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有什么用?(二)

慧胤书院

   读书有什么用?(二)


文/米鸿宾

十/翼/书/院/山/长

       对于成功而言,方向和方法很重要!

      人的一生,做了很多半途而废的事情。可仔细想想,事情真的不是废在半途,而是由于智慧不够,一开始就废了!

      很多人读书效果不佳,其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

       其一,方向不正确。

      如上述所说,没有抓住从经典入手的这个核心方向。你读了大量杂书,很多都是在为自己打粉底霜,往往一遇到事情,就不省人事了。当年北京大学的教授梁漱溟先生说得好:“什么是学问,学问使用来解决问题的,什么是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学问是一定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你安顿不了自己的身心,就是一个还未读透书的人,就还是未熟的瓜果,落地就是狼藉。

      北宋大儒、五子之一的邵雍有一句名言:“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观物外篇》)你的学问如果不能抵达天人关系的境地,不能够成为天下的触须,不能与天地打成一片,就不能称之为是真学问。这是读过书的人的最高标准。

      《礼记》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人们往往把对诗词歌赋的累积和体悟,当成是真正的学问,非常可惜。《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说:“诗词一道,但能传情,不能入骨。”可见,真正的文化,仅仅能背诵诗词歌赋和翻译古典章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然则语言文字固不足以尽道也。”(宋代罗大经)要知道,文化是智慧的体现,能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有力量呀!

      那,读书的方向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是:格物智慧。

      为什么?

      因为只有具备格物的能力,才会有通达万物之道的可能,才可以抵达中国文化的神韵所在。这就是为什么四书中的《大学》要将“格物”作为儒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的原因所在。这八目是依次递进关系,“格物”为立基。(朱熹特别强调经典从《大学》入门的重要性。)

      “格物”二字,在古代是蒙学的基础,但在今天,却落为了口头概念,通达者寥寥,成为高不可攀的万仞之墙。

      在此,我稍作阐明——

      什么是格?《说文》释曰“木长皃”,意即有别于其它树枝的特点。引喻为探究事物的特质。

      什么是物?周代尹喜曰“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凡是有样貌(虚实均可)、形象(实象)、声音和颜色的,都属于“物”的范畴,都有规律可循。

      什么是格物?格物就是探究事物势能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她为人们提供先见之明、顺势而为、胜物而不伤的方法和智慧,使人能在生命的成长中具有各就各位、各自饱满的能力,也是抵达中国文化的功夫和境界的路径。 

      宋代朱熹说“格物是梦觉关。格得来是觉,格不得只是梦。”(《朱子语类》)格物是迷梦和觉悟的玄关,能格物者是觉者,不能格物者,仍是迷梦中人。可见,格物之学,格的是物,知的却是自己。

      格物的立论基础是“有物有则”。(《诗经·大雅·烝民》)

      格物的维度有三:天、地、人。其中格天是天文(观天象)、格地是卜居(堪舆)、格人是识鉴人。

      格物之学,具体是探究事物“势”能的学问。古代典籍多有记载,如——

      《孙子兵法》:“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择势而为,智也!”

      《孟子》:“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明代吕坤曰:“天地间,惟理与势为最尊。”“势之所在,天地圣人不能违也。”

      北宋薛居正《势胜学》:“不知势,无以为人也。”

      ……

      格物之学要牢记格物是功夫、明德是境界的核心要旨,并须谨记南宋辛弃疾所言“物无美恶,过则为灾”的提醒。

      对中国文化而言,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基础,五行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命脉。其中,阴阳和五行是中国文化对自然界势能展示的表达。

      而格物智慧的窍诀,就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践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事事相关,物物相应;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易经》)的方法。

      宋代大儒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写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首诗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自宋代以来共同的心声。其中“为天地立心”,立的是恭敬平等之心;“为生民立命”,立的是护法、护生的慧命;为“往圣继绝学”,继的是证道的方法;“为万世开太平”,开出的是无有染污的清净太平之心。但值得一提的是,张载没有对“绝学”二字做出解释,我的理解是:随取一法,蕴于心中,便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绝学。而这种绝学,就是格物的智慧!

