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汤剂的煎煮与服用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普遍的一种剂型,由于汤剂具有奏效迅速、制作简便及可以随证加减的优点,因此,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中药汤剂的煎煮和服用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中医临床疗效,要使中药发挥最佳治疗效果,必须正确掌握中药汤剂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1 汤剂的煎煮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的煎煮过程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和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因此,中药在煎煮时有许多必须注意的问题。

1.1 煎煮器具的选择

中药的煎煮以选择砂锅为好,砂锅是用特殊的泥土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由于砂锅厚重导热均匀,药物在锅中受热均匀,煎出的汤剂质量高。但是砂锅粗糙,孔隙较多煎煮时易“串味”,故煎煮时宜选用带釉的砂锅,此外,也可选用不锈钢或搪瓷锅代替砂锅煎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使用铜、铁、铝锅煎药,它们化学性质较不稳定,不耐酸强碱,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影响疗效。

1.2煎煮时的加水量

孙思邈说:“凡煮汤,……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煮,以此为率。……”

说明自古就对中药煎煮时的加水量很重视。煎煮时的加水量过多,虽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但汤液煎得量过大,不宜病人服用;反之,用水过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使有效成分不易全部煎出,稍一蒸发,药汁自行干枯,药物有效成分会因为局部高热而受到破坏。张晓平[1]的研究表明:在加水量一定时,低剂量方煎出率均显著高于中剂量方,极显著高于高剂量方。这一结果说明加水量对汤剂质量的影响非常明显。一般情况下:第一煎用手轻压浸泡的药物,水高于药面2~3cm,第二煎水没过药面1cm即可。

1.3 煎煮火候

传统中药煎煮十分讲究火候,所谓“火候”就是煎药时的温度。中医常用文火、武火来表示。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较慢,水分蒸发得亦慢,可以用“鱼眼沸”来形容,此时的温度在97~98℃。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较快,页面呈沸腾状态,水分蒸发亦快,此时的温度在100℃。中药在未煮沸之前用武火煎煮,沸后文火慢煎煮,并保持微沸状态,减慢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此外,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急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导致药效丧失。滋补药、调理药宜文火久煎,这样煎出的药液浓度高,药效持久。

1.4 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

中药煎药过程首先是药物有效成分溶解在药材组织里的水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溶液中,直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继续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药渣和水重新建立浓度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所以中药一般要煎煮两次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廖仰平[2]认为药材只煎煮一次有效成分丢失率高达55.3%,煎煮二次,此丢失率为17%。可见汤剂煎煮二次,有效成分才能达到原药材的80~90%。所以两次可以保质汤剂质量,增加药材利用率,充分发挥药材疗效。以煎煮时间、能耗与煎出率的比例关系来看,第一煎沸后25-30min,二煎15min比较合理的。

1.5 特殊药物的处理

1.5.1 先煎药

有些质地坚硬的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中药材宜先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如生石决明、生石膏、生磁石、生紫石英、生牡蛎、生瓦楞子、龟甲、鳖甲、鹿角霜、水牛角丝等,一般打碎先煎15~20min ;有些含毒性、刺激性成分的药物也要先煎,以保证安全用药,如:附子、川乌、草乌等,一般先煎30min以上;有些含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只有先煎其生物碱水解产物才起作用,如石斛。

1.5.2 后下药

有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中药,为避免气味散失,宜后下,如薄荷、鲜薄荷、广藿香、鲜藿香、佩兰、鲜佩兰、砂仁、豆蔻等;一般在中药煎好前5~10min放入;有些药物中所含成分加热宜分解,煎煮时也应注意后下,如钩藤中的钩藤碱是降压的有效成分,煎20分钟以上,钩藤碱易破坏。

1.5.3 包煎药

一般花粉类、细粉类中药,颗粒的疏水性强,浮于水面,宜用纱布包好与其他药物同煎,如松花粉、六一散、黛蛤散等;有些细小的种籽类中药,粘性大,易糊锅,须用纱布包好与其他药物同煎,如葶苈子、车前子等;还有些附绒毛中药,为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也要包煎,如旋覆花。

1.5.4 烊化药

有些胶类或糖类中药,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若与群药合煎,不但使煎液粘度增大,影响其他成分的扩散,而且其本身亦会被焦化。

1.5.5 另煎药

一些贵重药,需另煎后兑入汤液中服用,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等,需将另煎的药物置于适宜的药锅中,加适量水,单独煎煮二至三次;1—2小时,滤取药液合并到汤药中服用。

