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颐路——青春的季节之河

文/胖子

这两天,就是高校开学的日子,白颐路按时变成了一条青春之河。

噢,现在不应该叫白颐路了,而是叫中关村南大街、北大街。

在北京读过大学的人,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与白颐路毫无联系,因为即使你不在这条路上读书,你也会有同学朋友在这条路上上学;即使你没有同学朋友,那你也会去这条路上的舞蹈学院、军艺膜拜一下美女;即使这些你都没有,那曲曲折折的黄村老街、老街上的旧书店和神神鬼鬼挤满穷学生的咖啡屋你也没去过?要是你说这些都没有,那就滚,你丫的毕业证是买来的!

在网上翻翻写白颐路的文章,湿乎乎的一片涕泗横流。大多是怀念旧时白颐路上绿树成荫、野趣横生、气韵悠长;咒骂如今这里高楼林立、面目可憎、毫不人文。有人甚至一杆子考据到了清朝,说那时候这里是石板小桥和长河垂柳,更加小资。让人不知道怀念哪条白颐路是好。清朝那条咱不知道,绿树成荫的那条其实不怎么样。

1984年的那个秋天,我骑着自行车驮着行李卷走在这条路上时,白颐路还是一条道地的农村与城市间的连接线。这种路在当时北京阜成门外、德胜门外、朝阳门外、东直门外……等等“门外”都有,一条大路两道旱沟,道旁种着杨榆桑槐等行道树,是民国及至新中国的市政建设的缩影。与那些路有所不同的是,白颐路较宽阔,因此路中间还有一道旱沟,两边也分别种着大杨树。三条沟四道树,形成了怀旧者心中难以舍弃的别样风姿。

当然,白颐路与其它的什么路真正不同的,是路侧那一座接一座的大学,它们是这条青春之河上的一座座闸门。每到开学季,闸门打开,白颐路上就挤满了操着各式口音的学生们,像一条条欢乐的鱼儿,在这条青春之河里翻起无数的浪花,浪花溅落在心里,形成永不干涸的印迹。






上图到下图,分别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

1“集体散步”的折返点

从动物园坐上332路,经过拥堵的白石桥路口,拐个弯,就上了白颐路。八十年代,所谓的白石桥还在,只不过已经不走车了,从公共汽车上高高地望下去,混凝土小桥上自行车和行人挤作一团。

那时,作为白颐路的南起点,白石桥还有一个独特的作用——学生们“集体散步”的折返点——不好意思,现在好像只能用这个词。八十年代,大学免费上,毕业包分配。专业课的书都是发的,穷学生还有足够吃饭的助学金。再加上当时也没有那么多物质诱惑,忧国忧民爱起哄,成了那个时代学生们的一大特色。慢慢地,大家就爱上了“散步”这一十分有利于身心的运动。

记得上大学,第一次“散步”是组织的结果。不知道为什么,有关部门组织纪念一二·九运动,让我们大一新生去首都体育馆唱歌。歌唱完了以后,人们一哄而散,却发现已经没有了公交车,大家就摇旗呐喊着“散步”回了学校,觉得这个很好玩。第二回叫做“熄灯事件”,说的是北大、人大等学校校方突然发布了一个晚上宿舍按时熄灯的规定,惹恼了大学生们。人大是晚上11点熄灯,还可以忍受,但北大是10点半,人家不干了!于是涌出校门,一路向南“散步”而来,路过人大的时候,一招呼,人大的学生们就涌了出来,加入到队伍中。一路上人喊马嘶,好不热闹。当时,人民大学的学生们朴实又爱冲动,没少让北大的学生煽动着参加各种“散步”,反正也是顺脚儿,北大学生沿着白颐路走到人大的墙外,冲墙里的楼上一喊,人大的傻孩子们就跑出来了。最让人大学生没面子的是有一回,北师大的几个学生搓麻搓到深夜,觉得没意思,就骑上车到了人大的宿舍楼下,吼上几声口号,就有晚睡的学生们招呼着冲下楼来,不一会儿就聚集起了一大拨人,发一声喊,“散步”去也。大家在路上边走边打听,谁也不知道是为了啥?师大那几个小子早就跑了,大家“散”了一会儿步,觉得无趣,再加上夜深人困,就回去睡了。事后,从师大传来的消息,让人大学生们着实搓火了些日子。

