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时的“肝瘟”即现在的“肝炎”?中医教你根据症状辨证用药

传染性肝炎是由两种(或多种)嗜肝组织的病毒所引起的全身传染病。

祖国医学文献上没有它的病名记载,但从本病的症候和转归来看,有类似本病的记载,如《内经》中指出:'目黄''溺黄赤';《伤寒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晋《肘后方》提到:'时行发黄''热毒入内';《医门法律》:'症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等等。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一般都概括在'黄疸'、'胁痛'、'症瘕'、'鼓胀'的范畴。

病因与病机

近年来,不少医家对本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一些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由于'湿热外侵'、'毒邪郁滞'所致。

从临床实践中得出经验,本病的病变脏器以肝和脾胃为主体,病因病机以湿热与寒湿,气滞与血瘀为主要关键。

本病多由于感受湿热或疫病之邪,加之饮食不慎或嗜好饮酒,多食油腻,或劳倦伤中,脾胃素弱,情志抑郁,思虑过度,机能低下,内外相因,以致湿郁热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发病。

如湿从热化者为阳黄,湿从寒化者为阴黄,湿热挟毒,邪陷营血则为'急黄'。

肝为刚脏,性喜舒畅条达,若脾虚肝郁,肝失条达,则可见肝脾不和,肝郁气滞之象。

气为血之帅,气行血乃行,且肝为藏血之脏,肝郁气滞之后,必然延及血分,而致血瘀,气滞血瘀壅塞经脉而成痞块。

若日久不愈,可见肝、脾、肾同病,脾虚不能运水,肾虚不能化水,造成水湿停滞而致鼓胀。

辨证施治

一、肝郁气滞

主证:胸胁胀痛,精神抑郁,纳呆嗳气腹胀,舌质薄白,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剂:四逆散加味

二、肝肾阴虚

主证:胁痛腰酸,口干苦而燥,手足心热,舌质较红,脉弦细带数

治法:滋肾养肝

方剂:一贯煎加味

三、湿热熏蒸

主证:面肤发黄,口苦纳呆,胁痛小溲深黄,舌苔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1、热重于湿

(1)身黄色鲜明,腹胀满,大便秘结,可用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味。

(2)烦热口渴,大便不秘结,身黄桔子色,可用栀子柏皮汤《伤寒论》加味。

2、湿重于热

主证:身体困重,胸脘痞满,口干不欲饮,舌苔厚腻脉濡。

治法:利湿开郁

方剂:化疸汤加味

3、湿热并重

主证:发热口渴,小便色黄或不便,大便或秘或溏

治法:清化湿热

方剂:甘露消毒丹加味

四、肝脾不和

主证:胸闷胁痛,食少腹胀,精神倦怠,舌苔薄腻,脉细

治法:健脾和胃

方剂:健脾丸

五、寒湿内蕴

主证:面目肌肤黄而晦暗,腹满便溏,神疲畏寒,舌质淡苔腻,脉沉濡或沉迟

治法:温化寒湿

方剂:茵陈术附汤加减

六、水湿停滞

主证:胸腹臌胀绷急,气急不能平卧,饮食不下,大小便少而难解,舌苔腻,脉弦数有力

治法:攻下逐水

方剂:舟车丸

七、热毒内蕴

主证:突然出现黄疸,逐步加深,高热烦躁,口渴,神昏谵语或有痉厥,或有出血,舌质红绛,苔黄腻干燥,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剂:犀角散加减

八、血瘀痞块

主证:胁痛如刺,腹部胀急,面色较晦黑,或有鼻衄,舌质紫黯,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膈下逐瘀汤加味

本病的治疗方法,急性期,活动期以祛邪泄热为主,稳定期、恢复期以调整机体为主。

祛邪不要太猛,扶正不宜蛮补,理气防止过分香燥,疏肝注意耗伤阴液。理气时应兼以活血,祛瘀时亦当注意行气。

苦寒之品最易伤中,可与温药同用。理气之药也能耗气,可与健脾佐之。扶正与逐水,当衡量缓急使用,扶正防其胀满,逐水亦避克伐过甚。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提高疗效。

总之,现在患有肝炎的人不少,很多人不明其中的道理,导致投医无门,调治无效。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云鹏 > 证治经验 七、肝炎辨治的探讨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三(刘渡舟)
调困养肝汤
【李寿山:活血八法-治瘀血】
了解治瘀血的“活血八法”,不能错过这一篇
【学中医、懂中医、看中医】——气血同病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