      以上,是读书的正确方向,也是如何能成为“读过书”的人的实践脉络。除此之外,别无良途。

其二

      其二,方向与方法正确,但缺少恒心。

     古语说“天道酬勤”,如果你有恒心,肯坚持,老天都会帮你的!清代乾隆年间,有个读书人叫徐友,性格坚韧,天资愚钝,读书十分吃力。经常书中的一章内容,即便读了十几遍,也记不住。所以,他参加科举考试就极不顺利。可这徐友却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他不断加倍努力读书。谁知最后竟然读的有点疯魔了——他认为:圣贤之书,是纯阳之物,里边有神明在,自己书没读好是因为虔敬还不够。后来,每次读书,都先把书摆在书案上,恭恭敬敬的祭拜完,然后再读,就这样读了好几年,但还是没什么长进,一时成为了笑柄。

      不料,有一天,他彻夜读书,直累到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次日天刚透亮,他闻鸡鸣而醒,突然觉得神清气爽,豁然开悟——发现自己以前所读之书,竟然全部都能随口说出,并且一字不差!

      不久,科举考试,徐友一鸣惊人,大放异彩,一举高中进士!

      这就是天道酬勤呀!

     你可曾想过:徐友在前期,可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呀,但是,是谁帮他打通的呢?是老天啊!2800年前的管子就说过“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想啊想啊,反复想啊,怎么想也想不通。但不曾中断,终于有一天,鬼神帮他打通了。这叫什么?这就叫感天动地!

      徐友这个案例,让我们了解看到:这世上,上天不负诚意人!哪有什么成功学,只有诚意学啊!要知道,任何精细的交流与打通,都是靠诚意和会心来抵达的。

     读书是生命实证实修的过程。什么是实修呢?就是真实修行。其中,悔过自新是其最重要的指向!并且,读书还要读到百读不厌处,才能够变化气质,到最后,不是你读它们,而是在读自己的思想变化。这才是读书的要点和方法。

      类似徐友这般精进的案例,在历史上数不胜数——当年,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有一次向父亲讨教书法的窍门,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书法造诣不仅继承其父的修为,也开创了一代新气象。

      清代的曾国藩,早年愚笨,但他却不肯放弃,多读多背,一句不懂,就不肯背下一句。四书五经滚瓜烂熟,课本知识不留死角,基础反而比别人扎实。他24岁中秀才,全县倒数第2,但开窍之后,君子豹变,很快就中了进士,完成了很多人一辈子也未能达成的目标。

      人生除了毅力和积累,还需要一份忍耐。忍耐孤独、寂寞,乃至他人的白眼。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才仅仅长了3cm,从第五年开始,它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生长,仅用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你看,这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这都是在为后面的巨大价值打基础啊!而读书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这个竹子定律告诉我们:方向和方法正确,只要持之以恒——天道酬勤,老天一定会护佑你的,你终将会获得质变!

      因此,读书如同成长,不能急,不要希望一蹴而就。更不能今天读完,明天就要结果,试问:你见过父亲和儿子同时出生的吗?没有啊!怎么也要相差十几年吧。所以,读书一定不要追求速度,要有饱满的虔诚心。这世上很多人都由于缺少虔诚心,而导致自己这一辈子都没有被智慧渗透——他们就是刘伯温所讲的那些读书人,都是未熟的瓜果,落地即狼藉……

      美国电影《教父》说得好——“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蒙:书里书外
曾国藩处世绝学 20种处世大智慧
曾国藩的绝学十三经
你的书房很美 但还缺少一幅字画
做人做事不必心外探求,心安即可?王阳明:格物正心,诚意致知
【传统文化】阳明心学(一百六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