一路上,人大、北京工学院(就是现在的北理工)、民族学院,不断有学生加入到“散步”的队伍中,渐渐的,庞大的队伍就来到了白石桥,那里早已经站好了一排警察叔叔。警察们手挽着手,搭成人墙,旁边还有一些口齿伶俐的人劝说着,劝大家专心学习,不要被少数别有用心者利用云云。其实,走到这里时,大家伙儿基本就累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喊上几句后,就嘻嘻哈哈地踏上归途。少数意志坚定者,冲过人墙,继续前进。叔叔们也不硬拦,反正四道口那里有大队的公共汽车在待命,走到这里,基本上没人拒绝诱惑了。回到学校后,学校食堂总是默契地开放了夜宵,吃喝一回,大家便心满意足地回去睡觉了。记得当年这种“散步”一年中往往有个一两回,直到这条青春之河里的浪花越涌越急,终于,一个巨浪过后,万籁俱寂。






上到下,依次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

2 京东肉饼与烤鸭的野望

那时候的白颐路上,像样的建筑都在路的西侧,东侧常见一片片的低矮的民房。刚刚通车的北三环北面,还可以见到大片的麦田,大约就是怀旧者的野趣所在了。人大东门对面,也不是现在的燕山大酒店,而是一片低矮的民居,叫做小泥洼(或小泥湾?)里面有不少脏兮兮的小饭馆专做学生生意。其中,就有人大学生们深切怀念的海丰小馆和一家京东肉饼店。

海丰小馆的玻璃窗上用红油漆写着“啤酒汽水米饭炒菜”,夏天有朝鲜冷面卖。这里的鱼香肉片和人大食堂的截然不同,是胡萝卜片和山药片炒的,没几片肉,胜在清爽一些。这里有散装啤酒,5角6分一升,兑水兑得啤酒都不起泡沫了,但酒劲儿还是不小。当时什么都便宜,花十块钱请客,能够喝倒好几个人。那京东肉饼就惊艳一些,一大团肉馅放在和好的面上,老板娘生着冻疮的双手团着团着就将馅儿团进了面里,软乎乎地在锅里摊成一张大饼,再出锅时,已经是皮薄馅大的酥脆肉饼了,拿刀咔咔一切,一人一角,吃得汁水横流。

当时的学生都很穷,请客大多在这些小饭馆里。也有一些讲究的同学,攒许久的钱,请同学在高档些的馆子里撮上一顿,以求一饭难忘。涮羊肉和烤鸭那时在北京刚刚重新兴起,很有些高档。同学老太得了些“不明来路”的钱,就请我和老郭在双榆树路口南边吃了一回烤鸭。这也激起了我和老郭的雄心壮志,我们俩相约:等以后发了财,不吃纯肉包子了,每个月到双榆树路口北面最高档的烤鸭店——双榆树烤鸭店去吃一次烤鸭,轮流做东。后来工作了,我们果然在双榆树烤鸭店吃了好几回烤鸭。第一次点了一只烤鸭、一个拼盘、两瓶啤酒,有些意犹未尽;第二次就点了一只半烤鸭、一个拼盘、两瓶啤酒,觉得恰到好处;第三次为了过足瘾,一下子点了两只烤鸭……我们以后就再也不吃烤鸭了。





以上图片为中国人民大学。

3 332的那一路风情

332路公交车从南到北,纵贯白颐路,走黄村过北大,一直开到颐和园。其实,颐和园是学生们不怎么去的地方,因为收门票。人大的学生,就爱去两个地方,步行时,就去黄村;骑车出行呢,就去圆明园。

黄村其实叫黄庄,学生们村庄不分,就黄村黄村的乱叫。黄庄原名叫皇庄,是皇家买卖,颇有来头。不过到了八十年代,这里就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子。

黄庄只有一条主要街道,从东南斜向西北,经过后来大名鼎鼎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八一中学,就进到了镇子,镇子不大,有一些小吃店和杂货店,其它就是旧书店了。小镇靠北路西,有一家仁和酒厂,专卖老北京的名酒——菊花白和莲花白。店前有高高的台阶,黑底金字的招牌,我虽然是北京人,但见识真正前店后厂的酒作坊,就这一家。菊花白和莲花白酒用透明瓶子装盛,标签是白色洒金的,雅致得令人难忘。

