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六中药方,定全身疼痛。

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不良信号,可能源于多种原因。例如,跌打损伤后的筋骨疼痛,手术后的创口疼痛,或是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引发的疼痛。此外,女性生理期的痛经、神经痛等也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不适。这些情况下,止痛方剂就有了用武之地。它们通过中药的合理配伍,发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祛风除湿等作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效果。

在中医的丰富宝库中,有着众多适用调理疼痛症状的方剂,以下为大家列举 30 种常用的止痛剂中药方剂。

1. 川芎茶调散

- 药物成份: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

-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适用症状: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川芎 12 克,荆芥 12 克,白芷 6 克,羌活 6 克,甘草 6 克,细辛 3 克,防风 4.5 克,薄荷 12 克。

- 古籍论述:“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

2. 吴茱萸汤

- 药物成份: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

- 出处:《伤寒论》

- 适用症状: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头痛,干呕,吐涎沫。吴茱萸 9 克,人参 9 克,大枣 4 枚,生姜 18 克。

- 古籍论述:“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3. 失笑散

- 药物成份:蒲黄、五灵脂。

-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适用症状:瘀血停滞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蒲黄 6 克,五灵脂 6 克。

- 古籍论述:“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

4. 金铃子散

- 药物成份:金铃子、延胡索。

-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 适用症状: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金铃子 30 克,延胡索 30 克。

- 古籍论述:“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

5. 丹参饮

- 药物成份:丹参、檀香、砂仁。

- 出处:《时方歌括》

- 适用症状: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丹参 30 克,檀香 4.5 克,砂仁 4.5 克。

- 古籍论述:“治心痛、胃脘诸痛多效。”

6. 芍药甘草汤

- 药物成份:芍药、甘草。

- 出处:《伤寒论》

- 适用症状:脚挛急,腹中疼痛。白芍 12 克,炙甘草 12 克。

- 古籍论述:“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7. 一贯煎

- 药物成份: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川楝子。

- 出处:《续名医类案》

- 适用症状: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北沙参 9 克,麦冬 9 克,当归 9 克,生地 18 - 30 克,枸杞 9 - 18 克,川楝子 4.5 克。

- 古籍论述:“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

8. 柴胡疏肝散

- 药物成份: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 出处:《医学统旨》

- 适用症状: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陈皮 6 克,柴胡 6 克,川芎 4.5 克,香附 4.5 克,枳壳 4.5 克,芍药 4.5 克,甘草 1.5 克。

- 古籍论述:“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9. 血府逐瘀汤

- 药物成份: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 出处:《医林改错》

- 适用症状: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桃仁 12 克,红花 9 克,当归 9 克,生地 9 克,川芎 4.5 克,赤芍 6 克,牛膝 9 克,桔梗 4.5 克,柴胡 3 克,枳壳 6 克,甘草 6 克。

- 古籍论述:“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有定处。”

10. 少腹逐瘀汤

- 药物成份: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 出处:《医林改错》

- 适用症状:少腹寒凝血瘀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小茴香 7 粒 ,干姜 0.6 克,延胡索 3 克,没药 6 克,当归 9 克,川芎 6 克,官桂 3 克,赤芍 6 克,蒲黄 9 克,五灵脂 6 克。

- 古籍论述:“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11. 膈下逐瘀汤

- 药物成份: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 出处:《医林改错》

- 适用症状:膈下瘀血证。膈下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五灵脂 6 克,当归 9 克,川芎 6 克,桃仁 9 克,丹皮 6 克,赤芍 6 克,乌药 6 克,延胡索 3 克,甘草 9 克,香附 4.5 克,红花 9 克,枳壳 4.5 克。

- 古籍论述:“肚腹血瘀之症。”

12. 身痛逐瘀汤

- 药物成份: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 出处:《医林改错》

- 适用症状:瘀血痹阻经络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秦艽 3 克,川芎 6 克,桃仁 9 克,红花 9 克,甘草 6 克,羌活 3 克,没药 6 克,当归 9 克,灵脂 6 克,香附 3 克,牛膝 9 克,地龙 6 克。