1.5.7 分冲药

有些细分类中药不宜煎煮,需冲服,如人工牛黄、三七粉、羚羊角粉、沉香粉、琥珀粉等,以少量水或随汤药冲服。

1.5.8 煎汤代水药

对一些质地松泡、药量大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味,可加水先煎15—20 min,滤渣取汁,以药液煎煮其它群药,如灶心土、玉米须等。

1.5.9 根据治疗需要掌握不同煎煮时间的药

现代研究表明治疗作用不同,其中药的物质基础就不同,同一中药中含有不同的活性成分,不同的煎煮时间得到的活性成分不同。

例如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及鞣质等。孙玉琦[3]等通过对不同煎煮时间与大黄蒽醌类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证实了大黄结合蒽醌含量在煎煮15min时达到最大值,故在临床应用中以煎煮15min为大黄用于泻下作用的最佳煎煮时间。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结合蒽醌水解为游离蒽醌,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抗菌,泻下作用减弱。所以,大黄在大承气汤中应后下,而在大黄牡丹汤中应与群药共煎。大黄中还含有鞣质,鞣质能够耐高热,长时间煎煮不被破坏,而蒽醌衍生物则易被破坏。现代研究表明[4]鞣质有收敛止泻的用,故在泻心汤中大黄起凉血止血的作用,易久煎。

2 汤剂的服用方法

煎煮虽得方法,但服药方法不当也会延长病程、增加患者的负担和痛苦。清代徐灵胎说:“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因此,汤剂的服用法应因人、因病、因药性而定,很难取得统一,大致可以分为如下:

2.1 根据病位的不同选择服药方法

若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若病在下焦的(膀胱、肠),宜饭前服,以使药力迅速下达,达到利导作用;若病在四肢,血行不畅,宜饭前服,此时服药可通过血流渗透达到四肢;若病在“骨髓”,如关节、 腹背疾病,则应在晚上临睡前服用,以便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2 根据药性的不同选择服药方法

解表药宜即时服等;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宜空腹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利导性汤药,宜饭后服。同时还应注意药性峻烈或毒性汤药应审慎从事,宜先小量服用,逐渐增加,有效即止,慎勿过量;攻下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

2.3 根据治病的不同选择服药方法

调经止痛药月经来临时服用;治疟药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服;治疗咽喉疾病汤药应频服,慢慢下咽;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驱虫药应隔夜服,即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

2.4 汤剂服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4.1 汤剂服用的次数

常一日两次或三次。此外,还有炖服:顿服即一次将药服完,迅速发挥药效,此服法多用于重症患者;频服:即不分次数,少量频频饮用,多用于呕吐较重者,或咽喉、口腔疾病患者;连续服用:多用于急病患者,连续服用以达急病快治之效 。

2.4.2 汤剂服用时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能帮助药物发挥作用。如:解表药宜趁热服下,可以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热服可以适当增加作用;凡平和补益药均宜温服;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冷服。

2.4.3 汤剂的服用量

汤剂的常用量为每剂300—400ml,每次服150—200ml,每日两次。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重症病人可一天服两剂(分四次服);身强者服药多些,身弱者及老者服量宜少。

2.5 服用汤药时的饮食禁忌

一般在服用中药汤剂期间,均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腥膻等不易消化及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胃热者,服用清热类药时,忌食辛辣食物;脾胃虚寒或胃寒病痛者,忌食生冷食物;水肿患者,忌食高盐类食物;外科疮疡及皮肤病者,忌食辛辣刺激性及鱼、蟹等腥膻发物;服用健脾消导类中药时,忌食黏腻、油炸食物;服用镇静安神类中药汤剂时,忌食辛、辣、酒、咖啡及浓茶等食物;服用汤药易呕吐者,宜在汤药中加入少许姜汁或用冷服少量频服。

总之,要用好中药汤剂,不仅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还要把握好服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药汤剂发挥出其应有的最大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晓平.大剂量与中、低剂量中药汤剂煎出率比较[J].中国药业,2007,12:58-59.

2 廖仰平.煎煮工艺对汤剂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5): 9-11

3 孙玉琦;肖小河.大黄煎煮过程中蒽醌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4:13.

4林永秀,宋淑华.大黄煎煮时间对药理作用的影响[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341-34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煎中药注意事项
中药煎煮知识完全手册——方法,知识,注意事项大全集
医生没时间告诉你的煎药和喝药的知识!这样做药效翻倍!
偷听师父起底中药煎煮“内幕”
《中药煎服方法大全》,自己收好,发给朋友!
煎药与服药的方法和禁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