仁和酒厂对面,就是黄庄镇上最大的一家中国书店,专营各种旧书。是淘书的好地方,我的藏书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这里,当时,一本新版《围城》,只卖0.78元,那里标价1角2分、2角3分的旧书比比皆是。

沿白颐路一路向北,经过北大西门,再骑行一段时间,就到了圆明园,当时这里还保持着“三劫”之后的原貌,大片的废墟之间,夹杂着稻田和鱼塘,是访古探幽的最佳去处。在那一望无际的衰草中行走,你能踢出刘和珍的墓碑;在阡陌间闲逛,你会遇到一面陡立着的宫墙和一池碧水。当年,我和老郭每到秋天总要逃掉几堂课,一人书包里放一本宋词集注和一瓶啤酒,游走在这片废墟里,寻找残荷败叶、断壁颓垣的“意境”。当然,这种探寻,大多是在讨论女同学的容貌中结束的,包括刘和珍君。

由于圆明园的野趣和不要票,班级的狂欢活动有时也在这里举行。记得有一次班上同学在圆明园里一个小洲上举行中秋晚会。波光潋滟,明月如轮,大家都玩得很嗨,我对着明月,正要举酒成三人的时候,不解风情的同学们已经玩起了推人游戏,我猝不及防被推进了一个坑里,损失了一只眼镜片和小半瓶华都大曲。

“听着夜行者的马蹄踏在冰冷的石板路上的声音,人们裹紧身上的毯子,翻个身沉沉睡去。”这是一本小说里的描述,非常契合我们这些住在临街宿舍里的人的感受。有一段时间,332路就从我们的窗下进站出站。寒冷的夜晚里,似睡非睡之间,总是传来这样一声“人大东门到了,请先下后上……”

不知什么时候,这一声还能再回梦里。



上到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开学季 重访白颐路

manmanqing

白颐路由三段路组成:白石桥路,海淀路,颐和园路。原来这条路经魏公村、海淀黄庄、中关村后,在海淀镇西折,从北大和海淀镇之间穿过,然后再沿原有的通向颐和园的御路通向颐和园。

当年无数次走过这条路:首体看杨百翰大学歌舞表演、到北展看芭蕾舞、到东四看人艺话剧,因为那个时候公交车停得早,只好一边回味一边走回学校。记得魏公村路口有个修自行车的,人称“车三”,他在路边悬挂着一个大大的“车”招牌,而夜晚步行回校,每每留意到车三的招牌,就知道走过一半路程了。(注:美国杨百翰大学,1875年建校,也在全美大学前100名之列呢)

现在的这条路,白石桥—四通桥,为中关村南大街;四通桥到北四环中关村一桥,为中关村大街;中关村一桥往北,为中关村北大街。


332路公交车,曾经是白颐路上最主要的公交车,网友戏称“最高学历公交车”,前几年公交改线,朋友们纷纷发帖怀念这道“风景线”,直到这个月,332路重新莅临中关村大街,南起前门西,北达颐和园北宫门。

白颐路,其实在我们的心里,已经不是纯粹的地理概念了。也正因此,本文所列内容,有的可能算靠近白颐路;而篇幅原因,白颐路种种也无法面面俱到,所选所登,更多的是依据心理概念里的白颐路而来。


1白石桥

“古白石桥遗迹 古白石桥始建于元代,距今有七百年历史,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城市发展需要,于1997年6月拆除,另建永久长河白石桥。”上述文字刻在首体北面的那座架在长河上的桥上,长河就是记载中的高梁河,而此桥已非彼桥。

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此建石桥一座,因所使用的石料为灰白色,时称小白石桥,明代重建后称白石桥。 “西寺白玉石桥,在护国仁王寺南,有三拱,金所建也。庚午至元秋七月,贞懿皇后诏建此寺,其地在都城之外十里,而近有河曰高良,河之南也。”这座京城外十里、高梁河上的白玉石桥就是今天海淀区白石桥的前身。