- 古籍论述:“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

13. 复元活血汤

- 药物成份: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 出处:《医学发明》

- 适用症状: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柴胡 15 克,瓜蒌根 9 克,当归 9 克,红花 6 克,甘草 6 克,穿山甲 6 克,大黄 30 克,桃仁 15 克。

- 古籍论述:“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14. 活络效灵丹

- 药物成份:当归、丹参、乳香、没药。

-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 适用症状:气血凝滞证。心腹疼痛,腿痛臂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当归 15 克,丹参 15 克,乳香 15 克,没药 15 克。

- 古籍论述:“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

15. 大黄牡丹汤

- 药物成份: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 出处:《金匮要略》

- 适用症状: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大黄 12 克,牡丹皮 3 克,桃仁 9 克,冬瓜仁 30 克,芒硝 9 克。

- 古籍论述:“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16. 苇茎汤

- 药物成份:苇茎、薏苡仁、瓜瓣、桃仁。

- 出处:《金匮要略》

- 适用症状: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苇茎 60 克,薏苡仁 30 克,瓜瓣 24 克,桃仁 9 克。

- 古籍论述:“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17. 白头翁汤

- 药物成份: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 出处:《伤寒论》

- 适用症状: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白头翁 15 克,黄柏 12 克,黄连 6 克,秦皮 12 克。

- 古籍论述:“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18. 乌梅丸

- 药物成份: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 出处:《伤寒论》

- 适用症状:蛔厥证。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乌梅 300 枚,细辛 6 克,干姜 10 克,黄连 16 克,当归 4 克,附子 6 克,蜀椒 4 克,桂枝 6 克,人参 6 克,黄柏 6 克。

- 古籍论述:“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19. 麻黄汤

- 药物成份: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 出处:《伤寒论》

- 适用症状: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 9 克,桂枝 6 克,杏仁 6 克,甘草 3 克。

- 古籍论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20. 桂枝汤

- 药物成份: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 出处:《伤寒论》

- 适用症状: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枝 9 克,芍药 9 克,生姜 9 克,大枣 3 枚,甘草 6 克。

- 古籍论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1. 小青龙汤

- 药物成份: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 出处:《伤寒论》

- 适用症状: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麻黄 9 克,芍药 9 克,细辛 6 克,炙甘草 6 克,干姜 6 克,桂枝 9 克,五味子 6 克,半夏 9 克。

- 古籍论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2. 大青龙汤

- 药物成份: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 出处:《伤寒论》

- 适用症状:外感风寒,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麻黄 18 克,桂枝 6 克,炙甘草 6 克,杏仁 40 枚,石膏 如鸡子大,生姜 9 克,大枣 10 枚。

- 古籍论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23. 葛根汤

- 药物成份: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

- 出处:《伤寒论》

- 适用症状:外感风寒表实证。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呕。葛根 12 克,麻黄 9 克,桂枝 6 克,生姜 9 克,甘草 6 克,芍药 6 克,大枣 12 枚。

- 古籍论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24. 新加香薷饮

- 药物成份: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 出处:《温病条辨》

- 适用症状:暑温初起,复感于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腻,脉浮而数。香薷 6 克,银花 9 克,鲜扁豆花 9 克,厚朴 6 克,连翘 6 克。

- 古籍论述:“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

25. 藿香正气散

- 药物成份: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

-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适用症状: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大腹皮 30 克,白芷 30 克,紫苏 30 克,茯苓 30 克,半夏曲 60 克,白术 60 克,陈皮 60 克,厚朴 60 克,桔梗 60 克,藿香 90 克,炙甘草 75 克。

- 古籍论述:“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

26. 八正散

- 药物成份: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

-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馆》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我再善意提醒一下,中药方也是针对特定患者,不一定适应每个人,如病情复杂需找医生辨证用汤剂为妥,自行购药存在风险!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咳嗽,古今良方汇萃
治疗肩周炎中药方剂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名方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五个药方
子宫肌瘤处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