区段。所以只要中国还在用这样的传统思维,那就必然为一个缺乏突破性创造力的国家,并且改造性创造力也不会高于日本,这正是导致中国大陆至今没有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因为此奖所考验的能力是顶尖地突破性创造力,所以至今只有海归的诺奖得主。莫言先生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人感到高兴的事情,但这并不是突破性创造力的成果,文学性的作品都是以改造性创造力为主而生的成果,每个国家的语言都如此。此外,值得高兴的是党和政府走上了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道理,对先进文明与优秀文明的吸收,使我国人民的思维结构也走向了“转型升级”的道路,此举已经为我国的伟大复兴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希望党和人民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由以上可知,要培养突破性的创造力,就要把思维、语音、文字和社会生活方式、理念、圈子、环境(物质和精神包括建筑物风格)全部换掉,否则就等于是在作秀,因为可行的成功率太低,而且思维方式在正常情况下很难能在短期改变即是说要以年为单位。

思维方式导致了文明的不同,而不是所谓的智商。以上解释就是“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之谜”的答案。

思维对社会局势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由德国与日本发动?为什么希特勒会发动种族灭绝主义政策?日本为什么会产生征服世界的想法并付之实际政治行动以推行?简单地回答即德国区位正处于第二环对中O向A的过渡区段。它的立向相对属性得到了很大甚至是极大的支持,但却是种低级区位(非贬义)阶段的文明。这样的思维是个前提条件,再加上另外三个要素达尔文的进化论、尼采与叔本华主义和社会剧变,当此三要素集聚到德国时,人类在欧洲的悲剧就必然性的上演了。此处有一点必要知道,第二环对上的德国对应在第一环对上的区位是埃及之南地区,环对上对应之点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共通性,因而在多种原因的叠加下,那个时代里的犹太人在德国人眼里成了令人不放心并且令人厌恶到不如家畜的奴隶动物,那么当德国人自己陷入生存危机或渴望更大财富的状况时,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屠杀之类的手段,而且那时的种族歧视与种间区别相差无几是极为正常的社会状况。日本与德国有共同之处即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和社会剧变,不同之处在于日本是以极端的横向相对思维为国民内在的前提条件和军国主义好战派斗争思想的高度发展。所以在那个年代里,日本的文明思潮是最接近德国文明思潮的国家,日本的极端性可以说只比德国差半步即差在先天性人种差异上的半步,那时德日两国简直就是“夫妻国”。如果思维方式不发生转变,当与之相应的三要素聚集一处之时,那么人类的又一场悲剧就难以避免了。

我国东三省特别是吉黑二省在第一环对中与处于下埃及区位相对并且在第二环对中处于与德国区位相对应的区位,这就相当于处在德日两国之间,而且本身又处于第一、二环对的第4过渡性文明区段。由此可知,东三省必在东北亚及世界扮演重要角色。就当今世界的局势来看,似乎埋藏着地区性剧变的可能。(人类社会发展可分为7个阶段,而此地区正处于第7阶段。这7个阶段分别为:宗 农 工 中 商 政 哲。第7阶段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它的作用就是人类社会的文教中心,所以这第7区域必将受到国际重视,也必将得到大量的国际项目投资,因为这里是人类未来的初路,这里决定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项目成熟时机到来的时候,全世界各行各业的明星们都会汇集于此,并且会有许多人选择这里作为归宿,因为这里会被建设成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核心城市。这里将会得到数百亿或上千亿的建设资金,这里将会产生数千或者上万个就业岗位,这里必将成为人类的骄傲。)

希望本文能引起领导与专家的重视,尽早作出科学的准备。对于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希望能够获得足够的奖励,因为这是我今生能为最广大民众所做的一点贡献,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人类的文明冲突促进人类的文明和平发展。

2013/9/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答| 如果有外星文明,最近的会在哪里,是在太阳系内还是在银河系内?
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异及其解释
语文:流动的生命
什么是中医思维?中医晋级必读
[转载]思维与理性思维
第604期:中华文化背景中的审辩式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