2首都体育馆

没去过首体的人和没去过长城的人一样少。

1968年修建的首都体育馆,承担着体育赛事、大型文艺演出的功能,平时还兼为会展场所。

1980年中秋节,由《北京晚报》发起的新星音乐会在首都体育馆举办,新中国流行音乐发韧。报幕员阚丽君,苏小明、郑绪兰、朱明瑛、远征、任雁、吴国松、王静等青年歌唱演员,唱出了一首首轻音乐。大约刚刚走出样板戏年代,人们耳目一新,从此开始了流行音乐的辉煌时代,首体,也和香港红磡体育场一样,成为歌星心中的最高舞台。

1986年,世界和平年,美国歌星迈克·杰克逊、麦当娜等合唱《WE ARE THE WORLD》,罗大佑创作《明天会更好》,召集港台明星大合唱,而大陆当时通俗歌曲重量级人物韦唯、程琳、杭天琪、付笛声、蔡国庆、崔健等100名歌手在首体高唱“让世界充满爱”。

1988年10月,2005年5月,香港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巡回演唱北京站曾经光临首体;1993年1月,香港群星演唱会,BEYOND也在,黄家驹也在;

1998年深秋,王菲唱游世界的巡回演唱会北京站,天籁之音在首体绕梁;

90年代、00年代,更是首体的辉煌时期,暑假档、新年档,热门演出聚集地,那时候,只要白石桥一带堵车,不用说,肯定有演唱会。

平时的首体也耐不住寂寞,经常会有彩色汽球横幅悬在天空,告诉人们这儿还有展销会,有市集……


插播一下:首体西边、国家图书馆南边的紫竹院公园,大家再熟悉不过,不多说了。




3动物园

人山人海的动物园啊。匆忙的人们忙着去熊猫馆、狮虎山,动物园那精致的三拱式门被很多人忽略掉了。

此地最早有:乐善园、继园(又称三贝子花)、广善寺、惠安寺,清政府为“开通风气,振兴农业”,将此地辟为农事试验场,这是光绪32年(1906)的事。试验场认认真真地设置试验室、肥料室等,分别对花卉、蔬菜、桑蚕等做试验,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农事试验场竣工,门票售价为铜元8枚,再进里面的动物园植物园另收。是一座集动物、植物为一园的场所,开办后即轰动京师,慈禧、光绪曾两次来园。

1949年9月更名西郊公园,1955年5月1日正式更名北京动物园。

动物园西北角,闹中取静的地方。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精致的二层楼,两边是圆形尖顶,红砖墙,砖雕花饰,那是畅观楼,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2),为慈禧前往颐和园,在长河边上修的行宫。不过,建成了,慈禧却没享用过,与光绪先后离世。此时虽已有了秋意,但畅观楼旁的荷塘里,白色荷花正在盛放。

楼前一座小桥,小桥前不远处,一座以假山石围成的中国传统建筑,是鬯春堂。台阶上,红色廊柱,灰色屋檐,前廊后厦,浑身散发着古朴精致的韵味。当年,国民党元老宋教仁应袁世凯邀请出任北京政府的农林总长,曾经在这里住过8个月。此建筑也是颇有一番周折,被当过仓库,也被烧毁过木构建筑,现为重建。

如今,在鬯春堂和畅观楼之间,一片小树林里,青苔敷在红砖地铺就的小路上,直达中心立着的那块石碑,那是宋教仁纪念塔,1913年被袁世凯刺杀,此塔已在文革时候毁掉,如今只留有基座。

动物园里的古迹其实还有,但因为各种原因被拆除,如今只能在资料介绍里读到陆谟克堂、来远楼、万字楼、东洋房、观稼轩、牡丹亭这些名字了。


4北京展览馆/北展剧场/老莫餐厅

喷水池,半圆形建筑像半张扇面,这是北展中央大厅的设计;高大的挑窗、白色廊柱与砖红色墙、圆顶、尖塔……整组建筑风格富丽堂皇,俄罗斯风格浓郁。1952年中苏友好合作之时,由苏方提出修建,1953年10月动工,1954年9月竣工。主体建筑中央大厅,辅设有餐厅、剧院,还铺有专用的铁路支线。

老莫餐厅——60、70年代人最傲娇的场所:王朔小说里马小军们在此享受精神消费的高大上之所;天花板垂下来的华丽丽的吊灯,壮观的厅柱上有着繁细的雕花,不时地,还有身着民族服装的俄罗斯大哥大姐或者大妈大叔,拉着手风琴,唱歌跳舞助兴,透着俄罗斯民族的豪爽。曾经带老爸老妈来此,他们其实并不在意奶油烤杂拌、奶油烤鱼、马车夫沙拉、罐闷牛尾,以及酸黄瓜大列巴的味道,反而更像是“吃”回忆,哼唱起苏联老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红梅花儿开》。

《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俄罗斯古典模范芭蕾舞团、俄罗斯国立小白桦歌舞团、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一直觉得,北展剧场就是芭蕾艺术的殿堂。这里也有演唱会,记得1989年的3月,崔健个人演唱会“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曾经在这儿唱响。


5北京天文台/中国古动物馆

躺在椅子上看天上的星星,银河系、北斗七星,啊,记得那美极了。

爱看星星的人很多。北京天文馆属于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老馆1955年开始建,1957年建成对外开放;新馆2004年落成,天文观测台、宇宙剧场、立体影院,营造太空的奇幻世界。

其貌不扬的中国古动物馆,守在路口,被动物园、天文馆的光芒所遮住,常常被人们忽略。其实,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博物馆,系统地介绍脊椎动物起源,也是国家级博物馆,1995年12月正式开放。


6国家图书馆

上学时候,大家还简称它为“北图”。那时候,除了学校图书馆外,还可以到这里来查资料。办个读者卡,有效期一年,来年再办。八九十年代,想看港台图书和期刊还没那么容易,常常到中文期刊阅览室看看;以前经常在阅览室里看见奋笔疾书的人,大约看见某些精彩段落或者资料,需要自己备注下来,如今方便多了,电脑检索后,工作人员可以刻盘或复印给你,当然要收些许费用了。

国家图书馆,亚洲NO.1,世界国家图书馆TOP3。名头这么大,自然履历不凡:前身是京师图书馆,190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7月25日),清政府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1928年,7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隶属大学院;1929年8月,又与北海图书馆合并……此后几经周折, 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99年新馆落成。

如今的国图,经常举办各种展览、讲座、音乐会、培训班等,已成为文化雅聚之地。


7首体滑冰馆/北京石刻博物馆/动物园西北门

顺着长河北岸的小路向东,首体滑冰馆与首体的小北门隔河相对着。这里有全民体育健身中心,常年设有网球、羽球、跆拳道等培训班。

动物园的西北门,隐蔽在小桥后、绿荫下,大门明显是仿着正门的雕塑风格制造的,但粗犷了许多;这里不像南门那样永远摩肩接踵,倒是以后游动物园首选的路径。

再往东,就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了。

该馆修建在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所建的真觉寺遗址上,即通称的五塔寺,毁于清末,现仅存金刚宝座塔。石刻博物馆有北京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阙构件,雕镂精湛的清代石享堂、造型独特的纳兰性德夫人的墓志及《治晋斋》、《敬得堂》等名家书法石刻……可惜,没开放,所有上述,只得从资料里得知。



8魏公村地带

提起魏公村,自然会想到新疆村,这是有缘由的。元代就已形成,为元朝色目人中维吾尔族营寨。明代畏吾村称苇孤村,清代称魏吴村、卫伍村。文化大革命时期又称“为公村”,至今魏公村附近的一座立交桥仍称作“为公桥”。

以前只是个热闹的大胡同,一些新疆风味、云南风味的餐厅,吸引着附近大学的学生们。如今,魏公村十字路口南,还立着一块民族餐饮街的牌子,路宽了很多,不过热闹劲儿不如从前;路西北,一座玻璃幕墙大厦,那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此外这里的大厦,大多藏着各种留学机构、培训学校的教室。

大约四五年前,我偶然路过,发现魏公村小区的居民楼旁,有一座碑,是齐白石的墓碑,这次再去寻找,已经被遮挡住,不知是不是移走了?



9友谊宾馆

一如既往地立在那里,展示着它的经典和贵族范儿。临街是贵宾楼,院里有专家楼、友谊宫等,还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园中园。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友谊宾馆也开了友谊商店,曾经火爆一时,因为那阵子建国门旁边的友谊商店还只对外宾开放,人们即使没有外汇券,拿着人民币也可以在友谊宾馆的友谊商店里购买新鲜洋货。


插播一下,人大到海淀黄庄、双榆树地带,著名的有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曾经的大华衬衫厂,如今只能望见高楼顶上的招牌;双安、当代、还有华宇、新中关、欧美汇等,构成了这条街上商业繁华中心。



10中关村地带

中国名村之一。

俺们村很热闹,远望村里高楼大厦林立,各种电子商城、培训机构的广告招牌,铺天盖地。有很多响亮的名字,最早有瀛海威、四通公司、信通公司、京海公司、科海公司,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还记得吧?那大约是1984年。1988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成立。现在,俺村朝着硅谷方向大发展,某个午后,站在北四环上那个壮观的行人过街天桥上,脚下是东西南北的车水马龙,身边是步履匆匆的中关村白领,远望高大的玻璃幕墙大厦与闪烁LED广告牌,透着中国式的气派。要说白颐路流淌着青春,那么中关村的崛起,则代表着雄心与壮志。


11恩佑寺

北大西门附近,路西,有两座山门,上书恩佑寺。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原为清朝畅春园内的清溪书屋,据说康熙常宴寝于此,后死在这里。雍正即位后,“为圣祖仁皇帝荐福,建恩佑寺于畅春园东垣。”原为三进殿,将书屋改为恩佑寺。

现仅存的山门立在一排餐馆之前,临街默默地注视着往来北大朝圣的游客们。



12西苑地带

西苑面临着拆改建,大大的横幅就挂在街头,拆迁宣传。

现在这里开通了地铁4号线,建成了交通枢纽,还有美食街。尤其美食街,像闹中取静的小镇,各种餐饮、咖啡店,方便人们聊天说地,从下午到晚上。


13颐和园北宫门/东宫门

北宫门前面的路口为“颐和园路”。应该算是白颐路的终点了。不过,以前公交车终点是东宫门,大约这里通了地铁,更方便中转就改到这儿了吧。

更喜欢东宫门,尤其是未到宫门前、先领略到皇家气派的那座牌坊。牌坊正面写着“涵虚”两字,背面刻有“罨秀”两字。远远望去,三层檐,四根柱,仿如两层楼高,气派无比;走近端详,牌坊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龙飞凤舞,已经褪了色彩却染了光阴味道的斑驳梁柱,让你立叹200年的沧桑和变迁。据说,这上面有176条金龙、36只金凤。牌坊前有一石碑,清晰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而这牌坊,像是序曲,告知访客,你从此处开始,可尽情体会皇家园林的美轮美奂了。

东宫门外还有一处历史,那就是光绪十六年(1890)建的一小型发电厂,称“颐和园电灯公所”, 与城内“西苑电灯公所”同为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这个嘛,已经是历史了。

1987年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上图为白石桥,下图为颐和园东宫门外。

14致敬白颐路,致敬青春

9月初的北京,一碧如洗的蓝天与阴雨绵延交替之后,开学了。

曾用名“白颐路”,开始了清静一夏后的喧哗,各家高校门口涌来拎着箱子的大一新生们,志得意满、兴奋好奇、甚至还有些怯生生,构成了这条路每年9月初的特殊景象。

当然,和初来乍到的新生们一样踌躇满志的,还有刚刚毕业的大四学子们,他们也即将开始人生的一段新旅程,不同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穿梭在中关村的钢筋水泥里,开始的是别样的挣扎与奋斗。

没有了白杨树荫的白颐路,一样还有的是青春与梦想;

没有了“白颐路”名称的中关村南、北大街,一样还有的是激扬与热血……

这条路,与其说怀念它的林荫风景,不如说是怀念我们那刻骨铭心的“曾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和朵朵一起站在白石桥上看夕阳
北广传媒公交线路终端表
谈天说地 | 魏公村的“老村长”
从北大“进城”
北京颐和园:一对儿露陈墩之谜
颐和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